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

福清市

福建省福州市轄的縣級市
福清市是福建省福州市轄的一個縣級市,福清簡稱“融”,雅稱玉融,名取自山自永福裡,“水自清源裡,來會于治所”一語中的“永福”(今福建省永泰縣)、“清源”(今福建省莆田市)二詞。福清市位于福建東部沿海,地處福建省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樞紐和省會中心城市福州南翼。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是全國首批綜合改革試點縣市。[1]福清曆史悠久,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是“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的祖籍地。域内人文自然景觀衆多,擁有石竹山、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全國最大的瑞岩山彌勒石佛造像、日本三大佛教流派之一黃檗宗的祖庭萬福寺、南少林寺遺址等景點。
    中文名:福清市 外文名:Fuqing City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縣級市 所屬地區:福建省福州市 地理位置:福建省福州市東南部 面積:2430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7個街道、17個鎮 政府駐地:玉屏街道 電話區号:0591 郵政區碼:3503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 機場: 火車站:福清火車站 車牌代碼:閩A 地區生産總值: 人口:1358675人(2016年) 方言:閩東方言福清話 行政代碼:350181

簡介

福清市福建省福州市轄的一個縣級市,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地理坐标為北緯25°18′-25°52′,東經119°03′-119°42′。北與長樂市、閩侯縣永泰縣交界,西與莆田市毗鄰,東隔海壇海峽與平潭縣相望,南瀕興化灣與莆田市南日島遙對。海岸線總長348千米,有大小島礁866個。總面積1931.7平方千米(另一出處數據:陸地面積1518.24平方千米,海域面積911.52平方千米)。2003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20.5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53萬人。通行閩東方言福州話。

市人民政府駐玉屏街道一佛路,全市轄7個街道、17個鎮:玉屏街道、龍山街道、龍江街道、音西街道、宏路街道、石竹街道、陽下街道,海口鎮、城頭鎮、南嶺鎮、龍田鎮、江鏡鎮、港頭鎮、高山鎮、沙埔鎮、三山鎮、東瀚鎮、漁溪鎮、上迳鎮、厝鎮、江陰鎮、東張鎮、鏡洋鎮、一都鎮;江鏡華僑農場、東閣華僑農場。

曆史沿革

1957年,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東張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這表明4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福清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居住。

周朝,福清屬七閩地。

戰國時,福清屬閩越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福清屬閩中郡,從此納入全國行政區劃。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福清屬閩越國;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福清屬會稽郡(郡治在今蘇州)冶縣。

東漢建安十五年(210年),福清屬會稽南郡侯官縣(治所在今福州)。

三國時,福建為吳地,永安三年(260年),福清屬揚州建安郡。

晉朝,福建分建安、晉安(郡治所在今福州)兩郡。太康三年(282年),福清屬揚州晉安郡原豐縣;元康元年(291年),福清屬江州晉安郡原豐縣。

南北朝時期,福建境内曾出現建安、晉安、南安三郡。宋泰始四年(468年),改晉安郡為晉平郡(後複為晉安郡),福清屬江州晉平郡原豐縣。南齊時,屬江州晉安郡原豐縣。梁時,屬東揚州晉安郡原豐縣。陳永定元年(557年),屬閩州(今福州)原豐縣;天嘉六年(565年),屬東揚州晉安郡原豐縣;光大二年(568年),屬豐州原豐縣。

隋朝滅陳後,把豐州改為泉州,州治設在今福州,代表福建全省的名稱。隋開皇九年(589年),福清屬泉州原豐縣;開皇十三年(593年)屬泉州閩縣;大業二年(606年),泉州改名閩州,屬閩州閩縣;大業三年(607年),閩州改名建安郡(郡治仍設在閩縣即今福州),屬建安郡閩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為建州,福清屬建州閩縣;武德六年(623年),建州又改為泉州,析閩縣置新甯縣,不久,又改新甯縣為長樂縣,福清屬泉州長樂縣。

唐(武後)聖曆二年(699年),析長樂縣南八鄉置萬安縣,以八鄉中的萬安鄉取名,屬泉州(今福州);唐景雲二年(711年),泉州又改名閩州(泉州名稱移給現在的泉州),萬安屬閩州;開元十三年(725年),改閩州為福州,萬安屬福州;天寶元年(742年),取“造福唐朝”之意,萬安縣更名為福唐縣(亦說縣治下有個福唐裡而名),改福州為長樂郡,屬長樂郡。乾元元年(758年)長樂郡複為福州,福唐屬福州;元和三年(808年),長樂、侯官兩縣劃歸福唐縣管轄,元和五年(810年),複長樂、侯官兩縣。

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福唐縣改名永昌縣,屬福州。後唐同光元年(923年),複為福唐縣,屬福州;長興四年(933年,閩龍啟元年),閩王王延鈞稱帝,升福州為長樂府,根據“山自永福裡,水自清源裡,會于治所”一語中“永福”、“清源”各取一字,改福唐縣為福清縣;屬長樂府,從此福清縣名沿用至今。後晉開運二年(945年),王延政改長樂府為東都,福清屬東都。後漢乾祐元年(948年),福清屬福州威武軍。後周廣順元年(951年),福清屬彰武軍。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福清屬福州;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為福安府,福清屬福安府。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福安府改為福州路,福清屬福州路;元貞二年(1296年),因戶滿4萬,升福清縣為福清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福州路改為福州府;洪武二年(1369年),福清州複為福清縣,屬福州府。

