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浪魚

巴浪魚

鲹科圓鲹屬動物
巴浪魚,學名藍圓鲹,别名又名刺巴魚、棍子魚、池魚、黃占、池仔。鲈形目鲹科圓鲹屬的1種。巴浪魚是福建與廣東潮汕人的稱呼,其學名叫藍圓鲹,一種近海暖水性中上層魚類,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海、東海和黃海,其他地區也有稱棍子魚、滾子魚、黃占、池魚等名字的。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學名:巴浪魚 中文别名:刺巴魚、棍子魚、池魚等 界:動物界 目:鲈形目 科:鲹科 屬:圓鲹屬 種:藍圓鲹 體征:紡錘形

形态特征

背鳍Ⅶ,Ⅰ-30—34,1小鳍;臀鳍Ⅱ,Ⅰ-26—31,1小鳍;胸鳍21—23;腹鳍Ⅰ-5;尾鳍17。側線普通鱗48—60,棱鱗32—38。n

體長74—227毫米。體長為體高3.4—4.8倍,為頭長4—4.2倍。體呈長圓形或紡錘形,稍側扁。頭近圓錐形,頭長為吻長2.7—3.8倍,為眼徑3.4—4.8倍。脂眼睑發達,隻瞳孔留一長縫。口大而傾斜。兩颌牙細小一列,犁骨牙叢呈丁字形,腭骨與舌上牙呈帶狀。肩帶下角有一凹溝。第一鰓弓上鰓耙細密,鰓耙數12—15+33—38。體和胸部皆被小圓鱗,第二背鳍和臀鳍基底有一低鱗鞘。側線彎曲部等于或稍長于直線部,棱鱗存在于直線部全部或絕大部分上,最大棱鱗大于眼徑1/2。第一背鳍以第三鳍棘為最長,長于最長鳍條。第二背鳍與臀鳍同形,其後各有1小鳍。胸鳍長等于頭長。腹鳍胸位。尾鳍分叉。體背部藍灰色,腹部銀白色。鰓蓋後上角處有黑斑。第二背鳍尖端稍白色。

烹饪方法

巴浪魚洗淨抹幹水,用粗鹽、胡椒粉腌1小時,再用毛巾擦幹;把魚放在竹墊或竹筲箕内,在開水中用慢火浸熟;待魚完全冷後,取起盛碟上,蘸普甯豆瓣醬吃。特色:此為最具潮州風味的“魚飯”,即白火合魚,是以往潮汕漁民發明的,原汁原味,鹹鮮宜人。

巴浪魚是福建與廣東潮汕人的稱呼,其學名叫藍圓鲹,一種近海暖水性中上層魚類,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海、東海和黃海,其他地區也有稱棍子魚、滾子魚、黃占、池魚等名字的。在舟山,有次我提起巴浪魚,座中雖然有好幾位水産專家,都不知我說的什麼魚。我解釋說:“這種魚最便宜,兩三個手指大。尾部兩側各有一道很硬的棱鱗。人們往往用來腌制鹹魚幹……”他們恍然大悟:“你說的是藍圓鲹,我們這邊叫黃專魚。”我的印象裡,浙江人似乎不大吃巴浪魚,餐館裡難得見到。

最早知道的是巴浪魚鹹魚幹,好配稀飯。來到廈門後,才開始經常買冰凍巴浪魚煮醬油水。美食家談魚,講究珍稀和肉質細膩,如石斑魚和野生大黃魚。偏偏巴浪魚産量極大,又一身粗皮糙肉,價錢低賤,每斤不過四五元錢,連普通人都嗤之以鼻。我的飲食品位比較低,随遇而安,竟然覺得肉粗有肉粗的好處。久煮之後的巴浪魚,肌理結實,滋味深長,咀嚼起來特别有勁。

