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縣

洛川縣

陝西省延安市轄縣
洛川縣,隸屬于陝西省延安市,位于中國陝西省中部。延安市南部。屬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縣域總面積1804平方公裡,轄7鎮1鄉1個街道辦。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為201663人。[1]民國初年屬陝西省榆林道,16年(1927)撤道,由省直轄。24年(1935)在洛川縣設置第三行政督察區,轄洛川等縣。30年(1941)分洛川縣東部約1022平方公裡歸黃龍縣(原名黃龍設治局)。1948年4月洛川解放,洛川隸陝甘甯邊區政府黃龍分區,1950年改為陝西省延安市洛川縣至今。2019年全縣(全口徑)實現生産總值243873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3.2%,第一産業增加值241240萬元,增長6%,第二産業增加值1816950萬元,增長2.3%,第三産業增加值380540萬元,增長5.7%。固定資産投資661638萬元(全口徑),同比下降12.6%,全縣财政總收入達25812.3萬元,同比下降23.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9元,增長10.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4957元,增長7.9%。2020年,洛川縣實現生産總值241.64億元,同比下降5.9%。
    中文名:洛川縣 外文名:Luochuan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610629 行政區類别:市轄縣 所屬地區:中國陝西省延安市 地理位置:陝西省中部,延安市南部 下轄地區:7鎮1鄉1個街道辦 政府駐地:鳳栖鎮 電話區号:0911 郵政區碼:727400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萬風塔、洛川會議舊址等 機場:延安二十裡鋪機場 火車站:洛川站 車牌代碼:陝J 面積:1804km² 人口數量:201663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地區生産總值:241.64億元(2020年)

曆史沿革

洛川縣名始于後秦姚苌時期(393),考其沿革,曆史悠久。n

夏(約前21~前16世紀),傳說屬雍州之域。n

商(約前16~前11世紀),屬西河國地盤。n

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屬猃狁部落活動地區。n

東周(前770~前256年)、春秋時期為白狄(猃狁分支)活動地區。戰國前期屬趙、魏(從馬長壽、譚其骧說),後期屬秦上郡所轄。n

秦(前221~前206年),設鄜縣(治所為今鄜城附近),屬上郡。縣東北部屬定陽縣(即趙國定陽故縣一部分)。n

西漢(前206~8年),高祖元年(前206),項羽入關,封秦降将董翳為翟王(治高奴,今延安附近),鄜縣屬翟國。劉邦滅翟,鄜縣屬左馮翊(治所在今大荔)。新莽改鄜縣為修令縣。n

東漢(25~220年),撤修令縣,其地并入定陽縣,屬上郡。n

魏晉(220~417年)、三國時逐漸為匈奴、氐羌占據,郡縣廢。西晉、前秦為鄜縣。後秦建初八年(393)分鄜縣北部置洛川縣(以洛水流經其地故名,為洛川縣名之始),與鄜縣屬東秦州。n

南北朝(420~581年),北魏改鄜為敷,置敷城郡。領敷城、洛川、定陽三縣,屬北華州,為東秦州所改。太平真君年間(440~451年),洛川縣治遷至高槐(即今縣東北5公裡之安宮村)。公元534年,北魏分東、西魏,洛川縣屬西魏,西魏改北華州為鄜州,敷城郡屬之,以至北周未變。n

隋(581~615年),開皇二年(582)洛川縣治自高槐遷于舊縣。三年(583年罷敷城郡為敷州,仍領敷城、洛川二縣。十六年(596)分三川,洛川縣地置洛交縣,洛交縣屬鄜州(今富縣)管轄。大業元年(605)将鄜城縣改為敷城郡,改“敷”為“鄜”,恢複鄜城縣、洛川縣。大業三年(667)改鄜城郡為上郡,領鄜城、洛川、洛交三縣,其年郡置自杏城(今黃陵縣侯莊)移于五交城(今富縣)。n

