緬甸語

緬甸語

緬甸的官方語言
緬甸的官方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主要分布于伊洛瓦底江流域和三角洲地區。使用人口約2800萬。主要方言有:仰光-曼德勒方言、若開方言、土瓦方言、茵達方言、德努方言、約方言、東友方言。仰光話是現代緬甸語的标準話。緬甸的首都是仰光(Yangon),位于伊洛瓦底江入海分支仰光河左岸,是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緬甸語既然是緬甸的官方語言,這就說明了緬甸語翻譯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使用還是有一定的比例的。
    中文名:緬甸語 外文名:Burmese 别名: 語 系: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彜語支緬甸語 官方語言:緬甸 使用範圍:緬甸 第一語言:3.2千萬

基本信息

緬甸語使用地區:主要分布在緬甸,少量分布在泰國、老撾、孟加拉國、馬來西亞、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作為第一語言,有3.2千萬人使用,第二語言有1千萬。

排名:29。

官方地位

管理機構:緬甸語委員會

緬甸語教程

緬甸語教程

語言代碼

ISO639-1:my

ISO639-2:bur(B)mya(T)

ISO639-3:mya

Unicode範圍:1000-109F

緬語是一種拼音語言,共有33個輔音字母,與元音拼合後,組成音節。緬語有四個聲調,分别是:高平、高降、低平和短促調。緬語以仰光音為标準音。

緬甸文屬于婆羅米系的文字,其書寫特征是呈圓形。

曆史

緬甸語

它的書面語從公元1058年镌刻的緬文“雷德榭碑”算起,到現在已經有九百多年曆史。緬文是拼音文字,不僅有着悠久的曆史,而且有着極為豐富的曆史記載。從這些寶貴的曆史資料中可以看到,緬甸語言在近一千年的曆史演變中,無論是語音、詞彙還是語法,各方面都起了不少變化。其中,輔音韻尾的變化就是一個重要的語音變化現象。近年來,對緬甸語中的輔音韻尾變化作了一些研究,發現緬甸語中輔音韻尾的變化過程及其變化規律與漢語以及中國部分少數民族的語言變化規律極為相似。對緬甸語的曆史演變進行研究,不僅可以找出緬甸語言本身發展的規律,也可以為研究親屬語言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語法

古緬甸語有三個聲調,但其在12世紀的确切音值不清楚,仰光話的發音是:

第一聲:高降調53(在開音節中,用短元音符号表示,在閉音節中,在基本輔音之下加一個點)。

第二聲:低平調11(在開音節中,用長元音符号表示,在閉音節中,沒有特殊的符号)。

第三聲:高平調55(在音節後加雙點符号:)。

古緬甸文的塞音韻尾演變成喉塞音,成為第四個聲調。

|+緬甸文與仰光話的聲調

|-

|緬甸文||緬甸文轉寫||調類||仰光(國際音标)||翻譯

|-

|ခ||kha||1||kha53||尊崇

|-

|ခၝ||khâ||2||kha11||鹧鸪

|-

|ခၝး||khâ:||3||kha55||腰、苦

|-

|ခပ္||khap||塞音韻尾||kha44||舀n

輔音

雙唇音

齒音

齒龈音

舌面音和軟颚音硬颚音和唇化舌根音

喉音

無發音部位

塞音和塞擦音

|align=center||colspan="2"align=center||align=center||align=center||align=center||

鼻音

|align=center||colspan="2"align=center||align=center||align=center||

|align=center|(鼻化元音)

擦音

|align=center||align=center||align=center||

align=center||

半元音

|colspan="2"align=center||align=center||align=center||colspan="2"|

 