巴浪魚是傳統魚類,閩南人吃了百年千年。讀民國《廈門市志·物産志》,不見巴浪魚的記載,心想那是修撰者疏忽,或者因為它不登大雅之堂。前不久采訪曾參與編修《廈門漁業志》的陳複授先生,才知道巴浪魚作為一種經濟魚類,在廈門不過半個世紀的曆史。

捕撈曆史

據陳複授先生介紹,廈門漁業的傳統捕撈方法是延繩釣,以釣帶魚、鲨魚、鲷魚為主。漁民出海作業,乘坐的漁船叫釣艚,攜帶的漁具是釣具,而非網具。遨遊于閩南—台灣淺灘漁場中上層水域的藍圓鲹,從來不是漁民延繩釣的對象。1964年,廈門試驗燈光圍網作業成功,廈門的漁船才開始攜帶網具出海,巴浪魚因此成為主要的漁獲物。

《廈門漁業志》中關于藍圓鲹的介紹:“是近海漁船群聚的主要魚種。年漁獲量從70年代中期起約占中上層魚類總漁獲量的40-50%,居第一位,且資源比較穩定。”自從漁具改釣為網後,金色小沙丁魚(俗名鳁仔)、藍圓鲹、脂眼鲱、鲐魚(俗名花威)、颌圓鲹(俗名竹葉巴浪)、竹莢魚(俗名大目鲭)等變成了廈門漁業最主要的經濟魚類。“頭幾年巴浪魚很高産。吃不完,就拿去曬,做魚幹。到處都在曬巴浪魚。廈大上弦操場也曬得滿滿的。空氣中都是魚腥味。”陳複授先生回憶說。

吃慣了帶魚的廈門人,開始吃巴浪魚,視之為無上美味。民諺稱:“巴浪巴浪,好吃不分尪(老公)。”這句諺語與另一句諺語“鳓魚炖菜脯(白蘿蔔幹),好吃不分某(老婆)”相映成趣:廈門人吃魚的最高境界似乎是獨享。誰也沒想到,接下來的三四十年裡,海洋枯竭,其他魚類越來越罕見,惟有巴浪魚源源不斷登陸,于是身價大跌,堕落成一種爛賤如泥的貧民魚。20年前,暴富的閩南人瞧不起清貧的公務員,稱巴浪魚為“幹部魚”。不幾年公務員鹹魚翻身,成為消費鮑魚魚翅的主力,算是争了口氣。現在再說幹部魚,就有一種滄海桑田的意味了。

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吃巴浪魚。廣西涠洲島的魚市非常豐富,有鲨魚、虎魚、金錢魚、海鳗、烏賊以及各種石斑魚,我惟獨沒有看見巴浪魚。在當地海鮮大排檔進餐,也沒發現這道菜。可是我知道,近二三十年來,巴浪魚一直是南海首屈一指的主要漁獲物。那麼,當地的巴浪魚都到哪裡去了?我向南海水産研究所的邱永松研究員請教。他說:“廣西人不吃巴浪魚。在廣東,說廣東話的廣東人也不吃巴浪魚,他們覺得濕熱。巴浪魚主要用來做海産養殖的魚飼料。隻有福建人,還有說閩南方言的廣東潮汕人,海南人吃巴浪魚。”事實上,廈門民間也流傳巴浪魚有毒性,體質敏感的人忌食。

總的來說,是否食用巴浪魚,與一地的飲食傳統相關。上世紀80年代以來,因為過度捕撈,我國傳統主要經濟魚類如大小黃魚、帶魚等迅速減少,無法形成魚汛,一批從前被人輕視的低值魚登上了我們的餐桌。像所有必需品一樣,我們的食物品質每況愈下,我們的飲食趣味也不得不向下調整。大黃魚吃完了,隻有吃巴浪魚,并且要在巴浪魚裡建立起新的飲食美學。這是沒辦法的事。奇怪的是,轉念一想,我覺得巴浪魚挺适合我們這個粗鄙的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