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

膽囊的慢性炎症性病變
慢性膽囊炎是由急性或亞急性膽囊炎反複發作,或長期存在的膽囊結石所緻膽囊功能異常,約25%的患者存在細菌感染,其發病基礎是膽囊管或膽總管梗阻。根據膽囊内是否存在結石,分為結石性膽囊炎與非結石性膽囊炎。非結石性膽囊炎是由細菌、病毒感染或膽鹽與胰酶引起的慢性膽囊炎。
    中醫病名: 外文名: 别名: 就診科室:内科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 中文名:慢性膽囊炎 英文名:acute purulent cholangitis,APC 季節分布:四季 傳染病:否 發病部位:膽囊

定義

定義:慢性膽囊炎系指膽囊慢性炎症性病變,大多為慢性結石性膽囊炎,占85%~95%,少數為非結石性膽囊炎,如傷寒帶菌者。本病可由急性膽囊炎反複發作遷延而來,也可慢性起病。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常見的是右上腹部或心窩部隐痛,食後飽脹不适,嗳氣,進食油膩食物後可有惡心,偶有嘔吐。在老年人,可無臨床症狀,稱無症狀性膽囊炎。

病理概述

慢性膽囊炎是臨床上膽囊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臨床表現為上腹不适或鈍痛,常于進食油膩食物後加劇,還可有惡心、腹脹及嗳氣。若膽囊管或總膽管被結石或濃稠膽汁所阻塞,或歐蒂氏括約肌痙攣時,常于飽餐後發作膽絞痛。體征有右上腹壓痛,墨菲氏征陽性。有膽囊積水時,可扪及大的膽囊。一般不發熱或僅有低熱。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多發生于膽石症的基礎上,且常為急性膽囊炎的後遺症。其病因主要是細菌感染和膽固醇代謝失常。

慢性膽囊炎的診斷依據為膽石症病史和膽絞痛及消化不良的症狀。十二指腸引流及膽囊造影對診斷有幫助。

現代醫學對本病主要采用低脂飲食,口服利膽藥物等方法治療;急性發作時,應用抗菌藥物,對反複發作的膽絞痛,一般行膽囊切除術,療效較好。慢性膽囊炎在中醫臨床中多屬“脅痛”範疇。認為肝氣郁結,失于疏洩,膽失通降,不通則痛,肝胃不和,則嗳氣、納呆,脘腹脹悶。若濕熱蘊結脾胃,熏蒸肝脾,以緻肝脾疏洩功能失常,而呈中脘或右脅隐痛、納呆、口苦等。

臨床表現

慢性膽囊炎症狀、體征不典型。多數表現為膽源性消化不良,厭油膩食物、上腹部悶脹、嗳氣、胃部灼熱等,與潰瘍病或慢性闌尾炎近似,膽囊區可有輕度壓痛或叩擊痛;若膽囊積水,常能扪及圓形、光滑的囊性腫塊。

病理病因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多發生于膽石症的基礎上,且常為急性膽囊炎的後遺症。其病因主要是細菌感染和膽固醇代謝失常。膽囊結石是引起慢性膽囊炎的主要原因,另外感染、膽囊缺血、膽囊代謝障礙等均可以引起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可反複阻塞膽囊管或反複刺激膽囊壁而造成急性膽囊炎反複發作,久而久之轉變為慢性膽囊炎。當然,膽囊結石的存在并不表示一定有膽囊炎存在。

慢性膽囊炎在我國多見,女性發病率高,女:男為2-3:1。其病因繁多複雜,包括年齡、性别、種族、飲食習慣、肥胖、遺傳、膽道感染、膽汁滞留、等諸多因素,多為綜合性因素作用的結果。随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衛生狀況的改善,國民平均壽命延長近十年來,膽囊結石的發病率逐日增高,尤其大城市增高更明顯,據統計占全部膽石病的70%左右。