唐(618~907年),鄜城縣(唐末改翟州),屬坊州;洛川縣屬鄜州。n

五代(907~960年),訚州(洛川縣改),屬訚州;禧州(後梁開平三年由翟州所改),昭化縣(禧州改)。後唐同光元年(923)複改昭化為鄜城縣,屬鄜州。n

宋(960~1127年),鄜城縣、康定軍(康定二年由鄜城縣改);洛川縣屬永興軍路鄜州轄。n

金(1127~1234年),鄜城縣、洛川縣,屬鄜延路鄜州,後屬延安路鄜州。n

元(1271~1368年),洛川縣(至元四年廢鄜城縣,其地并入洛川)屬延安路。n

明(1368~1644年),洛川縣屬陝西等處布政使司河西道延安府鄜州。

清(1644~1911年),洛川縣雍正三年鄜州升直隸州,洛川屬之。乾隆三十三年(1763),縣城由舊縣遷于今鳳栖鎮。n

民國初年屬陝西省榆林道,16年(1927)撤道,由省直轄。24年(1935)在洛川縣設置第三行政督察區,轄洛川等縣。30年(1941)分洛川縣東部約1022平方公裡歸黃龍縣(原名黃龍設治局)。n

1948年4月洛川解放,洛川隸陝甘甯邊區政府黃龍分區,1950年改為陝西省延安市洛川縣至今。

行政區劃

洛川縣原轄5個鎮、14個鄉:鳳栖鎮、舊縣鎮、交口河鎮、老廟鎮、土基鎮、菩堤鄉、黃章鄉、洪福梁鄉、永鄉鄉、後子頭鄉、京兆鄉、楊舒鄉、槐柏鄉、石泉鄉、武石鄉、秦關鄉、百益鄉、石頭鄉、朱牛鄉。

2000年,洛川縣轄6個鎮、13個鄉。

2010年經過撤鄉并鎮設立社區後,洛川共轄7鎮5鄉4社區1個街道辦:鳳栖鎮、舊縣鎮、交口河鎮、老廟鎮、槐柏鎮、土基鎮、石頭鎮、菩堤鄉、黃章鄉、永鄉鄉、楊舒鄉、朱牛鄉、京兆社區、石泉社區、秦關社區、百益社區、鳳栖街道辦。

2015年,經過撤鄉并鎮後下轄7鎮1鄉1個街道辦。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洛川縣位于陝西中部,延安地區南部,地處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居喬山、喬山林帶之間,東經109°133′144″~109°45'‘47",北緯355°266′2929″~36636°04′12″,北接富縣、宜川,南與白水相鄰,東靠黃龍山地,西與黃陵、宜君毗連。縣城距省城西安240公裡、距延安地區行署135公裡、北京1350公裡。

地形地貌

洛川縣東與黃龍縣的黃龍山脈西麓一黃龍山接界,此山由富縣東的普師山延伸而來,在洛川縣境内分三大支,1940年這一區域劃歸黃龍縣管轄。唯北幹由高廟山迤逦分支的白起山(白雞寺峁),海拔1481.8米。中幹分支的爛柯山、鄜疇山尚留洛川境内,與黃龍縣接壤。南幹黃龍山,在縣境東南邊與白水接界,海拔1196米,綿亘數十裡。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海拔高度650~1481米,溝谷切深在100~200米之間,主溝道比降為1%,1公裡以上的溝道767條,溝壑密度為1.2公裡/平方公裡。

氣候

洛川縣屬北溫帶大陸性濕潤易幹旱季風氣候。境内氣候較溫和,太陽輻射能量豐富,年均氣溫9.2度,年降水量622毫米,無霜期167天,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雨熱同季。

自然資源

礦産資源

據舊志記載和新的發現,洛川礦藏有下列幾種:

發現裸露煤層和有煤塊的地區有永鄉的老莊河、舊縣鎮的蔺家溝、菩堤鄉的榆林河、土基鎮的黃連河、黃章鄉的雙廟村、鳳栖鎮的棗刺溝等。但從未進行過有計劃的勘探,因而蘊藏量不詳。民國32年6月(1943年),縣集民股資本20萬元,成立煤廠,在棗刺溝、黃連河開采,由于技術差設備不足而下鳥。1949年在黃連河又進行開采(鑿井),因煤層太薄而停。

