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湯

白虎湯

中醫方劑名
白虎湯,最早見于東漢末年張仲景著的《傷寒論》一書。曆代中醫奉它為解熱退燒的經典名方。中醫認為“白虎”為西方金神,對應着秋天涼爽幹燥之氣。以白虎命名,比喻本方的解熱作用迅速,就像秋季涼爽幹燥的氣息降臨大地一樣,一掃炎暑濕熱之氣。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白虎湯除了具有解熱作用外,還有增強機體免疫作用。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通用名:白虎湯 英文名:Baihu Tang 類型:醫學名詞 功用:清熱生津 出處:《傷寒論》 分類:清熱劑-清氣分熱 主治:氣分熱盛證

簡介

白虎湯,最早見于東漢末年張仲景的名著《傷寒論》一書。曆代中醫奉它為解熱退燒的經典名方。外感熱病,當推白虎湯,中醫認為“白虎”為西方金神,對應着秋天涼爽幹燥之氣。以白虎命名,比喻本方的解熱作用迅速,就像秋季涼爽幹燥的氣息降臨大地一樣,一掃炎暑濕熱之氣。

那白虎湯為什麼可以如此迅速地解熱退燒呢?這主要因為它奠定和遵循了治療裡熱實證的治療原則——清熱瀉火。白虎湯雖然隻有4味藥,卻互相配合,在充分體現了中醫配伍特色的基礎上,成為清熱瀉火的經典名方。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白虎湯除了具有解熱作用外,還有增強機體免疫作用。

瀉火藥方

組成

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

主治

1.治傷寒脈浮滑,表有寒,裡有熱。

2.及三陽合病,脈浮大,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谵語遺尿,發汗則谵。語,下之則頭上生汗,手足逆冷,汗出者。

3.通治陽明病脈洪大而長,不惡寒,反惡熱,頭痛自汗,口渴舌胎,目痛鼻幹,不得卧,心煩躁亂,日晡潮熱。

4.或陽毒發斑,胃熱諸病。歸經:此足陽明胃和手太陰肺藥也

方義

1.熱淫于内,以苦寒發之,故以知母苦寒為君。

2.熱則傷氣,必以甘寒為助,故以石膏為臣。

3.津液内爍,故以甘草、粳米甘平益氣緩之為使,不緻傷胃也。

4.又煩出于肺,躁出于腎,石膏清肺而瀉胃火,知母清肺而瀉腎火,甘草和中而瀉心脾之火。或瀉其子,或瀉其母,不專治陽明氣分熱也。

變化方

    白虎加人參湯(《傷寒論》)知母六兩(18g)石膏一斤,碎,綿裹(50g)甘草二兩,炙(6g)粳米六合(9g)人參三兩(10g)上五味,以水一鬥,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功用:清熱、益氣、生津。主治:汗吐下後,裡熱熾盛,而見四大症者;白虎湯證見有背微惡寒,或飲不解渴,或脈浮大而芤,以及暑熱病見有身大熱屬氣津兩傷者。n白虎加桂枝湯(《金匮要略》)知母六兩(18g)甘草二兩,炙(6g)石膏一斤(50g)粳米二合(6g)桂枝三兩,去皮(5~9g)為粗末,每用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汗出愈。功用:清熱、通絡、和營衛。主治:溫瘧,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嘔。以及風濕熱痹,症見壯熱,氣粗煩躁,關節腫痛,口渴苔白,脈弦數。白虎加蒼術湯(《類證活人書》)知母六兩(18g)甘草二兩,炙(6g)石膏一斤(50g)蒼術粳米各三兩(各9g)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溫服。功用:清熱祛濕。主治:濕溫病。身熱胸痞,汗多,舌紅苔白膩等。以及風濕熱痹,症見身大熱,關節腫痛等。n

白虎加人參湯是清熱與益氣生津并用的方劑,壯火可以食氣,熱盛可以傷津,所以清熱與益氣生津并用;暑熱每多傷氣,大汗易傷陰津,故本方對暑溫熱盛津傷證,亦可使用。白虎加桂枝湯,是清熱、通絡、和營衛的方劑,用治溫瘧,或風濕熱痹證。白虎加蒼術湯是清熱與燥濕并用之方,用治濕溫病的身熱胸痞,汗多,苔白膩之症,亦可用于風濕熱痹,關節紅腫等。

