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

水牛

牛科水牛屬家畜
水牛(學名:Bubalus bubalis):是偶蹄目、牛科、水牛屬的馴養家畜,是一種大型動物。體長240-300厘米,肩高150-180厘米,尾長60-100厘米;體重250-550千克。雄性略大。體格粗壯,被毛稀疏,多為灰黑色;皮厚、汗腺極不發達,熱時需要浸水散熱,所以得名水牛;蹄大,質地堅實,耐浸泡,膝關節和球節運動靈活,水牛耳廓較短小,頭額部狹長,背中線毛被前向,背部向後下方傾斜,角較細長。栖息地是高草、河流和溪流以及樹木和森林的零星混合體。這樣的環境提供了充足的水,是白天活動的動物。它們比大多數牛對熱更敏感,因為它們的汗腺較少。因此,水牛以在泥中打滾而聞名。在泥中打滾有助于降低體溫,常在池塘中浸泡、打滾,借以散熱。主要以草為食,也吃水生植物、葉子、農作物和其他各種生長在河流和溪流中的植物。性情溫順易管理。亞洲多地和中國均有馴養。
    中文名:水牛 拉丁學名:Bubalus bubalis 别名:河水牛、亞洲水牛、家水牛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綱:真獸亞綱 目:偶蹄目 亞目:反刍亞目 科:牛科 亞科:牛亞科 族:牛族 屬:水牛屬 亞屬:水牛亞屬 種:水牛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8 保護級别: 外文名:Water Buffalo

物種簡史

水牛皮厚、汗腺極不發達,熱時需要浸水散熱,經常泡在水中,所以得名水牛。它們腿短蹄大,适合耕作;役力、泌乳量和耐粗性都比黃牛高;乳脂率8%左右,乳脂白;肉質較粗。因為利用價值很高,所以被人類馴化曆史攸久。

家水牛由野水牛馴化而來,可能已有5000 年左右曆史。亞洲水牛約于公元前4000 年被馴化。亞洲許多國家用它們作役畜。中國所知最早被馴養的牛是六七千年前河姆渡和羅家角遺址發現的水牛遺骨。

在歐洲的意大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它們被用做奶牛或食用牛。在亞洲,水牛主要用來作為勞動力;如今在印度、尼泊爾、不丹和泰國還有野生水牛,澳大利亞北部也有野生的水牛。在東南亞的野生水牛的來曆不是很清楚,它們可能是又回到野外的馴養的水牛的後代,也可能是本地原來就有的野生水牛的後代,或是兩者的交配産物。

在中國綿延五千年的農耕文明中,水牛在長江流域以南的稻作區一直扮演着農耕(稻田犁耙和運輸)動力提供者的主要角色。現有研究表明,發源于中國珠江流域廣西地區的野生稻首先被當地先民馴化,繼而演化出粳稻和籼稻。那麼,水牛的馴化有其一定的軌迹。全世界家養化水牛分為沼澤型水牛(Bubalus bubalis carabanesis)(2n=48)和河流型水牛(Bubalus bubalis bubalis)(2n=50),主要分布在亞洲。沼澤型水牛性格溫順、耐力強,是傳統農業水稻耕種的主要勞動力;河流型水牛體格大、産奶量高,主要作為肉牛和牛乳等優質動物蛋白用途。亞洲水牛以孟加拉河為線,以東為沼澤型水牛,以西為河流型水牛。沼澤型水牛存養量約4000萬頭,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和東南亞的越南、緬甸和印尼等國家;河流型水牛存養量約1.6億頭,主要分布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家。

形态特征

水牛是一種大型動物。體長240-300厘米,肩高150-180厘米,尾長60-100厘米;野生雄性水牛重達1200千克,雌性體重可達800千克;家養水牛範圍從250-550千克。雄性略大。體格粗壯,皮厚、汗腺極不發達,熱時需要浸水散熱,所以得名水牛;角較細長。耳廓較短小,形似大喇叭;頭額部狹長。它們不像非洲野水牛,犄角幾乎長在額頭前面;水牛的角基相距甚遠。兩性均有角,雌性的比雄性小。水牛角是附骨而生,中空有髓質,角粗大而扁,并向後方彎曲呈弧形,根部略呈三角形,中空,一側表面有多數平行的凹紋,角端尖銳;色黑褐,質堅硬,剖面紋細而不顯。蹄大,質地堅實,耐浸泡,膝關節和球節運動靈活,背中線毛被前向,背部向後下方傾斜。

水牛被毛稀疏,多為灰色至灰黑色;尾巴比較長尖端濃密。有半截腿至膝蓋處通常是污白色。成年水牛幾乎無毛,皮膚的顔色随氣候條件變化,所以有時很難确定其膚色。這些動物通常渾身沾滿了泥土,如果沒有污泥覆蓋,幹燥時,皮膚為深灰色;然而,當有泥漿覆蓋皮膚濕潤時,多為深褐色至黑色。多種家養的水牛,顔色更灰,有下垂的脖子。而水河牛(其他家養品種)角更黑,并緊緊卷曲。

