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港

後港

荊門鎮級市試點城鎮
後港鎮隸屬于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位于沙洋縣中南部,長湖之濱,江漢平原腹地,地處荊門、荊州、潛江三市交界處,是一個已有1300多年曆史的古鎮。[1]
    中文名:後港 外文名:Hougang Town 行政區類别:鎮 所屬地區:湖北省沙洋縣 地理位置:沙洋縣中南部、江漢平原西北部 下轄地區:30個行政村、4個社區 政府駐地:後港鎮聚仙橋街 電話區号:0724 郵政區碼:448272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長湖濕地、黃歇冢等 地位:荊門首批“鎮級市”試點城鎮之一

簡介

後港鎮總面積273.79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12.7萬畝,下轄30個行政村、4個社區,總人口68981人(2017年),集鎮建成區面積9.86平方公裡,常住人口5.8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69.1%。

後港鎮曾獲全國文明村鎮、全國重點鎮、第三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湖北省中心城鎮、湖北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等榮譽稱号;2013年,該鎮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45.8億元。

曆史

後港鎮曆史悠久,根據新石器時代古城址——城河遺址考古發掘實物分析,6000年前就有人類在後港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并創造了燦爛的農耕文明。

戰國時期楚國名相春申君黃歇成居于後港,據《荊門州志》記載:“當晴空時,西山煙岚縷縷如雲,後有楚人祭祀台。”

公元前十二世紀,商朝分封武丁後裔于漢西建權國,取水(今竹陂河)而名,在馬良築權城。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王室封宗室于江漢間,建邦國(今十裡鋪)。

公元前1027-770年,荊門北部為鄀國,東部為權國,春秋時期,楚武王克權,遷權于那處(今拾回橋),設權縣,荊門屬為楚地。

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伐楚,占領江漢間,在郢都(今荊州城)設南郡,荊門全境屬之。

元文宗開曆元年(1328年)長林縣遷到沙洋西南藻湖,在今後港鎮建元長林保盈倉。

民國三年(1914年),為第三區。

民國十七年到三十四年(1938年—1945年),被日軍侵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五月十九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後港,轄于沙洋市。

1960年為後港區,直轄于沙洋市。

1985年劃歸沙洋區。

1998年12月,沙洋撤區設縣并入荊門市,後港降為縣轄鎮。

截至2013年,後港鎮轄仙橋社區、宋湖社區、荊獅社區和蛟尾社區4個社區,黎坪村、風井村、孫橋村、黃歇村、龍垱村、安坪村、荊南村、唐台村、新宏村、勝利村、金山村、新場村、廟嶺村、雙村村、雲山村、黎橋村、高店村、廟灣村、殷集村、李台村、港口村、松林村、韓場村、荷花村、黃場村、三咀村、鐵鞭村、青龍村、大廟村、土咀村、獨棗村、東嶽村、喬湖村、喬姆村等30個行政村。

水資源

後港鎮水資源較豐富,境内長湖、水庫水域面積達22.6平方千米。

礦藏

截至2013年,後港鎮地下礦藏共四大類12種,其中白煤儲量較多。

動物

後港鎮的特色動物資源有龜、鼈、黃鳝、蟹、鳜魚、銀魚、針魚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