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慶龍母廟

德慶龍母廟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母祖廟,始建于秦漢,從東晉以後,史書雜說,碑記廟志,斑斑可考,經曆兩千年,可為全國最古老的廟宇之一,也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每逢農曆五月初八龍母誕期,在龍母廟都舉行大規模的民間祭祀活動,肇慶市屬各縣及珠江三角洲以至港澳地區前往參拜者多時超過十萬之衆。
  • 中文名:德慶龍母廟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悅城鎮水口
  • 所處時代:
  • 占地面積:
  • 保護級别:
  • 開放時間:
  • 建立時間:清光緒三十一年
  • 廟特點:"神"、"絕"、"巧"、"靈"

景點介紹

龍母廟坐落在廣東省德慶縣悅城鎮三江彙流處,因其蘊涵着深厚的龍母文化、古建築文化和曆史文化而聞名海内外。龍母祖廟始建于秦漢時期,距今有2000多年曆史,重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集中兩廣能工巧匠和技藝大師曆時七年時間建造而成,與廣州陳家祠、佛山祖廟并稱為嶺南古建築的“三瑰寶”。龍母廟值得稱贊乃其精湛的建築藝術,其建築體系按水區特點設計:柱基特高,牆四周砌以水磨青磚,蓋以琉璃瓦,殿内外地面,全以花崗石闆鋪設,每逢西江發大水淹過後,廟外街道往往淤泥及膝,而廟内稍作清掃便幹淨如故。自光緒三十一年重建至今,曆經洪水雷雨而牆不裂、地不陷、害蟲不蛀、雷電不侵,堪稱建築史上一絕。

“龍母文化”是對母性的崇拜,它的“真善美”,引領着西江流域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的人們在此生息、繁衍和發展;是它的文化讓廣大的民衆找到心靈深處的文化。

概述

德慶龍母廟 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悅城鎮水口,現在的 龍母廟,建于清 光緒三十一年,是磚、木、石結構,建有石級碼頭、石牌坊、山門、香亭、正殿、兩庑、妝樓、行宮,廟側有龍母墳、碑亭、觀音。

故事由來

傳說龍母姓溫,秦時人,自少能預知禍福,且樂善好助,人稱神女。一天,溫氏在西江邊洗衣時偶拾到一大卵,孵出五隻小動物,能為溫氏捕魚。長大後五物竟變成頭角峥嵘、身皆鱗甲的五條真龍。溫氏讓他們施雲播雨,保境安民。人們便稱溫氏為龍母。後來龍母仙逝,五龍悲痛欲絕,化作五秀才,将龍母葬于北岸的珠山下。後人感于五龍的孝心,就此建廟,名曰“孝通廟”。龍母曾得到曆代皇帝的冊封,現在廟中還完整地保存着明代開國皇帝的洪武诏書碑。

建築藝術

龍母祖廟精湛的建築藝術令人贊歎不已,廟内殿中有殿,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石雕、磚雕、木、灰雕技藝精湛,獨具匠心;陶塑、壁畫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特别是山門和香亭的蟠龍花崗岩石柱,全部采用深雕和部分透雕工藝,盤旋而上的玉龍,鱗甲畢具,活靈活現,口中的龍珠,滾動自如卻不能取出,實屬嶺南清代柱之上品。同時,它在建築藝術上别具一格的防雷、防水、防蟲技術也堪稱一絕。

龍母祖廟重修至今,已經曆了上百年風雨雷電的考驗,至今瓦不漏,牆不裂,柱不彎,地不陷,令專家們贊歎不已。廟内的柱基特高,牆四周砌以水磨青磚,蓋以琉璃瓦,殿内外地面,全以花崗岩石闆鋪設,每逢水淹過後,别處淤泥淹膝,廟内稍作清掃地面便幹淨如故。 龍母祖廟具有“神”、“絕”、“巧”、“靈”四大特點,整個建築群與周圍的山水和諧相契,渾然一體。每年的農曆五月初八“龍母誕”吸引着成千上萬的海内外遊客上香朝拜,煙火經年不衰。

交通

肇慶汽車站有直達德慶的班車。自駕線路為從廣州火車站出發——西場立交橋——東風西路——廣清高速連接線——廣清立交橋——廣州環城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廣州直線——二廣高速廣州直線——廣昆高速公路——肇慶東出口——肇慶大道——龍母祖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