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墓

武松墓

浙江杭州旅遊名勝
武松墓,位于浙江杭州西泠橋畔,修于1924年,1964年被平毀,現在的墓園是根據老照片依原樣重建的。《西湖新志》編纂時已明确西泠橋邊有宋義士武松墓。2004年,為充分挖掘西湖的曆代傳統文化,在廣大市民遊客的要求以及專家學者的論證基礎上,決定在原址恢複墓。武松墓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墓圈、墓碑、石牌坊和墓道。武松墓牌坊兩邊的石柱上刻着的一副楹聯“失意且伍豪客,得時亦一英公”,這是由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馮骥才撰寫的。墓碑意思是說: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得到還是失去,武松都不愧為一代豪客,蓋世英公。[1]
    中文名:武松墓 外文名: 地理位置: 氣候條件: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 占地面積: 著名景點: 票價:免費 位置:杭州市西湖區北山路 修建時間:1924年 類别:旅遊景點 被毀時間:1964年 原址回複:2004年 墓高:2.8米 直徑:4米 高度:墓圈高1.1米,墓碑高3米 材料:福建青石制成 别名:宋義士武松之墓 建議遊玩時長:建議0.5小時 适宜遊玩季節:四季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城市:浙江省杭州市

景點簡介

行者武松傳說最早見于宋元之際周密所着《癸辛雜識》内的“宋江三十六贊”。元末明初施耐庵所着的《水浒傳》言,武松在杭州出家終老,葬于杭州。現址武松墓修于1924年,1964年被平毀。

2004年,為充分挖掘西湖的曆代傳統文化,在廣大市民遊客的要求以及專家學者的論證基礎上,決定在原址恢複武松墓。該墓高2.8米,墓圈高1.1米,直徑4米。墓碑高3米,采用福建青石制成。甬道寬6米,長10米。武松墓的楹聯“失意且伍豪客,得時亦一英公”,拟由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馮骥才撰寫。其匾額“嵚奇瑰偉”按原篆書字體恢複,墓碑名“宋義士武松之墓”由集字而成。

武松墓修建于1924年,在1964年被平毀。現址上的武松墓,是2004年,杭州市政府為充分挖掘西湖的傳統文化,在經專家學者的論證基礎上,于原址恢複重建的武松墓。重新修複的武松墓是根據老照片上的圖案“依樣畫葫蘆”的,可謂原汁原味。現墓高2.8米,墓圈高1.1米,直徑4米。墓碑高3米,刻有“宋義士武松之墓”七個大字,用青石雕刻制成。甬道寬6米,長10米。其匾額“嵚奇瑰偉”四個大字,墓碑及牌坊上所有浮雕紋飾,均按老照片上的圖案原樣,精心雕刻而成。重建修複的武松墓穴内,葬有“壓勝物”,内有一枚記錄重修曆史的印章;一張光盤,内用文字、圖片、畫面資料記載了該墓的曆史、文獻和重修過程;一卷書法作品,上書百餘字,記該墓的來曆和重修情況;一軸《普庵咒經》經卷。内裝鐵函,外裝青石石函,分置于墓穴中。武松墓位于西泠橋畔,面對美麗的西子湖。

史料記載

名着記載

武松是清河縣(《金瓶梅》裡所寫與《水浒傳》不同)人氏,他有一個哥哥叫武大郎。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這武松兄弟雖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長八尺,儀表堂堂,渾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氣。武大郎卻身長不到五尺,面目猙獰,短矮可笑,诨名“三寸丁枯樹皮”。

武松自小習武,武藝高強,性格急俠好義。江湖上都稱他“灌口二郎神”。為什麼要稱他為“灌口二郎神”呢?因為鎮守灌江口的二郎神,武藝驚人,神通廣大,排行也是第二,所以給武松起了這個美名。行者武松的傳說最早見于宋元之際周密所着《癸辛雜識》“宋江三十六贊”,元末明初施耐庵所着《水浒傳》中武松打虎、血濺鴛鴦樓等故事婦孺皆知,是民間敬仰的英雄。《水浒傳》中,武松最後在杭州出家終老,葬于杭州。

史籍記載

《臨安縣志》、《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于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上述史籍中,武松原系浪迹江湖的賣藝人,“貌奇偉,嘗使技于湧金門外”,“非盜也”。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衆,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谄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

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是個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權勢,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鋆為“蔡虎”。武松對這個奸臣恨之入骨,決心拼上性命也要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之前,候蔡鋆前呼後擁而來之際,箭一般沖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數刀,當即結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擁前來圍攻武松,武松終因寡不敵衆被官兵捕獲。後慘遭重刑死于獄中。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塗鴉事件

2014年8月4日從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獲悉,4日淩晨0點至1點間,西湖邊斷橋至西泠橋一帶共12個位置的說明牌、宣傳牌等公共設施被不明身份人員用紅色油漆随意塗抹,其中包括蘇小小墓的墓碑、墓亭、石柱上的楹聯,武松墓的墓碑、說明牌,以及錦帶橋邊的白堤景點說明牌和斷橋邊的斷橋殘雪說明牌。

此番遭破壞的景點中,最嚴重的是蘇小小墓。蘇小小是南朝齊時(479~502年)錢塘(杭州)歌妓,才貌出衆,曾作“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骢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詩句,據傳死後葬于西泠橋畔。後人追慕,在此建蘇小小墓,據說南宋時已出現。1964年12月,蘇小小墓被平毀,2004年,為保護曆史風貌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杭州市政府在原址複建。複建後的墓亭曰“慕才”,青石雕成,由6根方柱支撐,亭柱上刻有12副楹聯,是西湖景區柱聯最多的亭子。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湖山此地曾埋玉,風月其人可鑄金”,其它還有“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車不再逢”、“金粉六朝香車何處,才華一代青冢猶存”、“燈火疏簾盡有佳人居北裡,笙歌畫舫獨教芳冢占西泠”等,分别由12位著名書法家題寫。

實用信息

景點票價:免費

景點開放時間:全天

交通信息

景點交通路線:K850、Y2、Y1、Y9、J1、J6、K7、81/K81、27/K27、Y3;到達站點:嶽廟

水浒傳

《水浒傳》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話文寫成的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版塊結構小說,以宋江領導的起義軍為主要題材,通過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壓迫、英勇鬥争的生動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按120回本計,前70回講述各個好漢上梁山,後50回主要為宋江全夥受招安為朝廷效力,以及被奸臣所害。

《水浒傳》,是中國四大名着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

《水浒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版本衆多,流傳極廣,脍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叙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水浒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争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内在曆史原因。

曆史

現址武松墓位于西泠橋畔,修于1924年,1964年被平毀,現在的墓園是根據老照片依原樣重建的。《西湖新志》編纂時(20世紀20年代)已明确西泠橋邊有宋義士武松墓。該墓于1955年被毀。

2004年,為充分挖掘西湖的曆代傳統文化,在廣大市民遊客的要求以及專家學者的論證基礎上,決定在原址恢複武松墓。

上一篇:仁懷市

下一篇:特拉梅爾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