清代,福清屬福州府。嘉慶三年(1798年),析海壇島置平潭建軍廳,直屬福州府。

民國2年(1913年),廢府置道,福清屬閩海道;民國14年廢道,福清直屬省轄;民國22年12月,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在福州成立,福建劃為四省,兩個特别市,福清屬閩海省;民國23年,全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福清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同年8月,南日島歸福清管轄;民國24年7月,南日島直屬省轄;9月10日,又歸福清管轄;同年10月,全省劃為7個行政督察區,福清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25年12月,南日島直屬省轄,此後脫離福清。

1949年8月16日,福清解放,屬林森專區;1950年改林森專區為閩侯專區,福清屬閩侯專區;1956年,閩侯專區撤銷,福清屬晉江專區;1958年4月4日,永泰縣的東山、善山、一都3個鄉劃歸福清管轄;1959年8月15日,恢複閩侯專區,福清屬閩侯專區;1971年7月,撤銷閩侯專區,成立莆田地區,福清屬莆田地區;1983年7月1日,福清改劃為福州市管轄。1990年12月26日撤縣建市,仍屬福州市。

行政區劃

2005年,福清市拟調整中心城區行政規劃,撤3鎮,設7個街道辦事處:撤銷音西鎮、陽下鎮和宏路鎮;設立玉屏、龍山、龍江、音西、宏路、石竹、陽下7個街道辦事處。該項調整還有待上級主管部門正式批複。調整後的福清市區總面積244.5平方千米,總人口45.8萬人。

各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如下:

(1)玉屏街道辦事處:因其轄區内有座“玉屏山”而得名,面積7.3平方千米,人口8.6萬,轄原融城街道辦事處的小橋、一拂、北大、錦雲、小北、西大、金墩、柳池、向高、幸福、西雲、融北、玉屏、西文等14個社區居委會和原音西鎮的石井村委會。玉屏街道辦事處駐江濱路9号。

(2)龍山街道辦事處:因其轄區内有“龍山公園”而得名,區域範圍為東門街以東,先強村以西,龍東村以南,龍江以北,面積34平方千米,人口5.6萬,轄原融城街道辦事處的瑞雲、東臯、融東、瑞亭等4個社區居委會和原音西鎮的東劉、龍東、玉峰、玉塘、倪浦等5個村委會及原海口鎮的祥豐、塘頭、北店、柏渡、隆中、坊裡、南宅、先強等8個村委會。龍山街道辦事處駐海城路22号。

(3)龍江街道辦事處:因其臨福清的母親河“龍江”而得名,區域範圍為觀音埔村以東,安民嶺以西,龍江以南,朝陽村以北,面積31.1平方千米,人口5.2萬,轄原融城街道辦事處的龍江社區居委會和原音西鎮的下梧、松潭、松峰、安民、蒼霞、霞樓、東南、朝陽等8個村委會及原宏路鎮的觀音埔、小南洋2個村委會。龍江街道辦事處駐龍江路118号。

(4)宏路街道辦事處:沿用原宏路鎮地名,區域範圍為真豐村以東,石門村以西,清昌大道以南,南峰村以北,面積36.6平方千米,人口5.6萬,轄原宏路鎮的宏路社區居委會和圳邊、周店、南峰、金印、大埔、新華、東坪、溪下、宏路、石門等10個村委會。宏路街道辦事處駐清昌大道253号(5)石竹街道辦事處:面積15.4平方千米,人口5.3萬,轄原宏路鎮的福耀社區居委會和北前亭、棋山、真豐、躍進、龍塘、高山侖、洋梓、宏興等8個村委會。石竹街道辦事處駐清榮大道191号。

(5)石竹街道辦事處:因其轄區内有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石竹山”而得名,區域範圍為真豐村以東,北前亭村以西,洋梓村以南,清昌大道以北,面積15.4平方千米,人口5.3萬,轄原宏路鎮的福耀社區居委會和北前亭、棋山、真豐、躍進、龍塘、高山侖、洋梓、宏興等8個村委會。石竹街道辦事處駐清榮大道191号。

(6)音西街道辦事處:沿用原音西鎮地名,區域範圍為洋梓村以東,後墓溪以西,雲中洋村以南,龍江河以北,面積51.1平方千米,人口10.3萬,轄原融城街道辦事處的融西、鳳山社區居委會和原音西鎮的融音社區居委會及音西、雲中洋、文樓、龍溪、馬山、瑤峰、珠山、西樓、洋埔等9個村委會、原陽下鎮的埔尾、蘆院2個村委會。音西街道辦事處駐清榮大道55号。

(7)陽下街道辦事處:沿用原陽下鎮地名,區域範圍為虎溪以東,玉屏山以西,作坊村以南,奎嶺村以北,面積69平方千米,人口5.1萬,轄原陽下鎮的洪寬社區居委會和奎嶺、北林、陽下、油樓、玉嶺、新局、溪頭、嶼邊、下壩、東田、作坊、高厝、上亭、中亭、下亭、北亭、北山、上街、漈頭、後坂、西洽、梨莊等22個村委會。陽下街道辦事處駐聖帝橋6号。

各鄉鎮行政區劃如下:

