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

中國語言文學複合性學科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從1997年開始招生,培養能勝任高校比較文學、世界文學教學科研,出版編輯、中外文化交流等有關部門實際工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是一門複合型的學科。其研究立足于吸收傳統世界文學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學科界限,把世界文學、歐美文學納入全球整體格局中,弘揚中華民族文化。該專業要求考生具有較為紮實的中外文學功底和開闊的文化視野,具備良好的外語能力,能夠熟練閱讀外文文獻。
  • 中文名: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
  • 外文名: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 類别:
  • 主管部門:
  • 招生時間:1997年
  • 主要課程:西方文論專題等
  • 任務:培養世界文學教學科研人才
  • 學科等級:二級學科
  • 所屬學科:中國語言文學

主要課程

西方文論專題、現代語言學專題、比較文學概論、歐美文學思潮史、歐美文學經典研究、歐洲文化史、西方現代小說藝術、西方小說史、英語詩歌和戲劇選講、中國現代作家與外國文學、學術前沿講座、歐美現代派文學研究、中西比較詩學、中外文化比較專題等。

基本情況

一級學科:0501中國語言文學

二級學科:050108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國家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上海師範大學

培養方案本專業培養的是,能适應國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雙語或多語的複合型中外文學高級專門人才。他們應當具有開闊的文化視野,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厚的中外文學功底,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行世界文學的總體性研究,以比較的方法深入開展國别文學研究、比較文學研究和跨學科研究;能掌握學科前沿知識,關注國内外文壇熱點,作出具有獨立見解的分析判斷;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熟練掌握現代辦公工具與技能。

同時,他們還應當能積極參與當今世界的文學文化對話,擁有中國文學文化資源,以成為能弘楊中國文學文化并對“世界的文學”作貢獻的愛國敬業者。學位獲得者可在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從事本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也可在新聞、出版、宣傳、文化和涉外企事業等部門從事與本學科相近的工作(上海師範大學)。

(一)培養目标和要求

本專業培養的是,能适應國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雙語或多語的複合型中外文學高級專門人才。他們應當具有開闊的文化視野,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厚的中外文學功底,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行世界文學的總體性研究,以比較的方法深入開展國别文學研究、比較文學研究和跨學科研究;能掌握學科前沿知識,關注國内外文壇熱點,作出具有獨立見解的分析判斷;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熟練掌握現代辦公工具與技能。

同時,他們還應當能積極參與當今世界的文學文化對話,擁有中國文學文化資源,以成為能弘楊中國文學文化并對“世界的文學”作貢獻的愛國敬業者。學位獲得者可在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從事本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也可在新聞、出版、宣傳、文化和涉外企事業等部門從事與本學科相近的工作(上海師範大學)。

(二)研究方向

1、比較文學與文論Comparative Literary & Literary Theory

2、中西文學文化關系Sino-Western Relation Between Literary &Culture

3、外國文學與翻譯研究Foreign Literature & Translation Study

(三)學制

全日制博士生為三年;在職博士生為3-5年。

北京語言大學專業詳情:

1.20世紀中國文學與宗教

從思想淵源和個案研究角度講授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對于20世紀中國文學的影響,對學生理解和把握20世紀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提供更多的思考和研究方向,并使學生掌握文學與宗教研究的基本方法。

2.比較文學基礎論題

内容:研讨課内容分為五大論題,每個論題有相關閱讀和研讨文獻若幹:

論題一:比較文學經典原著閱讀與理解(西方學者);

論題二:傳統比較文學概念和研究的新诠釋(中國學者)——關于影響;

論題三:傳統比較文學概念和研究的新诠釋(西方學者)——關于經典;

論題四:當代西方翻譯理論;

論題五:關于中國的翻譯讨論

3.古希臘文學經典釋讀

内容:分五個古希臘文學專題,研讨荷馬史詩、抒情詩、悲劇、喜劇和曆史散文

4.國外文化理論研究

主要介紹目前居于世界學術前沿的各種文化理論,主要包括:斯圖亞特霍爾的傳媒理論,吉洛伊的種族理論,巴特勒的性别理論,霍米巴巴的後殖民理論,詹姆遜的後現代主義理論,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論,以及國外的生态美學理論和文化産業政策理論,等等。

