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經濟帶

絲綢之路經濟帶

國家新的經濟發展區域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與西亞各國之間形成的一個在經濟合作區域,大緻在古絲綢之路範圍之上。[1]包括西北陝西、甘肅、青海、甯夏、新疆等五省區,西南重慶、四川、雲南、廣西等四省市區。2013年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這一地區資源豐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将對世界經濟産生重要影響。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着亞太經濟圈,西邊系着發達的歐洲經濟圈,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全稱:絲綢之路經濟帶 别稱:新絲綢之路 所在地:陝西、甘肅、青海、甯夏、新疆、重慶、四川、雲南、廣西 支柱産業:能源合作、金融合作、經濟貿易 級别:國家級開發區

簡要介紹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新絲綢之路經濟帶,

東邊牽着亞太經濟圈,西邊系着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域遼闊,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産資源、能源資源、土地資源和寶貴的旅遊資源,被稱為21世紀的戰略能源和資源基地,但該區域交通不夠便利,自然環境較差,經濟發展水平卻與兩端的經濟圈存在巨大落差,整個區域存在“兩邊高,中間低”的現象。

曆史背景

1000多年前,東起長安(今西安)、西達羅馬的“古絲綢之路”曾是連接中國與亞歐各國的貿易通道。在這條具有曆史意義的國際通道上,五彩絲綢、中國瓷器和香料絡繹于途,為古代東西方之間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早期版本,這條貿易通道被譽為全球最重要的商貿大動脈。

經過歲月變遷,21世紀初,貿易和投資在古絲綢之路上再度活躍。中亞各國希望與中國擴展合作領域,在交通、郵電、紡織、食品、制藥、化工、農産品加工、消費品生産、機械制造等行業對其進行投資,并在農業、沙漠治理、太陽能、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合作,為這塊沃土注入“肥料”和“生機”。

中國一些有識之士也不斷呼籲,在現代交通、資訊飛速發展和全球化發展背景下,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區域經貿各領域的發展合作,既是對曆史文化的傳承,也是對該區域蘊藏的巨大潛力的開發。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作重要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

發展狀況

能源合作

能源合作是中國與中亞國家合作的亮點。中哈原油管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等大型能源合作項目相繼建成并投入運營,為區域經濟發展輸入新鮮血液。全長2800公裡的中哈石油管道自2006年正式開通以來,已成為中國同裡海相連的能源大動脈,哈薩克斯坦已經累計向中國輸送原油5000多萬噸。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年設計輸氣量為300億—400億立方米,自2009年底到2013年,已累計向中國輸送天然氣600多億立方米,相當于中國2010年天然氣總産量的一半。

經濟貿易

中國已成為中亞國家最主要的貿易夥伴,分别成為哈薩克斯坦、烏茲别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對中亞國家的直接投資快速增長,已成為烏茲别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第一,塔吉克斯坦第二大投資來源國。未來,中國與中亞國家在經貿、金融、投資等領域合作将不斷擴大,經濟合作的内容将更加豐富,規模将進一步擴大。

互聯互通

加快推進互聯互通建設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有關國家的共識。上合組織在其中期發展戰略中明确提出了大力發展金融、能源、通信、農業四大領域的經濟合作。當前,中國正在積極推動與中亞國家間建成鐵路、公路、航空、電信、電網、能源管道的互聯互通網絡,發展與中亞國家的資金流、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合作,激活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中國政府優惠貸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國企業在中亞地區承攬了公路、電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吉烏公路、塔烏公路、塔境内輸變電線等一批經濟合作項目已經成功啟動并在積極落實之中。随着區域内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連接本地區的能源、交通、電信等網絡已初顯輪廓。2012年,中國政府在上合組織峰會上承諾,向中亞提供100億美元貸款,主要用于中亞地區鐵路、公路、光纜、石油天然氣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國資金的注入,将加快中亞各國經濟建設的步伐。上合組織正着手建立開發銀行等金融合作機制,為合作項目提供融資平台,這将給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間的經貿合作增加動力,為未來各領域合作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和持久動力。

區域合作

推進旨在降低區域内貿易和投資成本的物流、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是全球性的大趨勢,也是發展區域經濟合作的關鍵。要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提升海關、交通運輸、出入境檢驗檢疫、金融、信息交流等功能領域的合作顯得非常重要,須加強各國有關政府部門和國家之間的貿易政策協調和溝通。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可以綜合交通通道為展開空間,依托以沿線交通基礎設施和中心城市,對域内貿易和生産要素進行優化配置,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最終實現區域經濟和社會同步發展。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深化經濟技術合作、建立自由貿易區,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三部曲。自貿區建設成為包括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在内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遠期目标。2013年,區域經濟合作的法律基礎和組織機制正在不斷完善中。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了負責組織和協調區域經濟合作的成員國經貿部長會議機制,下設高官委員會和海關、質檢、電子商務、投資促進、發展過境潛力、能源、信息和電信等重點合作領域專業工作組,擔負着落實峰會及總理會議在經貿領域的決議的重任。各專業工作組加強海關互助、海關統計等方面合作與協調,已經建立了技術法規、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信息交流的程序和機制,研究協調和完善合格評定程序的方法等。上海合作組織實業家委員會和銀行間聯合體為各國企業合作搭建了平台。