緬甸語

邊音n

|colspan="2"align=center||colspan="4"|n

bg:Бирманскиезикn

de:BirmanischeSprachen

en:Burmeselanguagen

et:Birmakeeln

fi:Burmankielin

fr:Birmann

ja:ビルマ語n

ka:ბირმულიენაn

my:ဗမသn

nl:Birmaansn

nn:Burmesiskspråkn

pt:Línguabirmanesan

ru:Бирманскийязыкn

sv:Burmesiskan

th:ภาษาพม่าn

緬甸語有7個單元音和4個雙元音,雙元音隻出現在短促聲調和鼻化元音中。輔音有28個單輔音、4個清化鼻輔音和32個複輔音。

現代緬甸語有4個聲調:高平、高降、低平、短促。在口語中有連讀音變現象,主要是清音變濁音、各類聲調變成輕聲。古緬語中有很多複輔音聲母和輔音韻尾,後來部分複輔音變成腭化音;輔音韻尾消失引起韻母和聲調系統的變化。緬甸語屬孤立型語言,基本詞多為單音節詞,由詞首輔音或輔音叢加上一個單元音或雙元音構成。

名詞沒有性、數、格的變化;人稱代詞有男用和女用、尊稱和卑稱之分;動詞沒有時态、人稱等變化。量詞與漢語量詞相似。主要的構詞方式是附加(包括前綴、後綴)、插入、重疊等。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改變詞性和詞義。基本語序是:主語—賓語—謂語。修飾語在中心詞之前。句子中各成份之間的各種語法關系和感情色彩主要通過助詞來表現。緬甸文字屬于音節-音素文字。有33個輔音字母,元音在書寫時除了在零聲母時用字母外,一般都用符号代替。元音符号有上加、下加、前加、後加等幾種。緬甸語最早和最完整的文獻是"妙齊提"碑文。緬甸文屬于婆羅米系的文字,其書寫特征是呈圓形。

緬甸與中國

緬甸聯邦是我國的友好鄰邦,與中國的西藏自治區和雲南省接壤,兩國的共同邊界有2100多公裡。中緬兩國山水相連,兩國人民自古以來就和睦相處,結成了深厚的友誼,可以說中緬兩國友好關系源遠流長。緬甸聯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50多個民族(1983年緬甸政府公布緬甸8大主要民族外,還有其支系,總共有135個民族),主要的民族有:緬甸族、撣族、克倫族、若開族、克欽族、欽族、孟族(亦譯“汶族”)、克耶族等8大民族。緬甸族人數最多,占全國總人口的70%以上。緬甸語是緬甸族的母語。1948年緬甸聯邦擺脫了英國殖民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民族獨立後,新憲法規定緬甸語為緬甸聯邦的通用語。現在使用緬甸語言的人口約5400萬左右。

緬甸語言概況

緬甸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由于使用人口衆多,曆史悠久,又有極為豐富的文字記載,在漢藏語系語言中除了漢語、藏語外緬甸語也是一種重要的語言。對研究漢藏語系諸民族的政治、經濟、曆史、文化等具有重要意義。對研究漢藏語系諸語言和漢語的曆史發展也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漢藏語系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曆史文獻最為豐富的語系之一。漢藏語系(Sino—TibetanFamily)早期稱為“印支語系”(Indo—ChineseFamily),也有的稱為“藏漢語系”(Tibeto—ChineseFamily),現在通稱為漢藏語系。漢藏語系一般認為包括漢語和藏緬、壯侗、苗瑤三個語族。壯侗語族在國外有的稱為侗台語族或台語族。最早提出這一譜系分類法的是李方桂先生,他在《中國的語言與方言》(1937年)一文中就提出漢藏語系分漢語、侗台語族、苗瑤語族、藏緬語族的論點。

緬甸語言文化專業

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化系緬甸語言文化專業始建于1949年,目前有教授、副教授和講師各一人。自該專業創建至今,先後培養了200多名本科生、20多名碩士研究生和3名博士生。目前他們分别在外交、文化、新聞、經貿、安全、高教、廣播等領域或國内外公司任職。該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緬甸語言文化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專門人才。