5.基督教與中國社會關系研究

基督教與中國社會發展的關系研究橫跨是宗教文化研究,專門史研究和,也是比較文學跨學科研究三個重要領域。本課授課内容以基督教在中國的四次傳播過程為主線,探讨作為西方文化重要代表的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文化,近現代文化産生的碰撞及融會,特别是近現代以來基督教在中國社會産生的複雜影響,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清晰把握基督教在中國傳播的過程和發展的脈絡,并通過文化影響和文化沖突個案研究使學生掌握跨文化問題研究的基本方法。

6.跨文化研究

主要内容:主要講授如何突破中西二元論模式,從跨文化研究的角度來處理和對待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文化關系。

7.美國族裔作家研究

This seminar aims to examine various issues related to the intersection of race,class and gender in multi-ethnic America. Topics to be covered may include racial and gender discourse, the stereotyping of ethnic American men and women in literature, ethnic American masculinity, ethnic American feminisms and their relation to mainstream American feminism, the debate between feminism and ethnic nationalism, gay and lesbian identity, class and labor issues, domestic violence, and the “cultural defense.” The study of Chinese Americans writers will form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this course. The class will require discussions and debates, oral presentations, and, finally, a term paper.

8.文化研究

課程介紹:文化研究是20世紀下半期以來國際學術界最為重要,最有影響力的一種思潮,其思想與方法也為當前的文學研究、曆史學、大衆傳播等學科所普遍借鑒。本課程在細緻地梳理文化研究發生與展開曆史的基礎上,系統地介紹各種重要的理論話題、批評概念、及所涉及的那些有代表性的人物與著作等。

9.文學人類學概論

結合學理闡釋與具體闡釋實踐,在當代各種理論參照之下,從比較文學、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專業範圍出發,勾勒20世紀以來,繼“語言學轉向”之後又一重要學術轉向——“人類學轉向”對人文學科,特别是文學研究所帶來的變化線索和發展态勢。從中國實際出發,立足于跨文化、跨學科的視野,從族群、民俗、神話、宗教信仰等多重視角為文學理論、古代文學批評和比較文學的學生提供一個較新的比較範式和理論資源,為學生的論文選題和開闊研究思路提供有益的幫助。

具體課程内容:文化人類學簡史;解釋人類學與神話-原型批評;象征人類學與主題學研究;族群與認同研究;當代性别研究;宗教人類學;文學與心理學;文學與新史學;語言人類學;生态批評;東方學與後殖民理論

10.西方大衆傳播理論研究

課程介紹:西方主要的媒介研究流派,美國學派和歐洲學派(文化研究、傳播政治經濟學)的主要觀點和學術影響。課程從五個研究視角出發,對西方大衆傳播理論進行了梳理——媒介研究(媒介生态理論)、傳者研究(把關人理論)、受衆研究(使用與滿足理論)、内容分析(框架理論)、效果研究(議程設置理論、培養理論)。本課程重點在于介紹美國學派的媒介研究理論,該學派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大衆傳播現象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11.英國文化研究

課程介紹:文化研究目前屬于一種前沿性的學科,也稱之為“後學科”,其領一直在不斷擴充,影響到世界各國。也正是因其泛化的屬性,了解與掌握起來都比較困難。有基于此,本課程以最有影響力、理論上最為系統的英國文化研究為講解主線,以使學生對文化研究這一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學術形态有一認識的入口與參照。

課程内容:以曆史為線索,大緻分為兩大部分,一是50至80年代的英國文化研究,二是後現代主義時期的文化研究。在此之前,還需要對整體的文化研究有一描述,及對前英國文化研究的曆史有一精細的溯源。主要理清楚各理論模型、概念術語,思想背景、方式方法等。

12.中美戲劇交流研究

It explores the culture and cross-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US and China in drama and theater. The course examines, via various case studies of reading and misreading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s, how dramatists as well as audience, theater and performance artists have responded to a play from a different culture, how the play is transformed, performed and adapted in a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 on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and, what is accepted and what is reject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mission. The issues such as cultural appropriation and fusion, and the future of traditional forms will also be considered. It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cultures in drama and theater, and to the creative reflections upon the discussed issues.

