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

柳永

北宋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北宋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景祐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亦稱柳屯田。喜作歌詞,常和樂工合作。懷才不遇,多牢騷,放蕩不羁。卒于潤州。所作多抒羁旅行役之情及描寫歌妓生活、城市風光,對慢詞卓有貢獻,作品流傳極廣。擅長白描,語言通俗,曲盡委婉,為北宋詞重要作家。著有《樂章集》。[1]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與世長辭。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将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适俗的意象、淋漓盡緻的鋪叙、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
  • 本名:柳永
  • 别名:柳三變,柳七,柳屯田
  • 字:景莊、耆卿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沂州費縣(今山東費縣)
  • 主要作品:《樂章集》、《雨霖鈴·寒蟬凄切》
  • 祖籍:河東(今山西)

人物生平

柳永出身儒宦,幼時即顯聰穎,作文、音律精通,加之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少年時代就嶄露頭角,少有名氣。不單親友對他寄予厚望,他自己也對前程滿懷信心。宋朝立國标榜文治,影響所及,朝野成風。

早年經曆

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費縣)。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東京上書,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贊善大夫調往揚州,柳永随往,習作《勸學文》。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屢遷至國子博士,命其弟攜畫像前往故裡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歸鄉。

鹹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鄉,遊覽名勝中峰寺,作詩《題中峰寺》。柳永讀到《眉峰碧》,甚愛此詞,将它題寫在牆壁上,反複琢磨。

鹹平四年(1001年),柳永嘗試為詞,作《巫山一段雲·六六真遊洞》,歌頌家鄉風景武夷山,有“飄飄淩雲之意”。

流寓江淮

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計劃進京參加禮部考試,由錢塘入杭州,因迷戀湖山美好、都市繁華,遂滞留杭州,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鹹平六年(1003年),孫何知杭州,門禁甚嚴,柳永作《望海潮·東南形勝》,前往拜谒。此詞一出,即廣為傳誦,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時。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孫何還京太常禮院,柳永做《玉蝴蝶·漸覺芳郊明媚》,追憶陪孫何遊樂情事。

景德年間(1004—1007年),柳永離開杭州,沿汴河到蘇州,作《雙聲子·晚天蕭索》;不久入揚州,作《臨江仙·鳴珂碎撼都門曉》,追憶舊遊,度過了青年時期的一段放浪生活。

科舉之路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入京師汴京(今開封)。時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華極盛:元宵,皇帝與民同樂;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龍舟競渡;汴京風情,紙迷金醉。柳永淩雲辭賦,将帝都的“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躊躇滿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試,真宗有诏,“屬辭浮糜”皆受到嚴厲譴責,柳永初試落第。憤慨之下作《鶴沖天·黃金榜上》,發洩對科舉的牢騷和不滿,但對中舉出仕并未完全絕望。不久之後,柳永作詞《如魚水·帝裡疏散》,對此次應試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懷,對試舉仍抱希望。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參加禮部考試,再度落第。同時,與相好歌女蟲娘關系出現裂痕,柳永作詞《征部樂·雅歡幽會》,抒發失意兼失戀的苦悶情緒。

天禧二年(1018年),長兄柳三複進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浪迹天涯

天聖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憤而離開京師,與情人(或為蟲娘)離别,作著名的《雨霖鈴·寒蟬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詞為生,詞名日隆。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憊,柳永作《輪台子·一枕清宵好夢》,追憶“卻返瑤京,重買千金笑”,感歎“芳年壯歲,離多歡少”。

天聖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師,汴京繁華依舊,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觸目傷懷,柳永又離開京都,前往西北。

明道年間(1032—1033年),柳永漫遊渭南,作《八聲甘州·對潇潇暮雨灑江天》;不久,至成都,時田況知益州,錦裡風流、蠶市繁華,柳永作詞以贈。出成都後,柳永又沿長江向東,過湖南、抵鄂州。

釋褐為官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親政,特開恩科,對曆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柳永聞訊,即由鄂州趕赴京師。是年春闱,柳永與其兄柳三接同登進士榜,授睦州團練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悅不已。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經蘇州,時範仲淹知蘇州,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詞進獻。九月,睦州知州呂蔚愛慕柳永才華,向朝廷舉薦,因“未有善狀”受阻。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調任餘杭縣令,撫民清淨,深得百姓愛戴。

寶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曉峰鹽監,作《煮海歌》,對鹽工的艱苦勞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為政有聲,被稱為“名宦”。

轉官辭世

慶曆三年(1043年),調任泗州判官。時柳永已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績,按宋制理應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選調”,遂有“遊宦成羁旅”之歎。

