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

優秀民間陶瓷藝術家
“珠山八友”是中國景德鎮藝術最優秀的代表,是二十世紀景德鎮陶瓷藝術的改革先驅,是景德鎮陶瓷藝術發展的開路先鋒,是各種藝術流派的藝術宗師。
    本名:珠仙八友 别名:月圓會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珠仙八友雅集圖》 主要成就:出類拔萃的優秀民間陶瓷藝術家

概念解讀

明清兩朝皇家重視景德鎮陶瓷生産,集中全國的人才和物力,保征了皇家官窯景德鎮陶瓷的質量,在景德鎮陶瓷的胎體精細、釉質潤淨、制作規整、品種多樣,特别是顔色釉瓷的精細講究,可以說達到了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境地,促進了景德鎮陶瓷藝術的發展。但是,由于官家的統治,又扼殺了景德鎮陶瓷藝術家個性的張揚和發揮,成為了中國景德鎮陶瓷藝術發展的桎梏。景德鎮人傑地靈,人才輩出,随着清朝國力的衰敗,皇家禦窯廠的衰落,一批出類拔萃的優秀民間陶瓷藝術家異軍突起,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技藝超群的代表人物。

珠山八友當時的名稱是“月圓會”,就是禦窯廠停燒以後部份流落到民間的粉彩和瓷版畫的高手。這裡的“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鄧碧珊、畢伯濤、何許人、程意亭、劉雨岑。這其中江西人除外,王大凡、何許人、和1904年出生八友中最年輕的藝人劉雨岑分别是徽州黟縣、徽州歙縣、和安徽太平人。要再算上徐仲南、田鶴仙,珠山八友實則是十個人,這并不前後矛盾。正如“江西詩派”也并不全是“江西人”一樣,“以味不以形也”。月圓會“珠山八友”也可以是指一個畫家群體,在繪畫上他們追求清代中期“揚州八怪”的風骨。

年齡最大的徐仲南生于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比年齡最小的劉雨岑年長32歲(劉雨岑生于1904年),可以說珠山八友在中國景德鎮陶瓷藝壇活躍了近百年。

這個時期中國民族正處于"國破家亡,匹夫有責"的動蕩時代,珠山八友在繼承我國優秀景德鎮陶瓷傳統的基礎上,汲取民間景德鎮陶瓷藝術的營養,以揚州八怪為典範,以海派藝術家為榜樣,容納西方陶瓷藝術風格和技法,用充溢的時代氣息和滿腔的愛國熱情,投入瓷藝創作,沖破明清官窯的藩籬,像一股清泉,一洩而下,不可遏止。

如王崎在瓷器上面人物,汲取了黃慎的寫意手法,表現人物的衣紋和風姿,獲得頗為奇妙的效果。王大凡不用玻璃白打底,直接将彩料塗到瓷胎上的落地彩技法至今影響着景德鎮陶瓷藝人。鄧碧珊是第一個在瓷闆上描繪人物肖像的瓷畫家。汪野亭在前人的基礎上,以國畫的潑墨法,在瓷器上繪山水,同樣出現墨分五色的中國畫效果,給景德鎮陶瓷的山水作品注人了生機。劉雨岑憑借自己深厚的功底,創"水點"技法,在景德鎮陶瓷粉彩藝術上産生了極大的影響,這種技術後來運用于燒制毛主席專用瓷,被譽為當代官窯。

文化解釋

“珠山八友”似乎成了一定時期瓷器的代名詞。雖然學術界對八人的定位還有一些異議,但我覺得這并不是很重要。就像我們對待“揚州八怪”的态度是一樣的。因為人們可以撇開這些名詞的争論,去實實在在的看看他們的作品。作品才是品評一切藝術價值的标尺和對象。在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鄧碧珊、劉雨岑、徐仲南、田鶴仙、畢伯濤、何許人等人中,人們發現的是這樣一個群體共同延續了景德鎮瓷器的餘韻,也是他們使得人們在近代景德鎮的瓷業史上找到了一些自信。

