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将軍馮異

大樹将軍馮異

東漢開國名将
馮異,字公孫,漢族,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寶豐縣東)人,東漢開國名将、軍事家,雲台二十八将第七位。馮異原為新朝颍川郡掾,後歸順劉秀,随之征戰,大破赤眉、平定關中。協助劉秀建立東漢。馮異素好讀書,精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馮異早年為王莽效力。後歸奔劉秀并立下汗馬功勞。馮異是東漢佐命虎臣,他作戰勇敢,常為先驅,善用謀略,料敵決勝,治軍嚴明,關心民瘼,東漢創業,其功甚偉。[1]
    本名:馮異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東漢 民族族群: 出生地:颍川父城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平定赤眉起義軍,協助劉秀建立東漢,雲台二十八将第七位 别稱:馮公孫 去世時間:34年 爵位:應侯→陽夏侯

人物概述

馮異字公孫,颍川父城人,人稱“大樹将軍”。提起馮異,常讓大家想起杜工部的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把光武名臣和十大元帥類比,如果說吳漢似彭德懷,耿弇似林彪,馮異的經曆和性格上則最似羅榮桓。馮異在光武的主要将領中,跟随光武最早,與光武共患難最多,也死的最早。而且馮異為人同樣謙退不伐,居功不傲,同樣受到過“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般的謠言責難,同樣在軍中威望極高,同樣深得領導和同志們的信賴。羅榮桓在十大元帥中排名第七,馮異在二十八宿中也排名第七。然而為長期擔任政工工作、處于林彪陰影下的羅帥所不及的是,馮異是可以獨當一面的文武兼備的戰将。

人物簡介

馮異(?~公元34年)字公孫,西漢末穎川郡父城(今寶豐縣)人,東漢著名軍事家,協助劉秀創建東漢政權。好讀書,同《左氏春秋》、《孫子兵法》。馮異歸漢時,向劉秀推薦賢才,施行恩德,擴大政治影響。

公元25年,劉秀即帝位,号建武。次年春,馮異被封為陽夏侯,奉诏歸父城掃墓祭祖。建武三年(公元27年),馮異與鄧禹、鄧弘軍會合,二人不聽馮異建議,與赤眉軍戰鬥失敗,異設伏兵大破赤眉,降八萬餘人。從此,中原穩定。建武九年(公元33年)春,劉秀令異行天水太守事,時近一年,敗隗純聯軍,次年夏,馮異舊疾複發,死于軍中,谥為節侯。馮異是光武帝二十八将中的傑出者,為人謙退。

“行與諸将相逢,辄引車避道,諸将并坐論,馮異獨居樹下,軍中譽為‘大樹将軍’”。《後漢書》中收錄有《馮異傳》。

生平經曆

馮異素好讀書,精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馮異早年為王莽效力。地皇三年(22年),劉縯、劉秀起兵,馮異以郡掾的身分監五縣,跟父城長苗萌共守城池,抵抗劉秀。劉秀進軍颍川(治今許昌),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車鄉(今寶豐縣東南)。這時馮異一人外出巡視所監護的屬縣,被綠林軍捕獲。時馮異的堂兄馮孝和同鄉丁綝、呂晏都在劉秀手下。他們共同推薦馮異,劉秀召見馮異,希望他留下。馮異對劉秀說:“異一夫之用,不足為強弱。有老母在城中,願歸據五城,以暛功報德”(《後漢書·馮異列傳》)。劉秀同意了。

馮異回到父城,對苗萌說:“今諸将皆壯士屈起,多暴橫,獨有劉将軍所到不虜掠。觀其言語舉止,非庸人也,可以歸身。”苗萌說:“死生同命,敬從子計”(《後漢書·馮異列傳》)。不久,劉秀率軍南還宛地,更始帝前後派十幾名将領來攻打父城,馮異堅守城邑,決不投降。等到劉秀升任司隸校尉,再過父城,馮異則大開城門,獻上牛酒,歡迎他的到來。劉秀任命馮異為主簿,苗萌為從事。馮異又推薦了一群小同鄉,如铫期、叔壽、段建、左隆等人。劉秀都任命他們擔任司隸校尉部掾史之職,随從他一起到了洛陽。後來這些人都在東漢建立中立下了功勳。

