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市海澱區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學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是一所由北京市海澱區教委主管的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學,是北京市重點中學、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
    中文名: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外文名: 簡稱:清華附中 創辦人: 辦學性質: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學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王殿軍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德育先進校北京市校園環境示範校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 知名校友:劉延東、楊振甯、史鐵生、陳魯豫、吳晨等 知名教師: 辦學目标:國内一流,世界名校 校風:團結 進取 樸實 奉獻 主要院系:初中部、高中部、國際部

學校簡介

清華附中校園占地120畝,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有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藏書10萬餘冊)、宿舍樓、标準塑膠田徑運動場及各種球類運動場地,有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及計算機、語音、地理、音樂、美術、勞技等專用教室,所有計算機均聯入清華大學并進入國際互聯網。

曆史沿革

1966年的紅衛兵運動起源于這裡。1966年6月3日晚,張承志、駱小海、蔔大華、邝桃生、王銘、張曉賓、宮小吉、陶正、高洪旭、宋柏林、袁東平等17名清華附中的學生聚北京西郊圓明園遺址開會,決定成立紅衛兵組織。“紅衛兵”這個名字即取自張承志筆名紅衛士。

十一中全會8月8日通過了《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關于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簡稱《十六條》),其中明确指出:“一大批本來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成了勇敢的闖将。”8月10日下午,毛澤東親自來到中共中央接待站,對前來慶祝“十六條”的紅衛兵代表說:“你們要關心國家大事,把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

辦學成就

長期以來,清華附中始終堅持"以育人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和辦學傳統,努力構建教書、管理、服務、環境四位一體的育人體系,通過開設"大學預科班"、"高中理科試驗班"、"馬約翰體育班"、"一條龍試驗班"和"美術特長班"等特長班,不斷強化素質教育,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形成了鮮明開放的辦學特色,創建了良好的學風、校風,辦學質量和教育水平不斷提高。

自1983年至今,已有2000多名畢業生進入清華、北大,先後有150多人次獲得北京市金帆獎、銀帆獎,在教學、科研、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祖國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

如今,清華附中已成為教育部直屬大學附中、北京市重點中學、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委員會"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培訓基地"。先後被國家教委和北京市評為"德育先進校"、"北京市校園環境示範校"、"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各種教學設施設備齊全,師資隊伍不斷壯大,生源質量全面提高,對外交流廣泛頻繁,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160名教師中,有特級教師22人,高級教師88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10人,海澱區學科、班主任帶頭人39人。外籍教師數十人。以此為核心,大批中、青年教師已成為各科教學骨幹,在全國、北京市、海澱區各項教科研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聘有外籍教師,為提高學生外語學習的水平和開闊眼界創造了條件。

學校聘請清華、北大、中科院等著名學者、院士來校講課和指導課外活動已形成制度。關治(數學)、張三慧(物理)、徐功骅(化學)、吳文虎(計算機)等一批清華大學教授任教于該校高中理科試驗班和馬約翰體育班。

韓軍、孔令頤、顔家珍、邵光硯、崔琪、郭玉珊、秦洪明、張小英、尹粉玉、王英民、孟衛東、閻夢醒、張觀成、周建國、田佩淮、程惠雲、王俊婷等在全國有廣泛影響的特級教師在該校不斷湧現。一支60多人的市區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隊伍已經形成。高級教師占50%以上 ,其中,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14位(趙鴻雁、 徐慧琳、徐海鷹、莫振偉、杜傑、楊文華、郭宏博、關勁松、劉慧霞、胡 雷、韓 星、曹文彬、王加甯、喬炜),北京市學科帶頭人3位(楊建宇、杜毓貞、陳紅),海澱區學科帶頭人50多位,北京市科技園丁5位。

學校設施

清華附中位于美麗的清華園,西臨著名的圓明園,環境優雅、甯靜,文化氣氛濃厚,校園廣78800平方米,校園綠化1200平方米,生活設施齊全,可使學生時刻感受到強烈的大學氛圍。

該校校園網千兆接入中國教育網,學校辦公電腦300餘台,學生機房電腦300多台,所有電腦均百兆接入校園網,學校共有多媒體教室100餘間,充分保證了現代化的教學活動,另外學校還有實驗室:生物:4間、物理:7間、化學5間、藝術教室:美術教室10間、舞蹈教室1間、音樂教室4間。

學校共有教室89間,美術教室10間、舞蹈教室1間、音樂教室4間,生物實驗室4間、物理實驗室7間、化學實驗室5間。該校一半以上學生為住宿生,使學生得以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培養自立、自理 和公共交往的能力。

辦學特色

特點概述

清華附中在九十七年的發展曆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思想。學校堅持素質教育,落實“以育人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努力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氛圍和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育人體系。學校重視學生科技和文體活動,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有學生科技協會、天文學會、文學社等學術團體,清華附中金帆民樂團、舞蹈隊、合唱 團等文藝社團和足球、籃球、乒乓球、遊泳、田徑等體育團體。

