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球到月球

從地球到月球

儒勒·凡爾納所著小說
《從地球到月球》(De la Terre à la Lune)是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全書共28章。于1865年9月14日——1865年10月14日開始連載。作品充滿凡爾納的奇特、大膽的想象力,塑造了具有遠大的理想、堅強的性格、優秀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的人物形象。作者用熱情創立了科學幻想的小說世界。
  • 作品名稱:從地球到月球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
  • 文學體裁:小說
  • 原版名稱:De la Terre à la Lune
  • 譯者:李倉人
  • 又名:月界旅行
  • 裝幀:平裝
  • 頁數:213頁
  • 定價:8.2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ISBN:9787500609674

内容簡介

美國南北戰争結束後,巴爾的摩城大炮俱樂部(這是大炮發明家的俱樂部)主席巴比康提議向月球發射一顆炮彈,建立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聯系。法國冒險家米歇爾·阿當獲悉這一消息後,建議造一顆空心炮彈,他準備乘這顆炮彈到月球去探險。

巴比康、米歇爾·阿當和尼卻爾船長克服了種種困難,終于在一八XX年十二月一日乘這顆炮彈出發了。但是他們沒有到達目的地,炮彈并沒有在月球上着陸,卻在離月球二千八百英裡的地方繞月運行。

這三位冒險家的命運如何呢?據劍橋天文台的觀測,隻有兩種可能,月球的引力征服了這顆炮彈,三位旅行家最後到達目的地;另一種可能是炮彈被束縛在一個固定的軌道上,永遠環繞月球運行。

在續集《環繞月球》中,還寫了他們環繞月球所見及最終返回地球的過程。

作者信息

生平經曆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2.8~1905.3.25)生于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構成市區一部分的勞阿爾河上的菲伊德島生活學習到中學畢業。父親是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但是凡爾納自幼熱愛海洋,向往遠航探險。11歲時,他曾志願上船當見習生,遠航印度,結果被家人發現接回了家。為此凡爾納挨了一頓狠揍,并躺在床上流着淚保證:“以後保證隻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許正是由于這一童年的經曆,客觀上促使凡爾納一生馳騁于幻想之中,創作出如此衆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18歲時,他遵父囑,去巴黎攻讀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一次,凡爾納自一場晚會早退,下樓時他忽然童心大發,沿樓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紳士身上。凡爾納非常尴尬,道歉之後随口詢問對方吃飯沒有,對方回答說剛吃過南特炒雞蛋。凡爾納聽罷搖頭,聲稱巴黎根本沒有正宗的南特炒雞蛋,因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紳士聞言大喜,誠邀凡爾納登門獻藝。二人友誼從此開始,并一度合寫戲劇,為凡爾納走上創作之路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位胖紳士的名字是大仲馬。畢業後,他更是一門心思投入詩歌和戲劇的創作,為此不僅受到父親的嚴厲訓斥,并失去了父親的經濟資助。他不得不在貧困中奮鬥,以讀書為樂。他十分欣賞雨果、巴爾紮克、大仲馬和英國的莎士比亞。在巴黎,他創作了20個劇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滿浪漫激情的詩歌。

後來,凡爾納與大仲馬合作創作了劇本《折斷的麥稈》并得以上演,這标志着凡爾納在文學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繼續創作的過程中,凡爾納感到文學創作似乎缺乏出路,而且他發現當時文壇上的人都在找出路,都在試圖把其他領域的知識融進戲劇。比如大仲馬是将曆史學融進文學,而巴爾紮克則把社會倫理學融進文學……這時凡爾納發現,隻剩下地理學還沒有被開發。

于是凡爾納利用一年的時間進行試驗,創作出《冰川上面過冬》等作品,但未發表。

1856年,凡爾納乘火車來到北部城市亞眠,遇到一名帶着兩個孩子的漂亮寡婦,一見鐘情并求婚,繼而結婚。接着凡爾納搬家過去,從此開始認真創作。其時29歲。

凡爾納創作出《氣球上的五星期》後,16家出版社無人理睬,憤然投入火中,被妻子搶救出來,送入第17家出版社後被出版。賞識此書的編輯叫赫茨爾,從此凡爾納遇到了知音,與之結下終身友誼。黑格爾與凡爾納簽訂合同,一年為其出版兩本科幻小說。

