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篩窦炎

慢性篩窦炎

鼻腔炎症疾病
篩窦炎(ethmoid sinusitis)是指鼻腔内緻病菌感染後繼發篩骨迷路黏膜的炎症,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篩窦炎。本病多與上呼吸道炎症同時存在,主要症狀有頭痛或局部疼痛、鼻塞、流膿涕、視力減退或失明等。本病主要采用非手術治療,經積極治療,一般預後好。[1]
  • 中醫病名:慢性篩窦炎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診科室:耳鼻喉科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鼻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頭痛、鼻塞、流膿涕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基本概述

在鼻窦中,以篩窦解剖最為複雜,特别是前組篩窦開口處的半月裂孔及其附近的鈎突和篩漏鬥等,是中鼻道内的小突起和溝狀間隙,稱為窦口鼻道複合體。該處是鼻腔吸入氣流沖擊之處,也是細菌、病毒、吸入性抗原(變應原)最易侵入的部位。無論感染或變态反應,開始都是表現為該處粘膜腫脹,纖毛運動停止,篩窦通氣和引流受阻,然後才波及到其他鼻窦。由于篩窦引流不暢,若有炎症不易消散,很易遷延成為慢性。

診斷方法

臨床檢查可見息肉阻塞中鼻道,中鼻甲和鼻中隔結節部肥厚,嗅裂,中鼻道有膿性分泌物。X線鼻額位可見篩窦陰影模糊和病變範圍。CT冠狀面掃描可見篩窦粘膜增厚及篩頂有無骨質破壞,軸位掃描可見病變前後範圍及紙樣闆有無缺損或骨質破壞。試驗穿刺先用含1‰腎上腺的1%的卡因棉片使中鼻道收縮,并行粘膜表面麻醉,再用5号長針頭刺入篩泡,注入少量滅菌生理鹽水,抽出,檢查是否混濁,也可做細菌培養和抗生素敏感試驗。此法有一定難度和危險性,須由有經驗的醫師操作。

治療措施

非手術治療

包括鼻腔滴用粘膜血管收縮劑和抗生素,負壓置換術,物理療法等。适用于兒童及身體衰弱、有全身疾病的患者。

手術意事項

鼻内篩窦根治術既要求徹底開放全部氣房,又要避免損傷鄰近器官和組織,以免引起并發症,這就構成一定難度。因此有必要注意下列手術重要解剖标志。

藥物療法

血管收縮劑;抗生素;負壓置換術;物理療法;鼻内篩窦切除術;鼻外篩窦切除術;經上颌窦篩窦切除術;外鼻掀翻法雙側颌篩窦根治術;功能性内窺鏡下篩窦切除術。

護理

心理護理

患者可能會因為長期反複頭痛、流涕等不适症狀,出現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時甚至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影響。患者可通過多和醫生溝通交流了解自己的病情,學習疾病相關知識,對疾病有正确的認識,樹立克服疾病的信心。家屬要多鼓勵、安慰患者,給予患者家庭的溫暖,多和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态,為其提供心理支持。

用藥護理

患者需要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可自己随意加減藥量,并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如糖皮質激素可能會造成咳嗽、支氣管痙攣、鼻出血等不良反應,患者一定要密切觀察,若有嚴重副反應,需及時就醫。對于應用鼻腔鹽水沖洗的患者,一定在醫生指導下,學習正确的鼻腔沖洗使用方法,這樣有助于疾病的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