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砂岩

紅砂岩

建築材料
紅砂岩主要呈粒狀碎屑結構和泥狀膠結結構兩種典型結構形式。[1]因膠結物質和風化程度的差異,其強度的變化大。多數紅砂岩在挖掘或爆破出來後,受大氣環境的作用可崩解破碎,甚至泥化,故其岩塊的大小及顆粒級配将随幹濕循環的時間過程而變化,其物理力學性質也将産生變化。
    中文名:紅砂岩 外文名:Red Sandstone 别名:紅石紅 典型結構形式:粒狀碎屑結構和泥狀膠結結構 産 地:中國

簡介

紅砂岩在有些地方也稱之為紅石紅,主要集中南部省區。在砂岩的基本特性南部省區廣泛存在的泥岩、砂質泥岩、泥質砂岩、砂岩及頁岩等沉積岩類的岩石,因含有豐富的氧化物呈紅色、深紅色或褐色,這類岩石統稱為紅砂岩。

紅砂岩分類紅砂岩按強度和崩解特性劃分為如下三種類型:

(1)一類紅砂岩,岩塊天然單軸抗壓強度小于15Mpa,在105℃溫度下烘幹後浸水24小時内,呈現渣狀、泥狀或粒狀崩解;

(2)二類紅砂岩,岩塊天然單軸抗壓強度小于15Mpa或稍大于15Mpa,在105℃溫度下烘幹後浸水24小時内,呈塊狀崩解;

(3)三類紅砂岩,岩塊天然單軸抗壓強度大于15Mpa,不崩解特性與普通砂岩無區别。

主要應用于建築方面。而如今不但在建築方面有一定的應用,在裝飾中也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具有防潮的作用,也有吸收噪音的功能,不愧是當今新型裝飾材料的首選。

岩性

中國産砂岩|China'sSandstone

花草樣式

斑點顆粒|Spotsparticles,條紋顆粒

使用領域

室内外裝飾.構件.雕刻用料|Indoorfiledecoration.Component.Carvingmaterial

岩石特征

細粒結構.紅色砂岩|Finegrainstructure.Redsandstone

構造

紅砂岩分類紅砂岩按強度和崩解特性劃分為如下三種類型:

(1)一類紅砂岩,岩塊天然單軸抗壓強度小于15Mpa,在105℃溫度下烘幹後浸水24小時内,呈現渣狀、泥狀或粒狀崩解;

(2)二類紅砂岩,岩塊天然單軸抗壓強度小于15Mpa或稍大于15Mpa,在105℃溫度下烘幹後浸水24小時内,呈塊狀崩解;

(3)三類紅砂岩,岩塊天然單軸抗壓強度大于15Mpa,不崩解特性與普通砂岩無區别。

年代劃分

新紅砂岩

新紅砂岩(NewRedSandstone)泛指西歐二疊紀至三疊紀時期形成的紅色地層。在英國為了與泥盆紀老紅砂岩相區别,取名為新紅砂岩。新紅砂岩由紅色、綠色和紫色的砂岩、長石砂岩、砂岩和頁岩組成,标志着一種幹燥的氣候條件下的荒漠沉積,并時有海相夾層。廣泛分布于中歐華力西褶皺帶地區,如德國的二疊系赤底統。英國的三疊系下部雜砂岩(Bubter)也與二疊系共同構成新紅砂岩。

老紅砂岩

老紅砂岩(OldRedSandstone)指歐洲的泥盆紀陸相紅層,典型地區在蘇格蘭,廣泛分布于西北歐的愛爾蘭、蘇格蘭、英格蘭、斯堪的納維亞和波羅的海沿岸地區。以紅色砂岩、礫岩和頁岩為主,富産魚類化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