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第十四中學

武漢市第十四中學

湖北省武漢市公辦高中
武漢市第十四中學,前身為清“文普通中學堂”,1903年由張之洞創辦于武昌螃蟹甲鳳凰山南麓,辛亥革命後更名為“湖北省立第一中學”,後曾名湖北省武昌高級中學、武漢大學附屬中學,為本省最早按現代教育體制設置的公立學校。學校于1961年定為湖北省重點中學,1992年列為中國名校,2002年被定為市區共建示範高中,2003年評為省級示範高中。[1]
    中文名:武漢市第十四中學 外文名:No.14 Middle School of Wuhan 簡稱:武漢十四中 創辦人: 辦學性質: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昙華林117号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湖北省級重點高中 知名校友:李四光、黃侃、胡正寰、桂希恩、趙紫陽等 知名教師: 類别:公立中學 所屬地區:中國武漢

學校簡介

武漢市第十四中學,學校位于武昌昙華林,依鳳凰山而建,省級重點高中,是湖北省的第一所公立中學,民主革命先驅者宋教仁、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董必武、陳潭秋、著名科學家李四光、著名文學家黃鋼、嚴文井;還有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等曾在這裡就讀。

教學設施

學校占地8.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齊全,理、化、生實驗室儀器配備達Ⅰ類标準,現代化的學校管理和教學網絡系統居全省中學領先水平。校内現有33個教學班,1800餘名學生。全校教職工178人,有一支廉政、務實、進取的領導班子和一支愛生、敬業、創新的教師隊伍。改革開放以來,18人次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先進實驗室工作者、省市勞動模範、省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等市級以上榮譽稱号,4人被評為特級教師。

曆史沿革

前身是創辦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的東路小學堂和文普通中學堂,1912年改為湖北省立第一中學校,後與湖北省武昌高級中學等校合并,1952年改為湖北省武昌第一中學,1955年定名為武漢市第十四中學。

50年代

五十年代郭沫若到學校參觀抗戰時期“第三廳”。“第三廳”位于學校東區。

1953年省教育廳廳長史子榮同志來學校檢查工作并給學校做專題報道。1954年,史廳長又來校參加秋季運動會。

1961年學校被列為全省十八所重點學校之一。

1961年黨一大代表,原武漢大學校長李達來校為師生做報告。

1962年學校舉辦校史展覽。武漢市副市長熊飛等市領導來校參觀展覽。

80年代

1982年秋原長春市委書記李一平回母校參觀。

1984年著名報告文學家黃鋼回母校,暢談成長史并題詞:在祖國的母親黃河長江流域孕育的兒女,應不愧長江的壯麗與雄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出卓越的成績。

1985年為紀念“一二九”五十周年,團省委,省學聯,省青聯根據省委批示,在學校召開全省紀念“一二九”中心座談會。參加這次座談會的有中顧委郭述申,何功偉烈士的親密戰友許雲,省委委員何界生,武漢市委書記黎智,副市長高順齡等中央省市區領導人和當年參加“一二九”的老校友密加凡等百餘人。

1986年校友美國加州大學醫學博士美籍華人姜東明回母校參觀。

1987年4月胡克實同志回母校參觀并題詞:“實現全面發展,培育優秀人才。”

1987年第三屆教師節,趙寶江市長,高順齡副市長來學校慰問老師。

1988年3月伍修權同志為學校題詞:“教育為建國之本”。

1988年7月11日美國民間生物教育代表團一行40餘人訪問市十四中學。

1988年10月抗戰時期的抗敵演劇隊二百餘人重訪故地——“第三廳”舊址,張光年同志為學校書寫了“繼承并發揚革命文化的光榮傳統”的題詞。

90年代

1990年12月23日在學校舉行“省高”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省人大副主任黃正夏,省顧委委員密加凡,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鄧澤民,省教委副主任周春華,省政協副秘書長雷萬春,武昌區副區長楊向玲等同志參加了紀念活動。

1991年9月10日省人大副主任黃正夏,副省長韓南鵬,省政協副主席參加了教師節慶祝會。省人大副主任黃正夏,副省長韓南鵬,副政協副主席剪天聰,省政府孫秘書長,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鄧澤民,省政協副秘書長雷萬春,省教委李副主任,市政協常委彭義智,武昌區副區長楊向玲等到會并講話,到會的還有省教委袁希樹處長等。