13.中日比較文學研究方法

課程主要内容:中日文學的碰撞、交融、影響和變異的關系,以及中日兩國在不同曆史時期的詩學特征和文化語境。

14.專業英語

15.宗教多元主義概述

16.明清之際的西學東漸

内容:本課程分兩大部分,前半部分講述地理大發現之際,中西方所處之社會政治、經濟水平、時代文化及雙方的對外觀念、對外政策等等。後半部分以傳教士為主體,講述各國傳教士在中國的各項活動、學術著述等,探究其給明清中國帶來的刺激、沖突、影響等等變化。

17.比較文學專業英語

教學目标:指導和幫助研究生了解國外專業領域的前沿知識和研究成果,熟悉國際學術規範和要求。通過專業英語的查、引、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訓練,掌握英語文獻的閱讀與翻譯、查找與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增強專業英語寫作、國際學術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18.現當代中外文學關系

介紹“現當代中外文學關系”的研究現狀、主要研究方法,主要文學思潮的輸入及媒介、中國文學所受影響及創造性變異,使學生在掌握該課程的研究現狀、研究方法的基礎上,能夠運用所學的理論進行中外文學關系的個案研究,并進一步思考該研究方向的發展空間。

19.荷馬史詩研究

課程内容:五大論題,每個論題有相關閱讀和研讨文獻若幹:論題一:誰是阿開奧斯人中最英勇的人?論題二:奧德修斯研究;論題三:女性人物研究,以佩涅洛佩為中心;論題四:《伊利亞特》與《奧德賽》的差異及其高低的評價;論題五:荷馬史詩的意象、象征和程式。

20.華文文學作品導讀

選取世界華文文學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由老師介紹研讀對象的社會文化與文學思潮背景,學生結合相關理論進行文本細讀,使學生在直觀了解經典華文文學作品的基礎上,培養理論運用及文本分析的能力。

21.全球倫理與中國文化

讓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的研究生更多了解比較文學理論跨學科發展的宗教學诠釋脈絡,了解宗教對話與文化共建在跨學科研究中的地位和意義,并初步了解全球倫理在世界文明建構中的價值和地位,以更好地推動全球倫理的進程。

22.基督教與中國現代文學

23.紀錄片理論與實踐

紀錄片是當代傳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程拟以曆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向同學們講授有關紀錄片的基本理論和生産實踐。主要内容包括紀錄片的曆史、美學、诠釋方法、相關影像理論等,并輔助性介紹紀錄片制作基本操作流程及工作内容,諸如前期準備(如策劃與腳本寫作等)、攝制(包括攝像、采訪技巧等)以及後期制作(包括剪接、特效、合成等)。

24.生态批評概述

讓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的研究生更多了解比較文學理論發展的新動向、新趨勢,了解生态批評理論在跨學科研究中的地位和意義,并初步掌握生态批評理論和方法,以更好地開展生态批評實踐。

内容:1.生态批評的現代性背景及其當代發展邏輯;2.生态批評當代傳播的始點與路向3.作為文化與社會批評的生态批評;4.生态美學的當代建構及馬克思主義生态學;5.文化生态、心理生态和想象;6.生态美學:注重人與自然整體和諧

