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彙儲備

外彙儲備

經濟學名詞
外彙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彙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産中的外彙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債權。
    中文名:外彙儲備 外文名: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分屬類别:經濟 涉及學科:經濟學 所屬領域:金融

概念

外彙儲備,又稱外彙存底,是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的貨币當局持有并可随時兌換他國貨币的資産,通常以美元計算。狹義而言,外彙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彙積累;廣義而言,指以外彙計價的總資産,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彙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于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彙率有重要影響。但是,外彙儲備往往不是淨資産,不能視為可供國民直接分享的國家财富。

外彙儲備餘額(外彙存底)常被誤為是經濟力的重要指标,但發行強勢貨币的國家,如美國,并不需要太多外彙儲備,因其貨币可在國際外彙市場中流通;反而一些貨币不在國際間流通的開發中國家,出于經濟發展的考量,或政治上的需要,需要握有大量外彙儲備以因應國際市場及政治情勢的波動。此外,一個國家或經濟體外彙儲備的多寡,也受其貨币政策的影響。

組成

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彙即外彙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别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中可随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産)總額。

主要用途

外彙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幹預外彙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币的彙率。

主要形式

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主要用于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幹預外彙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币的彙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彙儲備的主要貨币是美元,其次是英鎊,19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

儲備比例

在國際儲備資産總額中,外彙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彙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系到該國貨币彙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币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标。

現狀

外彙儲備是一個國家貨币當局所持有的用于彌補國際收支赤字、維持該國貨币彙率穩定的國際間普遍接受的外國貨币,是國際儲備的一部分。國際儲備包括外彙儲備、黃金儲備、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中的普通提款權和特别提款權。外彙儲備在儲備資産中最為重要。

回顧中國外彙儲備的發展變化:1996年底,中國外彙儲備首次突破了1000億美元,此後四年,儲備上升相對平穩。自2000年起,中國外彙儲備呈快速增長趨勢。2005年末增至8188.72億美元,居全球第二位。2006年2月,中國外彙儲備達8537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外彙儲備最大持有國。截至2010年3月中國外彙儲備規模已達24470.84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一位。

截至2014年3月末,中國外彙儲備已達3.95萬億美元,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就在咫尺之間。

意義

外彙儲備規模是一國的外彙“家底”。2019年末,我國外彙儲備規模比年初增加352億美元。回顧全年數據不難發現,外彙儲備始終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整體呈現穩中有升态勢。

這一趨勢意味着什麼?外彙儲備是一國經濟金融的“穩定器”。回顧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說,當時,泰國在金融市場開放的背景下,在遭遇境外機構做空時,因為沒有足夠的外彙儲備去吸收被抛售的泰铢,導緻泰铢劇烈貶值,跨境資金大量流出,國内經濟金融劇烈震蕩,并引發了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

在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下,推進改革開放和發展,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必須有相當規模的外彙儲備,以應對不時之需,确保中國具備抵禦外部沖擊的宏觀調控能力。也正是因為有大量外彙儲備,我國才得以抵禦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等巨大的外部沖擊,為我國維持了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所需的良好外部條件。

外彙儲備也與一國的經濟基本面息息相關。“我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态勢,防範化解内外部風險取得積極成效,主要經濟金融指标運行在合理區間,為外彙儲備規模保持平穩奠定了堅實基礎。”溫彬認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連續快速增長,對外貿易、利用外資規模迅速擴大。1992年初,我國外彙儲備隻有217億美元,此後,随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外彙儲備規模快速增加。2019年,我國外彙儲備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當前,外彙儲備保持平穩是我國經濟基本面向好的重要指征。

對于老百姓來說,充足的外彙儲備也能滿足人們随時随地出國旅遊用彙的需求。

家住北京的李女士2019年攜一家老小赴英國旅行之前,就到招商銀行北京金融街支行換了外彙。她告訴記者:“非常方便,都不需要預約,銀行一聽隻要換2000英鎊,直接表示可以辦,還幫我把大面額的紙币換成50英鎊的小面額紙币,方便我們使用。”