劉玄屢次欲派遣劉秀經營河北,部下諸将皆以為不可。當時左丞相曹竟之子曹诩任尚書之職,頗有權勢,馮異勸劉秀與之交好。後來劉玄決定派遣劉秀前往河北,除了劉玄極力推薦外,曹诩的贊助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到了河北之後,馮異便勸說劉秀乘機收攬人心以發展自己的勢力。

新莽地皇四年(23年)六月,劉秀的兄長劉縯被更始帝殺死。劉秀表面上雖不敢顯露悲戚之情,飲食言笑一如平常,心裡卻非常難過。獨居時,一點酒肉也不肯用,枕席間也往往有哭泣之痕。馮異單獨拜見劉秀,寬慰他,勸他節哀,并乘機進言:“天下同苦王氏,思漢久矣。今更始諸将從橫暴虐,所至虜掠,百姓失望,無所依戴。今公專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亂,乃見湯武之功;人久饑渴,易為充飽。宜急分遣官屬,徇行郡縣,理冤結,布惠澤”(《後漢書·馮異列傳》)。劉秀采納了他的建議,一到河北,便派馮異和铫期撫循屬縣。馮異等所到之處,平釋囚徒,撫恤鳏寡,亡命投案者,不咎既往。并了解二千石的長吏,暗中考察他們是同心還是不願歸附,然後把名單上報給劉秀。

更始元年(23年)十二月,王郎聚衆起事,在邯鄲稱帝。薊中各地,紛紛響應。劉秀率部從向南疾進。當時形勢危急,劉秀晨夜不敢入城邑,吃住都在道旁。到達河北饒陽無蒌亭時,天氣寒冷,北風凜冽,大家饑渴勞頓,不可名狀。馮異給劉秀送米了熱騰騰的豆粥。第二天一早,劉秀對将領們說:“昨得公孫豆粥,饑寒俱解”(《後漢書·馮異列傳》)。

部隊進至南宮,天降大雨,劉秀在道旁的空房子中避雨。馮異抱來柴草,鄧禹在竈中點火,劉秀則對着竈門解衣烤火,馮異又向劉秀獻上了麥飯和菟肩(植物名,屬葵類,可食)。不久,劉秀的部隊過了滹沱河,到達信都(今河北衡水東),劉秀派馮異去河間招募兵衆,回來後,任命他為偏将軍。接着,馮異又随軍大破王郎,封應侯。馮異為人謙退不伐,道遇諸将,往往驅車讓路。進止皆有表識,軍中号為整齊。每到一個處,安營完畢,将領們總是坐在一起,論功希賞。馮異則常常獨自避坐大樹之下,不與其事,軍中号曰“大樹将軍”。攻破王郎後,劉秀整編部隊,對将領也重新做了調整,使之各有統屬。軍士皆言願屬“大樹将軍”,劉秀因此對他更為欣賞重視。此後,馮異在北平擊破鐵胫軍,并擊降匈奴于林闟頓王,戰功卓著。

離間敵方

攻破王郎後,劉秀聲威壯盛,更始帝封他為蕭王,命他收兵,和有功将領一起回京,實際上是想削奪其兵權。劉秀接受封爵,但提出河北未平,不受征召,從此與更始分裂。

時更始帝派舞陰王李轶、廪丘王田立、大司馬朱鲔、白虎公陳僑率領大軍,号稱三十萬,跟河南太守武勃一起駐守洛陽。劉秀想北徇燕趙之地,任命馮異為孟津将軍,和河内太守寇恂一起,統率魏郡、河内郡的部隊,抵拒朱鲔等人。

