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和馬克思

瑪麗和馬克思

澳大利亞2009年亞當·艾略特執導的電影
《瑪麗和馬克思》是一部講述筆友之間20多年友情的動畫作品,同時這也是導演的半自傳式的影片。講述了兩個古怪筆友長達20年的友情,怪異卻純真。該片由亞當·艾略特執導,托妮·科萊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艾瑞克·巴納等聯袂出演的一部2009年出品的澳大利亞粘土動畫。是聖丹斯電影節開幕大作。于2009年1月15日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率先放映。[1]
    主标題:瑪麗 副标題1:演員 托妮·科萊特 副标題2: 副标題3:她喜歡動畫片“諾布利特”、甜煉乳和巧克力。瑪麗的媽媽是個酒鬼,而在茶葉包裝廠工作的父親平日隻喜歡制作鳥标本。孤獨的瑪麗沒有朋友,某天從郵局的電話簿撕了一角,寫信給住在紐約馬克思先生,想要問他滿腦子奇奇怪怪的問題,沒想到意外收到了回信。是8歲的瑪麗是一個胖女孩,住在澳大利亞墨爾本。 主标題:馬克思 副标題1:演員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副标題2: 副标題3:他迫于生活壓力,總覺得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總感到孤獨。某一天他收到了陌生小女孩瑪麗寄自澳洲的信,上面還附了一根他很喜歡的櫻桃巧克力棒。馬克思回信後,二人成為了筆友。44歲的馬克思是一個住在嘈雜紐約城的猶太人,患有自閉症及肥胖,碰巧也喜歡看“諾布利特”動畫片及吃巧克力。 主标題:達米安 副标題1:演員 艾瑞克·巴納 副标題2: 副标題3:與瑪麗是青梅竹馬,樂天派,整天與瑪麗嘻嘻哈哈,給予她歡樂。是瑪麗的鄰居。 主标題:維拉 副标題1:演員 蕾妮·蓋爾 副标題2: 副标題3:是個酒鬼,對瑪麗經常冷嘲熱諷。是瑪麗的母親。 中文名:瑪麗和馬克思 外文名:Mary and Max 其他譯名:巧克力情緣、瑪麗和麥克斯、同是天涯寂寞客 類型:動畫 出品公司: 制片地區:澳大利亞 拍攝地點: 發行公司: 導演:亞當·艾略特 編劇:亞當·艾略特 制片人:伊安·坎甯 主演:托妮·科萊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艾瑞克·巴納 片長:Australia: 80 分鐘 / Germany:92分鐘 票房: 對白語言:英語;意第緒語 色彩:彩色 電影分級:Germany:12;Australia:M imdb編碼:tt0978762 主要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 拍攝日期:2007年7月2日至2008年7月18日 上映日期:2009年4月9日(澳大利亞) 片長:Australia: 80分鐘、Germany:92分鐘

劇情簡介

1976年,8歲的瑪麗·黛西·丁格爾(貝絲妮·惠特摩爾 Bethany Whitmore 配音)是澳大利亞墨爾本的一個小女孩,喜歡動畫片“諾布利特”、甜煉乳和巧克力。瑪麗的媽媽是個酒鬼,而在茶葉包裝廠工作的父親平日隻喜歡制作鳥标本。孤獨的瑪麗沒有朋友,某一天心血來潮給美國紐約市的馬克思·傑瑞·霍羅威茨(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配音)寫了一封信詢問美國小孩從哪裡來,并附上一根櫻桃巧克力棒。44歲的馬克思患有自閉症及肥胖,碰巧也喜歡看“諾布利特”動畫片及吃巧克力。二人的筆友關系從1976年維持到1994年,期間各自經曆了許多人生起伏,直到成年的瑪麗(托妮·科萊特 Toni Collette 配音)終于來到紐約看望馬克思。

主創團隊

演員表

角色

配音

瑪麗

托妮·科萊特、馬海燕(CHC家庭影院版)

馬克斯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吳永慶

達米安

艾瑞克·巴納

旁白

巴瑞·哈姆弗萊斯、白濤

年輕的瑪麗

貝瑟妮·惠特莫爾

維拉

蕾妮·蓋爾

無家可歸的人

伊恩·莫莉麥德倫

演員表

職員表

制作人

伊安·坎甯、梅蘭妮·庫姆斯、馬克·古德、布萊斯·孟席斯、湯姆·威爾

導演

亞當·艾略特

副導演(助理)