金融合作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金融主管部門交流增加,2009年11月召開了首屆央行和财政部長會議,積極探讨地區融資領域合作。由中方牽頭的國家開發銀行開展授信和融資額度規模已超過500億美元。中國與俄、吉哈三國先後簽署邊境貿易本币結算協議,推進了相互貿易合作。下一步,各國将推進區域内貨币互換,推動離岸貿易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等其他金融合作措施。

發展建議

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先做起來,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

加強政策溝通

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異原則,協商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為區域經濟融合“開綠燈”。

加強道路聯通

上海合作組織正在協商交通便利化協定。盡快簽署并落實這一文件,将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運輸大通道。在此基礎上,我們願同各方積極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礎設施,逐步形成連接東亞、西亞、南亞的交通運輸網絡,為各國經濟發展和人員往來提供便利。

加強貿易暢通

絲綢之路經濟帶總人口近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各國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合作潛力巨大。各方應該就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問題進行探讨并作出适當安排,消除貿易壁壘,降低貿易和投資成本,提高區域經濟循環速度和質量,實現互利共赢。

加強貨币流通

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在本币結算方面開展了良好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也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一好的做法有必要加以推廣。如果各國在經常項下和資本項下實現本币兌換和結算,就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強抵禦金融風險能力,提高本地區經濟國際競争力。

加強民心相通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搞好上述領域合作,必須得到各國人民支持,必須加強人民友好往來,增進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為開展區域合作奠定堅實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

合作成果

自199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以來,雙邊經貿合作取得了快速發展。據統計,建交之初中國與五國的貿易總額僅為4.6億美元。 21世紀,則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合作的“黃金世紀”: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後,雙邊貿易額保持快速增長态勢。2008年的貿易額已達308億美元,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中國與中亞五國雙邊貿易有所回落,為235億美元。此後,雙邊貿易再次發力,呈加速發展趨勢。2012年中國同中亞國家貿易額已高達460億美元,20年間增長100倍。

最新動态

習近平主席2013年9月11日在會見吉爾吉斯斯坦議長葉延别科夫時說,中方願同吉方緊密協作,沿着古絲綢之路建設新時代條件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促進共同發展繁榮。葉延别科夫表示,願以兩國建立戰略夥伴關系為契機,加快雙方合作步伐,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

能源合作是中國與中亞國家經濟合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中亞地區擁有豐富的資源,包括能源、礦産、原材料。“從中亞引入能源,是中國能源安全戰略的一個重要布局,這既關乎國家安全、也是國家經濟持久發展的一個有益的設計。”鄭潤宇如此表示。

以習近平此次中亞之行首訪國——土庫曼斯坦為例,途經中亞多國、全長1萬公裡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的起點就位于土庫曼斯坦境内,這條能源大動脈自2009年開通以來已經累計向中國輸送天然氣600億立方米。分析指出,随着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提出,中國與中亞的能源合作将得到進一步豐富與提升。

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10月15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哈薩克斯坦議會下院議長尼格馬圖林。

習近平愉快地回顧了9月對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時的情景。他說,訪問期間,我同納紮爾巴耶夫總統舉行了坦誠深入而富有成果的會晤,達成一系列新的廣泛共識。我高興地看到,這些共識正在得到有效落實。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建設一個更加成熟穩定、内涵豐富的中哈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為兩國實現各自發展增添助力。習近平指出,我在訪哈期間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得到哈方及有關各方的積極支持。絲綢之路是中、哈及沿線各國共同擁有的曆史遺産,彌足珍貴。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符合中哈的根本利益。希望雙方抓住曆史機遇,全面加強兩國之間政治溝通、道路聯通、貿易聯通、貨币流通和民心相通這“五通”,發揮中哈合作對絲綢之路途經地區區域合作的示範和帶頭作用,帶動更多國家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相關著作

《兩極世界理論——在世界曆史的進化結構中發現通往共産主義之路》。該書作者表示,《兩極世界理論——在世界曆史的進化結構中發現通往共産主義之路》一書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别是關于世界曆史的理論,綜合運用唯物辯證法、地緣經濟、地緣政治和社會形态學視角研究分析世界曆史結構基礎上,對社會主義運動方向和共産主義實現途徑作了理論預測,同時也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基本原則。2013年7月,學習出版社原本拟推薦該書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呈報書稿終稿2個月後即2013年9月、10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使書中關于第三代兩極世界進程的先經濟後政治的合作步驟原則、先中亞俄羅斯後南亞東南亞再中東非洲最後歐洲的地緣推進原則、先競争性領域後自然壟斷性領域再公共産品性領域的産業遞進原則從理論走向了現實,特别是以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為基礎提出的産權合作遞進原則得到了初步體現,國有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擔當了中堅角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