海口鎮:因其雄居福清灣頂部,攬龍江之入海而得名海口。面積73.3平方千米。轄2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城頭鎮:面積70.5平方千米。轄2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南嶺鎮:面積34.5平方千米。轄8個行政村,29個自然村。

龍田鎮:位于福清市龍高半島。面積88平方千米。轄有4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

江鏡鎮:面積56.7平方千米。轄26個行政村。

港頭鎮:面積45平方千米,轄31個行政村,海岸線長11.43公裡

高山鎮:面積40.5平方千米,海岸線19千米。轄2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沙埔鎮:面積40平方千米,轄22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

三山鎮:面積102.5平方千米。轄35個行政村。

東瀚鎮:面積74平方千米人。轄17個行政村。

漁溪鎮:位于福清西南部。古稱虞陽。面積115.31平方千米。轄2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上迳鎮:面積50平方千米。轄16個行政村。

新厝鎮:面積為73.65平方千米。轄16個行政村。

江陰鎮:面積69.75平方千米。轄23個行政村。

東張鎮:面積128.5平方千米。轄1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鏡洋鎮:88.6平方千米,轄17個行政村。

一都鎮:轄6個行政村、128個自然村。

地理環境

地形

福清系東南丘陵中閩浙丘陵的組成部分,平均高度海拔100米左右。地勢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海拔較高,分布着低山、丘陵,以縣境上的山嶺較為高峻。一般主峰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都在400米左右。從北面經西北逶迤到西面,成一個凹向東南的大弧形排列,包圍了中部龍江、漁溪流域一帶的小平原及沿海低地,這些山嶺向縣城方向逐漸降低,有的止于河畔,有的消失在10米左右的江濱小平原上。東南部的龍高半島,地勢徐緩,以低丘和沿海平原為主,東南端丘陵密結,一般高度在100米左右,最高也隻有400米左右,低丘周圍的沿海平原,高度僅10米左右。這樣的地形,影響福清氣候的變化和河流的流向,也影響土壤的分布。

水文

河流多獨流入海,主要有龍江:幹流62千米,流域538平方千米,支流太城溪、虎溪、大北溪、交溪和獲蘆溪支流風迹溪,大樟溪流域的一都溪,還有漁溪、迳江、大壩溪、沾澤河。主要湖泊有沁塘湖、占澤湖;人工湖有東張水庫(水面15平方千米)、建新、東臯、占壩水庫。

氣候

福清縣南近北回歸線,屬南亞熱帶氣候帶,季風氣候顯著。全年受西風帶及副熱帶環流交互影響,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夏半年盛行偏南風。因三面臨海,海洋性氣候尤為突出。夏長而無酷署,較内陸涼爽;冬短且少嚴寒,又暖于内陸。城關地區全年各候平均氣溫在10~29攝氏度之間,候平均氣溫極端值出現在1980年,是年2月第二候(6~10日)平均氣溫僅4.2攝氏度;7月第五候(21~25日)平均氣溫達30.3攝氏度。曆年隻有一候候溫大于30攝氏度的酷暑期。年極端最低氣溫一般均在0攝氏度以上,霜日極少,沿海地區幾乎無霜日,雪更是數年難得見一次。

若以候平均氣溫小于10攝氏度為冬季,大于22攝氏度為夏季,介于兩者之間為春秋季,則福清春夏交接時間一般在5月中旬,入秋時間一般在10月中旬。夏季長達5個月,冬季短暫且不連續。每年平均隻有六候候溫小于10攝氏度,一般出現在一二月份。有些年份幾乎沒有冬季,1960年,城關地區全年各候平均氣溫均達10攝氏度以上。

福清年雨量充沛,雨季、幹季分明,各季氣候均有明顯特征。每年3~6月降雨頻繁。春雨季(3~4月)天氣多變化,時有春寒出現;梅雨季(5~6月)陰雨連綿,升溫緩慢,濕度大。這一階段是全年降水最集中的季節。梅雨後期暖濕空氣勢力不斷增強,多雷陣雨天氣,大雨、暴雨常出現在梅雨高峰期。盛夏熱帶風暴(俗稱台風)、雷陣雨季(7~9月)以晴熱天氣為主,常出現夏旱,也時有雷陣雨,往往連續三天出現在午後到上半夜,俗稱“三晡雨”。

影響福清的台風大部分出現在這一季節,台風帶來的大風、暴雨常造成災害。但台風降水又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乃至解除夏秋旱情,少台風年經常旱情嚴重。10~12月中旬初為從夏到冬的過渡季節,多晴天,濕度小,氣溫高于春季,冷暖宜人,但少雨多旱。12月中旬末至次年2月為冬季風全盛時期,冷空氣頻繁南下侵襲,強冷空氣影響時沿海一般有大風,并時常伴有短時降水。但因來自北方大陸的冷氣團所含水汽較少,所以雨量不多。冷鋒過境後,受冷高壓控制,天氣一般晴冷。從10月到次年2月是少雨季節。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年末,福清市戶籍戶數為39.5萬戶,人口134.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7.68萬人,非農業人口56.74萬人。2015年出生人口1.8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3.83‰,人口死亡率為4.5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29‰。城鎮化率48.5%,較2014年提高1.2個百分點。

2016年,福清市全市總戶數397115戶,戶籍人口1358675人,流動人口235468人。

民族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福清市主體民族為漢族,有少數民族44個,主要分布在福夏沿線和龍高半島一帶,人口16124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31%。其中畲族最多,5109人;苗族、土家族、回族次之,分别為3086、2969、1497人。