石灰

永鄉鄉等處群衆曾用溝壑石頭燒制成石灰,雖可用但質量不佳。

藍土

槐柏鄉王家峁及永鄉鄉鄭家河溝壑中有藍色土,群衆用其刷牆壁。不知再有其它用途。

白土

産于永鄉鄉杜家河溝壑中,質細有粘性可刷牆,為燒制磁器原料。

植物資源

林地面積為664431畝,木材蓄積量1274936.2立方米,林木粗生長率37.3%,淨生長率2%,年淨生長量0.037立方米/畝,折合面積28856.1畝,散生樹折合面積1173畝,木材蓄積量207009.4立方米。草場面積971454.1畝,草木植物覆蓋度50%~80%,平均畝産草量160公斤。人工草場25258畝,其中紫花苜蓿6378畝,畝産鮮草量1536.45公斤、沙打旺4980畝,畝産草311.3公斤。藥材種植500多畝,主要分布在永鄉鄉的東井村,老廟鎮的韓村、橋子街和朱牛鄉等地。

動物資源

飼養動物:牛、驢:、騾、馬、羊等。

野生動物;刺猬、野兔、狼、黃鼬、獾、金錢豹、野豬、黃羊、野羊、羊鹿子、山狸子、黃鼠等

禽:麻雀、布谷鳥、家燕雀、百靈鳥、雉(野雞)、山雞、啄木鳥、貓頭鷹、野鴨、鴛鴦、麻喜雀、火連闆、馬燕、鹌鹑、召澤山雀等。

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

2020年,洛川縣常住人口為201663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20684人相比,減少19021人,下降8.62%,年平均增長率為-0.90%。

戶别人口

2020年,洛川縣共有家庭戶70689戶,集體戶1397戶,家庭戶人口為191492人,集體戶人口為10171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71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58人減少0.87人。

人口分布

2020年,洛川縣9個鎮(街道)中,常住人口超過3萬人的鎮(街道)有1個,在2萬人至3萬人之間的鎮(街道)有2個,在1萬人至2萬人之間的鎮(街道)有5個,少于1萬人的鎮(街道)有1個。其中,常住人口居前五位的鎮(街道)合計常住人口占全縣常住人口比重為76.19%。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9個鎮(街道)中,有1個鎮(街道)常住人口增加,是鳳栖街道。

(街道)

人口數(人)

2020年比重(%)

洛川縣

201663

100.00

鳳栖街道

71115

35.26

舊縣鎮

11994

5.95

交口河鎮

14599

7.24

老廟鎮

22420

11.12

土基鎮

16352

8.11

石頭鎮

25950

12.87

槐柏鎮

17742

8.80

永鄉鎮

16413

8.14

菩堤鎮

5078

2.52

性别構成

2020年,洛川縣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05584人,占52.36%;女性人口為96079人,占47.64%。全縣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2.83下降為109.89。

9個鎮(街道)中,常住人口性别比在110以下的鎮(街道)有1個,在110至115之間的鎮(街道)有6個,在115以上的鎮(街道)有2個。

年齡構成

2020年,洛川縣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41777人,占20.72%;15-59歲人口為124793人,占61.88%;60歲及以上人口為35093人,占17.4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24458人,占12.1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3.99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0.97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97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13個百分點。

9個鎮(街道)中,15-59歲人口比重在65%以上的鎮(街道)有1個,在62%-65%之間的鎮(街道)有1個,在62%以下的鎮(街道)有7個。

9個鎮(街道)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過7%,其中,7個鎮(街道)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0%。

受教育程度人口

2020年,洛川縣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634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0038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77826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51429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7465人上升為10728人;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6678人下降為14895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3366人下降為38592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23096人上升為25502人。

平均受教育年限

2020年,洛川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全縣常住人口中,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37年提高至9.58年。

9個鎮(街道)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鎮(街道)有2個,在8年至10年之間的鎮(街道)有6個,在8年以下的鎮(街道)有1個。

城鄉人口

2020年,洛川縣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0204人,占44.7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11459人,占55.2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34069人,鄉村人口減少53090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9.29個百分點。