馮異寫信給李轶,說:“愚聞明鏡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昔微子去殷而入周,項伯畔楚而歸漢,周勃迎代王而黜少帝,霍光尊孝宣而廢昌邑。彼皆畏天知命,鷪存亡之符,見廢興之事,故能成功于一時,垂業于萬世也。笱令長安尚可扶助,延期歲月,疏不閑親,遠不逾近,季文豈能居一隅哉?今長安壞亂,赤眉臨郊,王侯構難,大臣乖離,綱紀已絕,四方分崩,異姓并起,是故蕭王跋涉霜雪,經營河北。方今英俊雲集,百姓風靡,雖邠岐慕周,不足以喻。季文誠能覺悟成敗,亟定大計,論功古人,轉禍為福,在此時矣。如猛将長驅,嚴兵圍城,雖有悔恨,亦無及已”(《後漢書·馮異列傳》)。

李轶自有苦衷。當年,他跟劉縯、劉秀首結謀約,關系密切。等到更始稱尊,他卻參與陷害劉縯。如今,他明知更始帝衆叛親離,長安危迫,也想投降劉秀,隻是心裡有點不能自安。于是,回信給馮異:“轶本與蕭王首謀造漢,結死生之約,同榮枯之計。今轶守洛陽,将軍鎮孟津,俱據機軸,千載一會,思成斷金。唯深達蕭王,願進愚策,以佐國安人”(《後漢書·馮異列傳》)。

雙方通信之後,李轶便不再與馮異争鋒。馮異借此機會,北攻天井關,攻克上黨兩座城池,又南進,攻克河南成臯以東十三個縣和各處兵營,收降十多萬敵軍。

武勃率一萬多人進攻歸降馮異的部隊,馮異渡河,跟武勃在鄉下接戰,斬殺武勃及士兵五千餘人。李轶信守約言,閉門不救。馮異見李轶可信,便把情況詳細地寫信告知劉秀。劉秀出于鬥争需要,故意把李轶寫給馮異的信件洩露出去。朱鲔得知,大怒,派人刺殺李轶,一時洛陽城人心浮動,好多人出來投降。

朱鲔派讨難将軍蘇茂帶幾萬人攻打溫地,自己則領兵數萬進攻平陰,牽制馮異。馮異先派校尉護軍率部和寇恂一起打敗蘇茂,然後自己率兵渡河,進擊朱鲔。朱鲔敗逃,馮異追趕到洛陽,耀其威武,繞城一周而歸。

劉秀稱帝

捷報傳到河北,報告戰況,将領們紛紛向劉秀祝賀,并勸他速登帝位。劉秀不能決斷,下令召回馮異,詢問四方情況。馮異說:“三王反叛,更始敗亡,天下無主。宗廟之憂,在于大王。宜從衆議,上為社稷,下為百姓。”劉秀說:“我昨夜夢乘赤龍上天,覺悟,心中動悸。”馮異下席再拜,祝賀劉秀:“此天命發于精神。心中動悸,大王重慎之性也”(《後漢書·馮異列傳》)。于是,馮異便與衆将一起,推戴劉秀在鄗(今河北柏鄉)即皇帝位,改元建武,是為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所以不遠千裡宣召馮異,一來是因為馮異是擁戴他最得力的親信;二來是因為馮異在廣大将士中有很高的威望,他的建議能使衆人信服。

平定關中

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封馮異為陽夏侯。馮異率軍擊敗嚴終、趙根,光武帝下诏,命其回鄉上冢,命太中大夫送去牛酒,命二百裡内太守、都尉以下的官員和他的宗族前往會祭,以示榮寵。

時赤眉軍和延岑的部隊活動于三輔地區,郡縣的勢家大族也擁兵滋亂。大司徒鄧禹無法平定,光武帝決定讓馮異替代他,前往征讨。馮異臨行,光武帝親自送他到河南,賜他乘輿七尺具劍,對他說:“三輔遭王莽﹑更始之亂,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塗炭,無所依訴。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諸将非不健□,然好虜掠。卿本能禦吏士,念自修,無為郡縣所苦”(《後漢書·馮異列傳》)。馮異頓首受命,引軍向西行進,所到之處,施恩于民,取信于民。弘農地區原有十幾個自立為将軍的,但由于馮異威行信成,都率衆歸降。