秋,柳永進獻新詞《醉蓬萊•漸亭臯葉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語,不合聖意,改官投訴無果而終。八月,範仲淹拜參知政事,頒行慶曆新政,重訂官員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訴,改為著作佐郎,授西京靈台山令。

慶曆六年(1046年),轉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遊蘇州,作詞贈蘇州知州滕宗諒。

皇祐元年(1049年),轉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員外郎,遂以此緻仕,定居潤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與世長辭。

主要作品

柳永存世詞作有《樂章集》;柳永亦善詩文,多佚。

體裁

代表作

詩歌

《煮海歌》

《題中峰寺》

《贈内臣孫可久》

《雨霖鈴·寒蟬凄切》

《望海潮·東南形勝》

《蝶戀花·伫倚危樓風細細》

《甘草子·秋暮》

《定風波·自春來》

《少年遊·長安古道馬遲遲》

《鶴沖天·黃金榜上》

《戚氏·晚秋天》

《黃莺兒·園林晴晝春誰主》

《彩雲歸·蘅臯向晚舣輕航》

《雪梅香·景蕭索》

《八聲甘州·對潇潇暮雨灑江天》

《玉蝴蝶·望處雨收雲斷》

《定風波·伫立長堤》

《鹧鸪天·吹破殘煙入夜風》

《古傾杯·凍水消痕》

《引駕行·紅塵紫陌》

《鳳栖梧·蜀錦地衣絲步障》

《憶帝京·薄衾小枕天氣》

《玉女搖仙佩·佳人》

《二郎神·炎光謝》

《蓮令采·月華收》

《女冠子·斷雲殘雨》

《鶴沖天·閑窗漏永》

出版圖書

柳永詞

作者名稱柳永

柳永是北宋時期一位著名的詞人,宋詞之有柳永,若唐詩之有杜甫。其詞流傳極廣,“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李清照對北宋詞人多有尖銳的批評,唯獨肯定柳永,認為“逮至本朝,禮樂文武大備,又涵養百餘年,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于世。”柳永研究名家薛瑞生先生研究柳永有年...

樂章集

作者名稱柳永

作品時間1994年12月1日

《樂章集》系北宋柳永撰。永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人。景祐元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号柳屯田。

主要影響

柳詞内容

1、描寫市民階層男女之間的感情

柳永詞大量描寫市民階層男女之間的感情,詞中的女主人公,多數是淪入青樓的不幸女子。柳永的這類詞,不僅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而潑辣的愛情意識,還寫出了被遺棄的或失戀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

在詞史上,柳永第一次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内心世界,為她們訴說心中的苦悶憂怨。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柳永的詞才走向平民化、大衆化,使詞獲得了新的發展趨勢。

2、描寫都市生活和市井風光

柳永詞多方面展現了北宋繁華富裕的都市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市井風情。柳永長期生活在都市裡,對都市生活有着豐富的體驗,他用彩筆一一描繪過當時汴京、洛陽、益州、揚州、會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遊樂情景。這些都市風情畫,前所未有地展現出當時社會的太平氣象。

3、描寫羁旅行役

柳永多次科舉失利後,為了生計,不得不到處宦遊幹谒,以期能謀取一官半職。柳永工于羁旅行役詞,正是基于他一生宦遊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

《樂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詞,比較全面地展現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悶、辛酸、失意等複雜心态。在這類詞中,柳永寫其行蹤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離别相思之情,背景遠比五代以及宋初詞人所寫思鄉念遠詞闊大,意境也更蒼涼,特别真切感人。

4、其他

柳永還寫過不少歌頌帝王、達官貴人的詞,也寫過一些自叙懷抱,自歎平生遭際的詞,例如其《戚氏》一篇,是《樂章集》中最長的一首詞,他在詞中對自己的生平作了回顧,字裡行間頗多感觸,唱出了天涯淪落的不遇之士的悲音,被譽為《離騷》的遺風。

藝術成就

1、豐富詞調

唐五代時期,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慢詞總共不過十多首;到了宋初,詞人擅長和習用的仍是小令。與柳永同時而略晚的張先、晏殊和歐陽修,僅分别嘗試寫了17首、3首和13首慢詞,慢詞占其詞作總數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創作了慢詞87首、調125首,是第一個大量創制慢詞的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并進。

柳永還是兩宋詞壇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據統計,在宋詞880多個詞調中,屬于柳永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個。詞至柳永,體制始備,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日益豐富。形式體制的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内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

