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中學

潞河中學

北京通州區教委主管的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學
潞河中學,是北京市唯一保持原址原貌的名牌百年老校。1867年由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創建,始稱八境神學院,後改稱潞河書院。更名多次,直到1987年,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恢複北京市通州潞河中學的名稱。
    中文名:潞河中學 外文名: 簡稱: 創辦人: 辦學性質: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 知名校友:黃昆、侯仁之、秦馨菱、王洛賓、劉紹棠、孔祥熙、李仁堂、侯仁之、曹天欽等 知名教師: 創建時間:1867年 類别:教會學校 所屬地區:中國,北京

簡介

1895年,異址擴建,先後更名為協和書院和華北協和大學,1900年遷入現址重建。1918年,其大學部遷出組建燕京大學,中齋部仍在通州原址,始稱私立潞河中學校。1951年由人民政府接管,成為公立完全中學。先後曆經了河北省通縣中學校、河北省通州一中、北京市通州一中、北京市通縣一中等發展階段,1988年恢複潞河中學校名。

潞河中學校園占地23萬平米。全國解放以後,潞河中學的建設和發展得到市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在保持原有建築布局和風格的基礎上,學校先後經曆了兩次大規模的校園改造,校園環境得到進一步美化并新增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學校面貌煥然一新,辦學條件也得到根本改善。

曆史

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始建于1867年,由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創建,始稱潞河男塾,後改稱潞河書院,1901年更名為協和書院,設有大學和中齋二部,1912年更名為華北協和大學。1917年大學部遷到北京城内與彙文大學合并,後組成燕京大學。其中齋部仍留在通州原址,為私立潞河中學。1951年由人民政府接管。1960年改為北京市通縣一中。1978年被北京市政府确定為首批市屬重點中學。1978年被北京市政府确定為首批市屬重點中學。2000年通過專家組的評估成為北京市首批國家級示範高中。

辦學特色

一個多世紀以來,潞河中學的曆任校長和代代教師在辦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發展、積澱,形成了一脈相承的優良傳統和具有鮮明特色的辦學風格,在北京乃至全國基礎教育發展史上都有不容争議的一席之地。多年來學校貫徹毛澤東主席1964年為我校所作的批示精神,注重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形成了“刻苦學習、勤勞樸素、團結友愛、生動活潑”的優良校風和“敬業愛生、嚴謹規範、團結和諧、求實創新”的良好教風。

學校形成了以現代教育技術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科學态度,掌握科學方法為核心的科技教育特色;以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核心的體育教育特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傑出校友

在這片教育沃土上,培育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學子,著名中科院院士黃昆、侯仁之、秦馨菱,西部歌王王洛賓,著名鄉土文學大師劉紹棠,著名表演藝術家李仁堂以及一大批共和國的部長和将軍,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群星燦爛,為潞河赢得了崇高的社會聲譽。潞河是崇尚科學、民主的象征,潞河是追求真理永不自滿的象征,潞河是人格力量的象征。

培養目标

世紀之交,潞河中學明确提出以“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相統一的教育觀為辦學指導思想,以“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為辦學宗旨,以“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潞河人”為具體培養目标,以及“三強兩優一領先”的發展策略。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群衆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北京潞河中學始創于1867年,是一所具有138年曆史的百年名校。學校于1978年被确定為首批市屬重點中學。2000年被北京市教委批準為首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對外交流

學校占地面積360畝,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等國家建立了合作辦學和教育夥伴關系。加強教育的對外合作與交流,創造不同文化相交融的校園文化氣氛,從小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是潞河中學教育發展的重要方面。

潞河中學現為北京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俱樂部成員,學校專門設立了對外交流合作部,負責教育的國際交流,海外學生管理以及相關的教學組織,并與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學校和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來自各個國家,不同民族的學生都能夠在潞河的校園裡愉快的學習,并享受到最好的教育。

所獲榮譽

近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群衆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優秀學校,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北京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北京市綠色學校等。

1978年被批準為全國鐵路重點中學和北京市西城區重點中學。

2004年由鐵路移交西城區政府管理。

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先後被教育部、北京市及西城區授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優類學校”、“北京市文明禮儀示範校”、“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範校”、“中小學科技教育示範校”、“電化教育優類校”、“實驗教學先進校”、“創建文明行業示範單位”等一系列光榮稱号,受到社會的廣泛贊譽。

教育思想

學校認識到:無論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顧拜旦、還是國際體壇,都一緻認為,奧林匹克的精髓是教育;奧林匹克的思想體系蘊涵着豐富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學校有責任抓住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的契機,在學生中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宣傳奧林匹克精神,普及奧林匹克知識,傳播奧林匹克文化。

學校把奧林匹克教育與潞河的體育優良傳統相結合。新生入學教育一個重要的内容就是宣講潞河悠久的體育史。1906年潞河足球隊與英國水兵隊在天安門廣場英軍駐地舉行了足球賽。潞河以2:0獲勝。這場比賽被譽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場國際足球比賽。解放前中國有3人擔任過國際奧委會委員(孔祥熙、王正廷、董守義)其中兩人是潞河早期畢業生:孔祥熙、董守義。潞河在1913年第一屆員動員大會和此後多屆遠東運動會上都取得過優異成績。

全面發展

學校将奧林匹克教育與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相結合。結合“情系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活動,大力開展“做文明學生,創文明校園”主題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廣播站、潞河之星電視台、宣傳櫥窗的優勢,結合“情系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宣傳有關奧運的知識。對全校教師進行英語培訓。聘請專家做講文明禮儀的專題報告。召開奧運健兒回母校報告會。奧運會亞軍樊春玲和張豔清回到母校為我校田徑隊、籃球隊、足球隊隊員和部分高一學生做精彩的報告。結合學校運動會、“奧運放歌”廣場音樂會、“百佳潞河人”評選等活動,宣傳奧林匹克精神。青春飛揚、熱情激蕩,跳動着健康、洋溢着人文關懷的校園生活,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中學是一首詩,青春是一首歌”。

學校組織的三十公裡的遠足、軍事夏令營、到生存島或其他條件艱苦的野外生存訓練、青年志願者在行動活動、泰山和曲阜社會實踐、在西柏坡、抗日戰争紀念館等革命聖地舉行成人儀式等活動,老師和學生共同創辦的多個學生社團: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小組、學生廣播電台、“陽光電視台”、“回聲”報、文學社、讀書會、網絡協會、風筝會、航模組、繪畫組、棋類組、足球隊、舞蹈隊、合唱團等等,同學們通過這些平台盡情展示自己、表現自己,在讀書、研讨、實踐、交流中,探索人生的真谛,陶冶高尚的情操,發展特長,培養個性,全面發展。

體育特長

學校注重把奧林匹克教育與體育活動相結合。“讓潞河師生人人擁有健康”是潞河體育的宗旨。深化“學生自主選擇,教師分項教學、培養學生特長”的體育教改實驗,形成了潞河體育教學特色。各年級開展群體競賽活動有聲有色。做到“學校月月有群體競賽活動,班班有運動隊,學生人人有體育特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