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樣痣

粉刺樣痣

皮膚疾病
粉刺樣痣(naevus comedoicus)為一種皮膚發育異常,其特點為充滿角蛋白的許多凹陷(粉刺)呈線狀或帶狀排列。1895年由kofmann首先報告。皮損可發生于出生後到中年期的任何時間,但通常多見于10歲左右,特征性皮損為密集成群排列,輕度高起的丘疹,中央有類似粉刺的黑色角栓,角栓不易除去,皮損呈單側線狀分布,偶亦見雙側分布,或皮損廣泛分布者,好發部位為顔面,其次為頸部,軀幹和上肢,其他少見的部位包括掌跖,陰莖和頭部,可伴發囊腫,膿腫,瘘管和瘢痕。
  • 中醫病名:粉刺樣痣
  • 外文名:naevus comedoicus
  • 别名: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皮膚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病因

發育異常

發病機制還不清楚,可能與殘留的毛囊伴發某型發育異常有關,粉刺樣痣可在鈍器損傷,帶狀疱疹,種痘,天花和膿皮病後繼發。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對此病毒無免疫力的兒童被感染後,發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後成為帶病毒者而不發生症狀。由于病毒具有親神經性,感染後可長期潛伏于脊髓神經後根神經節的神經元内,當抵抗力低下或勞累、感染、感冒時,病毒可再次生長繁殖,并沿神經纖維移至皮膚,使受侵犯的神經和皮膚産生強烈的炎症。

扁平苔藓

本病是一種不明原因引起的累及皮膚、毛囊、甲、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發于中年人,特征性皮疹表現為紫紅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和斑塊,好發于手腕、前臂、下肢遠端和骶骨前區,患者自覺瘙癢。

環境因素

為一種皮膚發育異常,病因目前尚不明,可能和環境因素、遺傳因素、飲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緒、營養等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症狀

皮損可發生于出生後到中年期的任何時間,但通常多見于10歲左右,特征性皮損為密集成群排列。

輕度高起的丘疹,中央有類似粉刺的黑色角栓,角栓不易除去,皮損呈單側線狀分布,偶亦見雙側分布,或皮損廣泛分布者,好發部位為顔面,其次為頸部,軀幹和上肢,其他少見的部位包括掌跖,陰莖和頭部,可伴發囊腫,膿腫,瘘管和瘢痕,此時稱痤瘡樣痣Naevus acneiformis,此外粉刺樣痣可伴發骨骼缺陷,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眼損害和其他皮膚損害如魚鱗病,疖病,Becker痣,基底細胞癌,小汗腺痣和毛鞘囊腫。

并發症

粉刺樣痣可伴發骨骼缺陷,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眼損害和其他皮膚損害如魚鱗病,疖病,Becker痣,基底細胞癌,小汗腺痣和毛鞘囊腫。

治療

粉刺樣痣又稱角化性毛囊痣,是先天性毛囊畸形、毛囊皮脂腺發育異常所緻。表現為線形或帶狀排列的丘疹,中央有黑頭角栓,不需要治療。出現繼發感染時适當選用抗生素治療,如果認為影響美觀,可以進行手術切除。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