25.西方傳播研究方法

26.中美戲劇交流史

27.語用學

28.中美戲劇研究

29.中日文學文化關系研究

從曆史文化發展和文學關系兩方面,選取中日兩國間有代表性的時期和作品,進行中日文學、文化的關系史梳理和研究。

30.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與宗教

31.西方大衆傳媒理論研究

32.西方大衆傳媒研究

33.西方大衆傳播研究方法

本課程介紹了大衆傳播研究方法的基本脈絡和總體格局,為媒介研究提供方法上的支撐。本課程系統地講述各種定性和定量的科學研究方法在大衆傳播中的應用,重點放在定量研究領域,如媒介研究程序與設計、實地調查、内容分析、個案研究、控制實驗以及研究的實施方法。針對新媒介環境下傳播研究面臨的新挑戰,本課程注重實踐操作的訓練,由理論闡釋、案例分析、專題研究、課後作業組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具體培養學生制作問卷、實施調查、分析問卷、完成論文的能力。

34.近現代中日文學專題研究

課程内容:對近現代中日文學的碰撞、交流與影響的個案進行研究,從文本入手展開分析,在此過程中講授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

35.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和批評專題

授課内容:選取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中有代表性的理論家和批評家做個案研讀,理清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際影響的理論觀點和流派的思想脈絡和形成語境。

36.中國文化與詩學

37.20世紀中國畫家及其作品研究

38.中國現代散文史論

授課内容:1、中國現代散文的東西方源流;2、魯迅的散文創作與散文理論;3、周作人的散文創作與散文理論;4、郁達夫的散文創作與散文理論;5、林語堂的的散文創作與幽默理論;6、朱自清的散文創作;7、梁實秋的散文創作;8、蕭紅的散文創作;9、張愛玲的散文創作;10、老舍的散文創作;11、梁實秋的散文創作;12、沈從文的散文創作。

39.宗教人類學經典細讀

課程介紹:20世紀以來的宗教人類學發展不僅觸及到人類精神生活中的根本觀念(比如時間、空間、類屬、數量、因果、實體、人格等等),也為相關專業帶來了深刻啟示(比如社會學、文學、曆史學、人類學)。當代宗教人類學家立足于跨文化、跨學科的視野,不僅深化了對宗教問題本身的認識,而且提供了重新考察一些根本問題的手段,比如從族群、民俗、神話、他者、信仰等多重視角就為當代文學批評開創了新的維度,這些新的研究範式和思路對于文學研究者來說頗有拓寬眼界,深化認識的效果。

40.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及其藝術家研究

41.《左傳》研究

42.北美漢學的中國文學研究

向學生系統講授北美漢學的中國文學研究狀況,對漢學家的研究思路、研究路徑和研究方法加以細緻分析,力求使學生對北美漢學的中國文學研究有較為全面的理解和認識,并能在此基礎上反觀和批評國内的中國文學研究生态。

43.聯合國與全球治理

授課内容:全球化的内涵與特點、全球治理的内涵與特點、聯合國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局限。

44.漢語語音史

本課程重點闡釋以《廣韻》音系為代表的中古音系,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介紹上古音及近代音的研究及成果。本課程通過系統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漢語音韻學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論和研究概況,掌握漢語音韻學的研究方法。為從事音韻學或漢語方言學、漢語史、訓诂學、文字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奠定基礎。本課程以教師講授、學生作報告、師生讨論結合來進行。

45.中國書法創作與研究

46.21世紀西方現代藝術及其藝術家研究

47.中國工筆人物畫臨摹與寫生

48.中國畫基礎造型

49.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課程内容:講授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主要側重于結合具體的教學内容,講授在各種課型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在教學原則的指導下,運用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進行漢語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實踐操作。課程内容包括對外漢語概說,課堂教學的性質及内涵,課堂教學的主導原則及一般原則,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步驟和環節,課堂練習方式和方法,課堂教學技能和技巧,怎樣備課和怎樣寫教案,各種課型及各教學階段的特點和關系、各種課型的成績測試、課堂教學的評估、教師素質的培養與提高等。

适應的工作部門和項目

(1)适合到大中專院校從事比較文學、世界文學的教學研究工作;

(2)适合到中外文化交流部門從事編輯、翻譯、評論、文秘工作;

(3)适合到各級社科研究部門從事科研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