資源

土地

福清境内耕地3.09萬公頃,有林地6.1萬公頃,林木蓄積量166.8萬立方米,毛竹116.5萬根,森林覆蓋率47%。可利用草場5300公頃。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2.41萬千瓦,可開發1.42萬千瓦。

礦産

福清境内礦藏有鐵(鐵礦)、含硫的黃鐵礦、銀、銅、錳、鈾、泥炭、鋁土、石棉、石英、雲母、綠泥石、葉臘石、耐火粘土、瑩石、石墨和石灰岩等。

經濟發展

綜述

2005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達331.53億元(按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結果測算口徑,預計全市生産總值達263.88億元,以下括号内數字均為此口徑),五年年均增長12.6%,高于“十五”計劃确定的12%的目标;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27175元(21557元),年均增長12.2%。财政總收入由2000年的8.64億元增長至23.22億元,年均增長2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5.56億元增長至15.42億元,年均增長22.6%;财政總收入占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由4.32%提高至8.8%。綜合經濟實力繼續保持全省三甲之列,縣域經濟基本競争力位居全國百強第17位。

2006年全市實現生産總值296.87億元,三年年均增長11.8%;财政總收入26.42億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82億元,年均分别增長15.86%和17.9%;規模以上工業産值629.82億元,三年将近翻了一番;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二,縣域經濟基本競争力保持全國百強前列,2006年同時入選全省綜合經濟實力十強和經濟發展十佳縣(市)。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2007年國民經濟量增質升。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43.5億元(預計數,下同),比增12.4%;工業總産值790.5億元,比增17.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産值726.7億元,比增18.1%;财政總收入和地方級财政收入分别達到35.37億元和24.74億元,比增33.9%和47.1%;縣域經濟基本競争力排名由2006年的全國百強第28位上升至第21位。

2009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35.47億元,增長13.4%。财政總收入51.19億元,增長19.1%,其中地方級财政收入36.2億元,增長19.3%。縣域經濟基本競争力居全國百強縣市第17位,綜合經濟實力連續多年居全省10強縣市前3強。産業結構日趨優化,三次産業比例為12.7∶55.6∶31.7。農業總産值73.4億元,增長4.1%。工業總産值909.2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産值850.6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40億元,增長18.1%。

工業

2009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4家,共增産值18.03億元。一批重大産業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福耀浮法玻璃三條生産線全部投産;國電江陰電廠已進入主體安裝階段;捷聯10萬平方米新廠區已開始試投産;溫州汽摩配基地項目已有12家企業動建。融僑、元洪、江陰三大工業區和龍田、鏡洋、漁溪等重點鄉鎮工業集中區産業集聚效應更加明顯,融僑開發區國家級顯示器産業園和出口加工區相繼獲批,元洪投資區正式升格為國家級工業園區。質量立市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有3家企業獲得福州市産品質量管理獎,3家企業獲評省名牌産品,天馬飼料獲評國家免檢産品。

農業

設立了規劃面積2萬公頃的台灣農民創業園,已動建項目24個,總投資2740萬美元。農村公路建設基本實現“村村通”目标。全面免征農業稅,減輕農民負擔670萬元。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高分通過省政府驗收,小型水利設施産權改革加快推進,海域使用權證和水域灘塗養殖使用證制度全面推行,榮獲全國海域使用管理百強示範縣(市)稱号。

經貿

創新招商模式,出台獎勵措施,全員招商氛圍更加濃厚,招商引資工作再創佳績。新批準設立三資企業54家,增資39家,總投資4.2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23億美元(驗資口徑),增長21.3%,超額完成福州市下達的考核指标。深入開展親情招商,制定出台關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鼓勵民間資金投資建設标準廠房等優惠政策,民營經濟發展再掀熱潮,内資實際到資達20.22億元,居福州地區首位。積極幫助企業應對國際貿易壁壘,推動企業出口持續增長,實現出口總值37.36億美元,增長9.4%。

社會事業

科技

科技創新工程深入推進,全年有12個項目列入福州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和福州市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其中國家級和省級各2個,共獲得支持資金359萬元。“雙高普九”工作順利通過省級評估驗收。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1萬元,增長9.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369元,增長6.8%,截至年底,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242.98億元。

計劃生育

1964年,福清在城關公社錦雲街、音西公社音西大隊、高山公社山後大隊搞計劃生育試點。“文化大革命”期間,人口生育無法控制,處于自然狀态,增長迅速。1973~1978年,年出生人數在2萬人以上,自然淨增率保持在25‰左右。1978年後,加強和改善計劃生育工作,1983年的人口增長率下降到15.4‰。1986年福清及融城、鏡洋、漁溪、宏路等4個鄉鎮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先進單位。1994年落實計劃生育手術44828例,計劃生育率達87.57%,人口自然增長率7.87‰,人口出生率15.4‰。