栖息環境

栖息地是高草、河流和溪流以及樹木和森林的零星混合體。這樣的環境提供了充足的水,可用于飲用和沉陷具有豐富食物和緻密覆蓋物的岩石。一般而言,水牛位于較低的海拔高度,但在尼泊爾,沼澤水牛通常位于2800米的海拔高度。馴養的動物很普遍,因此可以在各種各樣的栖息地中找到。大多數馴化的水牛在農業社區中發現,但在許多城市中也可以找到。

生活習性

水牛是白天活動的動物。它們比大多數牛對熱更敏感,因為它們的汗腺較少。因此,水牛以在泥中打滾而聞名。在泥中打滾有助于降低體溫,因為泥中的水蒸發得得慢,從而延長了冷卻時間。水牛經常在早晨和晚上吃草。在一天中較熱的時候,它們會在密集的覆蓋物或林蔭中休息,在泥坑中打滾,或者完全沉浸在水中,隻露出鼻孔和眼睛。它們喜歡到泥潭打滾,借以散熱和防止昆蟲的叮咬。感官敏銳、嗅覺發達,有人認為嗅覺在馴化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皮厚,被毛短而稀疏。汗腺不發達,約僅為黃牛的1/6,因而熱的調節機能差。性喜水,常在池塘中浸泡、打滾,借以散熱。外形粗壯,大型個體體重甚至可達1噸。性情溫順易管理。

是反刍動物,主要以草為食。也吃草本植物、水生植物、葉子、農作物和其他各種生長在河流和溪流中的植物。

分布範圍

原産地:不丹、柬埔寨、印度、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斯裡蘭卡。

河水牛(馴養品種)居住在印度支那,地中海以及南美和中美洲的部分地區。沼澤水牛(另一種正在馴化的水牛)的分布偏東,并居住在印度支那,東南亞以及澳大利亞。

中國水牛屬沼澤型,無品種區分,主要分布于淮河以南的水稻産區,其中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及雲南數量最多。

繁殖方式

交配通常是一夫多妻制。母系群體常年生活在一個龐大而松散的群體中。在雨季,成年雄性(單身組或獨居組)進入雌性組,與處于發情期11-72小時的可接受雌性交配,但不控制它們。交配後,雄性被趕走。一般來說,雄性牛通過姿勢和動作表現出優勢,很少有沖突升級到嚴重傷害的程度。公牛通過嗅牛的尿液和生殖器來确定發情期。

這個物種的繁殖時間不确定。在一些地區,繁殖是季節性的,而在其他地區,又與季節性無關。在依賴季節性的地方,繁殖通常發生在雨季之後,牛犢在接近雨季開始的第二年出生。在季節不确定的地方,牛犢可以全年出生。

發情周期為21天。在雌性牛中,水牛的妊娠期最長,300-340天。雌性通常産一頭小牛,但也可能有雙胞胎。雌性平均每兩年産一頭小牛。小牛出生時體重為35-40千克,呈紅棕色至黃棕色。哺乳期持續6至9個月。

雌性在大約1.5歲時達到性成熟,并在更大的群體中保持在母體群體中。雄性在3歲時達到性成熟,此時它們離開雌性群體,經常加入單身群體。

亞種分化

家養水牛(Bubalus bubalis)是野生水牛(Bubalus arnee)的後代。水牛主要在亞洲飼養,已有數千年的曆史,供人類使用。它們的主要用途是用作牲畜以及生産牛奶和肉類。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河流型和沼澤型。

水牛(6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水牛指名亞種(河水牛)

Bubalus arne arne

Kerer,1792

水牛阿薩姆亞種

Bubalus arnee fulvus

Blanford,1891

水牛婆羅洲亞種

Bubalus arnee hosei

Lydekker,1898

水牛斯裡蘭卡亞種

Bubalus arnee migona

Deraniyagala,1953

水牛尼泊爾亞種

Bubalus arnee theerapati

Groves,1996

印度水牛

Bubalus arnee f. bubalis

Linnaeus,1758

主要品種

水牛屬(4種1家養型)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野水牛

Bubalus arnee

Kerr,1792

低地水牛

Bubalus depressicornis

H.Smith,1827

民都洛水牛

Bubalus mindorensis

Heude,1888

山地水牛

Bubalus quarlesi

Ouwens,1910

水牛

Bubalus bubalis

Linnaeus,1758

物種現狀

總體來看,中國水牛資源豐富,現有數量2200萬餘頭,居世界第三位,但利用率極低,特别是随着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農業機械的應用,水牛的役用價值越來越小,即使在機械化無法普及的山區農村,每年的役用時間也就是30-60天,其餘的時間閑養着,緻使其生産效益很低,造成了這一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如何開發利用中國水牛資源,提高水牛飼養經濟效益,是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

地區間發展不平衡

中國水牛資源的開發利用已取得一些成績,但總的來看,在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廣西是全國水牛改良技術推廣最好的省份,在水牛産品開發、胚胎生物技術應用與研究以及與國際合作方面都走在國内水牛業發展的前沿。廣東等沿海省份由于經濟發達,人民消費水平較高,水牛奶品市場普遍看好,從而帶動了水牛業的發展,農民養水牛的積極性很高,并出現了一些養殖專業戶。而水牛存欄量占全國總數17%左右的貴州,到目前為止還未普及冷凍精液人工授精,部分産區因地處偏遠,交通不夠發達,水牛的開發利用進展極為緩慢。