1991年10月24日老校友武端卿(國民黨陸軍中将)從台灣回來看母校。30年代的老校長94歲高齡的鄭萬選,校友會負責人雷萬春,高士粹,陸德茂,區教委黨委副書記鐘國強以及區政府外經委德同志參加會見

1992年教師節慶祝會,省政協副秘書長,校友會負責人雷萬春代表校友向母校贈送四通打字機一部及校友着作數十種。

1993年2月高順齡副市長來校視察,研究學校總體規劃;同年8月1日李昌祿副市長,市教委副主任朱木廷,基建處處長張其興來校視察并到教工宿舍看望老師。

1993年10月學校舉行建校90周年慶典,老校友,原武漢市市長黎智,鄧澤民,原武漢科學院院長謝文生,省人大常委趙家駒,個舊市長朱崇仁,前哈爾濱市市長張德楠等回母校參加慶典活動。校友胡克實,沈辛荪,原國家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江文,原中顧委常委伍修權,國家教委副主任鄒時炎及省教委主任孫德華,市人大副主任高順齡,副市長李昌祿等為校慶題詞和撰寫回憶錄。

1994年學校接受香港愛國人士邵逸夫先生捐款,在市區支持下,興建“逸夫樓”一座,為武漢市第一所接受捐贈的中學。

1995年紀念抗日戰争勝利50周年之際,市文物管理辦公室和區教委撥專款維修市屬重要文物-“第三廳舊址”。

1996年老校友程寶渠(何功偉同班),30年代旅美校友謝邦昌先後回母校探望。

1995年4月“逸夫教學樓”落成。國家教委港澳台辦副主任丁雨秋,省市區領導朱定昌,魏華強,楊向玲,張岱黎,盧本立及來賓,校友會負責人等出席剪彩儀式。

1996年4月“三廳”舊址維修竣工及“三廳”陳列室開館典禮在該校舉行。省市區領導鄧澤民,黎智,陳華芳,鄧鐵生,楊向玲,吳健等出席典禮。

1996年11月學校通過區市兩級教育督導檢查,被評為武漢市普通中學辦學水平先進學校。

1997年學校榮獲“武漢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稱号。

1998年學校實行高,初中分離,停招對口初一新生,協助開辦武漢市第十四初級中學(公辦民助)。

1999年在武昌區創“四名工程”中,該校被評為“武昌名校”,校長鄭戎生被評為“名校長”,代英麗老師被評為“名教師”。

1999年三十年代校友韓紹琦先生(台灣)與同窗好友訪問母校。

21世紀

2000年4月該校教師代英麗,出席全國勞模表彰大會,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号。

2001年經中央,省市區台辦安排,台灣原“檢察院院長”,1938年畢業校友王作榮先生回母校訪問。

2001年該校召開慶祝建黨80周年大會及科技綜合樓竣工典禮,省市區領導和教育局領導莅臨。《長江日報》《武漢晚報》在頭版顯着位置報道。

2002年經市教育督導評估,該校被評為普通中學辦學水平示範學校。被市人民政府确定為市區共管十所示範高中之一。

2002年美國喬治福克斯大學麥克艾倫教授來校訪問。

2003年年春季全校行動防“非典”,學校後來被評為武昌區教育系統防“非典”先進單位。

2003年4日尼泊爾王國悉多達瓦納斯塔利學院代表團來校訪問。

2003年11月18日教育部為該校百年校慶發來賀信。

2008年著名詞曲家方文山來該校進行講座。

2009年新學期開學典禮全國勞模吳天祥來校發表國旗下的講話。

2010年7月在荷蘭海夢基金會和AIESEC武漢分部的指導下,該校的海夢俱樂部經過校方兩個月的考核之後,于7月12日正式成立。

2010年7月13日在2010年國際青少年保護長江策劃賽中,武漢十四中還夢俱樂部為該校赢得“綠色力量城市獎”。

2013年9月19日舉行建校110周年校慶

辦學特色

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高考上省線率80%以上;學生社團和興趣小組活動蓬勃開展,《未名文學社》成員每年在省内外正式發行的報刊雜志上發表優秀習作近百篇;校足球隊獲2000年“華晨杯”全國中學生足球聯賽湖北賽區冠軍,學校形成了“繼承傳統,學有特長,多渠道成才”的辦學特色,是省教改試驗學校、國家教育部“九五”教育科學研究重點項目《現代少年》課程實驗學校和“九五”重點科研課題子課題《中學勞動技術課教材實驗與研究》的實驗研究學校,1996年由武漢市人民政府授予辦學水平先進學校稱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