馮異在華陰和赤眉軍相遇。兩軍持了六十餘日,發生了幾十次戰鬥,馮異擊降赤眉将領劉始、王宣及所部五千多人。建武三年(27年),朝廷任命馮異為征西大将軍。鄧禹率車騎将軍鄧弘回軍,和馮異相遇,邀約馮異共同進攻赤眉。馮異說:“異與賊相拒且數十日,雖屢獲雄将,餘觽尚多,可稍以恩信傾誘,難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諸将屯黾池要其東,而異擊其西,一舉取之,此萬成計也”(《後漢書·馮異列傳》)。

鄧禹、鄧弘不聽馮異的意見。于是,鄧弘與赤眉大戰。赤眉佯敗,丢棄辎重車輛奔逃,車上盡裝泥土,僅用豆子覆蓋在表面,鄧弘軍士卒争相取食。赤眉軍乘機還軍猛攻,鄧弘軍大敗。鄧禹、馮異合兵救之,赤眉軍退。馮異認為士卒饑倦,應休息,鄧禹不聽,複戰,大敗,死傷3000餘人,隻帶24騎逃歸宜陽。馮異亦被擊敗,棄戰馬徒步逃出,退至回豁阪(位于湖縣西),跟麾下的幾個人重回大營,堅壁自守。馮異收集散兵和諸營守軍,共得幾萬人。于是,和赤眉軍約期會戰。

馮異預先派精壯将士,打扮成赤眉軍模樣,埋伏在路旁。作戰時,馮異故意示敵以弱,當赤眉軍一萬多人已經打到前部,才出兵救援。赤眉軍見漢軍兵勢不振,就調來大部隊,想一舉全殲。馮異遂縱兵與之大戰,鼓角齊鳴,呼聲震天。戰至下午,赤眉兵勢漸衰,漢軍伏兵突然沖出,由于他們跟赤眉衣服相同,無法識别,赤眉軍敗退。馮異驅兵追擊,直到崤底,大破其軍,收降八萬多人。剩下的十幾萬人,跑到宜陽後,也全部投降。至此,前後延續10年之久的赤眉農民起義戰争遂告失敗。光武帝下诏慰勞馮異,說:“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黾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荅大勳”(《後漢書·馮異列傳》)。

赤眉雖已投降,但各地割據勢力仍很強盛,局勢不容樂觀。當時,延岑占據藍田,王歆占據下圭口,芳丹占據新豐,蔣震占據霸陵,張邯占據長安,公孫守占據長陵,楊周占據谷口,呂鲔戰據陳倉,角闳占據沂,駱延占據周至,任良占據鄂,汝章占據槐裡,各稱将軍,擁兵多者萬餘,少者數千人,轉相攻擊。馮異且戰且行,駐軍于上林苑中。

延岑攻破赤眉之後,自稱武安王,占據地盤,設置官吏,想獨霸關中。他聯結張邯、任良一起進攻馮異。馮異破之,斬首千餘級,于是,原來依附延岑的,都投降了馮異。延岑敗走析地馮異遣複漢将軍鄧晔﹑輔漢将軍于匡要攻延岑,大破之,降其将蘇臣等八千餘人。從武關逃往南陽。

當地連年征戰,糧食匮乏,百姓饑餓,黃金一斤才換五鬥豆子,甚至有人吃人的情況發生。馮異部下士兵,也因為道路斷絕,糧運艱難,隻能吃野草野菜。光武帝知馮異處境,任命南陽趙匡為右扶風,率兵援助馮異,并給他送來糧食布匹,馮異部下群情振奮,軍中皆呼萬歲。馮異軍中糧食漸漸充足,于是便開始征讨豪強,懲罰不聽命令的,褒獎主動歸附或立有功勞的。把為首的分子都送往京師,将部衆都解散,令重歸本業。時日不長,除呂鲔、張邯、蔣震投降了割據蜀地的公孫述外,其餘的割據勢力均被平息。馮異威行關中。