《氣球上的五星期》出版之後,凡爾納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多方面的探索時期,他試驗多種寫法,朝多種方向進行探索,一發不可收拾。每年出版兩本,總标題為《奇異的旅行》,包括《地心遊記》《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海底兩萬裡》《神秘島》等等,囊括了陸地、海洋和天空……此後探索停止,開始成熟,進入平穩的發展時期,創作出《80天環繞地球》《太陽系曆險記》《兩年假期》等優秀作品。随着聲望的增高,凡爾納的财富也在迅速增長。

凡爾納的晚年不是十分幸福,創作減少并進入衰弱期,其《卡爾巴阡的古堡》有一定的自傳性,表現了生活中隐秘的側面。

1905年3月17日凡爾納出現偏癱,24日失去知覺,25日晨8:00去世。

1905年3月28日大出殡,全世界紛紛電唁,悼念這位偉大的科幻作家。

寫作特點

凡爾納的故事生動幽默,妙語橫生,又能激發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熱愛科學、向往探險的熱情,所以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凡爾納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通俗小說作家,有一種能夠把自己的幻覺變得能夠觸摸的本領,其感覺是全方位的,從平淡的文學中傳達出某種人類的熱情。但凡爾納的小說中人物除了少數幾個外都是一模一樣的,他似乎塑造不出更重要的人物,人物都是臉譜化的簡單的好人壞人,沒有什麼心理活動;從其作品人物性别單一化上還可看出他對女人的偏見,隐隐流露出深受其苦的心态。此外凡爾納的作品中充滿了明顯的社會傾向,是一個愛國者(法國人最好)、民族解放主義者(支持被壓迫民族鬥争),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從某些作品中表現出無秩序者),最後還是一個銀河帝國主義者(有締造宇宙帝國的欲望)。

凡爾納的作品裡充滿了知識,但他本人卻是一名宇宙神秘主義者,對世界有一種神秘的崇拜。在他的小說中,有時候思考問題不夠深刻,主題也常常重複。

但總的來說,凡爾納的嘗試仍然是偉大的。他寫的雖然都是平凡小事,但讀後仍使我們激動不已。正如1884年教皇在接見他時曾說:“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重的卻是它們的純潔、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

作品集

《八十天環遊地球》《海底兩萬裡》《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環繞月球》《神秘島》《世界主宰者》

《米歇爾·斯特羅哥夫》《氣球上的五星期》《空中曆險記》

《墨西哥的“幽靈”》《佐奇瑞大師》《牛博士》

《一個在冰雪中度過的冬天》《征服者羅比爾》《兩年假期》

《從地球到月球》《八十天環繞地球》《奧蘭情遊》

《升D先生和降E小姐》《隐身新娘》《昂梯菲爾奇遇記》

《大海入侵》《烽火島》《太陽系曆險記》

《巴爾薩克考察隊的驚險遭遇》《哈特拉斯船長曆險記》《大木筏》

《喀爾巴阡古堡》《金火山》《魯濱遜叔叔》

《多瑙河領航員》《魯濱遜學校》《馬丁·帕茲》

《旅行基金》《漂逝的半島》《桑道夫伯爵》

《黑印度》《南非洲曆險記》《突破封鎖》

《沙皇的郵件》《印度貴婦的五億法郎》《小把戲》

《迎着三色旗》

作品賞析

關于炮彈

這個炮彈的外部是直徑九英尺,高十二英尺。為了不超過規定的重量,他們把彈壁做得稍微薄一些,同時卻把炮彈底做得特别厚,因為它要承受硝化纖維素燃燒時産生的氣體的全部壓力,其實,炸彈和錐形圓柱體的榴彈也是這樣,底部比較厚。

這個金屬塔的出入口是在圓錐形部分上開的一個小洞,跟蒸氣鍋爐上的那些洞口一樣大小。洞門是鋁闆做的,關上洞門,再擰緊結實的翼形螺釘,小洞就嚴絲合縫地給堵起來了。這樣,旅客們一到達黑夜的天體,就可以自由地走出他們的活動監獄。

但是,單單到那兒去是不夠的,路上也應該看看呀。沒有比這更容易的了。原來在皮墊子下面有四個舷窗,舷窗上裝着非常厚的凸透鏡,兩個在炮彈周圍,第三個在彈底,第四個在尖頂,所以旅客們一路上可以同時觀察已經離開了的地球、越來越近的月亮和挂滿了繁星的天空。不過舷窗外面嵌着結實的金屬護窗闆,免得受到出發時的撞擊,隻消擰下裡面的螺絲帽就很容易地把金屬闆扔抑了。這樣炮彈裡的空氣就不會漏出去,而旅客們也可以進行觀察了。

