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縣

汶川縣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轄縣
汶川縣位于岷江上遊,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省西北部,汶川縣因岷江(古稱汶水)而得名,從漢武帝設汶山郡開始,迄今已有兩千多年郡縣史。幅員面積4084平方公裡,轄威州鎮、灞州鎮、綿虒鎮、映秀鎮、漩口鎮、水磨鎮、三江鎮、耿達鎮、卧龍鎮9個鎮,75個行政村、9個社區,總人口10萬餘人,其中羌族占39.5%、藏族占20.4%、漢族占38.7%,回族占1.1%,其他民族占0.3%,是藏羌回漢等各民族交彙融合的地帶。縣域東西寬84千米,南北長105千米,總面積4083平方千米。[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汶川縣常住人口為82971人。[2]2020年,汶川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47499萬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4198萬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達到36253元和16525元。[3]
    中文名:汶川縣 外文名:Wenchuan County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513221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四川省西北部 阿壩州東南 面積:4083平方千米 下轄地區:9個鎮 政府駐地:威州鎮 電話區号:0837 郵政區碼:623000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8.2971 著名景點:映秀地震遺址、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磨古鎮、蘿蔔寨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川U 地區生産總值:747499

建制沿革

西漢,以蜀郡北部冉駹地設置汶山郡,轄綿虒等5縣,綿虒為郡、縣治地(舊址在今汶川縣威州鎮姜維城)。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四川為益州刺史部(簡稱益州),綿虒屬益州蜀郡。漢宣帝地節三年(前67年)省汶山郡,仍隸蜀郡,為北部冉駹都尉治。

東漢,劉秀定都洛陽後,恢複西漢地舊制,改綿虒縣為綿虒道,仍隸蜀郡。安帝延光三年(124年),撤蜀郡北部冉駹都尉複置汶山郡,綿虒為汶山郡轄。

蜀漢,魏黃初二年(221年)劉備在蜀重建“漢”國,史稱“蜀漢”,都成都。汶山郡仍設(治汶江),分綿虒縣南部地區置都安縣(今都江堰市聚源導江鋪)。

西晉,晉武帝鹹甯六年(280年),以汶山郡隸益州,改綿虒縣為汶山縣,仍為郡治。

成漢,建置與西晉同。

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滅成漢,汶山郡仍治汶山縣。東晉後,郡徙縣廢。

劉宋,汶山郡治遷都安,轄都安(今都江堰市灌口鎮)、晏官(今都江堰市聚源導江鋪)二縣,仍隸益州,汶山縣因郡治僑遷,未再建置。

南齊,汶山郡仍治都安。齊武帝永明四年(486年)割今崇州市街子、雙河及今汶川縣漩口(搬遷前)、水磨一帶新置齊基縣。汶山郡轄都安、齊基、晏官三縣。

梁朝,蕭梁統治今四川的56年中,汶山郡仍置都安,齊基縣改置郡,于原綿虒縣置汶川縣(今威州鎮),汶山郡轄都安、晏官、汶川三縣。武帝普通三年(522年)于今茂縣鳳儀鎮置繩州,領汶山郡(轄汶川一縣)、北部郡(轄廣陽一縣)。承聖二年(553年)西魏平蜀,省汶川縣,汶山郡還治都安,轄都安(郡治)、晏官二縣。

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改繩州為汶州,轄北部、汶山二郡。天和三年(568年)汶山郡由都安遷治今威州鎮,并複置汶川縣;改晏官縣為汶山縣(治今都江堰市灌口鎮)。汶山郡轄汶川、汶山二縣。

隋朝,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改汶州、扶州置蜀州,五年(585年)改為會州,并置總管府,炀帝大業三年(607年)罷州,改為汶山郡,郡治汶山縣(今茂縣鳳儀鎮),汶川縣(治威州鎮)隸汶山郡。