衛生

福清民間以中草藥治病療傷,散處各地,傳統中醫多為自學或家傳。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基督教傳教士以辦慈善事業為名,在龍田鎮辦起龍田婦幼醫院,以西醫治病自此開始。長時期内,醫療衛生事業極其落後,缺醫少藥,鼠疫、霍亂、天花等烈性傳染和血吸蟲病嚴重威脅着人民群衆的生命。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至民國38年,全縣死于鼠疫的達3萬多人。民國時期,血吸蟲病患者數以萬計,受血吸蟲病摧殘的村莊上百個,死絕1000多戶。至1949年8月,縣内僅有3家小醫院和幾家私人開業的中醫診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逐步建立起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網,培養一支衛生技術隊伍。1953年先後消滅霍亂、鼠疫、天花等烈性傳染病,1986年消滅血吸蟲病,1987年基本消滅血絲蟲病。至1994年,全市有醫療衛生機構74個,病床1824張,衛生技術人員2346人。社會福利醫院1所,病床60張。大多數衛生院配備X光機、B超、救護車等。福清市醫院還全套進口先進的醫療設備——CT檢驗機,該醫院的技術裝備在全省縣級醫院屬一流水平。全市預防、接種、保健網絡已經形成。小兒麻痹症基本消滅。以污染源治理、飲水源保護、煙塵控制區建設為主要内容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新成效。

教育

1997年,福清市被省定為實施素質教育實驗聯系縣(市)之後,全市教育工作者以此作為福清教育新一輪創業的機遇,2001年在福州市科技作品展評中,獲獎作品就有16項。2001年,全市小學按時畢業率為99.69%,初中按時畢業率為99.18%。2001年2月,順利通過省“實驗教育普及市”驗收後,全市中小學校又投入1000多萬元用于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全市學校擁有計算機10000多台,多媒體教室71間,電腦網絡教室100間,總價值達5000多萬,全市100所學校參加教育部“朝陽行動計劃”。全市初級中學以上學校已全部開設信息技術課,農村完小校以上開設信息課的有130所,占農村小學的35%。

截至2008年8月,福清市轄區内現有小學481所,普通中學70所,職高(專)6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鎮文化技術學校21所。在校學生253134人,其中幼兒25130人,小學生136482人,初中生74529人,高中生16930人,職專生7119人,教職工12532人,其中小學專任教師5352人,學曆合格率為99.6%,初中專任教師3057人,學曆合格率為99.3%。2001年,6周歲幼兒入園率達100%,小學适齡兒童入學率達99.99%,初中階段入學率達110.20%,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8.45%,青壯年非文盲率達99.77%。全市已形成幼教、普教、特教、職教、成教等較完整的教育體系。

福清市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中,堅持學校德育首位,教學為中心,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針,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育各項工作都在省市前列。1994年,義務教育“六項督導”評估達到省優水平;1995年在全省百萬人口的大縣(市)中,提前五年實現“兩基”,榮獲“福建省實施義務教育工作先進市”。

交通

航空

福清北距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僅60公裡,有高速公路直達。

陸路

福泉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15沈海高速公路)

324國道和省道大真

廈深鐵路在此設有福清火車站

江陰疏港鐵路支線

水路

2009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達186.9萬噸,增長84.7%;集裝箱吞吐量達14.1萬标箱,實現一年翻番。福州新港1号泊位已開通多條貨運幹線和内貿支線,已挂靠法國達飛、地中海航運、萬海航運等10多家國内外知名船公司;2、3号泊位5萬噸級集裝箱碼頭已于3月正式動建,已完成投資2.8億元;4、5号泊位建設已完成招投标工作;6、7号泊位已進入招投标程序;8、9号泊位于7月簽約,各項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元洪3萬噸級通用碼頭運營良好,全年貨物年吞吐量達到100多萬噸,元載5萬噸級(兼靠3萬噸級集裝箱)散貨碼頭總投資1750萬美元,已完成投資3700萬元人民币。

文物名勝

石竹山

海拔534米,因峰頂石形狀似竹,且翠竹滿山而得名,素有“雅勝鼓山”之稱,為全省十大風景區之一。著名的還有靈石國家森林公園,日本國佛教黃檗宗祖寺萬福寺,世人探尋幾百年的南少林寺等。境内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瑞雲塔、黃閣重綸石坊、瑞岩彌勒造像和摩崖石刻、龍江橋等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9處。石竹山風景區常年吸引了大量中外遊客,1994年接待境外旅遊人數6541人次,旅遊外彙收入558萬元。

大姆山草場

大姆山地處福建省福清市南嶺鎮,與長樂毗鄰,主峰海拔633米。大姆山綿延八百畝的天然高山草場,為福州轄區最大、最美的草原。山頂滿是大片的草原連綿幾個山頭,由于臨近海濱,山上水汽較多,、沿途建有多處水庫,站在山頂能看到濱海一帶的海岸線。草原遼闊,景色迷人。瑞岩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境内的瑞岩山,山中怪岩奇洞,勝景甚多,著名的有佛窟岩、天章岩、大洞天、振衣台、桃花洞等37奇景。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在東張鎮三星村西南,古木參天,郁郁蔥蔥。峭拔的山勢,形成各種自然勝景。著名的有九疊峰、留雪峰、報雨峰、香爐峰、彈峰、仙人岩、碧仙油、戲龍潭等。其中瑞雲塔九疊峰更是挺拔峻峭,宛如一柄利劍直刺雲端。山上還有一塊石頭,傳說能鳴,且久晴鳴必雨,久雨鳴必晴。在通向靈石寺的林蔭石道旁,有一塊岩石,上刻“香石”二字。石的體積大如一間普通的房子,以手摸石,則香留手上,以鼻聞之,則清香撲鼻。雖曆盡滄桑,而清香如故,“靈石山”也因此而得名。山上建一亭子,宋朱熹遊此時,為這書匾曰:“蒼霞亭”。

