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

醫學名詞
子宮頸癌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生,是人體最常見的癌瘤之一,不但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占首位,而且是女性各種惡性腫瘤中最多見的癌瘤,但其發病率有明顯的地區差異。中國宮頸癌的發生,在地理分布上的特點是高發區常連接成片。各省宮頸癌相對高發區的市、縣也常有互相連接現象。總的趨勢是農村高于城市、山區高于平原。根據29個省、市、自治區回顧調查我國宮頸癌死亡率占總癌症死亡率的第四位,占女性癌的第二位。宮頸癌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各國、各地報道也有差異,中國發病年齡以40~50歲為最多,60~70歲又有一高峰出現,20歲以前少見。[1]
    中文名:子宮頸癌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cervical carcinoma 就診科室:腫瘤科

内容概述

發生在女性子宮頸的惡性腫瘤,其較常見于30~50歲的婦女。病因為多種因素,如早婚、早孕、多産、慢性炎症、性生活紊亂、配偶的包皮垢等;人類乳頭狀瘤病毒16、18及31型,疱疹Ⅱ型病毒以及尖銳濕疣等與該病發生也關系密切。宮頸糜爛者子宮頸癌的發生率較高。

子宮頸癌(cervical carcinoma)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發病年齡以40-60歲居多。五十年前,子宮頸癌曾是女性腫瘤死亡的首要原因,由于子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的推廣和普及,使許多癌前病變和早期癌得到早期防治,晚期癌較過去明顯減少,五年生存率和治愈率顯着提高。

發病機理

子宮頸癌的病因和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與早婚、多産、宮頸裂傷、局部衛生不良、包皮垢刺激等多種因素有關,流行病學調查說明性生活過早和性生活紊亂是子宮頸癌發病最主要原因。近二十年來,病毒病因研究受到重視,經性傳播的HPV感染可能是子宮頸癌緻病因素之一。

宮頸陰道部表面的鱗狀上皮與頸管柱狀上皮交界處為子宮頸癌的好發部位。最多見的病理類型為鱗狀上皮癌。有時宮頸鱗狀上皮可發生非典型增生,臨床上認為是癌前病變。輕度非典型增生有自行消退的可能;重度非典型增生即鱗狀上皮全層細胞均有異型性改變即稱為原位癌,原位癌進一步發展為侵襲癌。其他類型的子宮頸癌有宮頸腺癌、腺棘癌、腺鱗癌、透明細胞癌等。轉移途徑為直接蔓延和淋巴轉移為主。

宮頸癌早期可無症狀,常由防癌普查發現。較早的臨床症狀有少量的接觸性出血、血性白帶、絕經後間斷少量出血等。随病情加重,陰道出血可增多,淋漓不斷,甚至大出血不止。晚期常合并感染,白帶呈膿性或膿血性。根據臨床分期不同決定治療方案。輕及中度不典型增生,可按炎症處理,選用激光、冷凍、電烙等方法,并定期追蹤。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可作全子宮切除,也有用激光治療原位癌者。

診斷方法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尤其有接觸性出血者,首先應想到有宮頸癌的可能,應做詳細的全身檢查及婦科檢查,并采用以下輔助檢查:

(一)子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是發現宮頸癌前期病變和早期宮頸癌的主要方法。但注意取材部位正确及鏡檢仔細,可有5%~l0%的假陰性率,因此,均應結合臨床情況,并定期檢查,以此方法作篩選。

(二)碘試驗正常宮頸或陰道鱗狀上皮含有豐富的糖原,可被碘液染為棕色,而宮頸管柱狀上皮,宮頸糜爛及異常鱗狀上皮區(包括鱗狀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潤癌區)均無糖原存在,故不着色。臨床上用陰道窺器暴露宮頸後,擦去表面粘液,以碘液塗抹宮頸及穹窿,如發現不正常碘陰性區即可在此區處取活檢送病理檢查。

