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樹

槟榔樹

棕榈科槟榔屬
槟榔樹(Areca catechu)在印度、斯裡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有栽培。樹幹不分枝,高達12~15公尺。槟榔子是棕榈科(Palmae)槟榔樹的種子。而槟榔葉是胡椒科(Piperaceae)蒟(Piper betle)的葉。槟榔果略小于雞蛋,果皮纖維質,内含一粒種子,即槟榔子。胚乳堅硬,具灰褐色斑點。于8~11月果實完全成熟之前即予采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曬乾,幹後呈深褐色或黑色。槟榔子是劣等兒茶(catechu)的原料,其主要生物堿是槟榔堿,獸醫用作驅蟲藥。另有同名電影作品《槟榔》。
    中文名: 拉丁學名:Areca catechu Linn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棕榈目 亞目: 科:棕榈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槟榔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槟榔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主要分布在中非和東南亞地區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槟榔 中文别名:槟榔玉、槟門、槟楠、秃槟

形态特征

槟榔樹屬于棕榈科常綠喬木,屬于一種熱帶植物,适宜在25~28攝氏度的環境中生長,植株的高度為10~30米,樹幹細長筆直,顔色為灰褐色,葉片的形狀呈狹長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花瓣呈長圓形,花色為黃色。

生态環境

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非和東南亞,如印度、巴基斯坦、斯裡蘭卡、馬來半島、新幾内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國。中國引種栽培已有1500年的曆史,海南、台灣兩省栽培較多,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也有栽培。

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高溫濕潤氣候,耐肥,不耐寒,16℃就有落葉現象,5℃就受凍害,最适宜生長溫度為25-28℃。年降雨量1500-2200mm地區适宜生長。幼苗期蔭蔽度50%-60%為宜,成年樹應全光照。以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的砂質壤上栽培為宜。種子有果内後熟特性。

栽培技術

用種子育苗。選擇15-30年生,莖于上下均勻,節間短,産量高的母樹采種。果實選翌年成熟(6月上、下旬),果皮是金黃色的留種。采下的果實,曬1-2d,待果皮稍幹燥時,用濕沙層積法成堆積法催芽,20d左右發芽,芽長3cm時即可播種,可用苗床和營養袋育苗。生産上多采用營養袋育苗。苗生長約1年,高50-60cm,有5-6片葉時便可定植。海南于2-3月或8-10月,雲南于5-6月定植。

田間管理

定植後幼齡期需要适量蔭蔽以保持土壤濕潤,叮間種綠肥、藥材、經濟作物等。如遇天旱,應适當澆水。植後6-7年間,每年中耕除草追肥2-3次。肥料以人畜糞和綠肥為主。成年樹結果後,除施氮肥外,适當增施磷鉀肥,以促進開花結果和增強植株抗寒抗風能力。植株進入開花結果年齡,應将幼林時的蔭蔽樹砍掉,以利其生長和結果。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葉斑病,為害葉,及時除去枯枝落葉燒毀,用1:1:150波爾多液噴霧或用瑞毒黴等防治。果腐病,使青果蒂腐爛,導緻落果,防治方法同葉斑病。果穗枯萎病,為害果穗和果實,及時将落果落葉清除燒毀,在幼果和青果期間用炭疽福美、多畝靈噴霧。極腐病,為害苗,用5%多菌靈可濕性粉800-1000信液灌根。蟲害有紅脈穗螟在花期和幼果期為害,在3-4月結合施肥,每株施3%呋喃丹顆粒0.25kg或于4、5月和8、9月用Bt乳劑100倍液加3%苦榨油或Bt乳劑100倍加10%滅百可10-6噴霧。

采收加工

槟榔一般采收分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11~12。月采收青果加工成榔幹。以采收長橢圓形或橢圓形,莖部帶宿萼,剖開内有未成熟瘦長形種子的青果加工成榔幹品質為佳。第二時期,3~6月采收熟果加工榔玉。以采收圓形或卵形橙黃或鮮紅熟果,剖開内有飽滿種子的成熟果實加工成榔玉為佳品。

果實采收

月采收青果加工成榔幹。以采收長橢圓形或橢圓形,莖部帶宿萼,剖開内有未成熟瘦長形種子的青果加工成榔幹品質為佳。第二時期,3~6月采收熟果加工榔玉。以采收圓形或卵形橙黃或鮮紅熟果,剖開内有飽滿種子的成熟果實加工成榔玉為佳品。

果實加工

将成熟果實曬1~2天,然後放在烤竈内用幹柴火慢慢地烤幹,約7~10天取出待冷,砸果取榔玉再曬1~2天即可。一般100千克鮮果可加工成榔玉17~19千克。

采下青果去枝,然後置果實于鍋内加水煮沸約30分鐘,撈出涼幹,再将果實放置于烤竈内用濕柴文火烘烤。約烤2~3天翻炒1次,連翻兩次便可。約8~10天用木棒從上面直插底層,如一插便入,說明底層已幹,此時取出即成榔玉。一般100千克鮮果可烤得20~25千克。

将成熟果實縱剖成半,剝下果皮,曬幹,打松幹燥即得。

取尚未開放的雄花幹燥而成。以土黃色或淡綠色為佳品。

規格标準

一等幹貨。呈扁圓形或圓錐形。表面淡黃色或棕色。質堅實。斷面有灰白色與紅棕色交錯的大理石花紋。味澀微苦。每1000g160個以内。無枯心、破碎、雜質、蟲蛀、黴變。

二等幹貨。呈扁圓形或圓錐形。表面淡黃色或棕黃色。質堅實。斷面有灰白色與紅棕色交錯的大理石樣花紋。味澀微苦。每1000g160個以上,間有破碎、枯心不超過5%;輕度蟲蛀水超過3%。無雜質、黴變。

藥用價值

中藥名稱

藥名槟榔

别名仁頻、賓門、賓門藥餞、白槟榔、橄榄子、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青仔、槟榔玉、榔玉。

藥材基原

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inn.的種子。

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溫。歸胃;大腸經。

功效主治

驅蟲;消積;下氣;行水;截瘧。蟲積;食滞;脘腹脹痛;瀉痢後重;腳氣;水腫;瘧疾。

用藥禁忌

氣虛下陷者禁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6-15g,單用殺蟲,可用60-120g;或入丸、散。

上一篇:紫荊

下一篇:白色彼岸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