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紅素鐵

血紅素鐵

人體必需物質
血紅素鐵是與血紅蛋白及肌紅蛋白中的卟啉(porphyrin)結合的鐵,它以卟啉鐵的形式直接被腸粘膜上皮細胞吸收。一般來自于含動物蛋白質高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髒、動物血和魚等,這些食物不僅含鐵量高,而且在吸收過程中不受膳食中其他食物的影響。鐵強化劑可分為血紅素鐵強化劑和非血紅素鐵強化劑,我國使用的大多數都是非血紅素鐵強化劑,即亞鐵離子制劑。
    中文名:血紅素鐵 外文名:porphyrin 别名: 本質:血紅蛋白及肌紅蛋白 特點:上皮細胞吸收

知識背景

血紅素鐵是與血紅蛋白或肌紅蛋白結合的鐵,能以卟啉鐵的方式直接被腸黏膜上皮細胞吸收,不受植酸根等抑制因素影響,且生物利用率高,不會産生任何消化道不适症狀,是理想的生态補鐵劑,被廣泛用于食品保健品領域。

鐵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一種,體内鐵3-5g。

1.鐵在體内的存在形式:

(1)功能性鐵:血紅蛋白(Hemoglobin)含量為60%-75%;肌紅蛋白(Myoglobin)含量為3%;含鐵酶類約1%,如細胞色素氧化酶、過氧化氫酶和過氧化物酶。

(2)貯存鐵(25%):運鐵蛋白(transferrin)鐵蛋白(ferritin)是身體鐵儲備的主要形式,含鐵血黃素(hemosiderin)是鐵過多時的沉積物。

2.非血紅素鐵

非血紅素鐵的吸收受多種因素影響,抑制因素有:

①植酸鹽、草酸鹽、磷酸鹽和碳酸鹽。

②單甯、多酚類物質。

③膳食纖維:主要是纖維素、半纖維素。

④胃酸缺乏或過多用抗酸藥。

植物食品鐵吸收較低,如稻米為1%,小麥為5%,玉米3%,大豆7.5%,菠菜2%。

膳食中的鐵主要分為動物性食物中的血紅素鐵和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紅素鐵兩種,前者吸收率較高,後者吸收、利用率一般都較低。多吃動物性食品可以達到補鐵的目的,但是擔心多吃肉類食品容易肥胖的女士們則成了缺鐵的主要人群。

重要作用

血紅素鐵的攝入過少:

缺鐵性貧血是嬰兒時期的多發病。主要是由于鐵缺乏引起。在嬰幼兒體内,鐵的來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食物。食物中的鐵有兩個來源:

一種是血紅素鐵,它來自于含動物蛋白質高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髒、動物血和魚等,這些食物不僅含鐵量高,而且在吸收過程中不受膳食中其他食物的影響。

另一種是非血紅素鐵,它來自于蔬菜、谷物、赤豆等植物性食物。

在寶寶喂養中,很多家長喜歡給寶寶吃魚、蝦(蝦的鐵含量較低),覺得肉類不易烹調,寶寶嚼不動,不易消化;認為肝髒是解毒器官,其中有很多"毒物"而很少給寶寶吃,以緻血紅素鐵的攝入不足。同時也會減少非血紅素鐵的吸收。為了預防缺鐵性貧血,除了要鼓勵母乳喂養(母乳中的鐵吸收率高),母乳不足時應食用配方奶粉。

制法簡介

由血紅蛋白用蛋白酶處理後,分離而得。一般以豬血為原,也可用鴕鳥血等其他動物血為原料經離心分離分去上層血清層,以下層紅細胞為基料,用酶法、等電點法、羧甲基纖維素法、醋酸鈉法、鞣酸法、超聲波法等提取後噴霧幹燥而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