(三)宮頸和宮頸管活體組織檢查在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為Ⅲ~Ⅳ級以上塗片,但宮頸活檢為陰性時,應在宮頸鱗一柱交界部的6、9、12和3點處取四點活檢,或在碘試驗不着色區及可疑癌變部位,取多處組織,并進行切片檢查,或應用小刮匙搔刮宮頸管,将刮出物送病理檢查。

(四)陰道鏡檢查陰道鏡不能直接診斷癌瘤,但可協助選擇活檢的部位進行宮頸活檢。據統計,如能在陰道鏡檢查的協助下取活檢,早期宮頸癌的診斷準确率可達到98%左右。但陰道鏡檢查不能代替刮片細胞學檢查及活體組織檢查,也不能發現宮頸管内病變。

(五)宮頸錐形切除術在活體組織檢查不能肯定有無浸潤癌時,可進行宮頸錐形切除術。但目前診斷性宮頸錐形切除術已很少采用。當宮頸癌确立後,根據具體情況,可進行肺攝片,淋巴造影,膀胱鏡,直腸鏡檢查等,以确定宮頸癌臨床分期。

(六)TCT檢測TCT是液基薄層細胞檢測的簡稱,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一種宮頸癌細胞學檢查技術,TCT檢查是采用液基薄層細胞檢測系統檢測宮頸細胞并進行細胞學分類診斷,與傳統的宮頸刮片巴氏塗片檢查相比明顯提高了标本的滿意度及宮頸異常細胞檢出率。TCT宮頸癌細胞學檢查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為100%,同時還能發現癌前病變,檢測病原微生物如黴菌、滴蟲、衣原體等。TCT測試明顯提高了子宮頸細胞樣本的檢測質量。常規巴氏塗片由于血液、粘液、炎症等因素影響,常使樣本模糊,存在檢測誤差.在臨床實驗中,TCT測試模糊子宮頸細胞樣本的數量,可以明顯提高癌變細胞的檢測率,并相應減少需要重複做巴氏測試的次數,從而降低了患者因被重做測試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擔心。常規巴氏塗片誤差的減少勢必将前期癌變的檢測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并使那些早期癌變患者得到及早的、更有效的治療。

病因病理

關于子宮頸癌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國内外大量資料證實,早婚、早育、多産及性生活紊亂的婦女有較高的患病率。目前也有認為包皮垢中的膽固醇經細菌作用後可轉變為緻癌物質。也是導緻宮頸癌的重要誘因。近年來還發現子宮頸癌與性交而傳染的某些病毒有一定關系,如:①人類疤疹病毒Ⅱ型(HSV—2),因HSV—2抗體檢查在浸潤性宮頸癌的病人中80%~100%陽性;②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對各類宮頸癌組織進行HPV特異性抗原的檢測,均提示子宮頸癌的發病與HPV感染有關;③人類巨細胞病毒(CMV)。國内外均有報道,子宮頸癌前病變不典型增生患者血清CMV抗體滴度均高;動物實驗證明CMV-DNA具有惡性轉化能力。因此,病毒感染成為近年來研究宮頸癌發病原因的重要課題之一。

鱗狀細胞癌子宮頸癌以鱗狀上皮細胞癌為主,約占90%~95%,腺癌僅占5%~10%。但兩者癌在外觀上并無特殊差别,且均發生在宮頸陰道部或頸管内。

(一)目觀在發展為浸潤癌前,肉眼觀察無特殊異常,或類似一般宮頸糜爛。随着浸潤癌的出現,宮頸可表現以下四種類型:

1.糜爛型:環繞宮頸外口表面有粗糙的顆粒狀糜爛區,或有不規則的潰破面、觸及易出血。

2.外生型:又稱增生型或菜花型。由息肉樣或乳頭狀隆起,繼而發展向陰道内突出的大小不等的菜花狀贅生物,質脆易出血。

3.内生型:又稱浸潤型。癌組織宮頸深部組織浸潤、宮頸肥大而硬,但表面仍光滑或僅有淺表潰瘍。

4.潰瘍型:不論外生型或内生型進一步發展後,癌組織壞死脫落,形成潰瘍,甚至整個子宮頸為一大空洞所替代,因常有繼發性感染,故有惡臭的分泌物排出。子宮頸癌尤其是腺癌也可向頸管内生長,使子宮頸成桶狀增大,這也是内生型的一種。

