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園古玩市場

潘家園古玩市場

民間工藝品集散地
潘家園,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名字,《鬼吹燈》裡倒騰古物的大金牙和衆多早期淘寶者一夜暴富的故事很輕易就能勾起人們對潘家園的興趣。時光流轉,那些都是潘家園曆史風雲裡的傳奇了。要說起潘家園這個草根市場的發展,令人感歎二十多年時光的力量,曆經小“土山”雜亂的市場萌芽、改造升級軟硬設施步入正軌、奧運後面向世界走上發展快車道,潘家園已一躍成為國際民間文化交流的一張金色名片了。[1]
  • 中文名:潘家園古玩市場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北京
  • 性質:民間工藝品集散地
  • 商品:古玩舊貨、工藝品、收藏品等
  • 面積:48500 m2
  • 形成時間:1992年

簡介

提起潘家園舊貨市場,可謂鼎鼎大名。今日的潘家園已不再是簡單的地名,而是與長城、烤鴨一起成為北京的一大城市名片和特色景點。“登長城、吃烤鴨、逛潘家園”已成為海内外遊人北京之行必不可少的三件事。

“傳統的古玩交易方式、獨特的趣味性民俗性、千奇百怪的藏品、一流的市場設施、巨大的客流人氣,是潘家園形形色色的淘寶者。

能夠成為國内最大的民間工藝品集散地的幾大因素。”李經理說,潘家園14年來的發展也經曆了風風雨雨。1992年不過是一個自發形成的“跳蚤市場”,1995年潘家園街道辦事處投入300萬元,實現了“退街進場”,并正式定名為“舊貨市場”,從此有了合法的身份。

1999年,曆經兩期工程的改造,一個小城池終于成型了。“城垣”是252間青磚碧瓦、雕梁畫棟的店鋪式仿古建築,古色古香;“城内”有四個鋼球形高大寬敞的露天大棚,保留了傳統的地攤古玩交易方式,原汁原味。事實證明,當初退街進場的“正名”與後來政府的多次投資使潘家園走上了正軌,獲得了新生。目前,共有地攤3000多個,店鋪600餘家,經商人員近萬人,年交易額數億元。可以說,現在的潘家園已實現了良性循環。

“潘家園”最迷人的是它超強的人氣,坐店商鋪全年365天開市。周末地攤開市時,每天客流量高達六七萬人,旺季超過10萬人以上,多時外賓近萬人。“非典”時期,這裡依舊人山人海,被戲稱為“非典”擋不住的誘惑。巨大的磁力吸引了不同膚色、語言、階層的人到這裡購物淘寶,大量的富有中國特色的工藝品由這裡銷往全國和世界各地。2004年在“首屆中國收藏界年度排行榜頒獎大會”上,通過社會公衆投票,“潘家園”進入“全國十大古玩市場”行列。如今,“潘家園”已成為首都地域文化的載體,中國大衆收藏文化的象征,是難以估價的一筆無形資産。

“潘家園”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好評,除了市場品種豐富外,誠信也不可或缺。他們多年來一直向商戶灌輸“經營講誠信,商品講品質”的理念,要求每一個商戶都要把誠信擺在第一位,嚴禁欺詐行為,市場管理部門嚴格監督,現在收藏愛好者、遊人投訴的事情極少發生。“誠信第一”使“潘家園”的牌子越來越響亮。

随着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特别是北京市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産業,把北京建成“全國古玩藝術品交易中心”方案的提出,“潘家園”無疑将獲得空前的發展良機。

樂趣

撿漏

“潘家園”之所以人山人海,最迷人的魅力就在于“撿漏”。許多人都懷揣着這個目的希望有朝一日能撞上。n

民國洋喇叭

大運,撿到價值千金的“寶貝”,這樣的故事在市場的确真實地發生着。1997年4月,著名攝影家李振盛從“潘家園”以稱斤論兩的價格撿到了萬幅名家攝影原作的大漏,這批包括吳印鹹、陳複禮、石少華等大師巨幅精裝精裱原作,竟出人意料地被當做垃圾處理,李先生隻花了630元,就淘走了價值幾十萬元的“寶貝”,一時引起轟動,傳為佳話。

藏書家劉建業僅花了2000元便在舊書堆裡慧眼識得19冊65卷清代禮部珍藏過的明萬曆版《十三經注疏》。據說,有人花了不足百元就淘到了一件元景德鎮釉上彩高足杯,這類瓷器存世極少,價值不菲。類似的故事在“潘家園”時有發生。

串貨

“潘家園”不僅是普通收藏愛好者、遊客淘寶購物的天堂,更是古玩業内串貨的一大陣地。許多專業的古玩商每到周末,不等天亮就到這裡來搜寶,為自己充實貨源。“鬼市”中經常能看到專業串貨者東遊西逛的身影,不到七八點鐘,成箱滿車的看上眼的東西保不齊就被拉走了。一個古玩商稱:“雖然現在好東西比不得從前了,但周末來一趟多少還能發現一些有價值的東西,買回放到店裡增值一倍應該不成問題。

我們在這裡拿貨的比例至少在三分之一。現在跟這裡的攤主都成了熟人,平常聯系好後,周末來這裡提走,這種方式省心省力。”不少海外的古玩市場如韓國、日本的商人也大批的到“潘家園”進貨。據說韓國古玩市場70%的貨物來自“潘家園”。行内串貨批發已成為“潘家園”重要的交易方式。

練眼

對初入市場搞收藏的人來說,“潘家園”往往是他們提高眼力的必到之處。由于“潘家園”真僞混雜,不經過這裡的洗禮成為行家裡手絕非易事。不少現在知名的藏家都曾是這裡的常客,如以玩瓷器聞名的著名演員王剛曾幽默地表示:“潘家園是我的初戀。第一件藏品是在潘家園淘到的清康熙晚期的青花盤子。”由于做僞手段日新月異,不經常來“潘家園”轉轉,買假上當是平常事兒??”,某博物館信以為真,大肆收購,結果這批沾了墓土的“國寶”事後被證明是剛出爐的新仿,潘家園裡的高仿品讓專家走眼的笑話已成為平常事。從此,有些專家為了了解最新的造假手段,也常來這裡取經,“潘家園”的神奇可見一斑。

懷舊

時尚的東西總是在輪回,如今,社會上又刮起了一股“懷舊風”。明清的老家具、精美的窗花隔闆、“文革”時期的宣傳畫等,凡是能勾起人們懷舊情懷的老物件都成了搶手貨。在“潘家園”經營“皮影坊”的張淑霞介紹道:“現在越是具有傳統民俗民風的藏品,人們越愛不釋手。

我們加工的陝西皮影價格隻有100多元,不僅外國遊客非常喜愛,很多内地人也買去作為朋友結婚的饋贈禮品。”充滿曆史記憶的老照片在潘家園賣得十分火爆,在這裡開店的“大康攝影”主人康學松原來是北京一家報社的攝影記者,三年前下海辦店,他說:“我收藏了10多萬張老照片,老照片不僅具有人文價值、曆史價值,還非常适于家庭、公共場所的裝飾,顯得很有品位,160元一幅,物美價廉,所以現在老照片特受歡迎,外國人尤其鐘情,走批發是常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