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筍

春筍

草本植物
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食用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竹原産中國,類型衆多,适應性強,分布極廣。[1]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較深,竹鞭和筍芽借土層保護,冬季不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春季。竹筍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筍、冬筍味道最佳。烹調時無論是涼拌、煎炒還是熬湯,均鮮嫩清香,是人們喜歡的佳肴之一。立春後踩挖的筍,以其筍體肥大、潔白如玉、肉質鮮嫩、美味爽口被譽為“菜王”。又被稱為“山八珍”。因其種類較多,如毛竹、早竹、石竹、淡竹、刺竹、綠竹、剛竹、麻竹等,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各異。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 亞門: 綱:單子葉植物 亞綱: 超目: 目:禾本目 亞目: 科:禾本科 亞科:竹亞科 族:簕竹超族 亞族: 屬:剛竹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春筍 中文别名:筍、竹萌、竹芽、生筍 所在地:長江三角洲

營養分析

春筍味道清淡鮮嫩,營養豐富。含有充足的水分、豐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鈣、磷、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纖維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幫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所以春筍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澱粉、多粗纖維素的營養美食。春筍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的功效,現代醫學證實,吃筍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

都說“濃縮的是精華”,用在筍身上一點也不為過。筍嘗鮮可取,但無多大營養,這是不對的。據現代科學化驗分析:鮮筍營養價值高,除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外,還含胡蘿蔔素、維生素及鈣、磷、鐵等。

筍在古代有“蔬中第一珍”的美譽。現在市場上買到的筍,又分為“冬筍”和“春筍”。“其實冬筍和春筍都是一家人,不過采摘時間不同。都由竹鞭上的筍芽發育而成。一般竹筍長出土面前稱為“冬筍”,出土後叫“春筍”。冬筍吸收了冬天的陰氣,因此有滋陰的功效;春筍接受了春天太陽的照射,有一定的生發作用。中醫認為春筍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的功效,兒童患麻疹、水痘,就可喝點春筍鲫魚湯讓體内邪氣散發出去。此外,春筍的營養成分也更勝一籌。春筍含有充足的水分、豐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鈣、磷、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纖維素含量很高。口感上,冬筍肉質細密,澀麻鮮甜;而春筍已長出地面,像樹芽一樣,更嫩滑爽口,但少了冬筍的豐富口感,偏老的春筍纖維過多而吃着有點渣。外形上,冬筍是底座所以短粗,春筍則細長。

筍雖好,但草酸含量較高,腎炎、尿路結石病人不宜食用。一般人每周吃1—2次竹筍,每次不超過100克為宜。搭配方面,由于含氮類化合物,适合與肉類一起烹調,會顯出特别鮮美的味道。剝好的筍如不馬上吃,最好在表面抹上鹽,放冰箱冷藏,可長久保持其鮮味。

種植技巧

春筍筍前施肥,是補充筍用林地養分,保證春筍高産、穩産、優質的有效措施,其增産幅度在25%以上。

施肥時間

筍前肥一般掌握在出筍前1個月,即2月中下旬到3月上旬(各地可根據氣溫回升情況而定),此時施肥,能促使已萌動的筍芽健壯生長。

施肥種類

主要施用尿素、碳铵和氨水等化肥,也可施經過充分腐熟的菜籽餅。如能配合施用矽肥,則效果更好。竹葉、稻草、豬牛欄肥中含矽量較多,鈣鎂磷肥及過磷酸鈣能補充林地的含磷量,可根據情況适當施用。

施肥數量

應根據林地土壤肥瘦情況及竹筍産量目标而定。如果1畝林地以年産竹筍1500公斤為目标,則每年需施氮肥47公斤、磷肥21公斤、鉀肥20公斤。其中筍前肥施用量占2/5。施肥時,如隻用一種肥料,則尿素每畝用50—70公斤,氨水每畝用75—100公斤,菜籽餅每畝用50—75公斤,碳铵每株母竹用400—500克。

