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

朝聖

教徒朝拜聖地的宗教活動
朝聖指教徒朝拜聖地的宗教活動。常見的教徒歸屬的宗教有(排名不分先後):天主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基督教的神性愛是全無差異的普遍之愛[1])、猶太教、佛教等。朝聖是一項具有重大的道德或靈性意義的旅程或探尋。通常,它是一個人前往自己信仰的聖地或其它重要地點的旅程。許多宗教認為特定地方有靈性重要性。(注:中國五大宗教中的基督教指的是新教,下文中的宗教聖地是三大教派共同的聖地,所以下文中基督教指的是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
  • 中文名:朝聖
  • 拼音:cháo shèng
  • 英文:Pilgrimage
  • 分類:宗教活動
  • 性質:宗教活動

名稱含義

中文:朝聖

朝聖是一項具有重大的道德或靈性意義的旅程或探尋。通常,它是去一個人信仰的聖地或其它重要地點的旅程。許多宗教認為特定地方有靈性重要性。

拼音:cháo shèng

英文:Pilgrimage. Apilgrimageis ajourneyor search of greatmoralorspiritualsignificance. Typically, it is a journey to ashrineor other location of importance to a person'sbeliefsandfaith. Many religions attach spiritual importance to particular places.

詳細解釋

1. 除了基本信息外,理解“朝聖、朝聖地”的詳細描述:創立者或聖人的誕生或去世地;他們的“呼召”或靈性喚醒之地;他們與神性有(異象或啟示)聯結之地;施行或見證奇迹的地方;據稱神生活或“居住”之地;任何被視為具有特殊靈性力量的場所。這類場所可能有聖陵或廟宇,信徒受鼓勵為了自己的靈性益處去拜訪:被療愈,問題被回答,或獲得一些其它的靈性益處。

如伊斯蘭教徒朝拜麥加,基督徒朝拜耶路撒冷,佛教徒朝拜佛教聖地菩提伽耶等。認為可借此祈福贖罪,被療愈或感恩還願,獲得物質或靈性益處等。

2.朝拜聖像。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吳氏出來上香朝聖,那知觀一眼睃定,越發賣弄精神。”

主要宗教

佛教

藍毗尼園

藍毗尼園亦稱藍毗尼花園,1896年被發現,面積8平方公裡,如今仍有參天大樹、茂密的葦蕩和建築物地基的遺迹。這裡曾經有3座佛塔、2個寺院和1座摩耶廟。近年在摩耶廟大殿的佛像下一米深處挖掘出一快石闆,據考證,該石闆所在地方正是佛祖誕生的具體位置。摩耶廟雖已拆掉,但摩耶夫人生太子的石刻像等珍貴文物存放在附近的一個寺廟裡。石像面積不到1平方米,上刻摩耶夫人手扶樹枝,小太子朝六個方向各行七步,手指上天,口說“天上地下,惟我獨尊”的情景。摩耶夫人洗澡的聖池保存完好,旁邊豎牌标明:“摩耶夫人生佛之前,曾在此處沐浴。”

鹿野苑

Mrigadava 意為鹿園;Isipatana 則常見于巴利藏,意為聖者(巴利語:isi,梵語:rishi)來臨之地。Sārnāth 源自Sāranganātha,意為鹿王。在一個佛教典故中,菩薩化現為鹿王,為了保護鹿群,将自己獻給了國王,而國王也因此感動,而建立了公園,以保護鹿群。該公園目前仍存在。當年佛陀在菩提伽耶頓悟後,向西步行3百裡來到了這裡,尋找當年的五位同修者,向他們闡述了生死輪回、善惡因果、以及修行超脫之道。這裡被尊為法輪初轉之地。

鹿野苑在佛教曆史上占據着特殊而重要地位。

拘屍那迦

公元前486年,80歲高齡的釋迦牟尼于傳教途中涅盤于末羅國(印度北方邦境内)的拘屍那迦城外的娑羅雙樹林。

位于印度北方邦哥達拉克浦縣凱西以北約2.5公裡的摩達孔瓦爾鎮。佛教徒尊該地為佛陀涅盤地。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Bodh Gaya) ,又稱菩提道場(梵Bodhi-maṇḍala )、摩诃菩提(梵Mahā -bodhi ),釋迦牟尼佛悟道成佛處。菩提伽耶位于印度比哈爾(Bihar)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裡處之布達葛雅(Bodhgayā),面臨恒河支流尼連禅河(梵Nairañjanā ,今法爾古河),其地原為古印度摩揭陀國伽耶城南方之優樓頻螺(梵Uruvelā )聚落。