清華附中的教育教學工作具有以下特點:重視德育,堅持對學生進行理想、道德、情操教育,高一軍訓、高二農訓、高三集中思想教育,已形成德育的傳統和特色,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上提倡“少、精、嚴、活”的原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學校重視加強教育科學的研究,積極探索中學教育教學規律,發揮背靠清華大學的優勢,進行大中學銜接培養,形成了學校特有的教育教學風格。

教學特色

在清華大學領導下,積極進行附屬學校(清華附中、清華二附中、清華附小)“一條龍”整體教育改革的研究與試驗,在德、智、體、美等方面探索大中小學銜接培養高素質、有特色、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

早在60年代,清華大學和清華附中就開始在高中生中試辦“大學預科班”。80年代,為探索理科拔尖人才和優秀田徑後備體育人才的培養途徑,受國家教委委托,清華大學和清華附中又試辦了“高中理科試驗班”和“馬約翰體育班”(簡稱馬班)。

1998年開始,清華大學附屬學校“一條龍”整體教育改革實驗計劃開始啟動,清華大學和清華附中又開始在高中生中試辦“大學預科班”。“高中理科試驗班”、“馬約翰體育班”和“大學預科班”充分利用清華大學師資、實驗室、圖書館和運動場等優勢,進行大中學銜接培養。

多種培養模式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均收到了明顯的育人效果,各類優秀學生、理科、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大量湧現,為清華、北大輸送了大批優秀後備人才。發揮清華大學等高校著名專家、教授的教育優勢和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的育人特色,形成高水平“學者教師群”,提高學校辦學層次。曆史上許多著名科學家曾在該校任教。

适應二十一世紀發展需要,走國際化、開放式辦學之路,加強對外文化教育交流,博采衆家之長,達到世界水準。改革開放以來,該校采取多種形式擴大對外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與美國、日本、法國、新西蘭和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所中學建立了友好關系。

清華附中國際部隸屬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已于2009年秋季正式啟動。清華附中國際部坐落于北京傳統的教育中心,采取合作教育模式,緻力于為在華的外籍中小學生提供符合西方教育哲學和實踐的教育模式,同時重視中西文化的滲透融合,為他們進入大學做更好的準備。

辦學條件

硬件設施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占地面積788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0餘平方米;有學校辦公電腦300餘台、學生機房電腦300多台(所有電腦均百兆接入校園網)、教室89間、生物實驗室4間、多媒體教室100餘間、物理實驗室7間、化學實驗室5間、美術教室10間、舞蹈教室1間、音樂教室4間;建有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藏書10餘萬冊)、宿舍樓(住校生1000多人)、具有A級資質的食堂、标準田徑運動場及各種球類運動場地。

辦學規模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有高中教學班30個,學生1200餘人,初中教學班36個,學生近1500人。20世紀60年代,清華大學和學校開始在高中生中試辦“大學預科班”;20世紀80年代,受國家教委委托,清華大學和清華附中試辦了“高中理科試驗班”和“馬約翰體育班”;1998年,學校“一條龍”整體教育改革實驗計劃開始啟動,試辦了“一條龍”教改試驗班;2000年,學校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一起試辦“高中美術特長班”;2008年,學校招收“高中民樂特長班”。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有全校教職工共近300人,其中市區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60多人,高級教師占50%以上,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10位,北京市學科帶頭人5位,海澱區學科帶頭人25位,海澱區骨幹教師20位,海澱區班主任帶頭人1位,北京市科技園丁5位。

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10位):徐海鷹、李文平、王加甯、莫振偉、李偉明、倪斯傑、胡雷、喬炜、朱培、姜興來

北京市學科帶頭人(5位):關勁松、劉慧霞、趙鴻雁、徐慧琳、韓星

海澱區學科帶頭人(25位):邱道學、邱曉雲、鄒明、王麗麗、張彪、黨勝軍、徐文兵、張欽、張蘇、周建軍、陳建榮、陳桂芬、李玉國、潘天俊、祁麗萍、俞家新、白建娥、郎豔、向麗、羅霞、宋薇、唐秀梅、胡軍、鞠紅、林冬梅

海澱區骨幹教師(20位):陳媛媛、劉建钰、李勁松、向永紅、張曉明、陳彥竹、何方、胡年麗、黃麗梅、林靜姿、羅雷生、王田、楊桦、李書霞、武敬泉、劉貝貝、萬軍民、高昕、江姝瓊、朱瑩

知名校友

兩彈元勳:鄧稼先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德平、張滂、楊起、楊衛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鹗鼎

當代著名作家:張承志、史鐵生

四通集團、中關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段永基

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張宏民

鳳凰衛視主持人:陳魯豫、杜憲

著名導演:陳國星

著名影視表演藝術家:李文玲

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常振明

考普斯“總統獎”獲得者、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劉軍

國家會計學院院長:陳小悅​

上一篇:育英中學

下一篇:愛戀珠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