第二年,公孫述派将程焉帶兵數萬,勾結呂鲔,想出屯陳倉,進攻三輔。馮異和趙匡迎擊,程焉兵敗,逃往漢川。馮異窮追不舍,在箕谷又大破程焉。接着回軍進擊呂鲔,呂鲔部衆,降者甚多。此後,公孫述多次派兵進犯,每次都被馮異挫敗。馮異在關中三年,關心民瘼,平反冤獄,發令施仁,威重化行。因而百姓安樂,遠近懷德。

馮異擔當要職,長久居外,内心頗不自安。于是上書表明心迹,說自己思念朝廷,希望能被召回,以親帷幄。光武帝因其職責重大,不同意他回來。後來,有人上奏皇帝,說馮異專利關中,斬長安令,威權至重,百姓歸心,号為“鹹陽王”。光武帝把這奏章給馮異看。馮異十分惶恐,上表章自明。:“臣本諸生,遭遇受命之會,充備行伍,過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皆自國家謀慮,愚臣無所能及。

臣伏自思惟:以诏□戰攻,每辄如意;時以私心斷決,未嘗不有悔。國家獨見之明,久而益遠,乃知‘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當兵革始起,擾攘之時,豪傑競逐,迷惑千數。臣以遭遇,托身聖明,在傾危溷肴之中,尚不敢過差,而況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測乎?誠冀以謹□,遂自終始。見所示臣章,戰栗怖懼。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緣自陳。”光武帝見馮異惶急不安,下诏撫慰。诏書中說:“将軍之于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後漢書·馮異列傳》)。

建武六年(30年)正月,馮異入京朝見,光武帝熱情接見,并對在場的公卿們說:“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後漢書·馮異列傳》)。接見之後,光武帝又派中黃門賜給馮異珍寶衣服錢帛等物,并且說:“倉卒無蒌亭豆粥,虖沱河麥飯,厚意久不報。”馮異受賜,頓首拜謝說:“臣聞管仲謂桓公曰:‘願君無忘射鈎,臣無忘檻車。’齊國賴之。臣今亦願國家無忘河北之難,小臣不敢忘巾車之恩”(《後漢書·馮異列傳》)。此後,光武帝又數次召見馮異,設宴,君臣共飲,商讨攻蜀之事。馮異在京城住了餘日,才回駐地。皇帝命馮異妻子兒女随行,以示不疑。

同年夏,朝廷派諸将伐公孫述,隗嚣叛漢,諸将與戰,皆為所敗。光武帝诏命馮異進軍栒縣(今陝西旬邑縣)。馮異尚未到達,隗嚣乘勝派其将王元、行巡率二萬人馬出隴西,并分派行巡奪取栒縣。馮異得此捎息,命令部隊晨夜急馳,想先占據枸縣。諸将皆說:“虜兵盛而新乘勝,不可與争。宜止軍便地,徐思方略。”馮異卻不這樣認為。他說:“虜兵臨境,忸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輔動搖,是吾憂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餘’。今先據城,以逸待勞,非所以争也”(《後漢書·馮異列傳》)。于是催軍奮進,進入栒邑,關閉城門,偃旗息鼓。

行巡不知馮異己占據城池,匆匆帶兵趕到。馮異出其不意,擊鼓建旗而出。行巡所部,驚慌失措,紛紛潰逃。馮異統軍追殺數十裡,大破其軍。這時,祭遵也在汧打敗王元。于是,北地(治今甘肅甯縣)豪長耿定等人背離隗嚣,相從降漢。