流動人口

2020年,洛川縣常住人口中,人戶分離人口為44505人,其中,流動人口44505人。流動人口中,跨省流動人口為1803人,省内流動人口為42702人。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人戶分離人口增加15519人,增長53.54%;流動人口增加15519人,增長53.54%。

經濟

綜述

2019年全縣(全口徑)實現生産總值243873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3.2%,第一産業增加值241240萬元,增長6%,第二産業增加值1816950萬元,增長2.3%,第三産業增加值380540萬元,增長5.7%。其中:縣屬實現生産總值694580萬元,增長6.5%,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41240萬元,增長6%,第二産業增加值72800萬元,增長12.6%,第三産業增加值380540萬元,增長5.7%。三次産業的貢獻率分别為41.8%、0.9%和57.3%,拉動力分别為1.9%、1.3%和3.3%。三次産業的比重由上年的33∶12.8∶54.2調整為34.7∶10.5∶54.8。人均生産總值達31961.9元。

2020年,洛川縣實現生産總值241.64億元,同比下降5.9%。

固定資産投資

固定資産投資發展情況。2019年固定資産投資661638萬元(全口徑),同比下降12.6%,其中:縣屬完成固定資産投資598588萬元,同比增長10.8%。在城鎮固定資産投資中,農、林、牧、漁業完成投資196975萬元;衛生、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業完成1725萬元。按行業分,第一産業完成196975萬元,第二産業完成147112萬元,第三産業完成317551萬元;按建築性質分:新建完成投資620366萬元;擴建完成投資31997萬元;改建和技術改造完成投資9275萬元。

财政

财政收入情況。2019年全縣财政總收入達25812.3萬元,同比下降23.5%。地方财政收入14266萬元,下降30.3%。非稅收入7006萬元,同比下降34.7%。全縣财政支出203864萬元,增長2.9%,其中:用于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2950萬元,增長15.9%;教育支出44047萬元,增長1.8%;醫療衛生支出13772萬元,下降20.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0330萬元,增長1.5%;交通運輸支出4801萬元,增長6.0%。

人民生活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9元,比上年的12027元增加1222元,增長10.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4957元,比上年的32390元增加2567元,增長7.9%。

第一産業

農業

随着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序推進,農業和農村面貌變化巨大,蘋果産業建設完全進入品牌化。2019年全縣果畜産業全面推進,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出穩步快速發展态勢。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432143萬元,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5.9%,農業生産呈現以下特點:

種植業

糧食生産發展情況。全縣糧食種植面積17.91萬畝,較上年同期增長0.8%。全年糧食産量平均畝産594公斤,總産106324噸。其中:秋糧總産106324噸,秋糧平均畝産594公斤,其中:玉米産量105738噸,同比增長0.07%。2019年全年蘋果産量90.06萬噸,同比增長62.9%,實現總産值339146萬元,同比增長39.2%。

林業

林業生産發展情況。2019年全縣林業生産總值完成2553萬元,同比增長35.2%。完成造林面積3.71萬畝,同比增長59.9%。

畜牧業

畜牧業發展情況。2019年生豬存欄158534頭,同比下降5.13%,其中:能繁殖的母豬17127頭,同比下降1.64%;出欄豬199774頭,同比下降4.99%;豬肉産量14173噸,同比下降6.01%。

第二産業

工業

工業生産發展情況。2019年完成規上工業總産值4052011萬元,按現價計算,較上年下降6.8%。實現工業增加值180602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較上年增長2.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79926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較上年增長2.3%;規模以下工業實現增加值676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較上年同期增長2.5%。縣屬完成工業總産值71246.01萬元,較上年增長42.3%(現價)。實現工業增加值61880萬元,較上年可比增長13.3%。

建築業

建築業發展情況。2019年全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092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較上年同期增長8.7%。

第三産業

國内貿易

2019年全縣消費品市場呈現出城鄉消費同步加快、商品貨源充裕、市場運行态勢趨旺。2019年全縣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4024.9萬元,同比增長9.3%。其中:城鎮零售額為239407.6萬元,增長22.5%;鄉村零售額為104617.3萬元,增長22.8%。按消費形态分:餐飲業零售額為42124.8萬元,增長24.7%;零售業零售額為301900.1萬元,增長22.3%。