(二)鏡查

1.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表現為底層細胞增生,底層細胞不但增生,而且有細胞排列紊亂及細胞核增大、濃染、染色質分布不均等核異質改變。不典型增生可分為輕、中及重度。①輕度不典型增生(間變I級):上皮細胞排列稍紊亂,細胞輕度異型性,異型上皮占據上皮層的下三分之一。②中度不典型增生(間變Ⅱ級):上皮細胞排列紊亂,異型性明顯,異型上皮占據上皮層的下三分之二。③重度非典型增生(間變Ⅲ級):幾乎全部上皮極性紊亂或極性消失,細胞顯著異型性和原位癌已不易區别。

2.原位癌:原位癌(CIS)又稱上皮内癌。上皮全層極性消失,細胞顯著異型,核大,深染,染色質分布不均,有核分裂相。但病變仍限于上皮層内,未穿透基底膜,無間質浸潤。異型細胞還可沿着宮頸腺腔開口進入移行帶區的宮頸腺體,緻使腺體原有的柱狀細胞為多層異型鱗狀細胞所替代,但腺體基底膜仍保持完整,這種情況稱為宮頸原位癌累及腺體。

3.鏡下早期浸潤癌:鏡下早期浸潤癌在原位癌基礎上,偶然可發現有癌細胞小團已穿破基底膜,似淚滴狀侵入基底膜附近的間質中,浸潤的深度不超過5mm,寬不超過7mm,也無癌竈互相融合現象,也無侵犯間質内脈管迹象時,臨床上無特征。

4.鱗狀上皮浸潤癌:當癌細胞穿透上皮基底膜,侵犯間質深度超過5mm,稱為鱗狀上皮浸潤癌。在間質内可出現樹枝狀、條索狀,彌漫狀或團塊狀癌巢。根據病理切片,癌細胞分化程度可以分為三級:①I級:分化好。癌巢中有相當數量的角化現象,可見明顯的癌珠。②Ⅱ級:中等分化(達宮頸中層細胞的分化程度),癌巢中無明顯角化現象。③Ⅲ級:未分化的小細胞(相當于宮頸底層的未分化細胞)。

5.腺癌:腺癌來源于被覆宮頸管表面和頸管内腺體的柱狀上皮。鏡檢時,可見到腺體結構,甚至腺腔内有乳頭狀突起。腺上皮增生為多層,細胞低矮,異型性明顯,可見核分裂相。如癌細胞充滿腺腔,以緻找不到原有腺體結構時,往往很難将腺癌與分化不良的鱗癌區别。如腺癌與鱗癌并存時稱為宮頸腺、鱗癌。腺、鱗癌惡性程度高,轉移早、預後差。

臨床表現

(一)陰道出血當癌腫侵及間質内血管時開始出現流血。最早表現為任何年齡的婦女,性交後或雙合診後有少量出血或陰道排液增多者。尤其在絕經前後少量斷續不規則,晚期流血增多,甚至因較大血管被侵蝕而引起緻命的大出血。一般外生型癌出血較早,血量也多;内生型癌出血較晚。

(二)陰道排液一般多發生在陰道出血之後,最初量不多,無臭。随着癌組織潰破,可流漿液性分泌物;晚期癌組織壞死,感染則出現大量膿性或米湯樣惡臭白帶。

(三)疼痛為晚期癌症狀。當宮頸旁組織明顯浸潤,并已累及盆壁,閉孔神經,腰能神經等,可出現嚴重持續的腰骶部或坐骨神經疼痛。盆腔病變廣泛時,可因靜脈和淋巴回流受阻,而導緻患側下肢腫脹和疼痛。