基督教

基督教原則上并不要求信徒朝聖,但天主教和東正教認為信徒朝聖後可以得到特别的祝福。相反的,新教則不認為朝聖能取得祝福,但朝聖可令信徒反思聖經的故事。

早期的朝聖環繞耶稣基督的一生(4世紀時已經有教父鼓勵到聖地朝聖的紀錄),後來聖母顯現的地點、與聖人及殉道者相關的地點,以及羅馬也成為朝聖的地點。

天主教曆史上最大的朝聖活動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2005年4月2日去世後,四百萬來自其他地區的教友 ,連同三百萬在羅馬居民瞻仰教宗遺容。

世界青年日亦被視為現代的朝聖活動。最大規模的一次是1995年在菲律賓馬尼拉,有四百萬人參加。最近一次是2010年在西班牙馬德裡。

主要朝聖地點

巴勒斯坦

伯利恒(耶稣誕生地)

拿撒勒(耶稣早年居地)

耶路撒冷(耶稣受難、複活的地方)

羅馬

西班牙孔波斯特拉的聖地牙哥

聖母顯現地

上海佘山聖母大殿

法國露德

葡萄牙花地瑪

波斯尼亞默主哥耶

中國上海市佘山進教之佑聖母大殿

中國河北省保定東闾中華聖母堂

中國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王莊聖母山、沂水牛心聖母山

墨西哥市瓜達盧佩聖母大殿

台灣宜蘭礁溪五峰旗聖母朝聖地

其他

英國堪特伯雷(喬叟的名作《堪特伯雷故事》以此為背景)

德國科隆

都靈聖殓布

印度果亞

法國沙特爾大教堂

希臘聖山

埃及西乃山

法國泰澤

波蘭琴斯托霍瓦

德國威登堡

梵蒂岡

相傳聖徒彼得埋葬于此,後來君士坦丁大帝聖彼得墓地上修建老聖彼得大教堂,1870年以來的重要宗教儀式均在此舉行,屬世界最大的教堂。聖彼得寶座是貝爾尼尼設計的一件鍍金的青銅寶座。寶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榮耀龛及象牙飾物的木椅,椅背上有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傳說這把木椅是聖彼得的真正禦座,後經考證為加洛林國王泰查二世所贈送。而後,梵蒂岡逐漸成為教徒們的精神故鄉。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在舊約中不僅扮演重要角色,且在耶稣一生中有重要意義。耶稣在出生後不久就來到此地,後來他又清潔聖殿。耶稣最後晚餐的地址位于錫安山,緊靠大衛墓。各各他是耶稣受難的地方,最近的考古證據顯示各各他位于距離耶路撒冷舊城城牆不遠處,就在今天城市範圍之内。該地現在被聖墓教堂占用,過去2000年間,各各他一直是基督教的一個首選的朝聖地點,老城街頭也常有朝聖者重走耶稣的十四站苦路。實質上,“西方”是通過無數出生于西方的偉大思想家們共同努力彙聚而成的範疇。“西方”範疇中,有三座最重要的“城池”:孕育西方理性與科學精神的雅典、孕育西方基督教精神的耶路撒冷、孕育西方法律精神的羅馬

聖地亞哥

聖地亞哥位于西班牙西北部,近薩爾河和薩雷拉河彙口。人口9.4萬(1981)。中世紀為朝聖地。多基督教教堂、聖殿、古墓等。并有羅馬式和哥特式建築、古堡等。相傳聖徒雅各傳教至此,并留此居住,後因其追随耶稣被希律王殺害,聖徒雅各的門徒将其屍首偷偷下葬,直到公元181年7月25日,一名隐士發現了聖徒雅各的墳墓,當時國王阿方所二世和大主教提奧多米羅下令在此修建大教堂以供信徒朝拜,至今仍有許多信徒慕名前來朝聖。

天主教有許多關于聖地的傳說,如耶稣誕生、受難及複活之地伯利恒與耶路撒冷,使徒保羅和彼得殉難之地羅馬,及各地的聖徒墓地紀念地等。天主教徒認為可通過朝聖祈福,贖罪。新教徒亦有訪問造谒宗教紀念地之舉,但不以為這些紀念地有神效,也不舉行朝拜活動。