唐朝,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之汶山郡為會州,四年(621年)改為南會州,太宗貞觀八年(758年)複改茂州。領汶山(州治)、汶川、石泉(今北川西)、通化(今理縣古城)四縣及三十九個羁縻州。在今汶川縣境有塗州(草坡、塗禹山一帶)及蓬魯、姜、怒、葛、勿、革是、占、達、浪、邠等羁縻州,分布于今綿虒以下地區。代宗廣德元年(763年)岷江上遊松州、維州均設于吐蕃。五代前後蜀(907~965年)時期,汶山郡範圍已縮小,今茂汶縣渭門、汶川岷江以西地區盡為吐蕃所有。

宋朝,汶川縣仍置,隸茂州通化郡。神宗熙甯九年(1076年)以汶川縣置威戎軍使,隸成都府路。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改名延甯軍,宣和三年(1121年)廢為寨,次年廢寨仍置汶川縣。南宋(1127~1279年)汶川縣仍隸茂州通化郡。

元朝,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置“陝西四川行中書省”,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始正式建立“四川行中書省”,改“陝西四川行中書省”為“陝西等處行中書省”。蒙軍占領岷江上遊,先後建立“松潘客叠威茂等處軍民安撫司”及茂州、松州、潘州等,歸陝西等處行中書省轄,茂州領汶山(州治)、汶川二縣。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元初新建“松潘客叠威茂等處軍民安撫司”為宣撫司,遷治汶川,後還治松州(今松潘縣進安鎮)。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茂州編入四川行中書省(洪武九年改為四川布政使司)屬成都府。汶川縣仍置,隸茂州。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在今綿虒地區置汶川長官司、寒水關巡檢司及徹底關。宣德年間因維州遷威州,汶川縣治于遷寒水驿北(今綿虒鄉政府所在地),屬今汶川縣地區的還有瓦寺安撫使司(塗禹山)。

清朝,茂州仍置,隸成都府。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為直隸州,轄保縣、汶川縣二縣。嘉慶六年(1801年)保縣改隸雜谷直隸廳,茂州隻轄汶川一縣。嘉慶七年州、縣都隸屬于“成綿龍茂道”(威茂道擴大)。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隸屬川西道(成綿龍茂道改)。瓦寺安撫使升宣慰使,在三江口設行署,仍隸汶川縣。

中華民國,民國二年(1913年),汶川縣屬川西道(次年改西川道)。民國七年(1918年)以後,四川處于軍閥割據的防區制。民國十七年(1928年)省在茂縣設“松理懋茂汶屯殖督辦署”,由二十八軍軍長兼督辦,直轄五縣(松潘、理縣、懋功、茂縣、汶川)三屯(綏靖、撫邊、崇化屯)。至民國24年,軍閥配合中央軍堵截紅軍北上抗日,中央軍勢力入川消除防區,統一全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設四川省十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治茂縣鳳儀鎮,轄松、理、懋、茂、汶、靖化六縣。是年,汶川縣轄瓦寺土司屬地由縣整編為聯保,下設保、甲直接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1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179師535團進駐汶川縣城綿虒,2月24日正式成立汶川縣人民政府,隸屬茂縣專區。1951年02月,将理縣所轄威州、克枯兩鄉劃歸汶川建置;1952年02月,将理縣之威州、克枯兩鄉劃屬汶川,縣治仍建威州(1951年9月開始遷治,1952年3月遷完)。1952年03月,将汶川縣二區龍溪鄉劃給灌縣管轄;1957年07月,漩口、水磨兩鄉由灌縣劃入汶川;1958年,将茂縣南新鄉的青坡、芤山兩村劃屬汶川縣雁門鄉;1958年,撤銷汶川縣、茂縣,建立茂汶羌族自治縣,縣治威州鎮。1963年理縣所轄龍溪鄉納入汶川縣管轄。1963年02月,恢複汶川縣原建置。

