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

宗喀巴

明朝佛教理論家
宗喀巴(1357年~1419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立者、佛教理論家。宗喀巴本名羅桑紮巴(善慧稱吉祥),這是受沙彌戒時的名稱。青海湟中縣人。在中國西藏、青海、内蒙、甘肅、北京、山西、河北等地區的佛教寺院裡,都有宗喀巴大師塑像,有的是泥塑塗金,有的是以銅質鎏金制成。1419年(明成祖永樂十七年),宗喀巴在拉薩甘丹寺圓寂,時年63歲。圓寂時,将自己的衣帽傳給賈曹傑,于是賈曹傑繼承了甘丹寺住持之位。藏傳佛教史上将宗喀巴大師、賈曹傑、克主傑合稱為“師徒三尊”。[1]
    本名:宗喀巴 别名:羅桑紮巴 民族族群:藏族 出生地:青海宗喀藏區 主要作品:密宗道次第廣論 主要成就:創立藏傳佛教格魯派 信仰:大乘佛教

人物介紹

宗喀巴(1357年—1419年)元末明初宗喀(今青海湟中)人。藏族。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本名羅桑紮巴。父名魯木布格,元末官達魯花赤。幼時,從噶當派僧人頓珠仁欽出家于甲瓊寺(在今青海循化)。十六歲進藏深造,住第瓦僅寺(在拉薩西南郊)。先後在前後藏各地投師求法,在噶當、薩迦諸大師指導下,系統學習近二十年,同時為人講經傳教,提倡僧人應持守戒律,頗著聲望。

明永樂七年(1409年)初,在帕竹地方政權及其屬下貴族支持下,創大祈願法會于拉薩,又在拉薩東北汪古爾山建立甘丹寺,正式創立格魯派。著有《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等書。生前将衣缽傳給首席弟子賈曹傑·達瑪仁欽。圓寂後,由賈曹傑繼法位。後其法嗣在蒙古和碩特部及清朝支持下,使格魯派逐漸成為在西藏地方執政的教派,并在蒙藏地區廣泛流行。

人物生平

宗喀巴大師出生于青海湟中縣,他的出生地藏語叫做“宗喀”,所以稱他為宗喀巴,意為在宗喀出生的人,宗喀巴法名為羅桑劄巴,意為善慧。他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也就是黃教的創始人。傳說羅桑劄巴為文殊菩薩轉世,于元順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藏曆火雞年)十月二十五日誕生。青海的僧俗大衆尊稱他為傑仁波且,意為寶貝法王。

他的父親名叫魯本格,是元朝末年兼管當地軍民政務和地方官員——達魯花赤,母尊名為星薩阿切,生有子女六人,宗喀巴排行第四。

宗喀巴3歲時,第四世活佛若白多傑受元順帝召請進京途中路過青海,宗喀巴的父親就帶着他到夏宗寺和若白多傑活佛相見,若白多傑給宗喀巴灌頂加持,授了近事戒。

宗喀巴7歲時,被家人送到夏瓊寺,當時這是一座噶當派的寺院,取密宗名為端月多傑,後又受沙彌戒,取法名羅桑劄巴。宗喀巴在這裡學習了9年佛法,在佛學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了進一步探求佛法,他16歲時離開夏瓊寺前往西藏求學佛法,拜各教派高僧為師,吸取各家之長,對佛教密乘教典、灌頂諸法了如指掌。

講經曆史

他經常給别人講經說法,當時他已經能講17部經典,包括大乘顯宗各派的代表著作,而且不會發生混亂和遺漏。人們對此非常欽佩,認為這不是一般人的才智所能達到的,宗喀巴的聲望也随之越來越高。

宗喀巴三歲時,正值法王迦瑪巴遊戲金剛,授給他近事戒,賜号慶喜藏。這一年,附近有位名喇嘛敦珠仁欽,施舍給他父親好多馬羊等财物,請求把這小孩送給他,得到應允。從此直至入藏以前,他依止敦珠仁欽,學了很多經論,并且受了密教的灌頂,他的密号叫不空金剛。

七歲時,依敦珠仁欽受沙彌戒。為了進一步深造,十六歲時(1372)他辭别敦珠仁欽前往西藏。十七歲到達拉薩東面的止公山林,在止公寺向阿仁波切座前聽受大乘發心儀軌、大印五法、拿熱六法等教法。以後又到拉薩西面的極樂寺,從吉祥獅子和善滿聽聞經論。又奉功德海和烏錦巴為正副阿阇黎學習《現觀莊嚴論》。又依曼殊寶聽受《大乘莊嚴論》等及彌勒菩薩所造諸論。

這樣幾年之内學習了好多顯密經論。十九歲在那塘時,學習《現觀莊嚴論》;由于論中多引《俱舍》原文,比較難懂,因此又發心學《俱舍》。在那裡他又從義賢譯師聽受意樂賢的《俱舍釋》。第二年夏天他又到澤欽請慶喜祥講《現觀莊嚴論》。慶喜祥又介紹他到仁達巴那裡聽聞《俱舍》和《入中論》。仁達巴的學問修持都好,因此成為宗喀巴一生中最重要的師長。那年秋季,又從大譯師菩提頂受學《集論》。