金融業

金融業運行平穩。2019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86023萬元,增長3.4%。其中:城鄉居民存款餘額614591萬元,增長6.9%。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640070萬元,增長10.4%。

保險業

保險業保持較快發展,2019年全縣保險費收入達6689.98萬元,比上年下降5.5%,其中:财險保費收入1897萬元,下降5.3%;人壽保險費收入4792.98萬元,下降5.5%。支付各類賠付額1795萬元,下降5.5%,其中:财産保險賠付額857萬元,增長32.5%;人身保險賠付額938.88萬元,下降25.1%。

交通運輸

民國23年(1934),加修鹹榆公路,洛川段是民國23年(1934)9月動工,24年(1935)4月完成,征用民工9840名,共加修42.5公裡。

建國後,1952年鹹榆公路改稱鹹宋公路。1970年定為西包公路,沿路設伏益、城關、安宮、漢寨四處養護班,增修和改修大型石橋3座;半土橋5座。1957年洛川道區成立築路大隊,進行重點改建,逐段鋪上沙石路面,道路兩旁栽樹,修築涵洞石橋,成為沙礫路,達到四級公路标準。1969年冬,成立戰備公路工程營,計300餘人,沿路勘察設計拓寬路基,加固土橋,改成料礫石路面。

1976年至1980年鋪成渣油路面。1984年路基拓寬達7.5米,油路面寬5米,達二級渣油路40.8公裡,沿線有四行綠化樹。

2011年,洛川縣完成公路客運量1116.5萬人次,同比2010年增長26.9%,貨運量194.9萬噸,增長17.6%;貨物周轉量6653萬噸/公裡,增長18.1%。客運周轉量23912萬人/公裡,增長36.4%。

2012年,洛川縣完成公路客運量115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4%,貨運量223萬噸,增長14.4%;貨物周轉量7784萬噸/公裡,增長17%。客運周轉量24736萬人/公裡,增長3.4%。

2016年,全縣全社會完成公路客運量107萬人,比2015年增長7%,貨運190萬噸,減少23%;貨運周轉量5700萬噸/公裡減少23%。客運周轉量9202萬人/公裡,增長11.2%。

2019年,全縣全社會完成公路客運量60萬人,比上年下降45.9%,貨運290萬噸,下降1.7%;貨運周轉量8700萬噸/公裡,下降1.7%。客運周轉量4977萬人/公裡,下降18.4%。

政治

洛川縣縣委領導

中共洛川縣委書記

彭安季

中共洛川縣委副書記

王明智、師晨旭

中共洛川縣常委

任喜全、陳耀忠、石興平、魏文澗、左新宏、張海泉、鄧麗雅、鄧興照、王曉宏

洛川縣人大領導

人大常委會主任

季生榮

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劉亞仁、李榮、羽謙、王正倉

洛川縣政府領導

縣長

王明智

副縣長

任喜全、陳耀忠、闫傳祝、王建斌、韓志民、劉曉霞、張金峰

洛川縣政協領導

縣政協委員會主席

張明耀

縣政協委員會副主席

馬文林、王宏衛、雷秦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建國前夕,洛川縣有西醫5名,中醫30名。1955年有西醫16名,中醫45名,草醫4名。1956年,經衛生局審查批準的合格醫生隻有17名(西醫5名,中醫12名),縣醫院也隻有專業醫務人員18名。

1975年,成立洛川縣衛生學校,校址設在縣醫院,教師由臨床醫生兼任。輪訓在職初、中級衛生人員和鄉村赤腳醫生。1982年在縣城東北新建教學樓一座。建築面積為936.6平方米,教師宿舍10間。同時購置1萬多元的教學儀器。有教職工10名,到1985年共舉辦各類學習班14期,培訓醫務人員345人,至1990年,培訓6期,培訓人員達282人。

2011年,洛川縣共有衛生機構3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8個;床位448張,衛生技術人員779人,其中醫生246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參保農民16萬人,參合率達到97%。