溫彬表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出境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充足的外彙儲備能夠滿足居民正常的用彙需求,提升人們的“幸福指數”。

對于2020年的外彙儲備走勢,溫彬說,今年全球政治經濟不确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長期趨勢沒有改變。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改革開放舉措将繼續深入推進,釋放政策紅利。外彙管理方面,保障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貿易投資、國際收支結構、跨境資本流動等方面的政策工具箱将逐漸豐富,完全有能力抵禦各種風險沖擊,保障我國外彙儲備資産安全、流動性良好和保值增值。

外彙問題

(一)中國的外彙儲備規模過大,提高機會成本:高額外彙儲備使機會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資本的有效使用率。外彙儲備是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國銀行的,如果不是用于儲蓄而用于對外投資的話,可以用于進口或投資,那麼收益率則要遠遠高于儲蓄收益,這樣就構成了外彙儲蓄的機會成本。由此可以看出越多的外彙儲備,就有更多的機會成本。

(二)高漲的外彙儲備影響了貨币政策的自主性: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的外彙儲備變動是貨币供給的重要渠道。一國的貨币供應量是由中央銀行發行,再通過各種渠道向市場投放的貨币數量。外彙占款是中央銀行持有外彙儲備所對應的貨币投放。同時,外彙儲備占款具有高能貨币的性質,通過乘數效應可以對貨币供應産生成倍的放大作用。當中國國際收支持續出現順差時,外彙市場上供過于求。

(三)現行的外彙管理制度,增加通貨膨脹壓力:1994年初,中國實行了單一彙率制度,在對資本與金融項目實行嚴格管制的同時,對經常項目實施強制的結售彙制度。該制度規定,除了允許部分外商投資企業開設外彙現彙賬戶外,對中資企業實行強制結彙,經常項目下的外彙收入除少數非貿易非經營性收入外,都必須賣給外彙指定銀行。而外彙指定銀行的結算周轉頭寸等都是有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實際情況核定的,也就是說,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外彙市場最大的買入者。随着中國連續貿易順差,中國人民銀行隻能購買超額的外彙,這就造成了基礎貨币投放量的增大,加上貨币乘數的作用,形成過分寬裕的貨币供給,加劇了通貨膨脹壓力,不利于人民銀行對國内的宏觀經濟進行調控。

(四)中國巨額外彙儲備面臨着巨大的彙率風險:從國際金融體系角度觀察,中國外彙儲備快速上升,但結構仍以美元為主。這使得中國經濟增長已有成果和未來命運承受着巨大的彙率風險,特别是美元彙率風險。

五)結構相對單一,增大了儲備風險:當今,在中國外彙儲備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較大,每當美元貶值或美國國内出現通貨膨脹時,中國外彙儲備都會随之貶值,從而造成外彙儲備的損失。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國際資本迅速大規模地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與彙率波動也将十分激烈,因此彙率風險增大。另外,一國大量地持有另一國的貨币資産,勢必會帶來一定的政治風險。假使中美關系惡化,中國很可能面臨持有的美元資産被凍結的風險,使中國的外彙儲備遭受重大損失。

(六)巨額外彙儲備給人民币帶來巨大的升值壓力,使央行需要使用更多的手段來維持币值的穩定:持續擴大的國際收支順差,造成了外彙市場供求關系的明顯失衡,在中國的外彙管理體制和彙率政策操作下,其結果就是外彙儲備的不斷積累,這使人民币處于不斷增大的升值壓力下。事實上,盡管人民币升值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經濟利益的矛盾和沖突,但必須承認,經常項目與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的存在是人民币升值壓力形成的關鍵和根源所在。而人民币的升值勢必給中國的出口帶來不利影響,從而對促進就業和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外彙排名

據2009年4月底數據,中國大陸外彙儲備排名世界經濟體第一,日本居第二,俄羅斯居第三。

具體形式

外彙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等。主要用于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幹預外彙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币的彙率。