“珠山八友”是一個文化現象,這種現象在陶瓷史上是鮮見的,在中國繪畫史上卻是相當普遍的———“畫派”現象。

“珠山八友”的出現是有特殊的曆史文化背景。在明清以前的陶瓷文化情境中,陶瓷工匠的任務是為統治階級服務,身份和創作沒有自主性,也沒有結社的自然條件,他們的身份就像是受雇者。時序發展到近代,陶瓷工匠的身份得到了極大的自由和釋放,于是他們就像其他文人一樣具備了形成藝術雅集或藝術社團的條件。他們往往有共同的志趣或人生目的。

就像王大凡(1888-1961)在《珠山八友雅集圖》中表述的一樣:道義相交信有因,珠山結社志圖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魚蟲獸與人。畫法唯宗南北派,作風不讓東西鄰。聊得此幅留鴻爪,隻當吾侪自寫真。這種帶有自娛意味的直抒胸臆,讓人看到了無奈,也看到了景德鎮瓷業的危機局面。

人物介紹

“珠山八友”思想成熟的時候,清朝的統治已經結束。這在陶瓷的創作思想上是獲得了解放。下面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慢慢解讀。王琦(1884-1937)是“珠山八友”的領軍人物,他在汪曉棠和潘宇等人的影響下,先與王大凡等人發起和組織“景德鎮陶瓷研究社”,後又于1928年與王大凡等人組成藝術團體———“月圓會”,借此抒發胸志,以瓷會友。作為“八友”之首.

王琦,祖籍安徽,後遷居江西信江,1884——1934年,字碧珍,号陶迷散人,早年以捏面人為生,1901年來景德鎮後,向鄧碧珊學習陶瓷繪畫藝術和人像繪畫藝術,後又學習錢慧安的繪畫藝術,因紮實的繪畫功力和聰穎的繪畫悟性,很快就超過碧珊先生。1916年浮梁知事程安贈王琦“神乎技藝”一匾,從此聲名鵲起,财源滾滾而來。

1916年王琦、王大凡赴上海參觀海上畫派畫展,接觸揚州八怪,尤喜歡黃慎的畫風。黃慎,号嬰瓢子,專攻人物、兼畫山水、花鳥,人物畫以狂草筆法作畫。王琦因捏過人像、雕塑、畫過瓷像、又吸收了西洋畫陰陽彩瓷技法,并确定了用西畫明暗畫人物頭像,以寫意筆法畫衣紋的畫風。在此之後,王琦的畫風,始終沒有擺脫黃慎畫風的影響。因此,王琦的繪畫風格雖給景德鎮陶瓷藝術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也是他率先在陶瓷繪畫上使用西洋畫技法,但他狂放崎岖,典雅飄逸的畫風,仍保留黃慎的畫風,而尚未自成一格。

珠山八友瓷畫王大凡

王大凡,祖籍陝西台元,祖上因避戰亂,遷居安徽黟縣,1888——1961年,名堃,号希平居士。少時在姐姐家的“紅店”學畫陶瓷古彩,此時汪曉棠也在姐姐家的紅店畫粉彩,有機會接觸到汪曉棠,拜曉棠大師為師。王大凡早年學習沙山春、錢慧安、費曉樓的繪畫藝術,中年學習吳道子、陳老蓮、馬鏡江的繪畫技法,可謂轉益多師,博采衆長,制成法家。王大凡在淺绛彩的基礎上,獨創了“落地粉彩”技法,很符合改革了淺降彩的設色,使淺绛彩法畫起死回生。王大凡在長達六十年繪畫生涯中,兼工帶寫,構思嚴謹,用筆流暢,飄逸,其代表“布袋羅漢”,形态逼真,神情莊重慈祥,其動感飄逸,用筆如吳帶當風,行雲流水。把一個放下包袱何等自在逍遙的和尚刻畫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1915年作品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金質獎章