瑞雲塔

該塔始建于明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竣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費時10年。當時由葉向高之子、符丞葉成學與知縣淩漢聊募捐鸠工,名匠李邦達負責設計施工。傳說蔔基之日,五色雲自太保山來覆其上,爛漫輝映,故塔成後名為瑞雲塔。

黃閣重綸石坊

位于福建省福清城關利橋街,距首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瑞雲塔僅100米,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該石牌坊是為彰顯明朝萬曆、天啟年間邑人葉向高兩度入閣任首輔的殊榮而建。石牌坊結構勻稱,間隔有緻,精雕細镂,巧奪天工,仿木結構惟妙惟肖,堂皇壯觀。誠為明代石構建築藝術之珍品,也是福清市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石牌坊。

黃檗山萬福寺

萬福寺位于福建福清市漁溪鎮聯華村内的黃檗山主峰绛節嶺之麓。黃檗山古時以盛産黃檗木而得名。山方圓30裡,峰巒層疊,怪石林立,以五嶺、七石、十五峰構成一幅雄偉壯觀的畫面。黃檗山萬福寺不僅是中國禅宗一大道場,也是日本黃檗宗祖庭。隐元東渡日本後在京都宇治建寺,也是以故鄉萬福寺的建築作為模式,亦名為黃檗山萬福寺。1979年起,日本佛教界人士多次組團,專程到福清萬福寺谒祖拜塔。1983年日中友好臨黃協會組團來寺時,還樹立了“日本黃檗山萬福寺開山隐元禅師東渡振錫之聖地”的石碑以示紀念。

靈石寺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東張鎮的靈石山麓,坐落于磅礴百餘裡、其勢插天、峰巒九疊的靈石山主山芙蓉峰下。

彌勒岩

别名瑞岩山,位于福清市海口鎮牛宅村,距縣城約10公裡,古稱"瑞岩丹洞",是一人文與自然景觀兼勝的風景遊覽區。彌勒岩有嶙峋的岩峰或卧或懸,或離或合,幽姿萬千,令人贊歎不已。

目嶼島

目嶼島,又名野馬嶼,是福建省福清市沙埔鎮的一個濱海小島,東望海壇,南眺湄洲,目嶼島山陸地面積3.09平方公裡。因島形平面為一匹駿馬,東部山峰海拔106米,形成馬頭高昂破浪遊向陸岸,故稱野馬島;又因該島古代曾為監海哨位,故又稱目嶼。

目嶼島目嶼島風光,妙在天然。島内東、中、西“三山”競秀,奇岩怪石層層疊疊、争奇鬥勝,或狀物拟人,或如禽似獸,惟妙惟肖。擁有風動石、海獅浴日、石貓窺印、烏龜迎客等百餘景。東山南圖庫麓為懸崖,陡崖下浩瀚大海,驚濤駭浪,浪花激濺,極目遠眺,無涯無際。在島内山上觀景是綜合性的,不僅看近處岩石,而且放眼大海,陰晴雲雨皆成景。“三山”植被絨繡,蒼松挺立。

大化山風景區

福清市大化山風景區位于福建福清市鏡洋鎮,與閩侯縣交界的地區,屬戴雲山脈的支脈,規劃面積約22.8平方公裡。大化山因其山高、林深、路險而鮮為人知,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風貌。這裡峰巒疊翠,萬頃林濤,保存了不少珍惜樹種,如紅豆杉、銀杏、楠木、油杉、香樟等随處可見,密林深處除植物茂盛,更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堪稱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範。

旅遊

城東南郊有烈士陵園和明建瑞雲塔,宋建、明修的龍山祝聖寶塔(水南塔)。城内官驿巷豆區園為葉間高花園兼書院,有花崗石屏“閑雲石”,利橋街“黃閣重綸”坊,浮雕精妙傳神。海口宋建龍江橋為我省現存結構最完整的古代梁式石橋。“雅勝石鼓”的石竹山景區,山、水、林、石、洞、寺兼勝。一東張水庫庫區白豸寺附近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石坑厝後山、宮後山、碼頭山有五處宋窯址。黃檗山萬福寺(黃檗寺)是佛教黃檗宗發源地、日本佛教黃檗宗的祖寺。

海口瑞岩山下元造彌勒石形神兼備,為福建最大的佛教造像。東張靈石寺曆史悠久,規模宏大,結構嚴謹。三山前薛明建迎潮塔傾斜百餘年而依然穩固。東瀚萬安尚存明建萬安所城及祝聖寶塔。名勝古迹還有城區戚公祠、六角井(宋),港頭葉氏宗祠,新厝鳳迹靈溪宮,蒜嶺武當别院,上迳鳌江寶塔、蹑雲橋,東瀚萬石山,城頭五龍塔、五龍橋、龍卧禅寺,鏡洋波瀾橋、仙井岩題刻,海口通江門、岑兜林則徐紀念館,一都顯濟廟、東關寨、歐陽修題刻。