現在飛船上的返回艙,和凡爾納在19世紀所設想的十分相似!應用至少經過充分研究的科學背景,是凡爾納有别于早期作家的基本要素。凡爾納的特殊貢獻,就在于他喜歡作準确的科學叙述,而這樣的叙述在瑪麗·雪萊或愛倫·坡和納撒尼爾·霍桑的作品中是缺少的。凡爾納的小說情節不一定十分有趣,但他的科學想象卻總是引人入勝的。不講究文學色彩、完全靠科學叙述取勝的科幻小說家,在凡爾納之後,有一位是俄國的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他在預言人類征服太空方面大膽構思,以燃料為動力的火箭成為宇航的工具,比凡爾納的用哥倫比亞大炮發射彈殼飛船有了進一步的可行性。其次,凡爾納向19世紀的讀者展示了一個“科學奇迹”成為現實的理想世界,而20世紀,他的一些科學幻想真的成了現實。例如,阿波羅登月。《科幻世界》對此進行了比較

凡爾納月球炮彈與阿波羅登月對照表(引自《科幻世界》1998年第10期)

作品不足

凡爾納的想象力确實給了後人極大啟發,但由于當時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這篇小說在科學方面有很多問題:

最大的問題無疑是炮彈飛船的可行性。後世的物理學家證明,發射炮彈要達到如此速度,炮膛的長度要超過20 km!而且一個緻命的問題是炮彈在一瞬間達到如此大的速度,盡管小說家設計了減震裝置,乘員也會當場身亡。

其次是關于月球的認識。小說中認為月球上是有空氣的,甚至可能有生物。隻是空氣比地球稍稀薄一些而已,和高山的情況相似。

另外,他還認為地球有另一顆衛星——一顆小小的火流星。正是它影響了飛船的軌道,使得它沒有飛上月球,也使得乘員們幸運回到地球。

當然,其它的問題也不少,但這隻是白璧微瑕,無損于作品的偉大。

藝術特色

作品出版後,作者又寫了續集《環繞月球》。這兩部小說的内容前後呼應,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從地球到月球》講的是試驗的由來和從地球到月球之旅的準備工作以及大炮的發射;《環繞月球》講的是“炮彈車廂”在發射之後在太空中的種種曆險。這兩部小說生動幽默、妙語橫生,情節奇幻又驚險,書中充滿了凡爾納的科學設想,這些設想在以後又幾乎一一得以驗證和實現。他在宇宙飛船發明之前就想到了“炮彈車廂”,借用書中人物米歇爾的說法“搭乘炮彈去月球旅行隻是件水到渠成、簡易不過的小事而已。這種旅行是遲早會發生的事,至于采用怎樣的交通方式,當然要根據人類進步的規律。”今天,去太空旅行還是極個别科學家和富翁的特權,也許有那麼一天,各家旅行社會真的推出“太空幾日遊”,并标明“炮彈車往返”呢!到時,我們或我們的後代也會像巴比康他們那樣觀賞到美妙的太空景象。

但如果說,吸引讀者的隻是凡爾納的奇特、大膽的想象力的話,那就錯了。《從地球到月球》和《環繞月球》中涉及的天文、地理、人文等知識并非是作者關在家裡用大腦臆想出來的虛幻的東西,書中所有的數字及描述都是作者豐富想象和理性知識的結合,都有着堅實的科學基礎和依據。雖然凡爾納不是科學家,也不是地理學家、社會學家,雖然凡爾納沒有像他筆下的主人公那樣乘坐炮彈遨遊太空,但關在家裡埋頭創作的他其實是掌握了大量的天文學及地理學等方面的材料的。他幻想的探險也是經過他缜密思考和仔細推敲的,絕不是信手拈來、胡編亂造。

凡爾納所塑造的這些人物形象,他們遠大的理想、堅強的性格、優秀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已赢得了億萬讀者的喜愛和尊敬,也正是通過他們,凡爾納才得以關在家裡經曆一系列的情節奇幻的探險;凡爾納像他筆下的人物一樣,用智慧和勇敢創立了科學幻想和幻想科學的小說世界,激發着人類探險的熱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