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翼

小翼

飛機機體部件
又稱作翼梢小翼,即在機翼設計在翼梢引入了小的垂直隆起,80年代研制出來。裝在飛機機翼梢部的一組直立小翼面,用以減小機翼誘導阻力。[1]
  • 中文名:小翼
  • 外文名:The winglet
  • 别名:
  • 又名:翼梢小翼
  • 制作年代:80年代

簡介

有單上小翼、上下小翼等多種形式的翼梢小翼。單上小翼由于結構簡單而使用較多。飛機的誘導阻力約占巡航阻力的40%。降低誘導阻力對提高巡航經濟性具有重要意義。

機翼的展弦比越大,誘導阻力越小。過分大的展弦比會使機翼太重,因而增大機翼展弦比有一定限度。在翼梢簡單地加裝垂直端闆也能減小誘導阻力,但效果并不理想。70年代中期,美國R.T.惠特科姆最先提出翼梢小翼的概念,一系列的試驗證實了它的減阻效果。

翼梢小翼除作為翼梢端闆能起增加機翼有效展弦比的作用外,還由于它利用機翼翼梢氣流的偏斜而産生的“拉力效應”能減小誘導阻力。風洞實驗和飛行試驗結果表明,翼梢小翼能使全機誘導阻力減小20%~35%,相當于升阻比提高7%。翼梢小翼作為提高飛行經濟性、節省燃油的一種先進空氣動力設計措施,已在一些小型運輸機上開始采用。

優點n

1、端闆作用:阻擋機翼下表面繞到上表面的繞流,消弱翼尖渦強度,從而有效增大機翼有效展弦比。n

2、耗散翼尖渦:因為翼梢小翼本身也是個小機翼,也能産生翼尖渦,方向與主翼翼尖渦相反,且與其距離很近。在黏性耗散的作用下,兩股渦相互纏繞,互相對抗抵消,同樣達到減少誘導阻力的目的。n

3、增加機翼升力及向前推力:上翼梢小翼可利用三元畸變流場産生小翼升力和推力分量。n

4、推遲機翼翼尖氣流的過早分離,提高失速迎角:一般來說,後掠機翼翼尖是三元效應區,流管收縮,氣流流過時先是急劇加速,壓力降低,後是劇烈的壓力恢複,進入很陡的逆壓梯度區,過早引起翼尖邊界層分離,造成世失速。然而安裝在翼尖處的翼梢小翼可用其順壓場去對應翼尖逆壓場,使壓力分布不在陡,減小逆壓梯度。如果設計得當就可延遲機翼翼尖處的氣流分離,提高飛機失速迎角及抖振升力系數。

上一篇:長途汽車

下一篇:科沃斯機器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