馮異上書皇帝,奏明軍中情況,謙恭禮讓,一點也不顯揚自己的功勞,但有的将領卻想貪占馮異之功,光武帝深以為患,就下诏書說:“制诏大司馬(吳漢),虎牙(蓋延)、建威(耿弇)、漢中(王常)、捕虜(馬武)、武威(劉尚)将軍:虜兵猥下,三輔驚恐。栒邑危亡,在于旦夕。北地營保,按兵觀望。今偏城獲全,虜兵挫折,使耿定之屬,複念君臣之義。征西功若丘山,猶自以為不足。孟之反奔而殿,亦何異哉?今遣太中大夫賜征西吏士死傷者醫藥、棺斂,大司馬已下親吊死問疾,以崇謙讓”(《後漢書·馮異列傳》)。并命馮異進軍義渠,兼任北地太守。

不久,青山胡率萬餘人投降馮異,馮異又帶兵擊破盧芳的将領高覽和匈奴薁鞬日逐王。上郡、安定地方,都歸附了漢朝,馮異又兼領安定太守。

建武九年(33年)春,祭遵去世。皇帝命馮異守征虜将軍,并統領其營中将士。隗嚣死後,其部将王元、周宗等人又扶立其子隗純,率兵占據冀(在今甘谷縣南),公孫述也派趙匡帶人救助他們。光武帝又命馮異行天水太守事。馮異進擊趙匡,相持一年,将其皆斬殺。漢軍進攻冀,耗日持久,始終不下。有人提出要回軍休兵,馮異不為所動,常常身先戰陣,為諸軍先鋒。

第二年(34年)夏,馮異與諸将齊攻落門,尚未攻克,病發,在軍營中去世,谥節侯。長子馮彰嗣。

詩詞

漢馮異當論功,獨立大樹下,不誇己績;①

漢文帝嘗勞軍,親幸細柳營,按辔徐行。②

符堅自誇将廣,投鞭可以斷流;③

毛遂自薦才奇,處囊便當脫穎。④

[注釋]

①馮異:東漢的武将,曾幫助光武帝平定天下。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其他人擁到皇帝面前表功,隻有馮異遠遠地站在一棵大樹下。後來,人們稱他為“大樹将軍”。

②漢文帝嘗勞軍:大将周亞夫率軍駐紮在細柳,漢文帝去軍營中慰問。到了營門,守門的士兵不放文帝進去,說軍中隻聽将軍的命令。直到周亞夫親自下令,文帝才進了營門,并且遵守軍營中不得驅馬奔跑的規矩,控制着缰繩讓馬慢步徐性行。勞軍,慰勞軍中将士。幸:封建帝王到達某地稱作“幸”。按辔徐行:放松缰繩,讓馬慢慢走。辔,馬的缰繩。徐,緩慢從容地。

③符堅:十六國時期的前秦的皇帝。他率領九十萬大軍功晉,聲稱如果把馬鞭子都投到長江裡,可以阻斷水流。結果,他慘敗而歸。

④處囊便當脫穎:意思是把錐子放在口袋中,錐子尖兒自然會穿透布袋顯露出來,比喻有才能的人總會顯示自己的本事。成語有“脫穎而出”。囊,口袋。穎,錐子尖兒。

故裡李莊

馮異的故鄉——寶豐縣。一進入李莊鄉境内,馮異的名字就不時出現在道路兩旁的店名标牌中。當然,出現次數最多的還是當地名産——翟集米醋。如今,以馮異為商标的馮異醋廠已成為當地最大的米醋生産企業,銷售點遍布全鄉;還有一些機械修理、餐飲企業也以馮異命名。

李莊鄉副鄉長白傑告說,馮異的業績主要體現在軍事上,他的名字也更多地出現在軍事史上,現在的普通百姓對他了解還不夠全面。近幾年,随着市、縣兩級專家對馮異的研究日漸深入,馮異的“知名度”在本地逐漸回升,人們不僅為家鄉有這樣一個人物感到自豪,還發現了他的商業價值。随着以馮異命名的商品行銷外地,原本不知道馮異的外地人也知道馮異了。這就形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本地是先有馮異,後有産品;外地是先知産品,後知馮異。