行政區劃

汶川縣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壩州東南部,居川西北高原和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東西寬84公裡,南北長105公裡,總面積4084平方公裡。南距省會成都146公裡,北離州府馬爾康202公裡,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截至2020年12月,汶川縣轄9個鎮:威州鎮、綿虒鎮、映秀鎮、卧龍鎮、漩口鎮、水磨鎮、耿達鎮、三江鎮、灞州鎮。汶川縣人民政府駐威州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汶川縣位于四川省境中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東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東鄰彭州市、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大邑縣、蘆山縣,西界寶興縣與小金縣,西北至東北分别與理縣、茂縣相連。地理坐标界于北緯30°45′~31°43′與東經102°51′~103°44′之間。全縣東西寬84千米,南北長105千米,幅員面積4084平方千米。

地勢地貌

汶川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為6250米;東南部漩口地區的岷江出口處海拔僅780米。

氣候

汶川縣屬溫帶季風氣候,氣候随東南向西北地勢上升,呈比較完整的垂直氣候帶,可分為8個不同的自然氣候區,故有“十裡不同天”之說。但南濕(漩口、映秀地區)北旱(威州、綿虒地區)趨勢明顯,光、熱、水分布不均,年均日照1600小時以上,年平均溫度12.9℃。

自然資源

汶川縣資源豐富,礦藏有金、沙金、銀、銅、煤(有煙煤、無煙煤)、石灰岩等20餘種。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為340.86萬千瓦,可開發量達175萬千瓦。植物資源有珙桐等珍貴植物近4000餘種,動物資源有2000餘種。

人口

截至2020年末,汶川縣戶籍人口91682人,其中,男性47421人,女性44261人。戶籍人口中城鎮人口38137人,鄉村人口53545人。60周歲以上人口16565人,占總人口的18.1%,比上年末提高0.2個百分點。藏族18700人、羌族36412人、漢族35308人、回族949人,其他民族313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分别為20.4%、39.7%、38.5%、1.0%和0.4%。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汶川縣常住人口為82971人。

經濟

綜述

2020年,汶川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47499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17887萬元,增長4.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5.0%,拉動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第二産業增加值312639萬元,增長4.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6%,拉動經濟增長2.1個百分點;第三産業增加值316973萬元,增長2.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4%,拉動經濟增長1.0個百分點。預計全縣萬元地區生産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45%。

三次産業增加值占生産總值的比重由上一年的14.8:43.1:42.1調整為15.8:41.8:42.4。第一産業提高1.0個百分點,第二産業下降1.3個百分點,第三産業提高0.3個百分點。

2020年,汶川縣地方公共财政預算收入34198萬元,比2017年增長8.3%。其中:稅收收入26566萬元,增長10.6%;非稅收入7632萬元,增長1.2%。地方公共财政預算支出167767萬元,增長9.0%。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97170萬元,同口徑比2017年增長2.3%。

2020年,汶川縣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61362萬元,比上年增長3.1%,占GDP比重為48.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52633萬元,增長6.1%;第二産業增加值181759萬元,增長4.4%;第三産業增加值126970萬元,增長0.2%。民營經濟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14.6:51.1:34.3調整為14.6:50.3:35.1。

2020年,汶川縣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同口徑比上年增長11.8%,其中:固定資産項目投資(不含跨縣項目投資)增長14.7%。按結構分,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6.6%;産業投資增長7.8%;民生及社會事業投資下降33.1%。從構成看,建安工程投資比上年下降0.4%;設備工器具購置下降35.3%,其他費用增長161.1%。分産業看,第一産業投資下降29.0%;第二産業投資下降17.4%,其中工業投資下降15.8%;第三産業投資增長23.6%。全縣共有投資項目126個,在建項目107個,其中,本年新開工44個,竣工項目52個,項目建成投産率41.3%。