發病機制

1.慢性結石性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由于結締組織增生和組織水腫使膽囊壁增厚,全層間有淋巴細胞浸潤,膽囊内含黏液性物,可見沉澱物、膽沙或結石;重者肌層為纖維組織所代替,膽囊壁瘢痕化,膽囊管被纖維性腫塊梗阻。其膽汁的細菌培養往往陰性。

2.慢性非結石性膽囊炎

(1)代謝紊亂:由于膽固醇代謝的紊亂,緻膽固醇酯沉積于膽囊黏膜而引起輕度炎症,其中約有半數可有膽固醇結石之形成。膽囊外觀多無明顯異常,囊壁可稍增厚,色澤稍顯蒼白;膽囊黏膜明顯充血肥厚,黏膜上有無數黃白色的膽固醇酯沉澱,形如草莓,故本病亦稱“草莓膽囊”。

(2)感染:細菌可來自腸道和膽道,上行至膽囊;在敗血症時,細菌可經血液或淋巴途徑到達膽囊。約1/3患者的膽汁培養有細菌生長。慢性膽囊炎亦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約15%的患者既往有肝炎史。真菌、寄生蟲感染亦可導緻慢性膽囊炎。

(3)運動功能障礙:膽道運動和(或)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功能障礙可逐漸演變為器質性病變。又如迷走神經切斷術後,膽囊張力和動力變異,排空時間延長,膽囊增大,漸漸出現膽囊壁纖維化、增厚伴慢性炎細胞浸潤。

(4)血管因素:由于膽囊壁血管病變可導緻膽囊黏膜損害,膽囊濃縮功能減低或喪失,終緻膽囊壁纖維化。

3.伴有結石的慢性萎縮性膽囊炎 膽囊可正常大小或較小,甚至如拇指端大。膽囊壁增厚呈灰白色,囊腔結石可為一枚或多枚,甚或充滿整個膽囊,黏膜呈細顆粒狀或仍較光滑但有膽石印痕。膽囊底或體部可見憩室内含膽汁。鏡下見膽囊黏膜扁平、萎縮且顯著纖維化,肌層肥厚;炎細胞數少,隻有少許淋巴漿細胞及巨噬細胞,也可見肉芽腫性異物巨細胞反應,巨細胞内有膽固醇結晶,膽囊壁血管可有閉塞性末梢動脈炎。瓷瓶樣膽囊的膽囊癌發生率較高,有其病理意義。

4.黃色肉芽腫樣膽囊炎 病初時,由于急性膽囊炎和梗阻,膽汁通過潰瘍面進入間質或破裂Aschoff-Rokitanky(阿孝夫-羅基坦斯基)窦,吞噬集中在炎症的部位,消化脂質形成大、圓、蒼白的黃色瘤細胞,導緻局限性或彌漫性破壞性炎症。肉眼見膽囊壁有黃色腫塊,膽囊壁增厚,并與鄰近器官粘連;膽囊可有穿孔,與胃腸道形成瘘,外觀難與膽囊癌區分。

病理症狀

慢性膽囊炎是最常見的一種膽囊疾病,病人一般同時有膽結石,但無結石的慢性膽囊炎病人在我國也不少見。慢性膽囊炎有時可為急性膽囊炎的後遺症,但大多數病人過去并沒有患過急性膽囊炎,由于膽囊長期發炎,膽囊壁會發生纖維增厚,疤痕收縮,造成膽囊萎縮,囊腔可完全閉合,導緻膽囊功能減退,甚至完全喪失功能。

患了慢性膽囊炎後,病人主要會有以下兩組症狀:

① 結石一時性阻塞膽囊管,引起膽絞痛的發作,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疼痛可牽涉到背部或右肩胛骨處,可伴惡心和嘔吐。

② 常有腹脹、上腹或右上腹不适、胃灼熱、嗳氣、吞酸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狀,進食油煎或多脂的食物往往會使這些症狀加劇。因此,有的病人可以并無膽絞痛的發作,隻是感到上腹不适、嗳氣、吞酸等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狀,往往誤認為自己是患了“胃病”。這些病人“症”雖在“胃”,但病“根”卻在“膽”,雖長期按“胃病”進行“對症治療”,但因未消除病“根”,故病情經久不愈。