汪野亭,1884年一1942年,字平,号傳其居士,江西樂平人。早年在波陽拜張曉耕、潘陶宇為師,繪畫藝術來源明朝朝畫家沈園和清代畫家王石谷的繪畫藝術,逐形成清新,雅麗的繪畫風格,成為名噪一時的青綠山水畫家。

鄧碧珊,1874年一1930年,字壁寰,号鐵肩子,清末秀才,江西餘幹人,早年靠繪畫瓷闆肖像為生,陶瓷肖像結畫是他發明的。鄧碧珊專功魚藻兼畫花鳥,鄧碧珊的魚蟲,在設色上受東洋畫藝術的景響,他的筆及構圖又受宋畫的影響較深,他的早期花鳥又受嶺南畫派的影響,足見鄧碧珊先生孜孜以求,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

畢伯濤,1886年一1962年,号黃山樵子,安徽歙縣人,清末秀才。在景德鎮陶瓷繪畫界以金石、詩、書、畫傲視瓷壇,畢伯濤的繪畫藝術來源于清代畫家新羅山人。

珠山八友館藏作品何許人

何許人,别名花滋,1882一1940年,安徽南陵人。何許人曾是景德鎮陶瓷藝術界的仿古高手,自己又開設“紅店”自産自銷,設帳授徒,著名花鳥畫家、雪景大王鄧肖禹、餘文襄就出自其門下。曾在北京客居數年,結識許多前清的八旗子弟,前朝遺臣貴族;在與他們的交往中,臨摹了大量的宋元大家的作品,擴大了自己的繪畫視野和審美情趣。回景德鎮後,他在陶瓷上創作的許多山水作品和雪景山水大都是結構緊湊,構圖大方,用筆流暢。但何許人的山水畫有董源、巨然的影子,有浙派山水吳偉、戴進的流脈;從何許人的山水作品,我們不難看出,畫家追求一種平淡天真,蕭散閑逸的藝術境界。可惜,天不假年,何許人終難大家,而隻能是一個海納百川的雜家。

程甫,名意亭,字體孚,齋名佩古,别号翥山樵子。江西樂平人,1911年入鄱陽江西窯業學堂圖畫班,師從張曉耕、潘陶宇,後赴上海,拜上海浙派畫家程瑤生門下,成為程瑤生的入室弟子,在上海數年,其花鳥畫藝術,深得南宋畫院派的藝術精髓,畫藝日漸成熟和完美。

劉雨岑,1904年一1969年,原名玉成,後改雨岑,雨誠,齋名覺庵,别号澹湖魚,六十歲後雅稱巧翁。安徽太平人,客居江西鄱陽,15歲就讀于饒州江西省立第二乙種工業學校,為潘陶宇的弟子,一九二二年來景,為當時瓷畫肖像名家朱受芝的乘龍快婿,擅長陶瓷粉彩花鳥。早年受華喦的繪畫藝術影響,中年深得任伯年、新羅山人的繪畫藝術精髓,逐形成清新雅麗的繪畫風格。

徐仲南,l872年一l952年,徐陵,字仲南,号竹裡老人,齋名栖碧山館,江西南昌人。少時入南昌人開的“紅店”學瓷藝,l9l8年受聘于江西瓷業公司管理美術陶瓷,工于松竹、淡雅詩意,自成法家。

珠仙八友作品受清代畫家戴熙的影響較深,其構圖、用筆、設色與戴熙同出一轍,同時,又受海上畫派和南宋文人畫家東坡居士的影響。

田鶴仙,l894一l952,原名田世青,後改為田青,字鶴仙,号荒園老梅,齋名古石,浙江紹興人。少時客居江西撫州嶽父家,民國初期任職于景德鎮稅務局,後受聘江西省瓷業公司夜校教員。先攻山水,後改畫梅花。其繪畫藝術,以梅花獨步畫壇。鶴仙的梅花,深得元代畫家王冕的影響,其竹杆似斷非斷,節節相連的用筆及構圖無處不體現王冕的繪畫精神,“珠山八友”發起人王大凡贈有“山水清渾成一格,梅花作出更無雙”的贊譽詩句。

上一篇:趙爽

下一篇:宗喀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