2012年,洛川縣共有衛生機構42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8個;床位580張,衛生技術人員665人,其中醫生293人,參保農民16萬人,參合率達到97.5%。

2016年,全縣共有衛生機構44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2個。床位771張,衛生技術人員931人,其中:醫生257人。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教育事業

民國29年(1940),駐洛專員餘正東在城内創設“三區聯立洛川中學”,為洛川中學教育之始。

1956年新建土基中學。1970年設老廟、舊縣中學。“文革”時期,提倡“小學不出村,初中不出隊,高中不出社”,因而出現高小戴帽設初中,初中戴帽設高中,教師亦節節拔高的局面。學制也由原來的“三·三制”改為“二·二制”。至1977年,初中由原4所迅速發展至55所,高中由原2所發展到18所,洛川縣中學在校學生增至11276名,其中初中生6993名,高中生4283名。這樣,雖學校數量劇增,但因設備甚差,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質量急劇下降。

1977年後,經1978年和1980年兩年中學布局調整,洛川縣有初中29所,高中4所。1982年縣委決定:在1萬人之内設初中1所。據此,将老廟、舊縣中學高中班裁撤改為初級中學。經調整後,洛川縣有鄉(鎮)初級中學15所,縣辦完全中學2所,學制亦恢複為“三·三制”。至1990年,洛川縣在校學生8172名,其中初中生7174名,高中生998名。

1961年至1990年,洛川縣高中畢業生8614名;1957年至1990年,初中畢業生37424名;1977年至1990年,升入大學394名,升入中專1938名。

1990年,洛川縣15~23歲的青年42396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7845名(其中大學文化程度104名,高中11516名,初中16225名),占青年總數的65.6%。

2011年,教育事業繼續深化改革,農村中小學布點調整成效顯著,教育惠民工程實施力度不斷加大。财政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27999萬元。洛川縣各類學校143所,其中:普通中學16所,在校學生12381人;小學49所,在校學生20994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76所,在園幼兒10105名。

2012年,洛川縣全年财政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44879萬元。各類學校128所,其中:普通中學16所,在校學生18299人;小學49所,在校學生18998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60所,在園幼兒11208名。

2016年,全縣各類學校101所,其中:普通中學16所,在校學生13473人;小學49所,在校學生15280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35所,在園幼兒13187名。

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9元,比上年的12027元增加1222元,增長10.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4957元,比上年的32390元增加2567元,增長7.9%。

文化曆史

民間舞蹈

秧歌

民間秧歌在表演風格上有三種:北五鄉的黃章、舊縣、永鄉等地,表演動作粗犷,如蹩鼓服裝均似古代武士打扮,蹦跳勇猛,具秦漢時期風格;中五鄉的鳳栖、京兆、楊舒、老廟等地,表演動作細膩、文雅,服裝有明清時期的特點;南八鄉以石泉為代表,表演内容豐富,有大型鑼鼓隊伴随,鞭炮齊鳴,氣勢宏偉壯觀,類似古代凱旋而歸的儀仗隊。

社火

社火是洛川民間一種在白天進行的大型演出活動。其演出形式分三部分:最前邊是鑼鼓隊,鼓隊一行,鑼、镲一行,兩行面對面,敲鼓者每人胸前用繩子系一鼓,敲着“社火鼓”,踏着一定步點,側步前進。鑼鼓隊人數沒有限制,有的多達幾十人。在鑼鼓隊中間站一個人,手裡拿着一根長長的木杆,木杆上邊用彩色紙條纏上花紋,一邊前進,一邊揮動彩色木杆,調整鑼鼓隊,與後邊的高跷使之協調,群衆叫“吆社火”。緊跟鑼鼓隊的就是高跷隊,這部分是社火的主題部分,即演出内容。

民間美術

毛繡

建國後洛川民間刺繡随着日用品的繁多美觀而退化。毛繡是依據刺繡、布制品等造型而創作的,以麻織物為底,以彩色毛線繡制而成。圖案多以戲文故事、鳥獸花卉、現實生産、生活和未來憧憬為題材。有組合畫面、單獨畫面,用以裝飾牆壁。