治療措施

子宮頸癌的處理分非典型增生,原位癌、鏡下早期浸潤癌,浸潤癌的處理方法

(一)治療原則

1.不典型增生:活檢如為輕度非典型增生者,暫按炎症處理,半年随訪刮片和必要時再作活檢。病變持續不變者可繼續觀察。診斷為中度不典型增生者,應适用激光、冷凍、電熨。對重度不典型增生,一般多主張行全子宮切除術。如迫切要求生育,也可在錐形切除後定期密切随訪。

2.原位癌:一般多主張行全子宮切除術,保留雙側卵巢;也有主張同時切除陰道1~2cm者。近年來國内外有用激光治療,但治療後必須密切随訪。

3.鏡下早期浸潤癌:一般多主張作擴大全子宮切除術,及l~2cm的陰道組織。因鏡下早期浸潤癌淋巴轉移的可能性極小,不需消除盆腔淋巴組織。

4.浸潤癌:治療方法應根據臨床期别,年齡和全身情況,以及設備條件。常用的治療方法有放射、手術及化學藥物治療。一般而言,放療可适用于各期患者;Ⅰb至Ⅱa期的手術療效與放療相近;宮頸腺癌對放療敏感度稍差,應采取手術切除加放療綜合治療。

(二)手術治療采用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和盆腔淋巴結消除。切除範圍包括全子宮、雙側附件、陰道上段和陰道旁組織以及盆腔内備組淋巴結(子宮頸旁、閉孔、髂内、髂外、髂總下段淋巴結)。手術要求徹底、安全、嚴格掌握适應征、防止并發症。

(三)手術并發症及處理

1.手術并發症有術中出血、術後盆腔感染、淋巴囊腫、潴潞留、泌尿系統感染及輸尿管陰道瘘等。

2.手術并發症的處理,近年來,由于手術方法和麻醉技術的改進,預防性抗生素的應用,以及術後采用腹膜外負壓引流等措施,上述并發症的發生率已顯著減少。

(四)放射治療為宮頸癌的首選療法,可應用于各期宮頸癌,放射範圍包括子宮頸及受累的陰道、子宮體、宮旁組織及盆腔淋巴結。照射方法一般都采取用内外照射結合,内照射主要針對宮頸原發竈及其鄰近部位,包括子宮體、陰道上部及其鄰近的宮旁組織(“A”)點。外照射則主要針對盆腔淋巴結分布的區域(“B”)點。内放射源采用腔内鐳(Ra)或137铯(137Cs),主要針對宮頸原發病竈。外放射源采用60鑽(60Co),主要針對原發病竈以外的轉移竈,包括盆腔淋巴結引流區。劑量一般為60Gy。目前對早期宮頸癌多主張先行内照射。而對晚期癌,特别是局部瘤體巨大,出血活躍,或伴感染者則以先行外照射為宜。

(五)化學治療到目前為止子宮頸癌對大多數抗癌藥物不敏感,化療的有效率不超過15%,晚期患者可采用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化療藥物可采用5-氟脲嘧啶,阿黴素等進行靜脈或局部注射。

(六)常用治療中藥:

1.宮頸癌原發癌竈抑制、症狀控制藥物:參丹散結膠囊珍香膠囊西黃丸

2.宮頸癌擴散轉移治療藥物:複方斑蝥膠囊鴉膽子油口服液消癌平片

中醫辨證療法

1、肝郁氣滞型

主證:胸悶脘脹,脅痛易怒,小腹疼痛,白帶增多,微黃夾血,陰道流血夾瘀塊,舌紫黯或有瘀點,苔薄白或微黃,脈澀或弦。

治法:疏肝解郁,化濕解毒

2、濕熱瘀毒型

主證:帶下增多,赤白相兼,色黃如膿,或如米泔,腥臭帶血,陰道流血,暗紫或有瘀塊,口苦咽幹,腰及小腹疼痛,便幹溲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數。