為了紀念馮異,幾年前李莊鄉還在古父城遺址附近修建了一座仿古建築——馮異故裡。去馮異故裡前,記者一行曾試圖前往李莊鄉尚王村尋訪馮異墓(存疑),但由于天降大雨、道路中斷而無法成行。

稍感欣慰的是,馮異故裡本身雖是仿古建築,“内容”卻很豐富。馮異故裡收集了大量的至少是明清以前的文物,有巨大的石牛槽、古樸的碑帽、做工精緻的家具等,還有不知建于何年的古父城城頭殘迹也收藏于馮異故裡,很值得研究。

關于馮異和翟集醋的關系,有兩個記載。一是董國範所著小說《大樹将軍》,稱馮異的外祖父劉老八為一醋匠。二是董國範等人編撰的油印本<李莊鄉志>中說,“據史料記載”,東漢建武6年,馮異北上與匈奴作戰,軍中的中原将士在塞外不服水土而患腸胃病,無力征戰,馮異遂命人回其故裡父城(包括今翟集),運回陳醋千壇,令三軍以醋佐餐,幾日後,将士之疾竟然不治而愈,恢複了戰鬥力,終于打敗匈奴。其後,翟集醋還被劉秀封為“官兵禦醋”,并納為貢品。

《李莊鄉志》還記載,明朝時,地方官曾将翟集醋獻給朱棣,朱棣品後十分欣賞,也納為禦用。

較為可靠的記載是在上世紀30年代,來華支援抗戰的加拿大醫生白求恩曾托一韓姓人士為其代購陳醋數百公斤,至于他要醋是用于食用,還是用于治病,就不得而知了。

個人評價

馮異出身儒生,曾為郡吏,又通曉《孫子兵法》,既有文才,也長于武略,不僅戰功卓著,在雲台諸将中名列前茅;而且治理郡政也是很有成績,史稱其在關中時,“懷來百姓,申理枉結,出入三歲,上林成都”。其為人謙退不伐,居功不傲,可謂難能可貴。他作戰勇敢,常為先驅,善用謀略,料敵決勝,治軍嚴明,關心民瘼,東漢創業,其功至巨。同時他為人謙退,從不居功自傲,洵為一代良将。

文言文

大樹将軍

(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将相逢,辄引車避道。進止皆有表識①,軍中号為整齊②。每所止舍,諸将升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号曰“大樹将軍”。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将③,各有配隸,軍中皆言願屬大樹将軍,光武④以此多之。

(選自《後漢書•馮異傳》)

注釋

①表識:标幟。②軍中号為整齊:在各部隊中号稱最有紀律的。③更部分諸将:重新安排各個将領的任務。④光武:指漢光武帝劉秀。

文言知識

說“辄”。它是副詞,表示動作經常,相當于“常常”、“往往”、“總是”等。上文“辄引車避道”,意為“常常拉開馬車讓路”。又,“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辄積年不徙。”(《張衡傳》)“裡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辄傾數家之産。”(《促織》)它又表示前後動作緊接發生,相當于“就”、“馬上”、“立刻”。“喜而捕之,一鳴辄躍去,行且速。”(《促織》)

譯文

馮異為人處事謙虛退讓,不自誇。出行與别的将軍相遇,就把馬車駛開避讓。軍隊前進停止都有标明旗幟,在各部隊中号稱最有紀律。每到一個地方停下宿營,其他将軍坐在一起讨論功勞時,馮異經常獨自退避到樹下,軍隊中稱他為“大樹将軍”。等到攻破邯鄲,要重新安排各将領任務,每人都有被分配隸屬,士兵們都說願意跟随大樹将軍。光武帝因為這個而贊揚他。

上一篇:玉城TINA

下一篇:文佳皇帝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