保護級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7年ver3.1。

極危(CR)——1種;瀕危(EN)——3種。

主要價值

乳肉役用

雜交改良育成中國水牛新品種,中國在加強水牛的選擇培育,提高役用性能的同時,重點是通過用乳用型水牛雜交培育中國的乳、肉、役兼用水牛新品種。中國自1957年和1974年分别從國外引進乳用河流型摩拉、尼裡瑞菲水牛,對本地水牛進行科學改良以來,中國培育的乳肉兼用水牛奶産量已達2200千克,達到世界同類水牛的先進水平,并具有耗精飼料少、産出動物蛋白多、成本低、回報率高的優點,這表明中國水牛具有較好的開發利用價值和前景。雜交改良作為中國水牛資源開發利用的首要途徑和根本手段,在中國水牛業的快速發展中發揮着主要作用。

胚胎生物

為進一步推進中國水牛業的發展,多種繁殖生物技術得到大量研究,水牛精子的稀釋、冷凍及人工授精已基本程序化。部分地區通過超數排卵和胚胎移植的研究,獲得水牛胚胎移植的後代,解決了良種水牛種源緊缺的狀況。水牛卵母細胞的采集、體外成熟、體外受精和受精胚的培養也得到大量研究,并成功産出體外受精水牛。在水牛胚胎冷凍和移植的研究方面也取得成功并産犢。細胞核移植、克隆等新興生物技術在水牛上也得到初步研究。

随着轉基因等生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中國水牛資源将得到更好的開發。胚胎生物技術在水牛業還是一門新興技術,由于其成本高、效益低,隻是作為一種研究手段掌握在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手中,但其研究成果和應用情況已顯示出在水牛資源開發利用上無比的優越性。随着該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和完善,中國水牛業将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

營養研究

中國農養水牛主要以野生山草、稻草等為主要粗飼料,飼養方便,成本低。可以利用本地水牛耐粗飼這一特點,在制定水牛營養标準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水牛飼料資源,以及水牛相關營養添加的其他方面。利用營養調控措施來減少疾病,提高水牛産奶性能和繁殖性能,增加水牛養殖效益。如廣西水牛研究所于2000年對糖蜜-尿素舔磚的制作及飼用價值的研究,該項目針對廣西牛羊飼養模式及飼料資源特點,以糖蜜、尿素、礦物質作為舔磚的基礎原料,經過對舔磚硬度、結構、吸潮性、适口性、防黴性、成本核算等綜合評價,篩選出最佳基礎配方和生産工藝流程,研究出适用于育成水牛的舔磚配方。

補飼舔磚後,稭稈飼料的幹物質在水牛瘤胃中的降解率提高9.2%以上,中性洗滌纖維降解率提高8.6%以上。在較好的營養水平下補飼舔磚,可使育成水牛日增重提高5.2%,節約精料33.3%,每增重1千克降低飼料費9.8%;在低營養水平下補飼舔磚,可使育成水牛日增重從113克/頭提高到308g/頭。在放牧條件下,補飼舔磚可使産奶水牛日産奶量提高11.4%(提高0.71千克/頭)。因此,營養研究進一步挖掘了水牛資源的利用潛力,且前景廣闊。

産品加工

利用水牛産品(肉、乳)質量優勢的特點,重點研究水牛奶加工與貯藏技術,研發水牛奶系列産品,以提高水牛産品的附加值。水牛奶營養豐富,其幹物質含量達16.5%-22%,乳脂率達6.6%-11%,均高于荷斯坦牛,其含鋅量為黑白花牛奶的12.3倍,蛋白質為1.49倍,鐵為79倍,鈣為1.28倍,氨基酸為2.97倍,維生素A為33倍,維生素B為1.16倍。其乳汁濃厚,色白,香氣撲鼻,膽固醇低。如中國水牛乳高營養保健型酸奶的研制,該課題以廣西水牛奶為原料,添加不同營養物質,研制開發了雙歧酸奶、雞蛋酸奶、山楂酸奶、黑米酸奶等4種不同類型的高營養保健型酸奶。

在研制過程中采用生物技術酶解工藝處理雞蛋液,防止雞蛋蛋白在消毒過程中引起的變性凝固;采用菌種耐氧馴化方法,有效提高了産品中雙歧杆菌的活菌數;以及采用獨特的黑米漿處理工藝,提高了黑米的利用率,改善了産品的感官特性等等,具有先進性和創新性,顯著提高了産品品質和穩定性。該課題研制開發的4種新産品,質量穩定、組織細膩、口感良好、各具獨特風味;經有關部門檢測,各項指标符合Q/SN12-Q/SN15—1998的企業标準要求,其中雙歧酸奶的雙歧杆菌活菌數達到2.35×107個/毫升;經小批量試産試銷,受到消費者的好評,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上一篇:東京銀背藤

下一篇:鯉魚跳龍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