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蘭瓜

白蘭瓜

原産于法國的厚皮甜瓜
白蘭瓜,又名蘭州蜜瓜,原名華萊士,原産于法國。白蘭瓜一般重量為1.5-2公斤,皮厚瓜甜,汁豐肉嫩。在中國,白蘭瓜是從美國引入此栽培種,成為蘭州的特産。以蘭州市城關區青白石鄉的産品最為有名。為一種厚皮甜瓜,其形呈圓球狀,每隻重約1.5一2.5公斤。皮白且硬,陽面有淡黃色暈瓤呈綠色,内腔小,含糖量高達13一16%,并富含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耐貯藏,宜于儲運。瓜肉翠綠,囊厚汁豐,脆而細嫩,含糖量高達15%左右,享有“香如桂花,甜似蜂蜜“之譽。這種瓜不僅香甜可口,富有營養,還有清暑、解渴、開胃、利尿之功效。不僅供應國内各地,而且遠銷海外,在國内市場上被稱為“蘭州蜜瓜”。[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學名:白蘭瓜 中文别名:蘭州蜜瓜、華萊士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科:葫蘆科 屬:白蘭屬 種:白蘭瓜 分布:溫帶地區。中國蘭州

曆史背景

蘭瓜是甜瓜的一種,原産于美國,美國人把它叫“蜜露”。1943年,時任甘肅建設廳廳長的張心一博士,邀請美國著名的生态學家羅德明博士來蘭州幫助研究解決幹旱問題。羅德明認為蘭州很适宜種植甜瓜,并答應回國後捎一些“蜜露”瓜種,在蘭州試種。次年元月,美國副總統華萊士在訪華途經蘭州時,親自将羅德明捎的“蜜露”瓜種子交給張心一。1954年經張心一組織在蘭州地區的砂田裡試種成功,白蘭瓜自此名揚中國。河西走廊的氣候及各種自然條件适合白蘭瓜的生長,故白蘭瓜也曾稱雄河西。地近沙漠的民勤縣,陽光輻射強烈,晝夜溫差甚大,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使白蘭瓜富含糖分,品質優秀,瓜肉淡綠且呈半透明狀,宛如翡翠(間或也有杏黃色)。其瓜味甘甜、汁液豐富、香氣濃郁、芳醇爽口,真是“色如玉、甜如蜜”,不愧瓜中一絕。因種子系華萊士攜來蘭州,故将此瓜起名“華萊士”,以示紀念。建國後一度改名為“蘭州瓜”,1956年,時任甘肅省省長的鄧寶珊先生,取此瓜皮純白而獲源于蘭州之意,提意更名為“白蘭瓜”,沿用之今。 

形态特征

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莖、枝有棱,有黃褐色或白色的糙硬毛和疣狀突起。卷須纖細,單一,被微柔毛。葉柄長8-12厘米,具槽溝及短剛毛;葉片厚紙質,近圓形或腎形,長、寬均8-15厘米,上面粗糙,被白色糙硬毛,背面沿脈密被糙硬毛,邊緣不分裂或3-7淺裂,裂片先端圓鈍,有鋸齒,基部截形或具半圓形的彎缺,具掌狀脈。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數朵簇生于葉腋;花梗纖細,長0.5-2厘米,被柔毛;花萼筒狹鐘形,密被白色長柔毛,長6-8毫米,裂片近鑽形,直立或開展,比筒部短;花冠黃色,長2厘米,裂片卵狀長圓形,急尖;雄蕊3,花絲極短,藥室折曲,藥隔頂端引長;退化雌蕊長約1毫米。雌花:單生,花梗粗糙,被柔毛;子房長橢圓形,密被長柔毛和長糙硬毛,花柱長1-2毫米,柱頭靠合,長約2毫米。果實的形狀、顔色因品種而異,通常為球形或長橢圓形,果皮平滑,有縱溝紋,或斑紋,無刺狀突起,果肉白色、黃色或綠色,有香甜味;種子污白色或黃白色,卵形或長圓形,先端尖,基部鈍,表面光滑,無邊緣。花果期夏季。 