蘇珊·柯林斯、傑邁瑪·戴利

編劇

亞當·艾略特

攝影

傑拉爾德·湯普森

配樂

戴爾·科尼利厄斯

剪輯

比爾·墨菲

選角導演

布魯克·豪頓

藝術指導

亞當·艾略特

美術設計

克雷格·法伊森

視覺特效

邁克爾·艾倫

布景師

伊莎貝爾·佩帕德、克萊爾·南特

職員表

角色介紹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演唱者

曲目

專輯資料

Penguin Cafe Orchestra

Perpetuum Mobile

唱片集封面

專輯類别:原聲帶、影視音樂

發行日期:2009年05月15日

ABC Radio Orchestra

Old Mother Hubbard

Sydney Alpha Ensemble

Russian Rag

Dale Cornilius

Across Two Worlds

Leroy Anderson

The Typewriter

Sydney Symphony Orchestra

Dance of The Knights

Penguin Cafe Orchestra

Prelude & Yodel

The Kings Consort & Choir

Zadok The Priest

Dale Cornilius

Max's Meltdown

Bert Kaemfert and His Orchestra

That Happy Feeling

The London Pops Orchestra

Zorba's Dance

Nana Mouskouri

The Humming Chorus

Bert Kaemfert

A Swinging Safari

James Last and his Orchestra

That's Life

Dale Cornilius

How I Feel / Pulping Her Life

Pink Martini

What Ever Will Be Will Be [5] 

專輯名稱:《瑪麗和馬克思》

獲獎記錄

名稱

獎項

得獎者

2009年柏林國際電影節

水晶熊獎-青少電影:最佳長片

全體劇組

2009年亞洲太平洋電影獎

最佳動畫長片

全體劇組

2009年澳大利亞導演協會獎

最佳劇情片獎

全體劇組

2009年澳大利亞電影學院

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亞當·艾略特

最佳電影(提名)

全體劇組

最佳産品設計(提名)

亞當·艾略特

2009年渥太華國際動畫電影節

奧特大獎

亞當·艾略特

幕後花絮

對于亞當·艾略特來說,每當他準備制作一部新影片的時候,他都會把它當作是一張空白的畫紙,艾略特說:“我希望能夠為它填充上充滿原始的影響力、對于動畫作品來說屬于禁忌的内容,我真的認為《瑪麗和馬克思》會颠覆電影類型的界定點,為現代觀衆呈現出一些全新且與衆不同的動畫品質。

《瑪麗和馬克思》肯定能夠成為亞當·艾略特所制作的影片中最具動态效果的一部,他繼續說:“想要得到這樣的視覺沖擊力,在攝像方面的要求也就更加嚴格一些,為此,我特别找來攝影師傑拉爾德·湯普森(Gerald Thompson),他是一個動态控制的專家。”

幕後制作

《瑪麗和馬克思》中所講述的那個故事,很多靈感都源于亞當·艾略特有過的真實經曆,他說:“馬克思這個角色的原型是我在現實生活中的紐約的一位筆友,我和他通信已經有20年的時間了……他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直接促成了這部影片的基本故事形态,他是一個典型的迫于生活的壓力而無法正常呼吸的人,相信全世界的觀衆都能從他身上找到相應的共鳴。我在現實生活中的那位筆友,也和影片中的馬克思一樣,有自閉症,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專門研究了這種綜合症,我制作這部影片的目的不僅僅是想将這個病症介紹給觀衆,而是不希望因為神秘感而讓人們對這類人群産生誤解。”

制作發行

主創公司

制作機構

Melodrama Pictures

發行機構

Monopole-Pathé [ch]

Bioscop [捷克]

Icon Film Distribution

法國高蒙電影公司

MFA Filmdistribution

Gaumont S.A.B.

Mongrel Media [加拿大]

PlayArte Filmes [巴西]

Sundance Selects [us]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美國

2009年1月15日

法國

2009年7月14日

墨西哥

2009年8月21日

芬蘭

2009年9月26日

韓國

2009年10月9日

日本

2009年10月22日

比利時

2010年2月17日

德國

2009年2月9日

捷克

2009年7月30日

希臘

2009年9月21日

羅馬尼亞

2009年10月2日

加拿大

2009年10月14日

新西蘭

2009年11月26日

巴西

2010年4月16日

澳大利亞

2009年4月9日

波蘭

2009年8月3日

丹麥

2009年9月21日

西班牙

2009年10月5日

挪威

2009年10月22日

俄羅斯

2009年12月3日

瑞典

2010年5月7日

影片評價

看慣了大銀幕上飛檐走壁的動畫電影,《瑪麗和馬克思》會産生強大的視覺反差,因為它沒有所謂的3D技術,沒有程序輸入就能做表情的高科技,更沒有誇張搞笑到無法理解的橋段,銀幕上所有的一切隻能用“土”來做解釋:片中所有人物,包括主角瑪麗和馬克思都是用泥土捏制完成,你甚至還能看到黏土娃娃身上的指紋(工作人員留下的)(出自《華西都市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