2、雅俗并陳

詞本來是從民間而來,敦煌曲子詞,也多是民間詞,到了文人手中後,漸漸被用來表現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感。柳永生活在市民階層已漸壯大的北宋中前期,混迹青樓酒館,對市民的生活相當了解,柳永表現女性生活、感情的詞作,不僅從音樂體制上改變和發展了詞的聲腔體式,而且從創作方向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内涵和審美趣味,即變“雅”為“俗”,使詞從貴族的文藝沙龍重新走向市井。

但柳永的羁旅行役詞,又相當的典雅。羁旅行役詞,多和懷才不遇、天涯淪落有關,這一類詞抒發的是士不遇的感情,這本身就屬于“雅”的範疇;在創作手法上,柳永還兼容了詩的表現手法,意境的創造、氣氛的渲染,用典使事,遣詞造句,無不體現了“雅”的特色,使其詞呈現出雅俗并陳的特色。

3、表現手法

①抒情的自我化

晚唐五代詞,除韋莊、李煜後期詞作以外,大多是表現離愁别恨、男歡女愛等類型化情感,采用的主要是“代言”的抒情模式;柳永詞則注意表現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态,采用“代言”的抒情模式,注重自我的情感體驗。其《鶴沖天·黃金榜上》一詞,盡情地抒發了名落孫山後的憤懑不平,也展現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羁的個性,是這類作品的典型。

②語言的通俗化

柳永在詞的語言表達方式上,也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詞那樣隻是從書面的語彙中提練高雅绮麗的語言,而是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日常口語和俚語。

諸如代詞“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誰”,副詞“恁”、“怎”、“争”,動詞“看承”、“都來”、“抵死”、“消得”等,柳永都反複使用。用富有表現力的口語入詞,不僅生動活潑,而且使讀者和聽衆既感到親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③鋪叙和白描的手法

小令由于篇幅短小,隻适宜于用傳統的比興手法,通過象征性的意象群來烘托、傳達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緒。而慢詞則可以盡情地鋪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賦法移植于詞,或直接層層刻畫抒情主人公豐富複雜的内心世界;或鋪陳描繪情事發生、發展的場面和過程,以展現不同時空場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變化。

與鋪叙相配合,柳永還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寫景狀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定風波·自春來》不加掩飾地吐露了青年女子的生活願望,寫景狀物,運用白描手法,描述十分精細。

④結構巧妙

同時,柳永善于巧妙利用時空的轉換來叙事、布景、言情,将一般的人我雙方互寫的雙重結構發展為從自我思念對方又設想對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間結構,體現為回環往複式的多重時間結構,如“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八聲甘州·對潇潇暮雨灑江天》)。

後世影響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影響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又說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萬俟詠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從柳氏來”。即使是蘇轼、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于柳永。

柳詞在詞調的創用、章法的鋪叙、景物的描寫、意象的組合和題材的開拓上都給蘇轼以啟示,故蘇轼作詞,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出詞的一代新風。

黃庭堅和秦觀的俗詞與柳詞更是一脈相承,秦觀的雅詞長調,其鋪叙點染之法,也是從柳詞變化而出;周邦彥慢詞的章法結構,同樣是從柳詞脫胎。

曆史評價

黃裳:予觀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氣象,如觀杜甫詩,典雅文華,無所不有。是時予方為兒,猶想見其俗,歡聲和氣,洋溢道路之間,動植鹹若。令人歌柳詞,聞其聲,聽其詞,如丁斯時,使人慨然有感。嗚呼,太平氣象,柳能一寫于樂章,所謂詞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廢耶。

張端義:①自宣政間,周美成、柳耆卿輩出,自制樂章。②項平齋所訓“學詩當學杜詩,學詞當學柳詞”,扣其所雲,杜詩柳詞,皆無表德,隻是實說。

晁無咎: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雲:“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真唐人語,不減唐人高處矣。

蘇轼: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高處,不過如此。

胡寅:詞曲者,古樂府之末造也。文章豪放之士,鮮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掃其迹,曰谑浪遊戲而已也。唐人為之最工者。柳耆卿後出,掩衆制而盡其妙。好之者以為不可複加。

陳振孫:其(柳永)詞格固不高,而音律諧婉,語意妥貼,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葉夢得:柳永為舉子時,多遊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于世,于是聲傳一時。餘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雲:“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陳師道:(柳永詞)骫骳從俗,天下詠之。

王灼:(柳永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

俞文豹: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隻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闆,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轼)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闆,唱“大江東去”。