【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氣分大熱此方清,熱渴汗出脈洪大,加入人參氣津生。

趣歌:師母炒米。

傷寒論方

來源

《傷寒論》。

組成

石膏一斤,碎(50g),知母六兩(18g)炙甘草二兩(6g),粳米六合(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鬥,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清熱生津。

主治

陽明氣分熱盛。症見壯熱面赤,煩渴引飲,大汗惡熱,脈洪大有力或滑數。

方論

方中知母、石膏清肺胃之熱而除煩渴;甘草、粳米益氣生津、養胃和中。四味合用,共收清熱生津之功。 

萬金藥方

藥物組成

知母、石膏、甘草、糯米1合。

處方來源

《女科萬金方》。

方劑主治

男子婦人感冒風寒,表裡俱熱,狂言妄語,後結不解,大熱大渴;及暑熱發渴;婦人身熱如蒸而渴者。

病機

溫病熱邪内傳氣分,氣分熱盛,津液損傷;或傷寒化熱内傳陽明,陽明熱盛,津液損傷。

現代運用

大葉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牙龈炎,以及小兒夏季熱,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等屬氣分熱盛者。

配伍特點

辛寒清熱,甘寒生津。

辯證要點

身大熱,汗大出,口大渴,脈洪大。

臨證加減

兼陽明腑實,加大黃、芒硝;煩渴引飲,加麥冬、天花粉、蘆根。

藥理作用

抗乙腦作用《中華醫學雜志》(1964;7:456),用本方煎劑于實驗性小白鼠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感染的治療中,與大青葉提取物、竹葉石膏湯、安宮牛黃散等對照組相比較,本方能提高小白鼠存活率,經統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

實驗研究

退熱作用 《上海中醫藥雜志》1981(6):43,白虎湯具有顯著的退熱作用,其中單用石膏退熱雖快,但作用較弱而短暫;知母退熱雖緩,但作用較強而持久。兩藥合用,退熱效果更加顯著。

方論選錄

1.《傷寒明理論》:白虎,西方金神也,應秋而歸肺;夏熱秋涼,暑暍之氣,得秋而止。秋之令曰處暑,是湯以白虎名之,謂能止熱也。知母味苦寒,《内經》曰:熱淫所勝,佐以苦甘。又曰:熱淫于内,以苦發之。欲徹表寒,必以苦為主,故以知母為君。石膏味甘微寒,熱則傷氣,寒以勝之,甘以緩之,欲除其熱,必以甘寒為助,是以石膏甘寒為臣,甘草味甘平,粳米味甘平,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熱氣内蘊,消灼津液,則脾氣燥,必以甘平之物緩其中,故以甘草、粳米為之使,是太陽中暍,得此湯則頓除之,即熱見白虎而盡矣。

2.《醫方考》:石膏大寒,用戶以清胃;知母味厚,用之以生津;大寒之性行,恐傷胃氣,故用甘草、粳米以養胃。是方也,惟傷寒内有實熱者可用之。若血虛身熱,證象白虎,誤服白虎者死無救,又東垣之所以垂戒矣。

3.《傷寒來蘇集》:石膏大寒,寒能勝熱,味甘歸脾,質剛而主降,備中土生金之體;色白通肺,質重而含脂,具金能生水之用,故以為君,知母氣寒主降,苦以洩肺火,辛以潤肺燥,内肥白而外皮毛,肺金之象,生水之源也,故以為臣。甘草皮赤中黃,能土中瀉火,為中宮舟楫,寒藥得之緩其寒,用此為佐,沉降之性,亦得留連于脾胃之間矣。粳米稼穑作甘,氣味溫和,禀容平之德,為後天養命之資,得此為佐,陰寒之物,則無傷損脾胃之慮也。煮湯入胃,輸脾歸肺,水精四布,大煩大渴可除矣。

4.《醫方集解》:煩出于肺,躁出于腎,石膏清肺而瀉胃火,知母清肺而瀉腎火,甘草和中而瀉心脾之火,或瀉其于,或瀉其母,不專治陽明氣分熱也。

歌訣

白虎膏知甘草粳,氣分大熱此方清;

熱可汗出脈洪大,加入人參氣津生。

禁忌

表證未解的無汗發熱,口不渴者;脈見浮細或沉者;血虛發熱,脈洪不勝重按者;真寒假熱的陰盛格陽證等均不可誤用。

重要文獻摘要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傷寒,脈浮滑,以表有熱,裡有寒,白虎湯主之”。

 

上一篇:羌活勝濕湯

下一篇:胸腔穿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