治法:清熱化濕,解毒散結

3、肝腎陰虛型

主證:腰膝酸軟,赤白帶下,色黃夾血,陰道出血,量多色紅,舌紅少苔或光剝,脈細數或弦細。

治法:滋補肝腎

4、脾腎陽虛型

主證:神疲乏力,腰酸肢軟,四肢畏冷,下肢浮腫,白帶清稀而多,崩中漏下,舌淡體胖,苔白潤,脈沉細或細弱。

治法:溫腎健脾,祛寒散結

并發症狀

子宮癌合并妊娠較為少見,國内報導占宮頸癌總數0.92%~7.05%,國外文獻報道占1.01%。病人可因先兆流産或産前出血而就診,陰道塗片及活體組織檢查可确定診斷,早孕婦女如有陰道流血應常規窺器檢查宮頸,以及作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

妊娠對子宮頸癌的影響,妊娠時由于盆腔内血液供應及淋巴流速增加,可能促進癌瘤的轉移;且在分娩時會發生癌瘤擴散,嚴重出血及産後感染。妊娠時由于受雌激素影響、宮頸移行帶細胞增生活躍,可類似原位癌病變,但還有定向分化,極性還保持,這些變化産後均能恢複。妊娠期也可能合并原位癌,産後不能恢複。應仔細區别。

治療方法需根據癌腫發展情況和妊娠月數而定。I期及Ⅱa期而合并早期妊娠者,可用根治術;或先放射治療,待胎兒死亡自然排除後,再行根治術,或繼續放射治療。早孕者可行剖宮取胎,同時行根治術。各期子宮頸癌合并晚期或已臨産者,均應行剖宮産術,以後再作手術或放射治療。

預後預防

癌瘤患者經治療後臨床症狀與體征均消失,但經過6個月以上又出現癌征者謂之複發。治療後3~6個月内仍查有癌存在者應列為未愈。

(一)複發癌病人的預後放射治療後複發的病人死于治療後1年内的數量最多,約占死亡病人的1/2,即複發病人的一半以上在治療後1年内出現症狀。約有88%的複發病例在治療後3年内出現複發症狀。以後死亡率逐漸下降并無規律性,一般在5年内死亡占死亡總數的93%,在治療後5~10年複發死亡的占5%。

(二)宮頸癌複發後病人生存時間,随複發部位不同而異,如陰道斷端或局部複發者,其生存時間可能早些,據國外一個醫院分析200例複發病人生存時間,半月至一年者50%,1年至2年者32%,超過2年者18%。

(三)複發部位頑固未愈病例複發者總是在原發部位。複發癌的位置則較難決定。關于放射治療後宮頸癌複發部位,據統計426例,在子宮或陰道上1/3者l12例(26%);陰道下2/3者54例(6%);宮旁和盆壁者18例(43%);遠處68例(14%);不明34例(8%)。

(四)臨床表現複發癌的主要症狀為一例下肢疼痛,腹和盆部酸痛,陰道出血和惡臭白帶。另外随複發部位而有不同表現,如咳嗽、胸痛、血尿、直腸出血等。伴有:除原發部位病變外,大多數可在下腹部或盆壁扪到腫塊,下肢水腫等。

(五)診斷上述症狀,體征可作為一般複發癌的診斷依據。凡宮頸癌治療後有一側下肢疼痛或下肢水腫,都标志着盆腔内有複發癌壓迫神經及淋巴或靜脈回流受阻所緻。手術後複發病例較易診斷。但有時未吸收的淋巴囊腫或盆腔炎塊易與混淆,盡早争取局部穿刺做細胞學塗片及送病理作檢查,以明确診斷。其他身體各部位檢查也很重要。應注意鎖骨上或腹股溝淋巴結是否轉移,如發現淋巴結腫大發硬應切取作病理檢查。必要時尚應作胸部x線攝片及胃腸道鋇餐檢查。

(六)治療診斷确定後對複發病例的治療仍是手術、化療或放射治療。首先分析以往治療是否合理、恰當、徹底,再根據複發者全身與局部情況,選擇适宜的某一療法或綜合療法,對晚期病例應對症處理。手術後複發病例可選擇放射治療。

