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

白扁豆

豆科扁豆屬植物扁豆的種子
白扁豆是豆科扁豆屬植物扁豆的種子。呈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長8~13mm,寬6~9mm,厚約7mm。表面淡黃白色或淡黃色,平滑,略有光澤,一側邊緣有隆起的白色眉狀種阜。質堅硬。種皮薄而脆,子葉2,肥厚,黃白色。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氣。甘,微溫。歸脾、胃經。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溏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炒白扁豆健脾化濕。用于脾虛洩瀉,白帶過多。
    中文名:白扁豆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别名:藊豆、白藊豆、南扁豆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豆目 科:蝶形花科 屬:藊豆屬 分布:遼甯、河北、山西、陝西等

植物形态

多年生、纏繞藤本。全株幾無毛,莖長可達6米,常呈淡紫色。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基着,披針形;小托葉線形,長3-4毫米;小葉寬三角狀卵形,長6-10厘米,寬約與長相等,側生小葉兩邊不等大,偏斜,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近截平。

總狀花序直立,長15-25厘米,花序軸粗壯,總花梗長8-14厘米;小苞片2,近圓形,長3毫米,脫落;花2至多朵簇生于每一節上;花萼鐘狀,長約6毫米,上方2裂齒幾完全合生,下方的3枚近相等;花冠白色或紫色,旗瓣圓形,基部兩側具2枚長而直立的小附屬體,附屬體下有2耳,翼瓣寬倒卵形,具截平的耳,龍骨瓣呈直角彎曲,基部漸狹成瓣柄;子房線形,無毛,花柱比子房長,彎曲不逾90°,一側扁平,近頂部内緣被毛。

莢果長圓狀鐮形,長5-7厘米,近頂端最闊,寬1.4-1.8厘米,扁平,直或稍向背彎曲,頂端有彎曲的尖喙,基部漸狹;種子3-5顆,扁平,長橢圓形,在白花品種中為白色,在紫花品種中為紫黑色,種臍線形,長約占種子周圍的2/5。花期4-12月。

生長習性

扁豆喜溫暖濕潤氣候,怕寒霜,受霜害後,輕者影響生長,重者死亡。苗期需潮濕,應注意澆水。花期要求幹旱,空氣和土壤濕度大,容易落花。喜歡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種植。

主要價值

膳用價值

白扁豆,營養價值較高,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比大部分根莖菜和瓜菜都高,味亦鮮嫩可口。白扁豆作為滋補佳品,夏暑又是一種清涼飲料。

藥用價值

關于白扁豆的文字記載,最早見于南朝齊梁間陶弘景着的《名醫别錄》。

明李時珍着的《本草綱目》說:“取硬殼白扁豆,連皮炒熟,入藥”,“硬殼白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人太陰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消暑除濕而解毒也。其軟殼及黑鵲色者,其性微涼,但可供食,亦調脾胃。”

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的《中國藥典》也說:白扁豆“健脾胃,清暑濕。用于脾胃虛弱、暑濕洩瀉、白帶”。總之,白扁豆一身是寶,它的果實(白扁豆)、果皮(扁豆衣)、花、葉均可人藥。其性味甘微濕,入脾胃二經,有補脾胃,和中化濕,消暑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洩瀉、嘔吐、暑濕内蘊、脘腹脹痛、赤白帶下等病,又能解酒毒。

功效

性味歸經

甘,微溫。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

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溏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炒白扁豆健脾化濕。用于脾虛洩瀉,白帶過多。

鑒别

性狀鑒别

種子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長0.8-1.3cm,寬6-9mm,厚約7mm。表面淡黃白色或淡黃色,平滑,稍有光澤,有的可見棕褐色斑點,一側邊緣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種阜。長7-10mm,剝去後可見凹陷的種臍,緊接種阜的一端有珠孔,另端有種脊。質堅硬,種皮薄而脆,子葉2片,肥厚,黃白色。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氣。以粒大、飽滿、色白者為佳。

顯微鑒别

種皮為1列栅狀細胞,種臍部位為2列,長26-213μm,寬526μm,壁自内向外漸增厚,近外方有光輝帶;支柱細胞l列,種臍部位3-5列,啞鈴狀,長12-109μm,寬34-54μm,缢縮部寬10-25μm,其下為10數列薄壁細胞,多切向延長。

最内1列種皮細胞小,類方形。于葉細胞内含澱粉粒。種臍部位栅狀細胞的外側有種阜,細胞類圓形或不規則長圓形,内含澱粉粒,内側有管胞島,橢圓形細胞壁網狀增厚,其二側有星狀組織,細胞星芒狀,有大型的細胞間隙,有的胞腔含棕色物。

上一篇:解熱鎮痛抗炎藥

下一篇:林梧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