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砂

紅砂

側膜胎座目柽柳科植物
紅砂是側膜胎座目柽柳科植物。超旱生小灌木,是我國幹旱荒漠區分布最廣的植物種之一,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肅、甯夏和内蒙古,直到東北西部。俄羅斯、蒙古也有分布。生長于荒漠地區的山前沖積、洪積平原上和戈壁侵蝕面上,亦生于低地邊緣,基質多為粗礫質戈壁,也生于壤土上。其青綠時粗蛋白質和粗脂肪含量較高,是中等的飼用植物,以紅砂為建群種的草地類型,是草原化荒漠和典型荒漠地區家畜的主要放牧地。紅砂為良好的固沙植物,是保護幹旱荒漠化土地的重要生物屏障。紅砂種群具有種子、根基劈裂和不定根三種繁殖方式,其中部分以有性繁殖為主,部分以無性繁殖為主。
    中文名:紅砂 拉丁學名:Reaumuria songarica (Pall.) Maxim.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石竹亞綱 超目: 目:側膜胎座目 亞目:山茶亞目 科:柽柳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紅砂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紅砂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産新疆,青海,甘肅,甯夏和内蒙古,直到東北西部。蘇聯,蒙古也有分布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

小灌木,髙達30厘米;樹皮不規則薄片剝裂。多分枝。老枝灰褐色。

葉肉質,短圓柱形,鱗片狀,上部稍粗,長1-5毫米,寬0.5-1毫米,微彎,先端鈍,灰藍綠色,具點狀泌鹽腺體,常4-6枚簇生短枝。花單生葉腋,無梗,徑約4毫米;苞片3,披針形。

花萼鐘形,5裂,裂片三角形,被腺點;花瓣5,白色略帶淡紅,長3-4.5毫米,寬約2.5毫米,内側具2倒披針形附屬物,薄片狀;雄蕊6-8(-12),分離,花絲基部寬,幾與花瓣等長;子房橢圓形,花柱3,柱頭窄長。

蒴果紡錘形或長橢圓形,長4-6毫米,徑約2毫米,具3棱,3(4)瓣裂,常具3-4種子。種子長圓形,長3-4毫米,全被淡褐色長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長習性

荒漠和草原區域的重要建群種,生于荒漠地區的山前沖積、洪積平原上和戈壁侵蝕面上,亦生于低地邊緣,基質多為粗礫質戈壁,也生于壤土上。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鹽漬化,富含石膏。在鹽土和堿土上可以延伸到草原區域。

對土壤要求不嚴,忌水濕。其水勢之低(-60.40Pa),為沙漠植物所罕見。在荒漠區,幾乎能生長在所有的土質上;在荒漠草原區見于鹽漬低地。喜溫暖,對熱量的要求不嚴,在≥10℃的積溫2000-4500℃的地區均能生長。

分布範圍

分布于内蒙古、陝西、甯夏、甘肅、青海、新疆等省區。東自鄂爾多斯西部,經阿拉善、河西走廊、北山山地、柴達木盆地、嘎順戈壁,西到準噶爾和塔裡木盆地邊緣。俄羅斯、蒙古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牧草

紅砂是幹旱、半幹旱地區值得重視的極耐旱灌木。阿拉善地區的牧民有“灘地三樣寶,枇杷柴(紅砂)、沙蔥、節節草”的說法。紅砂是品質中等的飼用灌木,是營造飼料灌木林和退化草場保護培育的主要灌木樹種之一。其适口性因牲畜的種類和其本身的生育期不同而異。駱駝一年四季均喜采食,也是羊冬春的主要飼草,牛不采食,馬僅在幹枯後少量采食。

紅砂植株含鹽量很高,家畜食後可以代替補鹽,可提高家畜的食欲,促進家畜增膘。在飼草缺乏的幹旱年份,其食用價值顯著提高,是駱駝和羊的度荒飼草。紅砂耐牧性很強,紅砂青鮮時含有較高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分枝期含量最高,粗蛋白占風幹物質的18.26%、粗脂肪占2.21%、粗纖維占21.43%。開花期,含鈣4.10%,含磷0.39%;胡蘿蔔素苗期最高,達204.99毫克/千克。

園林

可叢植于坡地、林緣、籬旁,又可做花壇、化境、庭院、路邊綠化材料。叢植、片植,做背景材料及地被材料。

生态

紅砂群落是荒漠綠洲與荒漠過渡帶的重要植被,具有良好的防風固沙的作用。

藥用

紅砂嫩枝、葉用于治療濕疹、皮炎,還可以解熱發汗。

上一篇:鼠曲草

下一篇:馬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