風土人情

春節

福清俗稱“做年”。

福清春節活動以“筅堂”開始,在農曆十二月廿三日至卅日間擇吉選一單日,捆紮新砍竹技為帚,把住宅打掃幹淨。

臘月廿四日民間定祭竈日,并在這天備好竈糖竈餅供祭竈君,送其回天庭述職,謂之送神。次年正月初四晚飯後再備上香燭果品接竈君回來就任,也叫接神。

每年臘月廿五起,女婿要備好年貨送到嶽父嶽母家,這叫送年。

除夕夜,福清有守歲風俗,是夜一家老少圍坐家中吃年夜團圓飯,福清也有舉家到較高檔次酒家用餐的。飯後長輩向未成家晚輩送壓歲錢,家庭主婦“裝歲飯”,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魚肉。

正月初一親朋戚友間相互拜年,這是全國都有的風俗,但拜初二則是福清獨有風俗,也稱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這天設靈座讓親友來吊唁,還有重要一點,就是初一不上朋友家拜年的,初二上人家玩,也是一種忌諱。

正月十五為“舞龍燈”。以三山鎮瑟江村的舞龍最具代表性,入選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産。特點是每家每戶都準備了常明燈,組成一條長龍隊,稱為【闆凳龍】。敲鑼打鼓,挨家挨戶過,寓意新年送溫暖,送幸福,保平安。

婚娶習俗

福清的婚俗突出表現在輕快活潑的攔花轎,熱鬧非凡的“鬧洞房”,謙謙禮讓的避沖和親情綿綿的請三日這四種富有特色的風俗上。新郎到新娘家去迎親,福清叫做“邀新人”。新郎邀了新人回來,路上要有人用條椅等攔住去路,新郎要歡歡喜喜向攔轎人分瓜子糖果。新郎把新娘邀到自家門口,先放鞭炮,通告婆家其他女眷,讓她們先回避一下,叫做“避沖”。新郎新娘進了大廳後,先拜過天地,再拜祖先,接着拜公婆,最後夫妻對拜,這叫拜堂。

拜過堂後由喜娘引導,新郎在前,新娘在後,一起進新房。這時新郎要拍房門,喜娘要唱《拍門歌》,以增加喜慶氣氛。新娘出嫁的第三天,娘家就派小舅子(無小舅子可由同輩親友中挑一男孩)到姐夫家請姐夫姐姐一起回娘家,這叫請三日。按舊俗,請三日後,新郎回家,新娘留在娘家住一個月,所以舊稱歸甯。已經改成當日或隔日與新郎一起回來。

特産美食

福清光餅、福清海蛎餅、福清魚丸、太城四号枇杷、九月烏龍眼、下番荔枝、福清高山羊、梭子蟹。還有龍田番薯丸、東張魚頭、港頭焖面、紫菜餅。

著名人物

曆史名人

林則徐(1785年—1850年),祖籍福清市海口鎮岑兜村,出生于福州。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

葉向高(1559年—1627年),福州府福清縣人,出生于福清縣化南裡後葉村(現港頭鎮後葉村)。字進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廬山人。

敖陶孫(1154年—1227年),福清人,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南宋著名學者、詩人兼詩論家。

林汝翥(?—1647年),福清靈得裡(今上迳鎮)人。1606年(明萬曆三十四年)領鄉薦授沛縣知縣,後曾以抵禦徐鴻儒的戰功,升四川道監察禦史。

黃祖舜(?—1165年),出生于福清市東瀚鎮大壤村,先後任同知樞密院事(中央最高軍事機關副長官),參知政事(副宰相)。

楊振(1758年—1851年),福清市東瀚鎮南浔村人。原名承忠,字柳宵,漢族,56時,官至太傅(正一品,與宰相平起平坐),73歲,被封為爵(地位在一品之上,當時整個朝廷共3人):義天公。

翁承贊(859年—932年),福清市新厝鎮漆林村人,字文堯(一作文饒),晚年号狎鷗翁,又号螺江釣翁。閩王王審知拜承贊為同平章事,擢居相位,後又晉爵晉國公,并将他的出生地鄉名改為“文秀”,裡名改為“光賢”,以示榮寵。他在閩為相期間,襄助王審知整饬吏治,發展經濟,他建議在福州設立供庶人入學的“四門學”,在各府縣廣設庠序,做到府有府學,縣有縣學,鄉村有私塾,海隅閉塞之民智為之一開。承贊工詩,與同時的黃滔、徐寅齊名。現傳世的僅有《晝錦堂詩集》計48首,收入《全唐詩》的有37首。

鄭俠(1041年—1119年),福清市海口鎮覆釜山下(今牛宅村)人,字介夫,自号“一拂居士”、“大慶居士”。鄭俠出身貧寒,苦讀成名。他生性耿介、為官清正、憂國憂民、不為利祿所誘,不為私情所動,更因創作《流民圖》冒死進谏免除新法,被載入史冊,成為福清人民心中的一座豐碑。鄭俠被罷職回鄉時,裝中惟有一拂。邑人在其還鄉時即将縣城主要街道改名“一拂街”以示紀念,街名沿用至今。現有一拂先生坐像置于市政府門外街心公園内,供後人紀念。

隐元(1592年—1673年),福清市上迳鎮東林村人,又名隆琦,俗姓林,諱曾昺,号子房。隐元家境貧寒,28歲到漁溪黃檗山萬福寺出家,跟随鑒源禅師修行。43歲,隐元成為佛教臨濟宗的正式傳法者,45歲,繼承臨濟宗法座,成為黃檗山萬福寺的住持。經他苦心經營,萬福寺成為東南沿海的名刹和福建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6月20日,63歲高齡的隐元禅師東渡日本弘法,受到日本信衆、官員和皇室的推崇,臨濟禅宗的名聲在日本大振。