本科生在校四年,除了全面系統地掌握緬甸語言的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技能以外,還要學習緬甸概況、文化、文學、政治、曆史等方面的知識,以便适應多方面的需求。該專業面向本科生、研究生開設了緬甸語言、文學、文化、曆史、現狀、經濟等20多門課程,編撰出版了《緬漢詞典》、《簡明緬漢、漢緬詞典》、《基礎緬甸語教程》、《緬甸文學史》、《緬甸語概論》、《緬甸語口語教程》、《緬甸文化綜論》等多種辭書和教材。

中國對緬甸語的需求現狀

緬甸聯邦是我國的友好鄰邦,與中國的西藏自治區和雲南省接壤,兩國的共同邊界有2100多公裡。中緬兩國山水相連,兩國人民自古以來就和睦相處,結成了深厚的友誼,可以說中緬兩國友好關系源遠流長。緬甸聯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50多個民族(1983年緬甸政府公布緬甸8大主要民族外,還有其支系,總共有135個民族),主要的民族有:緬甸族、撣族、克倫族、若開族、克欽族、欽族、孟族(亦譯“汶族”)、克耶族等8大民族。緬甸族人數最多,占全國總人口的68%。緬甸語是緬甸族的母語。1948年緬甸聯邦擺脫了英國殖民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民族獨立後,新憲法規定緬甸語為緬甸聯邦的通用語。現在使用緬甸語言的人口約5400萬左右。

曆史演變

緬甸文在某種程度上代表古緬甸語,因此可以用緬甸文的羅馬轉寫來推測古緬甸文的發音,從此也可以看出其與仰光話之間的巨大的區别。

其他信息

Category:藏緬語族

Category:東南亞語言

Category:緬甸

bg:Бирмански език

de:Birmanische Sprache

en:Burmese language

et:Birma keel

fi:Burman kieli

fr:Birman

ja:ビルマ語

ka:ბირმული ენა

my:ဗမသ

nl:Birmaans

nn:Burmesisk språk

pt:Língua birmanesa

ru:Бирманский язык

sv:Burmesiska

th:ภาษาพม่า

圖書信息

《緬甸語》是新世紀高職高專教材編委會組編的緬甸語類課程規劃教材之一。聽、說、讀、寫、譯是El語學習的五項基本技能。翻譯是學習緬甸語的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要掌握這一技能就必須弄清楚它的規律。本教材通過大量的分析、實例翻譯和比較,讓學生去體會、感悟這些規律,從而達到掌握它的目的。具體地說,隻有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原意和語境後才能進行翻譯。所以,本教材在第一到第十課把翻譯的過程分成分析、理解和表達三個階段,在第十一到第十五課把分析和理解合并在一起,分為分析和翻譯兩個階段。

這些階段都很重要。特别是“分析”,雖然很麻煩,有時也很難。但這是翻譯的基礎和根據,文章譯得好壞都在于“分析”。因此,切忌看到文章就立即動手翻譯。隻有把原文分析透徹,才能掌握原文的全局和語境,才能翻譯出好文章。本教材每一課都設置了10個例句。每一個例句都做了詳細的語法分析,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翻譯。隻有通過大量的訓練,才能掌握翻譯中各個環節的基本要領,提高翻譯能力和水平。

直譯和意譯是兩種不同的翻譯方法,很難說哪一種更好。翻譯時根據行文的需要有時用直譯,有時用意譯,有時也可以直譯和意譯相結合。其關鍵在于對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對要翻譯的句子的語境的掌握。直譯不能譯得太直,一味地追求原汁原味;意譯也不能意譯得太過,意譯得失去了原文的語境和風貌。翻譯時如何掌握好這個“度”很重要。

《緬甸語》共有十五課,每一課都獨立為一個單元。每課後都附有練習,其中練習一是結合課文的短句翻譯,有助于學生理解、鞏固所學的内容。練習二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翻譯能力而設置的1——2篇緬甸語文章的翻譯。書後統一附有練習的參考譯文,方便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