2020年,汶川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53元,比上年增收1581元,增長4.6%。其中,工資性收入30319元,增收1196元,增長4.1%;經營淨收入2828元,增收54元,增長1.9%;财産性淨收入1592元,增收224元,增長16.4%;轉移性淨收入1514元,增收107元,增長7.6%。人均消費支出22385元,下降16.8%。其中,食品煙酒支出下降16.7%,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下降16.5%,交通通信支出下降17.6%,教育文化娛樂支出下降48.8%,醫療保健支出下降46.8%。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30.1%,與去年同期水平保持一緻。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25元,比上年增收1678元,增長11.3%。其中,工資性收入6478元,增收601元,增長10.2%;經營性淨收入7528元,增收715元,增長10.5%;财産性淨收入311元,增收115元,增長58.6%;轉移性淨收入2208元,增收248元,增長12.6%。人均消費支出15291元,下降5.4%。其中,食品煙酒支出下降5.2%,交通通信支出下降34.9%,教育文化娛樂支出下降26.2%,醫療保健支出下降43.8%。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30.5%,同比增加0.1個百分點。

第一産業

2020年,汶川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14810萬元,比上年增長4.7%。其中:農業産值151352萬元,增長4.7%;林業産值25499萬元,增長5.2%;牧業産值32288萬元,增長1.8%;漁業産值159萬元,下降9.8%;農林牧漁服務業産值5512萬元,增長3.6%。農村用電量5580萬度,比上年增長24.4%。

2020年,汶川縣全部農作物播種面積5996公頃,比上年下降0.2%。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133公頃,增長0.6%;油料作物326公頃,下降3.8%;蔬菜及食用菌1875公頃,增長1.0%。

2020年,汶川縣糧食總産量11000噸,比上年下降0.4%;油菜籽産量531噸,下降7.6%;蔬菜及食用菌産量43103噸,增長1.9%;茶葉産量12噸,下降7.7%;水果産量95901噸。

2020年,汶川縣出欄生豬56020頭,比上年增長33.0%;出欄牛4038頭,下降6.9%;出欄羊10000隻,下降21.7%。肉類總産量4810噸,增長14.4%;年末大牲畜存欄9754頭,下降12.1%;年末生豬存欄53331頭,下降7.0%;年末羊存欄10072隻,下降35.1%。

第二産業

2020年,汶川縣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252866萬元,比上年增長2.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5.1%,拉動經濟增長1.3個百分點,工業化率達33.8%。年末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8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5%。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2.4%,重工業增加值增長2.8%。分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增長3.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1.7%,其他經濟增長4.3%。

分行業看,規模以上工業12個行業大類中有7個行業增加值增長,5個行業下降。其中,非金屬礦采選業比上年增長32.9%,醫藥制造業增長10.6%,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增長90.3%,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16.3%,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3.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2.9%,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增長7.0%。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4.9%,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8.0%,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46.4%,金屬制品業下降68.3%,通用設備制造業下降12.5%。

從主要産品産量看,中成藥比上年增長24.0%,原鋁産量增長6.3%,鋁合金增長1.6%,水力發電量增長3.5%,塑料制品增長60.4%,鐵礦石增長0.2%,矽增長26.4%,電子元件增長58.7%,鋁材增長19.6%,鐵合金下降56.9%,金屬切削機床下降7.1%,石灰石下降89.6%。

截至2020年末,汶川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電裝機容量106.44萬千瓦,與上年末持平。其中,火電裝機容量0.45萬千瓦;水電裝機容量105.99萬千瓦。

截至2020年末,汶川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總計125.41億元,實現營業務收入73.95億元,實現利稅總額14.86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0.77億元,産品銷售率90.1%。

2020年,汶川縣建築業增加值60433萬元,比上年增長10.2%。實現建築業總産值281301萬元,比上年增長12.3%。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31戶,比上年減少1戶,有工作量的企業31戶。實現利潤4840萬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1.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4%。