成熟的白蘭瓜呈圓球形,個頭均勻,皮色白中泛黃,外形十分美觀。切開後瓤口碧綠,肉厚汁多,脆而細嫩,清香撲鼻。

地理分布

全國各地廣泛栽培。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也廣泛栽培。蘭州居多。白蘭瓜的産地在甘肅省蘭州青白石鄉,是素負盛名的“白蘭瓜之鄉”,這裡生産的白蘭瓜是甘肅傳統出口産,也是甘肅省蘭州市著名的瓜類特産,在當地的種植曆史有五十多年,是當地特色農産品。

生長習性

白蘭瓜性喜幹燥,适宜在幹旱地區種植。蘭州地處西北黃土高原中部,屬于大陸性氣候,雨量少,日照強,晝夜溫度大,對于白蘭瓜的生長和糖份積累十分有利。 

品種

大暑白蘭瓜,屬厚度非網紋瓜,為主要栽培品種。生育期120天,瓜圓形,單瓜重1.5一2公斤。皮潔白,陽面略帶黃暈,肉厚,綠色,計多味香,極甜,含糖量14%左右,是主要外銷品種。

小暑白蘭瓜,生育期11O天,因其上市早,栽培面積頗大,但其品質遠不如大暑白蘭瓜。實呈橢圓形,肉桔紅色,俗稱"紅瓤子",單瓜重1.5公斤左右,皮光滑,乳白色,陽面淡黃色,肉較薄,2.8厘米左右,計多味較淡,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34%。1980年以後種植的還有小暑綠瓤白蘭瓜,綠肉C-81,73-2等。品質極佳。 

栽培技術

白蘭瓜采用砂田小行棚加塑料大棚雙覆蓋促成栽培,較傳統單用大棚或小行棚覆蓋栽培,具有早上市、品質好的優點,而且還能有效避開病害高發期,從而增加經濟效益。

l、選地:宜選用周邊開闊,小氣候優越的新砂地作栽培用地。在上年秋按播種行施入基肥,用量為每畝施腐熟牛糞2000公斤、磷酸二铵25公斤、油渣或豆渣100公斤、磷肥30公斤,施入後整平整實,平覆砂石後噴足水分留待備用。

2、品種選擇:小熟紅瓤白蘭瓜、大熟白蘭瓜、黃河蜜等品種。

3、大棚搭建:塑料大棚的跨度和長度依地塊而定。一般寬度為3.5~5.5米,長度為70~90米,過長不利于管理。于播種前7~10天(2月25日左右)扣好大棚,以利地溫回升,備足種植行搭建小棚用的竹竿、薄膜,大棚用膜一般可使用兩季。

4、播種:播種以3月初為宜,先将種子用紗布包好,用55℃溫水浸泡種子,使之在溫水中自然冷卻。12小時後,用清水沖洗,盛籽容器置于25~30℃恒溫下催芽,達到催芽标準後進行播種。每穴播2粒(若種子較珍貴也可選飽滿種子l粒/穴),一般行株距為0.55~0.75米×0.75米,密度為1300株/畝。播後立即在大棚内按播行搭小行棚,并将薄膜拉緊壓嚴。

5、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播後10天左右開始出苗。一般2周左右即達苗齊。随着苗子長大,氣溫漸升,日間應對大棚通風換氣。白天逐漸掀開大棚兩端,夜間壓緊,同時對小行棚的通風也要循序加大,一般将行棚内溫度控制在30~32℃左右為宜,至苗齡“5葉期”,視天氣情況可逐漸撤去小行棚。