施肥方法

筍前肥以在竹蔸施為好,也可采用溝施。前後在離母竹筍基1—2米處,開25—40厘米深的圓狀或輻射狀溝,将肥施入後複土。後者是每隔2米開一條深30—40厘米的水平溝,将肥施入後複土。如無化肥、菜籽餅,也可施用充分腐熟的人糞尿。方法是:在距每株母竹筍基1米左右的上坡,挖一個深30厘米的土坑,施4%濃度的人糞尿。無論采用哪種方法,均應選擇3—4年生的母竹施肥。施肥時如土壤幹燥,化肥澆施比幹施好,深施比淺施好,有利于肥效的充分發揮。

采挖方式

春筍的采挖與留養既是對竹林中林副産品的收獲利用,也是墾翻林地、調節竹林結構、密度和質量的一種手段。挖筍留筍質量的好壞将直接影響竹林今後的生長發育。現特将挖、留春筍的技術介紹如下:

“立春”後出土的毛竹筍稱春筍,它的出筍期分三個階段:初期,在2月上旬至4月上旬;中期,在4月中、下旬;後期,在5月及其後。凡出筍初期和後期的春筍,因成竹的可能性很小,可以全部采挖。而中期出土的春筍,因個體大、健壯、生命力強,應選留其大部分養育成竹。應挖去的是小徑筍、弱筍、淺鞭筍、歪頭筍、小筍、退筍等。退筍的特征是:晴天的上午筍尖無露水、筍殼脫毛、色暗、質軟。挖筍時不要傷害竹鞭、鞭根和鞭芽。挖筍後要立即複土填平筍穴。

留筍養竹

在春筍出土中期的4月中、下旬,選留個體粗大、健壯、無病蟲害、無損傷、且分布均勻的春筍作養育新竹之用。留筍的數量是:大年40—70株/畝,即留筍的株行距為3.1—4.1米。小年10—20株/畝,即留筍的株竹距5.8—8.2米。花年竹山30—50株/畝,留筍的株行距3.7—4.7米。無論哪種竹山,所留筍的株行距都應分布均勻。除留養部分外,其餘部分可全部采挖利用。所挖春筍應在當天剝殼蒸煮并在流水中浸泡後,曬幹或烘幹,不能過夜,否則會使筍體老化變質。為了更好地護筍養竹,應在“清明”前後封山育竹1—2個月,嚴禁人獸危害春筍和幼竹。

挑選技巧

竹筍品種繁多,一年四季都有出産,但春筍特别鮮嫩味美,因而被譽為春天的“菜王”,李商隐筆下就有“嫩箨香苞初出林,于陵論價重如金”的描述。追溯至唐朝,據說唐太宗就很喜歡吃筍,每逢春筍上市。總要召集群臣大品“筍宴”,并以筍來象征國事昌盛,比喻大唐天下人材輩出,猶如“雨後春筍”。

挑選春筍時,有“四看”要留神。首先是看筍殼,一般以嫩黃色為佳,因為未完全長出土層或剛長出的竹筍殼常為黃色,其筍肉特别鮮嫩;其次要看筍肉,顔色越白則越脆嫩,筍肉黃色者質量次之,綠色的則質量較差。再看筍節和筍體,鮮筍的節與節之間越是緊密,則其肉質也就越為細嫩。最後是看筍體,蔸大尾小的筍肉多殼少,且味道尤為脆甜鮮嫩。

食用方法

油焖春筍

原料:春筍500克,花椒10粒,糖、醬油、香油各适量。

做法:

1.将筍肉洗淨,對剖開,用刀拍松,切成1.5寸長的段。

2.燒熱鍋,下油至五成熟時,放入花椒粒炸香後撈去,将春筍段入鍋煸炒至色呈微黃時,加入醬油、糖和适量水,用大火煮滾,改用小火烤5分鐘,待湯汁收濃時,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

春筍裡脊

主料:豬裡脊肉150克

配料:淨春筍50克

調料:精鹽5克,味精0.5克,紹酒10克,幹澱粉15克,水澱粉10克,雞蛋清1隻,精制菜油250克(實耗60克)

做法:

1.豬裡脊肉切絲,放在容器中加冷水浸沒,浸至白淨。瀝去水分,放入碗内,加精鹽4克,紹酒5克,味精、雞蛋清、幹澱粉拌勻上勁待用。

2.春筍煮熟,切成同肉絲粗細長短相等的細絲。

3.炒鍋上旺火燒熱,放精制菜油,燒至四成熟,放入肉絲,用鐵勺撥散,待肉絲變色,倒入漏勺上瀝去油。

4.原鍋上火,放入精制菜油30克,倒入春筍絲煸炒,放入紹酒5克,鹽1克及少量的湯,用水澱粉勾芡,倒入肉絲颠翻幾下,淋入少量油翻鍋裝盤即成。

特點:色澤潔白,口味鮮嫩,鹵汁緊包。

注意:

1.肉絲、筍絲要切得粗細均勻。

2.肉絲上漿時要拌勻上勁,不應見水形。

3.炒時湯水放得要适宜,不可過多或過少。勾芡時水澱粉也要适量,多易糊,少有湯水。

姜蔥炒春筍

主料:鮮春筍300克,香菇50克,紅蘿蔔10克

輔料:生姜10克,蔥10克

調料/腌料:精鹽6克,味精5克,白糖2克,紹酒5克,花生油15克,麻油2克,胡椒粉1克

做法:

1.春筍切日字形厚片,香菇浸透切塊,紅蘿蔔切片,生姜切片,蔥切段。

2.鍋内加水燒開,放入筍片煮透,撈起待用

3.燒鍋下油,下姜片,紅蘿蔔片爆香,放入春筍,香菇,攢入紹酒,調入精鹽,味精,白糖,麻油,胡椒粉炒勻,用濕生分勾芡,下蔥段,下包尾油即成。小貼士:春筍一定要用開水煮透,否則會有苦澀味。

剁椒春筍

原料:春筍2根(約300g)、剁椒50g(也可将泡椒切成小丁)、青蒜(南方也叫蒜苗)100g、老姜5g、紹酒2茶匙(10ml)、生抽2茶匙(10ml)、油1湯匙(15ml)。

做法:

1.春筍剝去外皮洗淨,切成5cm長、1cm寬的小段。

2.青蒜洗淨去根,切成5cm長的小段。老姜去皮切絲。

3.中火燒熱鍋中的油,待燒至五成熱時将剁椒和老姜絲放入爆香,随後放入春筍段翻炒約5分鐘。

4.鍋中放入青蒜段,再調入紹酒、生抽翻炒片刻即可。

三色筍絲

原料:春筍、紅辣椒、青辣椒。調料:鹽、味精、料酒。

做法:

1.春筍去皮洗淨切絲。

2.紅辣椒、青辣椒洗淨切絲。

3.鍋内注入色拉油燒熱,下筍絲、青紅辣椒絲翻炒,最後調入鹽、味精、料酒即可。

特點:色彩分明,有淡淡的辣味。

提示:原料切絲時盡量粗細均勻。

春筍西蘭花

原料:春筍、西蘭花。調料:色拉油、鹽、料酒,味精、胡椒粉、澱粉、白糖、雞湯。

做法:

1.春筍去皮洗淨切片,西蘭花掰成小朵焯水。

2.鍋内注入色拉油燒熱,下春筍片,當筍片半熟時,加入雞湯澆開,調入鹽、味精、胡椒粉、白糖、料酒,用水澱粉勾薄芡即可。

3.另取鍋燒熱,倒入少許色拉油,下西蘭花煸炒,再加入鹽、味精、料酒炒熟,擺在盤子周圍,把春筍盛在中間即可。廚師提示:西蘭花焯水的時間不宜過長。

特點:色澤白、綠相間,筍肉質地鮮嫩。

四寶春筍

特點:味道鮮香,富含營養。

原料:春筍、胡蘿蔔、豌豆、火腿。調料:色拉油、鹽、味精、料酒、胡椒粉、水澱粉、白糖、雞湯。

做法:

1.春筍去皮洗淨切丁,胡蘿蔔洗淨切丁,火腿切丁。

2.鍋内注入色拉油燒熱,放筍丁翻炒,随後倒入胡蘿蔔丁、豌豆、火腿丁同炒。

3.放适量雞湯,澆開時加鹽、料酒、糖、胡椒粉,最後勾入水澱粉即可。

提示:雞湯可用雞精和水調出,或者直接用水替代。

筍耳湯

原料:春筍、黑木耳。調料:色拉油、蔥花、鹽,黃酒、味精。

做法:

1.春筍切薄片,黑木耳水發後洗淨。

2.色拉油下鍋燒熱放入蔥花、筍片煸炒數下後,放入黑木耳。

3.最後調入鹽、味精、黃酒和适量水,湯開後即可。

特點:清淡可口,别有風味。

提示:根據個人口味可加适量生抽調味。

做法十:春筍蝦仁

原料:蝦仁、春筍、黃瓜。調料:蔥、姜、鹽、料酒、澱粉。

做法:

1.将蝦仁背上蝦線去掉洗淨,春筍切片,黃瓜切片,蔥、姜切絲。

2.鍋内注入色拉油,将蝦仁在熱油中過一下,然後放入筍片、黃瓜片、蔥絲、姜絲一同翻炒。

3.最後調入鹽和少許料酒,勾薄芡即可。廚師提示:去蝦線雖然有些麻煩,但可以保證蝦的鮮味。

特點:清爽鮮嫩,味道可口。

筍塊紅燒肉

原料:春筍、瘦豬肉。調料:蔥白段、色拉油、醬油、味精、澱粉、胡椒粉。

做法:

1.春筍洗淨切塊,豬肉用刀面拍松,切成方塊。

2.鍋放旺火上,倒入色拉油,油熱後放入蔥白,然後放入筍塊翻炒。

3.最後下肉塊,煸炒數下後加入醬油,胡椒粉,入味後調入味精,濕澱粉,攪動數下後即可出鍋。廚師提示:肉塊下鍋前需飛水。

特點:肉嫩筍脆,鹹中有甜。

油煸春筍

原料:

醬油75毫升芝麻油15毫升生淨筍肉500克白糖25克

花椒10粒味精1.5克色拉油75毫升

制法:

1、将筍肉洗淨,對剖開,用刀拍松,切成五厘米長的段。

2、将炒鍋置中火上燒熱,下色拉油至130度左右時,放入花椒,炸香後撈出,将春筍入鍋煸炒至色呈微黃時,即加入醬油、白糖和水100毫升,用小火燒五分鐘,待湯汁收濃時,放入味精,淋上芝麻油即成。

特點:

嫩春筍以重油、重糖烹制,色澤紅亮,鮮嫩爽口,略帶甜味,是杭州傳統時令風味名菜。

蠶豆春筍

原料:

春筍300克,蠶豆瓣250克,熟火腿25克,雞湯250克,鹽、味精、料酒、胡椒面、水澱粉、豬油、白糖各适量,雞油少量。

做法:

1.先把鮮嫩春筍去皮根洗淨,火腿切成指甲片,蠶豆瓣洗淨。2.鍋内注入豬油燒熱,不入春筍過油,半熟時投入蠶豆瓣二者都已熟時倒入漏勺内。3.鍋内留50克油燒熱,倒入筍,豆瓣,火腿下入雞湯澆開,加鹽,料酒,糖,胡椒面,嘗好味,勾入水澱粉淋入雞油即成。

蚝油春筍

主料:春筍

調料:蚝油

調料:鹽、白糖、醬油、香油、雞精、食用油

做法:

1、春筍洗淨斜切成條;

2、坐鍋點火倒油,待油5-6成熱時放入蚝油、春筍、鹽、白糖、醬油、香油、雞精炒熟即可。

春筍豌豆

原料

主料:春筍尖150克:嫩豌豆肉50克。輔料:鹽1.5克味精2.5克、濕澱粉5克、熟雞油15克、熟豬油25克。

做法:

豌豆入沸水氽熟,冷水過涼瀝幹。春筍切丁,入沸水氽過。炒鍋置中火上燒熱,下豬油、放入豌豆和筍丁略炒,加水50克,沸後,加鹽、味精、濕澱粉勾芡,淋雞油後出鍋。

翡翠春筍

主料:春筍500克,菠菜葉100克。

輔料:植物油50克,鹽6克,白糖3克,味精3克,澱粉5克,雞油膩克,料酒5克,堿水5克。

做法:

1.淨鍋内加入1000克次冷水,燒開後加堿水,将菠菜葉下鍋略煮一下撈起,放在冷水裡過涼撈出,擠幹水分,剁成菜泥後放碗内待用。

2.春筍修淨老皮,下鍋煮熟撈起,用冷水過涼,切去老根,再改成4厘米長的條,燒熱鍋,入豬油,将筍條下鍋滑油後倒出,趁熱鍋放入筍條,灑上料酒,加清湯、鹽、糖、味精略燒後,投入菠菜泥攪和,再用水澱粉勾芡,起鍋時加入雞油裝盆。

特點:清香脆鮮,色澤翡翠。

醬汁春筍

主料:鮮春筍

調料:花生油、甜面醬、白糖、雞精、蝦籽、麻油、鮮湯

做法:

1、春筍切去根蒂,去殼,削去老皮,用刀剖開,切成4厘米長的筍段,用刀面将筍段輕輕拍松。用水将甜面醬化開,用湯篩濾去渣汁。

2、花生油放入炒鍋燒沸去油腥味待用。

3、炒鍋上火,放入花生油,燒至五成熟時,放入筍段焐油後,倒入漏勺瀝油。

4、炒鍋複上火,放入花生油,将醬汁放入,加糖,攪拌,熬透,裝盤待用。

5、炒鍋再上火,放入鮮湯,放入蝦籽,燒沸,再放入筍段燒沸,待湯汁快要煮幹時,再放入醬汁,用勺不停攪動,使湯汁逐步緊裹再筍段上,加入味精裝盤,淋上麻油即可。

特點:色澤醬紅,醬味鮮濃,口味脆嫩。

提示:筍段長短要相等,湯要清,蝦籽務使白煮入味,醬汁力求緊裹筍段,忌用豬油。

蘭花春筍

原料:

帶尖春筍24隻、火腿末15克、青椒50克、雞蛋清1克、蝦仁泥、草魚茸适量

做法:

蝦泥魚茸加雞蛋清,順一個方向攪成餡,加調料拌入味;筍尖取上段,從頂部剖十字切成蘭花形,用涼水漂淨後上籠蒸熟;将餡料擠成24隻丸子,蒸熟後置于“蘭花”中間,撤上火腿末;青椒切絲氽熟圍邊,勾薄芡即成。

泡春筍

原料配方淨春筍5000克料酒150克辣椒面150克鹽250克大料25克桂皮少許

做法:

1.将春筍用刀切成兩瓣或四瓣用鹽水煮開,再放入八角、桂皮、料酒等煮0.5小時左右,去沫,連湯帶筍倒入盆中涼透。

2.取泡壇一隻,倒入涼透的原料,加辣椒面,注意湯水不能過多。蓋好壇口,1星期後即可食用,食用時可根據需要進行改刀。

産品特點脆嫩清口,增進食欲。

春筍火鍋

竹筍可謂素色無邊,不想卻讓麻辣火鍋滋養出濃郁的香味和好看來。一節節黃綠相間的春筍在鍋裡翻滾浮沉,湯中清亮的紅油順着筍尖滑落,難得的是經過浸泡的筍尖依然保持其本身的脆爽,吃得嚓嚓脆響。

涮煮方法:應将筍涮透,起碼要10分鐘左右,這樣既可因高溫分解大部分草酸,又能使菜肴無澀感,味道更鮮美。

熏香春筍

主料:春筍400克,濕茶葉50克。

輔料:白糖75克,醬油25克,植物油500克(實耗50克),味精、蔥花、麻油、姜、蔥各少許。

做法:

1.竹筍去老根、殼衣洗淨,用刀拍松切成4.5厘米長的一字條形,放沸水鍋焯水後撈出,用清水漂清。

2.鐵鍋上火燒熱,放植物油燒至六成熱,倒入竹筍炸成金黃色撈出瀝幹油。鍋内留少量底油,放竹筍,加醬油、糖、鮮湯燒開,放入味精再用旺火收濃鹵汁,并滗入碗内,姜洗淨用刀切成薄片。