膽囊造影和B型超聲肝膽掃描是診斷慢性膽囊炎很有價值的檢查方法。膽囊造影可以發現膽結石、膽囊縮小變形,以及濃縮和收縮不良等情況,有時膽囊不顯影。B超檢查除了可探查出膽結石和膽囊外型改變以外,還能看到膽囊壁有變毛糙、增厚等征象。有上述症狀的病人,應及時就醫,通過以上檢查,一般可以明确慢性膽囊炎的診斷。

并發症

1.膽囊積水:慢性膽囊炎時,膽囊黏膜上皮分泌黏液過多。當膽石阻塞于膽囊管時不斷增加的黏液使膽囊緩慢地無痛地逐漸擴張(如迅速地擴張會引起疼痛)。若無急性炎症發生,則膽汁為無菌的。此時右上腹可扪及一無痛性腫大的膽囊。膽囊積水應與因膽總管緩慢阻塞引起膽囊擴張相鑒别。後者的擴張不是因為黏液分泌引起,并伴有黃疸,而膽囊積水不伴有黃疸。

2.白膽汁:當膽囊積水持續數周,膽色素被分解、吸收後,膽汁變成無色透明。

3.石灰乳膽汁:糊狀或乳狀,膠狀石灰石沉積于膽囊内稱之為石灰乳膽汁。1.3%~3.4%的膽石症手術患者可見有石灰乳膽汁。男女之比為1∶2.7。1911年churchman報道首例石灰乳膽汁以來,目前對此病已有深入了解。

4.瓷器樣膽囊:所謂瓷器樣膽囊是膽囊壁鈣化,似瓷器樣硬而易碎。瓷器樣膽囊見于0.06%~0.8%的膽囊摘除術。男女之比為1∶3。平均發病年齡為54歲。癌變率大于25%。

5.膽囊積膿,一種膽囊内充滿膿液的炎症,嚴重者甚至可以穿孔及溢漏。如果結石嵌頓在膽囊管,造成膽囊因粘液積聚而擴張,則形成粘液囊腫。有時在膽囊與腸管間可形成一條異常通道,即痿管。膽囊炎反複發作可使整個膽囊皺縮或形成瘢痕。

診斷鑒别

病史提問

反複發作性上腹部疼痛,多發生在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并向右肩胛下區放射。腹痛常發生于餐後,但亦可于飲食無關,疼痛常呈持續性。可伴有反射性惡心,少有嘔吐及發熱、黃疸等症狀。可伴有反酸、嗳氣等消化不良症狀,并于進油膩食物後加重。在急性發作或結石嵌頓在膽管時可有急性膽囊炎或膽絞痛的典型症狀。問診時應尋問既往有無反複發作膽絞痛的病史、起病急緩、疼痛的部位、性質特點、放射方向、時間及伴随症狀。

體檢發現

右上腹部壓痛,急性發作時同急性膽囊炎的表現。部分病人可無陽性體征。

實驗室檢查

急性發作時與急性膽囊炎的實驗室檢查相同,無急性發作時可無異常改變。B超檢查可探知膽囊的大小、壁厚薄、有無結石等。口服膽囊造影檢查可觀察膽囊收縮功能是否存在、膽囊内有無結石等。

治療總則

1.如慢性膽囊炎伴有膽石者,症狀反複不緩解,無其它嚴重疾病,可開住院證收住院行外科手術治療。

2.如病人不同意手術或症狀較輕無反複發作者,可内科保守治療。囑病人平時低脂飲食、可口服消炎利膽片6片每日3次或33-50%硫酸鎂10ml每日3次,另外可服用蒲草清膽方等中藥治療。