第三産業

2020年,汶川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538萬元,比上年下降4.2%。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實現零售額115934萬元,下降4.3%;鄉村實現零售額14604萬元,下降3.8%。按國民經濟行業分,批發業實現零售額80470萬元,下降6.1%;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7888萬元,增長3.9%;住宿業實現零售額7924萬元,下降12.7%;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4256萬元,下降3.0%。

2020年,汶川縣完成郵電主營業務收入9580萬元,比上年增長1.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4466戶,增加1489戶,移動電話用戶110380戶,減少5801戶。互聯網用戶數42796戶。郵政局所網點總數為16個,其中自辦5個郵政網點,11個郵政代辦所。郵路10條,縣内9條,跨縣郵路1條。單程總長度379公裡;農村投遞路線14條,總投遞裡程839公裡。

2020年,汶川縣實現進出口總額16270萬元,增長35.7%。其中:出口額9998萬元,增長5.8%,進口額6272萬元,增長153.4%。全年全縣招商引資累計到位資金6.88億元,我縣共簽訂4個項目,簽約投資金額達5.85億元人民币。

2020年,汶川縣共接待遊客675.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6%。其中汶川特别旅遊區接待遊客366.53萬人次,大禹文化旅遊區接待遊客308.6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01967萬元,比上年增長77.8%。全縣有5A和4A級景區各1處,星級飯店1個,星級飯店客房總數76間,床位數139個。

2020年,汶川縣金融機構人民币各項存款餘額為859483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7.4%。其中,個人儲蓄存款餘額467203萬元,增長11.0%,個人新增存款46113萬元。人民币各項貸款餘額449162萬元,增長5.8%。

交通運輸

汶川縣境内有都汶高速公路、國道213、317線穿境而過。2018年末,汶川縣境内公路總裡程571.6千米,其中等級公路571.6千米,高速公路51.4千米。全年公路客運周轉量107750萬人千米,比2017年下降20%;公路貨運周轉量389882萬噸千米,比2017年增長1.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20年末,汶川縣各級各類學校38所,在校生人26308(不含非學曆教育注冊學生及電大開放教育學生),專任教師2262人。全縣有幼兒園16所,專任教師266人,招生948人,在園幼兒2761人。全縣有小學校14所,專任教師685人,招生775人,在校生5232人;初中2所,專任教師384人,招生1054人,在校生2947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44人,招生20人,在校生166人。高中3所,專任教師276人,招生1000人,在校生3194人;全日制中等師範學校1所,專任教師91人,招生508人,在校生1255人。全縣有高等學校1所,專任教師516人,在校生10753人,招生3386人,畢業2567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20年末,汶川縣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9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個,博物館(紀念館)2個,建築面積12800平方米,參觀人次53.76萬人次,其中未成年人參觀人次9.76萬人次;公共圖書館1個,閱覽室面積1800平方米,閱覽室坐席數260個,圖書館總藏量98千冊,其中本年新購藏量14千冊。有農家書屋117個。有廣播電視台5座,有線電視覆蓋用戶2.6萬戶,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到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20年末,汶川縣擁有醫院、衛生院22個,醫院、衛生院床位數589張,全縣有衛生技術人員973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06人,注冊護士288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29‰,嬰兒死亡率1.29‰,産婦住院分娩比例100%。

社會保障

截至2020年末,汶川縣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1914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1638人,其中,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6891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3619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7208人。2020年納入城市低保人員7686人次,農村低保人數19686人次,全縣納入城鄉五保供養272人,其中集中供養人口93人,集中供養率34.2%。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個,擁有床位300張。民政部門直接醫療救助68人次。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86人,失業人員再就業96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4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在3.73%以内。

曆史文化

名稱由來

自漢代以來所設汶江、綿虒(sī)、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内岷江得名,據《元和郡縣志》載:汶川縣“因縣西汶水為名”。古“汶”、“岷”通用,故岷江亦讀作汶江。