面花

洛川面花,是民間傳統的一種以加工酵面制作祝福品的藝術。人們逢年過節,敬神祭祖,嫁娶、祝壽、走親訪友以面花為隆重的禮品,用蒸、烙、炸等各種方式制作成多種形式,好看好吃。制作者用木梳一壓,便成鳥兒的羽毛,用湯勺給魚龍雕出鱗片,用剪刀給小魚、小鳥、兔子剪出嘴巴、尾巴,用豆粒裝點眼睛,并染上色彩。

陶器

洛川縣是古陶器制作的地方,陶器早已為洛川人民的生活用品,建國後搪瓷日用品得到廣泛使用,陶品很少制作。瓦甕、瓦盆、瓦罐等在農村仍為廣大農民所喜愛。相傳放置食品不易壞,至今農民還将陶品視為傳家寶,擦得明光閃亮,擺設在碗架最高層。

風景名勝

萬鳳塔

萬鳳塔平面為八邊八角,塔身系磚砌成,底邊長3.2米,塔高40餘米,分為十三層。塔正面門額上刻有“萬鳳塔”三字。塔身外每層均着唐宋門窗鬥拱裝飾。塔的用磚中,亦見有唐代手印磚。塔身處每層又造有小龛,内置各種石刻雕像。雕像多為佛像,但第三層小龛中,分别置有西遊記中人物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一組雕像。萬鳳塔的建造形式與富縣直羅柏山寺塔極為相似,其建造年代應也相同。萬鳳塔系唐代建成,宋、明兩代均有重修,因而留下各時代特點。

相思川森林休閑觀光景區

相思川森林休閑觀光景區位于青蘭高速廂寺川出口處,景區内森林資源豐富,是發展水景、林景、狩獵、滑雪、度假的場所。也是黃延壺北線旅遊遊客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的理想之地。相思川森林景區總占面積約400平方公裡,其中天然次生林約占60萬畝,森林覆蓋率為76.4%,屬于延安的第二大縣級林場,被譽為“陝西的一葉肺和陝北的天然氧吧”。林場林分豐富,主要以天然林為主,主要樹種有:油松、小葉楊、栎樹等2000多種,其中還有着國家二級保護物種白皮松,原始松林等;林中栖息着野羊、野豬、野雞、野兔,還有珍貴的金錢豹、梅花鹿等多種野生動物。還有着楊八姐抗金的曆史遺迹和傳說。

國家黃土地質公園

2004年10月23日,中國惟一的國家級黃土地質公園在洛川縣新洛川縣落成的黃土地質博物館揭牌。這是繼西安翠華山、宜川黃河壺口瀑布之後,陝西省第3個國家級地質公園。

該公園總面積8.2平方公裡,共劃分五個景區,分别是黃土地質遺迹生态環境保護區、黃土地質景觀旅遊區、蘋果園觀光區、管理服務展覽區和黃土情旅遊度假村。其中,面積為2.6平方公裡的黃土地質景觀遊覽區,最具科研和觀賞價值,黑木溝最具代表性。黑木溝長7000米,溝谷中部寬約1100米,深140米,兩側為裸露黃土塬。黃土剖面出露清楚、地層連續完整,溝内黃土垂直節理發育,直立性好,谷坡陡峻。受重力、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質作用,形成了獨特奇異的“黃土喀斯特”地貌景觀。溝内黃土滑坡、黃土懸溝、黃土落水洞、黃土橋、黃土柱、黃土牆等黃土微觀地貌景觀豐富,鬼斧神工、氣勢恢宏。

據國土獎資源部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國内共有8個世界級地質公園、85個國家級地質公園,其中洛川黃土地質公園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黃土地質公園,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萬風塔:建于宋代,共13層,高約40餘米,位于縣南土基鎮城村,距縣城40公裡。

洛川會議舊址

位于縣城北10公裡馮家村。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這裡召開了具有重大意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著名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如今這裡保存有當年的會議室、毛澤東同志的辦公室和張聞天、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的舊居,建有洛川會議紀念館。

榮譽稱号

2020年3月19日,入選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7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2020年8月,入選“2020中國職業教育百佳縣市”。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标縣(區)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