(2)整枝與輔助授粉:采用孫蔓3—2—1整枝法。花期宜采用工人輔助授粉,以保證正常坐瓜。授粉一般在上午進行。

(3)通風換氣:通風時間和強度要根據白蘭瓜不同生育階段和當日氣象條件确定。幼苗期正值早春,棚外氣象因素多變,通風應小些,隻是在中午通風4~5小時即可。随着幼苗生長,外界變暖,可逐漸增大通風量,延長通風時間。一般要求白天棚内30~35℃為宜,夜間最低溫度不應低于15℃。坐果以後,為促進果實膨大和糖分積累,白天更應加大通風量,攝天氣情況,白天可拉開大棚兩端棚膜。後期高溫天氣甚至可在大棚兩側分段卷膜開通風口,夜間閉合。若遇連陰天,更要注意延長通風時間,以降低棚内濕度。

(4)病蟲害防治:大棚甜瓜主要病蟲害有:猝倒病、蔓枯病、白粉病、疫病、葉斑病、病毒病和蚜蟲等。①猝倒病:防治時應以培育壯苗為主要目标,并做好輪作倒茬,以提高植株抗性,也可用敵可松液噴根防治。②蔓枯病:發現病株應立即用代森錳鋅噴布全株,以後每隔5~7天噴一次,也可用福爾馬林100倍液塗抹病處。③白粉病:一般多在甜瓜生育中後期發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現病葉就及時全面噴一次農藥。可用50%可濕性多菌靈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噴布,也可用25%粉鏽甯3000倍液防治。④蚜蟲:可用蚜蟲淨煙霧劑防治,也可用1000倍液樂果液噴布。

6、采收:白蘭瓜與黃河蜜同屬于厚皮甜瓜中晚熟種。這兩個品種從播種到采收共用120天左右。其中,雌花開放到果實成熟需55天,除了依據果實發育時間采收外,還可根據這兩個品種成熟時的固有色澤采收。采收時可輕壓臍部稍感有彈性外,還要特别注意果實觸地部分的皮色。白蘭瓜果實觸地部皮色如果已轉變成乳白色,富有光澤,黃河蜜轉變成橙黃色或金黃色。果實就已充分成熟,即可采收。

食用

成熟的白蘭瓜呈圓球形,個頭均勻,皮色白中泛黃,外形十分美觀。切開後瓤口碧綠,肉厚汁多,脆而細嫩,清香撲鼻。而且耐貯藏,易攜帶。白蘭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酶、鈣、磷、鐵等,營養豐富,而且具有清暑解熱,利尿解渴,開胃消食的功能。“釀白蘭瓜”,是五十年代,由“西瓜燈”、“西瓜盅”演變而來的烹調新秀,它作為一種特殊風味,進入名馔佳肴行列。 

主料:熟透的白蘭瓜一個

輔料:糯米100克,葡萄幹50克,水澱粉25克,果脯100克,核桃仁100克,瓜脯100克,豬闆油100克,白糖200克,玫瑰糖300克。

制法:

1、糯米泡洗幹淨,用小火煮透裝入碗内,上籠蒸約半小時晾溫。豬闆油去油皮,改刀為小丁,入開水鍋中燙透撈出,瀝去水分。

2、果脯、瓜脯、桃仁改刀為丁。葡萄幹去蒂洗淨。然後将果脯、瓜脯、葡萄幹放入盆内,加白糖100克,玫瑰糖20克,攪拌成餡。

3、把白蘭瓜洗淨去皮,切平兩端,從瓜尾四分之一處切開,去籽,裝入拌好的甜餡,蓋上瓜蓋,放入凹盤内上籠蒸約半小時,晾涼換裝凹盤。

4、炒勺上火,投入原瓜汁;加水100克,再加乘餘的白糖,用水澱粉勾薄芡,撒上剩餘的玫瑰糖,兌碗内晾涼,上桌時淋澆白蘭瓜上即食。瓜藏八寶,色彩絢麗,瑩美如玉,味甜如蜜,瓜汁風味獨有,軟爛爽口,為清暑解熱佳肴。

上一篇:芭蕉葉

下一篇:韭菜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