嚴有翼:(柳永詞)所以傳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悅故也。

李清照:①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于世。②露花倒影柳三變,桂子飄香張久成。

周濟:清真詞多從耆卿奪胎,思力沉摯處,往往出藍。然耆卿秀淡幽豔,是不可及。

陳廷焯:秦寫山川之景,柳寫羁旅之情,俱臻絕頂,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

宋翔鳳:耆卿失意無聊,流連坊曲,遂盡收俚俗語編入詞中,以便伎人傳唱。

鄭文焯:(柳永詞)高渾處不減清真,長調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寫奇麗之情,做揮綽之聲。

劉永濟:其通俗之作,本代歌妓抒情,自必為此輩所喜聞樂道者,故其所作,傳布極為廣泛。

夏敬觀:耆卿多平鋪直叙,清真特變其法,回環往複,一唱三歎,故慢詞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吳熊和:在北宋重聲樂的時代氣氛中,光靠歌詞是難以傳之遐迩、雅俗共賞的。(柳永詞)是得力于新聲,即大量新興曲調的。

轶事典故

奉旨填詞

史載,柳永作新樂府,為時人傳誦;仁宗洞曉音律,早年亦頗好其詞。但柳永好作豔詞,仁宗即位後留意儒雅,對此頗為不滿。及進士放榜時,仁宗就引用柳永詞“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鶴沖天·黃金榜上》)說:“既然想要‘淺斟低唱’,何必在意虛名”,遂刻意劃去柳永之名。

宋人嚴有翼亦載有此事,說有人向仁宗推薦柳永,仁宗回複“且去填詞”,并說自此後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館酒樓,自号“奉聖旨填詞柳三變”。

眠花宿柳

柳永生在一個典型的奉儒守官之家,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的系統訓練,養成功名用世之志,然而,他一旦出入“秦樓楚館”,接觸到“競賭新聲”,浪漫而放蕩不羁的性格便顯露出來,因此,青樓成了他常去之處。

科舉落第後,柳永沉溺煙花巷陌,都市的繁華、歌伎的多情,使柳永仿佛找到了真正的自由生活。

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她們的生活處境。演出效果取決于演技和所演唱的詞,演技靠個人的勤奮練習,而詞則靠詞人填寫。

歌伎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觀衆,往往主動向詞人乞詞,希望不斷獲得詞人的新詞作,使自己成為新作的演唱者,以給聽衆留下全新的印象,同時也希望通過詞人在詞中對自己的贊賞來提升名氣。

柳永落第後,頻繁地與歌伎交往,教坊樂工和歌伎填詞,供她們在酒肆歌樓裡演唱,常常會得到她們的經濟資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連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

歌伎是柳永詞的演唱者和主要歌詠對象,存世柳詞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約150首,歌伎激發了柳永的創作熱情,滿足了他的情感追求,促成了他的創作風格,也奠定了他的文學地位。

白衣卿相

柳永年輕時應試科舉,屢屢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轉官落魄,終官不過屯田員外郎。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沉溺于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以畢生精力作詞,并在詞中以“白衣卿相”自诩。

表面上看,柳永對功名利祿不無鄙視,但骨子裡還是忘不了功名,希望走上一條通達于仕途的道路。柳永是矛盾的,他想做一個文人雅士,卻永遠擺脫不掉對俗世生活和情愛的眷戀和依賴;而醉裡眠花柳的時候,他卻又在時時挂念自己的功名。然而,仕途上的不幸,反倒使他的藝術天賦在詞的創作領域得到充分的發揮。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元〕關漢卿《錢大尹智寵謝天香》(《謝天香》)

〔元〕戴善甫《柳耆卿詩酒玩江樓》

〔明〕馮夢龍《衆名姬春風吊柳七》

〔明〕鄒式金《春風吊柳七》、《風流冢》

〔明〕王元壽《領春風》

影視形象

2013年越劇《柳永》:王君安飾演柳永

004年電視劇《書劍情俠柳三變》:林志穎飾演柳永

2014年電視劇《天下第一針》:丁正勇飾演柳永

2017年電視劇《将軍在上》:孫霆飾演柳永

流行樂曲《白衣》,Darsity填詞,河圖原唱

流行樂曲《哭三變》,恨醉填詞,重小煙原唱

人際關系

祖父:柳崇,字子高,曾為沙縣縣丞,有威信,家訓甚嚴。

父親:柳宜,字無疑,曾仕南唐,為監察禦史,入宋後任雷澤縣令,官至工部侍郎。

叔父:柳宣、柳宏等五人,也皆有科第功名。

長兄:柳三複,天禧二年王整榜進士。柳永兄弟三人均擅長詩文,号稱“柳氏三絕”。

仲兄:柳三接,與柳永同榜登第,官至都官員外郎。

兒子:柳涚,字溫之,慶曆六年賈黯榜進士,官至大理寺丞。

侄子:柳淇,熙甯八年曾作《宋故郎中柳公墓志》。

人物争議

有關柳永的史料記載甚缺,其墓址自宋以來就衆說紛纭。歸納起來,其說有四:

襄陽說。宋人祝穆記載,柳永卒時,家無餘财,由群伎合資葬于襄陽南門外。

花山說。據說柳永晚年遊曆到湖北棗陽,與教坊樂工和歌伎為伴,靠作曲填詞度日,後來死在棗陽興隆一帶,歌伎們湊錢将他安葬在花山上。宋人曾達臣、元人陳元靓均持此說。《棗陽縣志》亦記載有:“宋詞人柳耆卿墓在興隆鎮花山”。

鎮江說。宋人葉夢得曾說,柳永客死潤州僧寺,由王和甫(王安禮)掩埋,但未提及葬于何處。明代《丹徒縣志》載,柳永墓在丹徒土山下;萬曆《鎮江府志》還記載在土山下發現柳永墓志銘殘碑;

元代鎮江籍學者俞希魯曾說土山改名銀山,按此說,柳永墓所在的“土山”,就是銀山。柳永的故鄉福建崇安也支持鎮江說,但認為柳永墓位于鎮江北固山,并非銀山。

揚州說。王士祯在《分甘餘話》考證說,柳永葬于真州,其墓位于儀征西邊的仙人掌,并有詩文印證。明《隆慶儀真縣志》和清《嘉慶揚州府志》都記載柳永墓位于儀征西七裡,接近胥浦,此說似較可信。

後世紀念

據傳,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無親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學和癡情,湊錢替其安葬。每年清明節,又相約赴其墳地祭掃,并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這種風俗一直持續到宋室南渡。

柳永紀念館位于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武夷宮古街中段,建成于2004年,占地面積300平方米,是一座三層樓閣式仿宋民間建築,李銳題寫館額,照壁高懸毛澤東書寫的巨幅柳永佳詞《望海潮·東南形勝》。

館前草坪上矗立着柳永的全身銅像,旁邊有一方長方形石頭,上面刻寫:“柳永墓冢抔土還鄉記”。紀念館内設有生平館、柳詞書畫館、《巫山一段雲》詞意畫之館和《煮海歌》詞意畫之館。

曆史評價

黃裳:予觀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氣象,如觀杜甫詩,典雅文華,無所不有。是時予方為兒,猶想見其俗,歡聲和氣,洋溢道路之間,動植鹹若。令人歌柳詞,聞其聲,聽其詞,如丁斯時,使人慨然有感。嗚呼,太平氣象,柳能一寫于樂章,所謂詞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廢耶。

張端義:①自宣政間,周美成、柳耆卿輩出,自制樂章。②項平齋所訓“學詩當學杜詩,學詞當學柳詞”,扣其所雲,杜詩柳詞,皆無表德,隻是實說。

晁無咎: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雲:“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真唐人語,不減唐人高處矣。

蘇轼: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高處,不過如此。

胡寅:詞曲者,古樂府之末造也……柳耆卿後出,掩衆制而盡其妙,好之者以為不可複加。

陳振孫:其(柳永)詞格固不高,而音律諧婉,語意妥貼,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葉夢得:柳永為舉子時,多遊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于世,于是聲傳一時。餘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雲:“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陳師道:(柳永詞)骫骳從俗,天下詠之。

王灼:(柳永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

俞文豹: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隻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闆,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轼)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闆,唱“大江東去”。

嚴有翼:(柳永詞)所以傳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悅故也。

李清照:①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于世。

②露花倒影柳三變,桂子飄香張久成。

周濟:清真詞多從耆卿奪胎,思力沉摯處,往往出藍。然耆卿秀淡幽豔,是不可及。

陳廷焯:秦寫山川之景,柳寫羁旅之情,俱臻絕頂,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

宋翔鳳:耆卿失意無聊,流連坊曲,遂盡收俚俗語編入詞中,以便伎人傳唱。

鄭文焯:(柳永詞)高渾處不減清真,長調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寫奇麗之情,做揮綽之聲。

劉永濟:其通俗之作,本代歌妓抒情,自必為此輩所喜聞樂道者,故其所作,傳布極為廣泛。

夏敬觀:耆卿多平鋪直叙,清真特變其法,回環往複,一唱三歎,故慢詞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吳熊和:在北宋重聲樂的時代氣氛中,光靠歌詞是難以傳之遐迩、雅俗共賞的。(柳永詞)是得力于新聲,即大量新興曲調的。

上一篇:劉羽

下一篇:裴端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