閉關專修

冬天從慧明律師聽受《毗奈耶根本經》及其《釋論》。二十二歲時仁達巴為他講《集論》、《入中論》。那年秋後閉關專修,兼閱經論,對于法稱的理論,生起了無限的信心。二十四歲那年的春天,他到那塘,聽受高僧義賢講授所著《釋量論》的注釋。夏季,他在那塘立《釋量》、《集論》、《俱舍》、戒律四部之宗,同時受學許多密法。

秋間在藹寺從空賢學詩詞,同時從那塘住持慶喜幢受得中觀宗重要經論的傳承。當時西藏中觀宗諸論傳承的人很少,由于宗喀巴得到傳承,加以宣揚,後來受到中觀宗諸論傳承的人就很多了。以上僅僅是把他所學的經論略舉幾個例子,實際所學決不限于這些。大概藏中所有經論,他沒有不聽到講授或受到傳承或接觸過的。

據克珠傑所著《宗喀巴大師密傳》中記載:年少的喇嘛邬瑪巴,在一次放牧時,從心中發出“阿惹巴紮那”文殊菩薩心咒的嗡嗡之聲,同時發生一股強大的力量,使他全身汗毛豎起,幾乎到了心不能把持的程度。

由于他有殊勝的因緣經常和文殊菩薩見面,于是向文殊菩薩詢問宗喀巴大師前後生的故事,文殊菩薩告訴他:“往昔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宗喀巴在印度誕生為婆羅門之子。當時他見到了信解智菩薩,菩薩非常喜歡他,從此宗喀巴做了菩薩的侍從,從而聽受了許多教法。菩薩領他到釋迦牟尼佛的座前禮拜時,宗喀巴生起菩提心,他用一串純潔無垢的白晶寶珠供于佛前。由此而播下通達智慧的種子。”

主要影響

藏傳佛教發展到宗喀巴生活的時代,勢力強大的噶舉、薩迦等教派,在佛教戒律、本質方面均有頹敗之勢,在政治上的争鬥成了佛教上層勢力的主導。宗喀巴看到這些現象後,極為痛心,于是他決心對宗教進行改革。宗喀巴在他38歲時,改戴黃色桃形僧帽,表示他區别于其他教派,不同于那些敗壞戒律的修行者,決心繼承和尊守印度大師釋迦室利所規定的戒律。他的号召和行動,得到帕竹地方政權的積極支持,也受到了廣大僧俗的熱情歡迎。

宗喀巴大師刻苦學習,經過長期的苦學精修,創建了一整套佛學體系,其重要論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無上瑜伽修法就是其思想體系的總結,也是他創立格魯派的理論基礎。“格魯”意為“善規”。因為宗喀巴大師戴黃色桃形僧帽,所以又稱格魯派為“黃帽派”、“黃教”。宗喀巴大師強調修行次第,要先顯後密,顯密并重,“提倡苦行”,僧人不結婚,戒殺生,禁飲酒,斷絕世俗交往等等。

1409年,宗喀巴大師在拉薩創建甘丹寺,擔任首位法台。1416年,其弟子绛央卻傑興建哲蚌寺。1418年—1419年,其弟子绛欽卻傑利用從明朝帶回的大批賞賜物修建了色拉寺。甘丹、哲蚌、色拉三寺合稱為拉薩三大寺,成為後來格魯派六大叢林的中心寺院。

人際關系

宗喀巴的弟子中最著名者有8人:

賈曹傑(原名達瑪仁欽,師徒三尊之一,繼宗喀巴之後任甘丹寺法台甘丹赤巴)

杜曾·劄巴堅贊

克珠傑(原名格雷貝桑,師徒三尊之一,甘丹寺第三任甘丹赤巴,後被追認為一世班禅)

绛央卻傑(原名紮西貝丹,創建哲蚌寺)

绛欽卻傑(原名釋迦也失,創建色拉寺,曾經兩次赴漢地朝觐明朝皇帝,被封為“大慈法王”)

多教·江白嘉措

吉尊·喜饒僧格

根敦朱巴(宗喀巴最小的弟子,創建紮什倫布寺,後被追認為一世達賴)

相關著作

《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略論》、《菩提道次第略論釋》、《菩提道次第心論》、《菩提道次第攝受求加持頌》、《大乘修心七義論貫注》、《緣起贊五十八頌》、《入中論善解密意疏》、《辨了不了經善說藏論》、《龍樹中觀根本慧論廣釋之正理海》、《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波羅蜜多注釋·金珠》、《菩薩戒品釋》、《僧衆二十論》、《密宗十四根本戒釋》、《侍師五十頌釋》

曆史評價

王森教授在《西藏佛教發展史略》中有至為精當的評價,他說:“宗喀巴是佛教史上有名的宗教改革者,由于他的改革,産生了在藏族和蒙古族曆史上有重要影響的格魯派;其他教派如薩迦、噶舉、甯瑪等,在此以後也都或多或少受了格魯派的影響,改變了他們原來的傳統作風。因此宗喀巴對喇嘛教的改革在西藏佛教曆史上占了一個重要的地位。”

上一篇:珠山八友

下一篇:飯島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