非遺文化

名稱

簡介

禹的傳說

禹的傳說主要内容是:“鲧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鲧于羽郊。鲧複(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經·海内經》)“禹在治水時,有神龍以尾畫地,導水所注,當決者因而治之也。”(《天問》王逸注)

羌戈大戰

羌戈大戰是羌族的英雄史詩。史詩記述了一支羌族先民從西北高原南遷的曆史進程中,與原住在岷江上遊一帶的“嘎”人(戈基人)之間的戰争,并最終取得勝利,從而定居于此的曆史。史詩反映了原始部落之間的戰争。《羌戈大戰》長達六百餘行,由“序歌”、“羊皮鼓的來源”、“大雪山的來源”、“羌戈相遇”、“尋找神牛”、“羌戈大戰”、“重建家園”7個部分組成。

羌族羊皮鼓舞

羌族羊皮鼓舞羌語稱為“莫恩納莎”或“布滋拉”,主要流行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的龍溪、雁門、綿篪等地,而以龍溪鄉阿爾村的巴奪寨最為典型。據文獻記載,羊皮鼓舞原是羌族“釋比”做法事時跳的一種宗教舞蹈,後逐漸演變為民間舞蹈。羊皮鼓舞是羌族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神秘而帶有濃厚的原始宗教祭祀色彩。其動作既剛勁有力,又卑微謙遜,體現出舞者對天地萬物的敬畏之心。

羌年

羌年是羌族的隆重節日,活動内容以慶豐收、送祝福、祈平安為主,主要流行于四川省茂縣23個鄉鎮的廣大羌族聚居區,在汶川縣、理縣、松潘縣、北川羌族自治縣等的羌族分布地區也有流傳。日麥節系由羌族平陽曆而得名,一般以農曆十月初一為節日,為期三至五天。

碉樓營造技藝

地處川西北高原的羌族人民,在其曆史背景下創造出一種特殊的空間形态—碉樓,過去羌族碉樓最主要的功能是用來瞭望、防禦、傳遞信息之用,也有身份、地位的象征之意;現在主要用作居住和倉儲。羌族碉樓的外形有四角、六角、八角與多角。各碉底層全部封閉,而在二層開小門一道,自二層起四周開無數内大外小的長方形小窗,以作通風、瞭望和射擊之用。各層間用随時可抽取的獨木梯上下。汶川羌族碉樓的建造材料主要為片石和黃泥。

汶川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風景名勝

汶川特别旅遊區是國家AAAAA級景區,包含震中映秀、水磨古鎮、三江生态旅遊區。5.12汶川地震震中位于映秀鎮百花大橋之上的牛眠溝口、蓮花心至漩口鎮的蔡家杠村。汶川地震從這裡開始撕裂大地,幾百萬立方米的岩石碎塊從陡峭的山崖上傾瀉而下,造成洶湧的岩石流,順山谷呈之字形幾大溝谷兩側山體,形成長達近3千米的岩石流和9處山體擊打面的震源景觀;三江生态旅遊區位于汶川縣南部三江鄉境内,西河、中河、黑石河在此彙合故稱三江,是世界自然遺産大熊貓的栖息地,也是世界最大的“植物活化石”珙桐生長區,有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有藏、羌民俗文化,茶馬古道曆史文化,是集觀光、體驗、避暑度假于一體的短程旅遊風景區。

榮譽稱号

2020年3月31日,汶川縣入選2019年度四川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市、區)。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春季休閑百佳縣市 ;5月,入選2020中國淨水百佳縣市。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6月,被評為四川省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确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

2020年12月,入選“四川省文明城市(縣級)名單”。

2020年12月28日,獲得第五屆四川省文明城市榮譽稱号。

2020年12月26日,入選“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21年2月,入選2020年度四川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市、區)名單。

2021年8月,被确立為“四川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上一篇:信義玻璃

下一篇:正甯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