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侵犯人體甚至傳染病的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體,引起感染甚至傳染病的微生物,或稱病原體。病原體中,以細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指朊毒體、寄生蟲(原蟲、蠕蟲、醫學昆蟲)、真菌、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病毒。[1]
  • 中文名:病原微生物
  • 拉丁學名:
  • 别名:病原微生物或病原體
  • 界:古細菌界
  • 門:
  • 亞門:
  • 綱:
  • 亞綱:
  • 目:
  • 亞目:
  • 科:
  • 亞科:
  • 族:
  • 屬:
  • 亞屬:
  • 種:
  • 亞種:
  • 分布區域:自然界廣泛存在
  • 特點:部分可以侵犯人體,引起感染
  • 宿主:人體
  • 領域:生命科學

基本内容

病原體侵入人體後,人體就是病原體生存的場所,醫學上稱為病原體的宿主。

病原體在宿主中進行生長繁殖、釋放毒性物質等引起機體不同程度的病理變化,這一過程稱為感染。不過人體或動物不像人工培養細菌的培養基,可以讓病菌不受限制地肆意生長繁殖,輕易地導緻機體死亡。病原體入侵人體後,在發生感染的同時,能激發人體免疫系統産生一系列免疫應答與之對抗,這稱之為免疫。

感染和免疫是一對矛盾,其結局如何,根據病原體和宿主兩方面力量強弱而定。如果宿主足夠強壯,可以根本不形成感染;即使形成了感染,病原體也多半會逐漸消亡,于是患者康複;如果宿主很虛弱而病原體很兇猛,則感染擴散,病人将會死亡。

除了宿主自身的力量,有效的抗菌藥物和其它措施的協同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多數疾病是可以很快治好的。依靠不斷發展的科學進步,總是能夠不斷控制和消滅有害人類和動物的微生物。

有研究表明,澆灌糞肥的蔬菜會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距離施肥時間越近,蔬菜表面大腸菌群數量越多,用自來水浸泡、沖洗等方法對去除蔬菜表面的大腸菌群有一定效果,其中以沖洗效果最佳。此外,最好的殺滅蔬菜病原菌的方法是沸水浸泡。

分類n

根據病原微生物的組成及結構,可将其分為三大類:

非細胞型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和朊粒等。病毒無細胞結構,僅由蛋白質外衣包裹核酸構成,如甲型肝炎病毒、SARS冠狀病毒等。朊粒是一種感染性蛋白質分子,能夠引起動物和人類腦組織慢性海綿體變性,如瘋牛病鯠冄頭條及人類的庫魯病。

原核細胞型微生物n由裸露的DNA盤繞形成原始核質,沒有核膜和細胞器,包括細菌、立克次體、衣原體、支原體、螺旋體,屬于廣義的細菌範疇。

真核細胞型微生物n包括真菌、原蟲等。此類微生物具有核膜和複雜的細胞器,如引起瘧疾的瘧原蟲及引起皮膚病的黴菌等 。

結構與特性

細菌(bacteria)的生物學分類屬于原核細胞生物界,廣義的細菌概念包括所有原核細胞型微生物,有細菌、放線菌、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和螺旋體;狹義的細菌的概念專指其中的細菌。它種類繁多,數量龐大,最具代表性,一般情況下通常是指狹義概念的細菌 。

細菌的大小形态細菌是肉眼看不見,需經顯微鏡放大幾百倍或一千倍才能看見的微小生物。通常以微米(μm)為測量單位。由于細菌是透明的,因此,要經過染色,才可以看見它們的輪廓、形态,甚至結構。通常,電鏡觀察細菌的超微結構時用nm(1/1000μm)測量其大小,光鏡觀察細菌時用μm(1/1000mm)測量。當然,不同的細菌,甚至有時同一類細菌也可因菌齡、細菌生長所處的環境因素不同,其大小、形态都有不同或有一定程度的差異。

臨床最常用的細菌染色方法是革蘭染色法。經過革蘭氏染色可将細菌分為兩大類:紫色的是革蘭氏陽性菌,紅色的是革蘭氏陰性菌。由于兩類細菌的細胞壁結構不同,決定了其染色性不同,且對人體的緻病性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有較大差異。結核杆菌革蘭氏染色法不着色,經抗酸染色後呈紅色。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