3.取搪瓷盆1隻,排放竹筍,另取一鍋底鋪放濕茶葉、糖、姜片,上面再鋪一層蔥,将盆擱在鍋内,另用大盆扣在鐵鍋上作蓋,用文火燒,待鍋中冒出濃煙,将鍋端離火再焖一二分鐘可取出搪瓷盆。

4.另取炒鍋上火,放植物油燒熱,推入蔥花、煙熏過的竹筍颠翻後淋上麻油,出鍋裝盆,澆上鹵汁上桌。

特點:色澤煙黃,味鮮脆嫩,有特殊的煙香回味。

幹燒春筍

原料:春筍250克,榨菜15克。

輔料:蔥末、姜末各5克,醬油5克,豆瓣辣醬10克,白糖3克,鹽5克,料酒5克,味精少許。

做法:

1、春筍去殼,洗淨,切成4厘米長的條,放入沸水中焯透,撈出瀝幹;榨菜洗淨、切末。2、鍋置火上,放油燒熱,放入蔥末、姜末煸炒出香味,撈出蔥、姜,加入豆瓣辣醬煸炒,再放入春筍條,炒至色深,放醬油、料酒、白糖、鹽及适量水,用小火燒焖片刻,放入榨菜末、味精,翻炒均勻即可。

豉香春筍絲

做法:

1、新鮮的春筍,剝幹淨皮、切絲;

2、裡脊切絲,用生抽、糖、料酒、胡椒粉、黃酒入下味;

3、熱鍋熱油,爆香蒜末、豆豉;

4、入裡脊翻炒2分鐘;

5、下筍絲、紅椒絲,大火翻炒5分鐘;

6、加鹽、麻油、雞精調味,撒些香蔥就可以吃了。

食療作用

春筍味甘、微寒,無毒;

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

适用于浮腫、腹水、腳氣足腫、急性腎炎浮腫、喘咳,糖尿病、消渴煩熱等症。

注意事項

1.一般人均可食用。

2.過敏體質的人過量食用會影響健康,其中患有嚴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慢性腸炎等疾病的患者應忌食;15歲以前兒童尤應注意不宜多吃;脾胃虛弱者或婦女産後以及因吃筍會誘發、複發哮喘的人不宜吃筍;春筍中難溶性草酸鈣含量較多,所以尿道結石、腎結石、膽結石患者不宜多食,另外年老體弱者、消化不良者、脾虛腸滑者不宜多食春筍。

3.新鮮竹筍不宜多吃,每人每餐最好不要超過半根。春筍雖然營養價值高,但春筍性寒味甘,又含較多粗纖維素,量食用後,很難消化,容易對胃腸造成負擔,尤其是本身已經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不可大量食用。患有尿道結石、腎結石、嚴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慢性腸炎、脾胃虛弱等疾病的患者都不宜多吃筍。

脫敏方法

春筍中含有難溶性草酸,可誘發哮喘、過敏性鼻炎、皮炎、荨麻疹等。若用筍片、筍丁炒菜,要先用淡鹽水将春筍煮開5~10分鐘,然後再配其他食物炒食。高溫可分解大部分草酸,又能使菜肴無澀感,味道更鮮美,防止吃春筍過敏。同時,吃筍盡量不要和海魚同吃,避免引發皮膚病。

相關文學

南朝梁蕭琛《餞謝文學》詩:“春筍方解箨,弱柳向低風。”

唐陸龜蒙《丁隐君歌》:“盤燒天竺春筍肥,琴倚洞庭秋石瘦。”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三:“青年的救亡團體真如雨後春筍一樣,在武漢簇生起來。”

喻女子纖潤的手指。南唐李煜《搗練子令》詞:“斜托香顋春筍嫩,為誰和淚倚闌幹?”

元曾瑞《哨遍·思鄉》套曲:“櫻唇月下品玉箫,春筍花前按銀筝。”

《再生緣》第六四回:“春筍半舒長彩袖,秋波微盼小王親。”

上一篇:甘草

下一篇:松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