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口瘡

白口瘡

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白口瘡又叫鵝口瘡,也叫血口,是一種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一般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多見于新生兒、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抗菌素或激素,以及口腔衛生不好的孩子,多發生于口腔黏膜的頰部、齒龈、上下唇。它是特有的白色斑膜,不容易被刮掉,如果用力刮掉,潰瘍面會有滲血,融合較大,成一大片。小兒常由于黏膜上有血口症,哭鬧不安,有時伴有全身的低燒。[1]
  • 中醫病名:白口瘡
  • 外文名:
  • 别名:鵝口瘡、血口
  • 就診科室:
  • 多發群體:新生兒、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抗菌素或激素,以及口腔衛生不好的孩子
  • 常見發病部位:口腔
  • 常見病因:白色念珠菌真菌感染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原因

發生鵝口瘡以後,由于它是白色念珠菌真菌感染所引起的,所以這個時候可以用2%-5%的碳酸氫鈉溶液進行含漱,如果孩子不會含漱,可以用棉簽蘸堿性溶液進行局部的塗擦。

治療方法

如果孩子還有喝奶、用奶瓶喝水、哺乳、喝母乳等情況,媽媽的乳頭以及孩子所有用的奶瓶、奶嘴,各種和口腔、吃的東西相關的,都需要用堿性的2%-4%碳酸氫鈉溶液進行浸泡和消毒。在孩子抵抗力增強,進食量增加的情況下,鵝口瘡就會逐漸的好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