順治十六年(1659年)隐元在日本皇室賜地創建新寺。新寺建築、雕塑等一概仿照福清的萬福寺,仍取名為“黃檗山萬福寺”,隐元成為日本黃檗宗的開山鼻祖。隐元在日本先後受過五位天皇賜給(追贈)的“大光普照國師”、“佛慈廣鑒國師”、“徑山首出國師”、“覺性丹明國師”、“真空大師”等尊号。隐元逝世後,日本黃檗宗繼續發展。至今日本崇奉“黃檗宗”的僧俗多達數百萬人,建有黃檗分寺500餘座。改革開放後,日本佛教界先後派了多批黃檗宗友好訪華團,前來福清黃檗山萬福寺拜塔谒祖。

當代名人

林紹良(1916—2012)林紹良出生在中國福建省福清縣海口鎮牛宅村,印尼林氏集團董事長。

林文鏡(1929—)福建融僑集團的締造者,也是印尼“林氏集團”兩大股東之一。集團擁有世界最大的水泥廠和面粉廠。

蔡雲輝(1923—1985),印尼谏義裡埠世界丁香煙王國的締造者。

蔡道行(1945—2008),資本大鳄蔡道行,鹽倉集團董事總經理。

曹德旺(1946—),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行政總裁、福州大學客座教授。

韓國龍(1955---),福清市三山鎮人。冠城集團總裁,北京房地産界中的福建“四大家族”之一。手握兩大上市公司:中國海澱、冠城大通。2012年榮登“全球時尚界25華人”榜。

林文光(1951—),出生于印尼泗水,系“東南亞鋁業大王”林學善之哲嗣。祖籍福建福清,任印尼金鋒集團董事總經理、加拿大駐印尼泗水名譽領事、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名譽會長、世界福清同鄉聯誼會常務副主席等職。

敖定椿(1931~)教授,男,1931年5月出生,福建福清人、中共黨員。

林同濟(1906—1980),祖籍福清市東瀚鎮北窗,先後在天津南開大學、西南聯大和複旦大學任教。

魏宗铎(1918—2005),金融家,福清市東瀚鎮佳塘村人。

林同春(1925—2009),福清市東瀚鎮東瀚村人,著名旅日僑領,曾任世界福清同鄉聯誼會副主席。

任恢忠(1941—2003),福清市東瀚鎮北坪村人,哲學界學者。

魏可鎂(1939—)祖籍福清三山,福州大學副校長,著名化肥催化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高由禧(1920—),著名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曾融生(1924—),著名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钹(1935—),著名計算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侯建國(1959—),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理化科學中心主任、教授,中國科學院結構分析重點實驗室主任。

俞昌旋(1941-),歸僑,福建福清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林同骅(1911—),祖籍福清市東瀚鎮東瀚村,美國土木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林同炎(1911—2003),祖籍福清市東瀚鎮東瀚村,美國工程院院士,世界建築結構及橋梁建築大師。

林同骥(1918—1993),祖籍福清市東瀚鎮東瀚村,世界空氣動力學及液體力學大師。

陳章良(1961—),福建福清人,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農業大學校長。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全球100位青年人才。

林定強(1966.10-),祖籍福建福清,香港居民,金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委員會常委、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監事長等職。

林學善(1922—2004),印尼金鋒集團的創始人,世界福清同鄉聯誼會副主席,印尼東爪哇福清同鄉會永久名譽主席。

陳隆基(1956—),大學專科學曆,曾任福建省福清中醫院主任醫師、副院長,現任福建省政協常委,福建省國際商會副會長,福建農林大學客座教授,利嘉實業(福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2012胡潤百富榜》58億元位列榜單261位。

俞培俤(1960—),名城企業集團董事局主席、東福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名城地産(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長、世界華人華僑(亞洲)青年總商會會長、福州市僑聯副主席、福州市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住宅産業商會副會長、福州市外商投資協會副會長、福州市房地産協會副會長等職。

黃玉森(1943—),福清市高山鎮人。福建天生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福建省糧食協會副會長、福州市人大代表、福州市科技協會副會長、福清市工商聯副會長。

施文義(1968—),福清市龍田鎮人,現任香港創輝投資集團、福建中聯集團董事長。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州市政協常務委員、福建省玉融經濟發展促進會企業家聯誼會常務副會長、福清市慈善總會榮譽會長。

魏傳瑞(1959—),福清市三山鎮人,華辰地産董事長。香港福州十邑同鄉會永久名譽會長,中國國際商會福建分會副會長,福建省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副會長,福州市政協十一屆“優秀委員”。

薛經官(1962-),福建省福清市龍田鎮積庫村人,山西孝義晉邦煤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山西省福建商會常務副會長。

王欽敏(1948-),福建省福清市人,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中國民間商會會長。

榮譽

全國著名僑鄉

中國田徑之鄉

省級園林城市省級衛生城市

省級生态縣

中國閩劇藝術之鄉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

中國商标發展百強縣市

全國綠化百佳縣市

經濟總量位居全省縣市第二

全國首批綜合改革試點縣市

全國村鎮建設試點縣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