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稱守恒定律

宇稱守恒定律

物理學術語
宇稱守恒定律原本是物理學界一緻相信的原理之一,這已是曆史的定論,在物理學中,這種“對稱性”就是指物理規律在某種變化下的不變性。宇稱守恒定律是說,物理定律在最深的層次上,不分左右,即左邊和右邊是守恒的。1956年10月,30歲的李政道和34歲的楊振甯在美國科學雜志《物理評論》上發表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質疑》一文,提出了宇稱不守恒理論假設。1957年1月,美籍華裔女物理學家吳健雄率先通過實驗證實了這一理論。1957年10月,李、楊二人在提出該理論僅一周年的時候,榮膺諾貝爾物理學獎。由于李、楊二人獲獎時的中國國籍身份,宇稱不守恒理論不僅在中國科學界産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且在思想界和社會層面也産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科學思想史上一大奇觀。[1]
  • 中文名:
  • 外文名:
  • 類别:
  • 主管部門:
  • 名稱:宇稱守恒定律
  • 應用學科:物理
  • 意為:空間的左右對稱
  • 物理學:物理規律在某種變化下的不變性
  • 量子力學:是表征微觀粒子運動特性的物理量

簡介

簡單說,宇稱就是一種空間的左右對稱。在物理學中,這種“對稱性”就是指物理規律在某種變化下的不變性。例如,在實驗室做某一實驗,你無論是今天做還是明天做,無論是今年做,還是10年以後做,隻要實驗條件沒有改變,所得的實驗結果都應是一樣的。同樣,同一個物理實驗,你無論放到哪一個實驗室去做,都應該得出一樣的實驗結果。總之,時間和空間的變化,不會改變物理規律的形式和結果。

在量子力學裡,宇稱,是表征微觀粒子運動特性的物理量。宇稱守恒定律是關于微觀粒子體系的運動或變化規律具有左右對稱性的定律。即微觀粒子體系在發生某種變化過程(如核反應、基本粒子的産生和衰變等)前的總宇稱(其值為+1或-1)必須等于變化過程後的總宇稱。其物理意義是,粒子體系和它的“鏡像粒子”體系都遵從同樣的運動變化規律。

宇稱守恒定律與許多實驗結果相符合,原本是物理學界一緻相信的原理之一,曾為人們所公認。盡管由于θ與τ粒子在實驗中所顯現出的矛盾現象,引起了人們對宇稱守恒定律的懷疑,但要推倒這棵大樹簡直太難了,大多數人都望而卻步。直到1956年,李政道和楊振甯根據對實驗事實的分析,首先從理論上指出,并由吳健雄等人在實驗中證實,至少在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的領域内,宇稱并不守恒。從而證明,宇稱守恒定律并不普遍适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