3.如病人有急性發作,按急性膽囊炎處理。

治療方法

内科治療

采用内科治療慢性膽囊炎的方法:内科治療主要是消炎利膽的方法,如消炎利膽片、蒲草清膽方、膽通、去氫膽酸以及熊脫氧膽酸等,有些病人有效,但難根治。

外科治療

外科治療慢性膽囊炎的方法:反複發作膽絞痛、膽囊無功能、有急性發作,尤其是伴有結石者,應手術治療。80%的膽囊癌并有慢性膽囊炎膽石症,手術可起到預防膽囊癌的作用。

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勞逸結合,寒溫适宜。勞累、氣候突變、悲觀憂慮均可誘發此病急性發作。常服用利膽藥物及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中醫治療

膽囊炎,屬中醫“膽脹”、“脅痛”、“腹痛”、“黃疸”等範疇,因濕、熱、瘀結肝膽,風寒濕熱,肝膽髒腑功能失調,飲食勞倦,情志郁結所緻病。

 蒲草清膽方,依據“整體分析、辯證施治”原則,一方面清熱解表、清利肝膽、和衛散邪、疏通腠理,疏肝膽之氣、調氣和血、調理氣機,祛除風、濕、熱邪,消除炎症,恢複膽囊的儲存、運化功能。

苗嶺膽炎方治療

苗嶺膽炎方是由蜜香、茹草、一串錢、餘蓉等苗嶺天然野生藥材精細研制而成,專門針對膽囊炎的病理特征配伍,有理氣止痛、疏肝利膽、溫中止嘔的功效,可标本兼治膽囊炎。

取本方水煎服,每日一付,一付分三次服用,每次一碗(150~200ml),使用15付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1、服藥期間忌茶、酒、味精、油膩及酸性食品;2、必須堅持按療程用藥,不能半途而廢或時斷時續;3、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孕婦及有過敏反應者慎用。

家庭養護

若曾被醫院确診為“慢性主治膽囊炎”的因此病人而又經長時期的藥物重點治療效果不好反複發作應考慮護送不同病人早日進行住院基礎手術治療多種以徹底根治。

家庭用藥

(1) 複方檸檬酸膠囊每次-粒每日次口服可以幫助利膽消食緩解症狀。

(2) 利膽藥:硫酸鎂毫升每日次或去氫膽酸.克或膽酸鈉.克每日次或利膽素克每日次口服。

(3) 利膽消炎的中成藥消炎利膽片-片日次口服。

(4) 慢性培養膽囊炎急性發作時用藥同急性膽囊炎的西藥治療知識。

營養和飲食

(1) 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時,參照急性膽囊炎的膳食要求。

(2) 慢性内科膽囊炎的膳食,應根據病情給予低脂肪,低膽固醇的半流質食物,或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軟食低脂肪:指脂肪總量以-克/日為宜,并把這些脂肪總量分在各餐中低膽固醇:指忌食用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蛋黃腦肝腎及魚子等因魚油中含大量多烯酸能降低血中膽固醇水平所以平日可多食用些魚類。

食物

(1) 蛋白質:蛋白質食用要适量每日-克足量的蛋白質有利于損傷組織基礎的修複但過量的蛋白質會增加膽汁的分泌不利于膽囊炎性内科組織的修複。

(2) 碳水化合物:慢性遼甯膽囊炎的病人引錄的熱量最後主要來源于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易消化利用率亦高但過于肥胖的人患膽囊炎同時上海合并有冠心病或高脂血症時則需要适當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包括主食及含糖糕點糖塊的攝入以利于減輕體重。

(3) 大量飲水保持每日-毫升水量的攝入以利于膽汁的稀釋減少膽汁滞積。

(4) 忌食用刺激性食物或濃烈的調味品。

(5) 少量多餐。

(6) 避免便秘發生因其能影響膽汁的排出所以适當用些含粗纖維的蔬菜和水果。

注意事項

慢性膽囊炎是膽囊的慢性炎症性病變,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約有70%病人合并有膽囊結石。該病症狀常不典型,絕大部分患者有膽絞痛病史,爾後有厭油膩食、腹脹、嗳氣等消化道症狀。