(七)預防首次治療前應明确診斷,制定合理而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并嚴格執行。治療後應定期随診。這樣,即使有複發病變亦能早期查出,及早治療。

轉移擴散

子宮頸癌的發展過程近幾年,通過大量的研究已經明确非典型增生是癌前病變,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潤癌為一組有連貫性的病變;由早期表面病變非典型增生開始,病因繼續存在時,将逐漸進展到浸潤癌。經研究還證明,絕大多數宮頸癌是逐漸而不是突然發生的,癌前病變往往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内是可逆的,然後進入表面的“原位癌”階段,此時期又可持續多年,在此期沒有臨床症狀,可用宮頸及頸管的細胞學刮片檢查發現,并經活體組織檢查方法得出診斷。在癌前期階段,異常的細胞不侵犯間質,更不發生轉移,如果在這時發現并給以極積治療,治愈的機會是非常高的。但宮頸癌已變成浸潤癌以後,則發展很快,如果不經治療,病人可在2~5年内死亡。

康複食療

1.西紅柿花生大棗粥:大棗和西紅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增強人體的抗癌作用。西紅柿中的“蕃茄素”也具有抗癌作用。取花生米、大棗各30-50克,先煮之,熟時再加入洗淨的粳米lOO克煮成粥,食用前拌入洗淨切碎的适量西紅柿,每日1-2次。該粥适用于虛弱的癌症患者,如消化系統(食道、胃、腸、肝、胰、膽)癌症手術後的病人。

2.海帶肉凍:海帶内含有海藻多糖,有較強的抗腫瘤功用,其中“磺酰基”可殺滅癌細胞。将海帶泡軟洗淨切絲,帶皮豬肉等量,洗後切小塊,放鍋内加适量水,再加桂皮、大茴香等調味品,用文火煨成爛泥狀,加鹽,盛入盆内,晾冷成凍,吃時切成條佐飯食之。該品适用于内分泌系統的腫瘤(如甲狀腺、乳腺、前列腺等)病人食用。

3.菱粉粥:先用粳米100克煮粥,待煮至米熟後,調入菱粉40克,紅糖少許,同煮為粥。據報道菱角有抗癌作用,适用于食道癌、胃癌、乳腺癌、宮頸癌病人食用。

4.薏苡仁粥:先将薏苡仁洗淨曬幹,研成細粉,每次取該品30-60克,同粳米100克煮粥,可供早晚餐服食。經科學實驗發現薏苡仁酯對癌細胞有阻止生長和殺傷作用,适用于胃癌、腸癌、宮頸癌的輔助食療。

5.蒜苗肉包子:蒜苗内含有微量元素硒,在體内有抑制緻癌物的作用,可限制腫瘤發展使其縮小甚至消除。将蒜苗和肉按4:1之比例制成餡,加适當調味品,做包子蒸熟食用。适用于一切惡性腫癌、白血病等,并可預防腫瘤的複發和轉移。

預防

一,做好清潔。保持外陰清潔幹燥,防止感染是女性防止子宮肌瘤的最基本措施,做好外陰清潔可以防止病原體進入子宮,引發子宮肌瘤。

二,積極避孕。人工流産會嚴重損傷子宮,增加女性患子宮肌瘤的幾率。因此,在生活中,要采取好的避免措施,減少人流的次數,因為流産次數多,會給患者的子宮修複帶來一定的危害,刺激子宮的正常修複,容易導緻子宮肌瘤的發病。

三,減少高脂肪飲食。研究表明,高脂肪食物進入人體後,會促進女性雌激素的分泌,給子宮造成一定的刺激作用,刺激子宮的正常修複,引發子宮肌瘤。所以,女性朋友們在生活中要堅持低脂肪飲食,要多喝水,避免辛辣以及刺激性強的食物。

四,适當控制性生活。性生活過于放縱就會給子宮健康帶來隐患,特别是性生活不潔,可以讓病原體經陰道進入子宮腔内,導緻子宮内膜感染,引起子宮肌瘤。

上一篇:杭州灣跨海大橋

下一篇:生态破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