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地久

天長地久

漢語成語
天長地久,原意指天地的存在最為長久。用以比喻情感、友誼等與天地共存。語出《老子》: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漢張衡《思玄賦》:天長地久嵗不留,俟河之清祗懷憂。唐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中文名:天長地久 拼音:tiān cháng dì jiǔ 近義詞:日久天長、天長日久 反義詞:稍縱即逝 出處:《老子》第七章 用法:褒義,謂語

詞語釋義

跟天和地存在的時間那樣長。形容時間悠久。也形容永遠不變(多指愛情)。

詞語賞析

個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比刻意為社會着想更有效地促進社會。

天地長久,天地所以能夠長久,是因為它們的一切運作都不為自己,所以能夠長久。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退在後面,反而能赢得愛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嗎。反而能成就自己。

此譯文來自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

應用示例

明·汪廷讷《獅吼記·贈妾》:“男室女家,大倫攸系,天長地久,樂意相關。”

成語典故

相傳,在清朝乾隆年間,安徽天長縣有個張秀才應考科舉時,考了個第九名。張秀才的舅舅和主考官張大人乃是同窗老友,便去苦苦哀求張大人錄取張秀才。張大人在這種人情難卻的情況下,隻好應允。

張大人回朝後,向皇上呈上卷宗,皇上閱卷後大怒道:“原定天長縣取八名,你怎麼取了九名?”這位張大人連忙啟奏道:“這張某第九名一定要取。此乃大吉大利之兆,祝福我主江山‘天長地久’(諧音第九)啊!”

乾隆皇帝聽罷,龍顔大悅,就欣然答應了。後來,人們便将“天長地久”作為成語而流傳下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