也有時有右上腹和腰背部隐痛或不适,但很少有畏寒,高燒和黃疽。慢性膽囊炎的治療要依據起病的因素及合并症等因人而異,針對具體病情,采用适當靈活的治療原則。

慢性膽囊炎如能積極治療,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能夠得到控制。部分患者因治療不徹底或機體抵抗力降低,可引起反複發作。少數長期慢性膽囊炎及合并膽道結石阻塞的患者,可引起急性胰腺炎或膽汁性肝硬化的發生。

慢性膽囊炎的膳食,應根據病情給予低脂肪、低膽固醇的半流質食物或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軟食。低脂肪:指脂肪總量以20-30克/日為宜,并把這些脂肪總量分在各餐中。低膽固醇:指忌食用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蛋黃,腦,肝、腎及魚子等,因魚油中含大量多烯酸,能降低血中膽固醇水平,所以平日可多食用些魚類食物;少量多餐,避免便秘發生,因其能影響膽汁的排出,所以适當用些含粗纖維的蔬菜和水果。

此外還可采用如下飲食療法:

金錢敗醬茵陳茶:金錢草、敗醬草、茵陳各30克,煎汁1000毫升,加白糖适量溫服代茶飲。雞蛋汁黃瓜藤飲:黃瓜藤100克,洗淨煎水100毫升,新鮮雞蛋1個,取汁沖服。蘿蔔湯:取新鮮蘿蔔1個,切成小塊,适量水,放少許食鹽,共煮之,取汁飲用,每周3次服。

預防常識

增加可溶性食物纖維的攝入、适量運動、保持正常的體重,少吃膽固醇或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也可以減少膽囊結石發生的可能,降低發生慢性膽囊炎的風險。

處理方法

如果慢性膽囊炎病情嚴重同時又伴有膽囊結石,最好進行手術切除膽囊。對于慢性膽囊炎,一般在疼痛發作完全緩解2-3月後,再進行手術,因為此時膽囊的炎症才能完全消失,手術相對安全一些。

目前手術切除膽囊有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兩種。開腹手術有100年曆史,是經典手術方法。 腹腔鏡手術是近10年來發展起來的新方法,通過腹部上開的3-4個小孔放入特殊器械,将膽 囊切除,它的優點是創傷較小,術後恢複快,但對手術醫師的技能有特殊要求,手術費用較高, 需要特殊設備,同時對病人也有更多的選擇,比如急性膽囊炎、伴有心肺疾病、伴有疝、腹膜 炎、嚴重的慢性膽囊炎等等均不宜行腹腔鏡手術。

另外,患者應合理飲食,多吃清淡之品,忌食肥甘醇厚之品,應進大量飲料(1500~2000ml),以稀釋膽汁。忌郁怒及過度勞累,并積極防治腸道寄生蟲病。

生活注意

1、宜多食各種新鮮水果、蔬菜,進低脂肪、低膽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帶、藕、魚肉、兔肉、雞肉、鮮豆類等。

2、宜多食幹豆類及其制品。

3、宜選用植物油,不用動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燴、炒、拌、氽、炖的烹調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調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決明子15克,煎湯代茶飲或飲用綠茶。

7、平時喝水時,捏少許山楂、沙棘、銀杏、絞股藍草放入水杯中當茶飲用。

除了上述飲食方面的原則以外,還應該注意多飲水,多活動,适當的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避免過度勞累及經常熬夜,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态,避免煩躁易怒。調節情志,中醫學認為,情志不調,肝氣郁結,疏洩失職,膽汁郁滞是形成結石的一個主要因素。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人的氣體通暢,氣血調和,肝的疏洩正常,膽汁就不易"潴留"。

除了以上,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好心情。要心情舒暢。

上一篇:接觸性皮炎

下一篇:紫癜性腎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