古代希臘羅馬皆盛行到治愈之神的聖地朝聖。猶太人也有一些專治病的地方(如喜羅亞池),但朝聖中心則是耶路撒冷的聖殿。每一個真正的宗教團體都有他的朝聖活動。

起初為避免那盛行于「異教」的朝聖,又因所期盼的是基督的即将再來,故往基督在世上的故居朝聖便顯得多餘,更不注意對聖人和殉道聖人的朝聖敬禮了。

但因基督的再來久久未見實現,加上教會已合法化,故「朝聖」風氣便迅速盛行起來。其中以到巴勒斯坦的聖地朝聖最為重要;其次才是到聖人墓地(如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等的墳墓)朝聖。資料顯示最初四世紀裡,沒有聖母的朝聖迹象,但此後便迅速發展,特别在巴勒斯坦一帶與聖母生前有關的地方。

中世紀在補贖體系影響下,特别鼓勵教友到耶路撒冷、羅馬等地朝聖,也有往耶稣遺物、聖母堂甚至其他聖人教堂朝聖的。

自從「反宗教改革運動」迄今,聖母的朝聖占了優勢。1952年教宗碧嶽十二世(Pius XII, 1939-1958)指出朝聖使人暫離每日的生活圈,放下一切煩惱與顼細雜務,這不但使人更易祈禱,也助人恢複補贖的精神,更引人重新看清生命的意義。

伊斯蘭教

麥加

沙特阿拉伯“麥加”城市是伊斯蘭第一聖地

麥加位于沙特阿拉伯西邊。是穆斯林每天朝拜的方向,也是570年,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麥加是伊斯蘭教石造聖堂的所在地,傳統認為是亞伯拉罕所建造的。麥加是每個穆斯林在一生中必須試圖朝聖的宗教中心。

麥地那

沙特阿拉伯“麥地那”城市是伊斯蘭第二聖地。

622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受當地人排擠而避往麥地那,并在當地成立最早的伊斯蘭教政權,麥地那成為穆斯林國家的第一個首都。遷徙于此後改名為“麥地那——納比”,意為“先知之城”,簡稱“麥地那”,

耶路撒冷

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城市是伊斯蘭教的第三聖地。

耶路撒冷是由Jeru(城市)和Salem(和平)兩個詞根組成,意思是“和平之城”。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或稱“三大天啟宗教”)的聖地。

猶太教

哭牆又稱西牆,是耶路撒冷舊城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的一段,也是第二聖殿護牆的僅存遺址,長約50米,高約18米,由大石塊築成。

猶太教把該牆看作是第一聖地,教徒至該牆例須哀哭,以表示對古神廟的哀悼并期待其恢複。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便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被稱為“哭牆”。

盡管該圍牆為伊斯蘭聖地西牆的一段,但猶太人仍然把它視為本民族信仰和團結的象征。今每逢猶太教安息日時,尚有人到哭牆去表示哀悼,還有許多信仰者将心願或悼念之辭寫于紙上塞進牆壁的縫隙裡。

尤其是二戰時,慘遭德國法西斯殺害的猶太人達600萬之多。這些慘痛的曆史遭遇,深深地印在猶太人的心靈之中,哭牆便更被猶太人視為信仰和團結的象征。直到如今,哭牆腳下經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他們或圍着一張張方桌做宗教儀式,或端坐在一條條長凳上念誦經文,或面壁肅立默默祈禱,或長跪在地悲戚啜泣。逢宗教節日,祈禱者及遊人更多。哭牆分為兩部分,中間隔一栅欄,男女分開祈禱。

重要意義

當神出于慈悲而采用人身,作為神人降臨人間時,這是無限意識的化現。無限意識總是作為無限意識保持着并發揮作用。因此,當阿瓦塔放棄他的人身時,他繼續無限地意識到他的造物界及其被造物,關注着他的繼續在心裡崇拜他的愛者。

他的關注表現在他一次次地化現為神,不僅僅是為了人類,也是為了那些全心全意地愛他并渴望看見他的人身化現的人。

當神離開肉身時,他對無限愛、憐憫、慈悲、權能的行使絲毫不會減弱。因此在神的墓地尋求幫助的任何人,都不僅能夠保證得到外在的好處,而且能夠獲得靈性的好處,因為他是在直接地向神尋求幫助。

當神在地球上行走時,那些親臨神身邊并感到他的在與愛的人,得到雙重的祝福。那些沒見過他的人身,卻感到他的愛和在的人,也是有福的;因為正如地球上有氣壓一樣,也存在着阿瓦塔的臨在的氣壓,這在神脫離人身後将延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這就是朝聖具有極大重要性的原因。

上一篇:嘻哈風格

下一篇:讓生命充滿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