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彙即外彙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别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中可随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産)總額。外彙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幹預外彙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币的彙率。外彙儲備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彙儲備的主要貨币是美元,其次是英鎊,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在國際儲備資産總額中,外彙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彙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系到該國貨币彙率的維持和穩定。

基本功能

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是幹預外彙市場,穩定本币彙率。

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一定的外彙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彙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内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于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彙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彙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彙儲備幹預彙率,使之趨于穩定。因此,外彙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于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彙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于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内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适度外彙儲備水平取決于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彙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彙儲備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承受代價

外彙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标志,它是彌補本國國際收支逆差,穩定本國彙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要持有高于常規水平的外彙儲備。但是,外彙儲備并非多多益善,近年來中國外彙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對經濟發展産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1、損害了經濟增長的潛力

一定規模的外彙儲備流入代表着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于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外彙儲備的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将損害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2、帶來了較大的利差損失

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彙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彙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彙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會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彙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産,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産也将嚴重縮水。

3、存在着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

中國每年要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6000多億美元的外彙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财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

在現行外彙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彙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随着外彙儲備的增長,外彙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彙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并進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币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

外彙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彙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6、加速熱錢流入

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7、有形經濟資源流失

大量囤積外彙,會引起國内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無論是出口創彙還是發行本國貨币購買外彙,都會形成對本國有形經濟資源的購買能力,造成國内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

8、通貨膨脹

推高本國貨币的通貨膨脹,資源的流失和大量發行本國貨币所換來得外彙如果不能實現購買,則會推動國内通貨膨脹的持續上揚。

9、迫使國内生産企業倒閉

出口創彙不能回購資源,在國内以發行本國貨币虛增企業利潤來實現,實質上是生産企業的出口成本以通貨膨脹消化,長期運做,使所有生産企業總體上收不抵支,使這些企業所持有的生産資料轉化為外彙儲備的貨币形态,造成倒閉,而以企業經濟赢利為基礎而生存的銀行也會因企業的倒閉使放出的貸款不能收回而發生倒閉。

10、産生巨額的彙兌損失

由于這些損失需要通過本國貨币的無保證發行獲得,由工商企業和銀行系統消化,迫使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革,吸收民間資本公擔,我國大批國企和國有獨資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就是因為企業無法獨立承擔央行大量囤積外彙産生的彙兌損失,不得不吸收民間資金共擔損失以苟延殘喘。實質上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本質屬于國有獨資制造企業和銀行的變相破産形式。

給外彙發行國通過大量發行鈔票,稀釋其貨币購買力,掠奪持彙國的财富以逃避債務創造條件。這是形成我國中央銀行的彙兌損失的主要原因。

11、蒸發本國貨币的積蓄

大量通貨膨脹本身是中央銀行稀釋本國貨币購買力的表現,但中央銀行在稀釋購買力時沒有補貼持币人等比的新增貨币,從而使百姓财富蒸發。

12、本國貨币主權喪失

螞蟻搬家式的将本國貨币的發行準備移出國外,造成本國貨币主權的喪失。大量發行本國貨币購買外彙,是以所謂的單向等價交換為特征實現,即使用本國貨币購買外彙,而外彙發行國将換得的人民币購買我國商品輸入其國家,銷售後補足外彙的發行準備,回籠該國貨币買削其債務。而本國因囤積外彙不能回籠資源,造成大量無準備的貨币發行,從而喪失對本國貨币的節制,任其通貨膨脹,這意味着本國貨币主權的喪失。

管理原則

原則

1、保持外彙儲備的貨币多元化,以分散彙率變動的風險;

2、根據進口商品、勞務和其它支付需要,确定各種貨币的數量、期限結構以及各種貨币資産在儲備中的比例;

3、在确定儲備貨币資産的形式時,既要考慮儲備資産的收益率,也要考慮流動性、靈活性和安全性;

4、密切注意儲備貨币彙率的變化,及時或不定期調整不同币種儲備資産的比例。

原則歸納

國家外彙儲備的管理原則可以歸納為“安全、靈活、保值、增值”。第一位是安全,隻有在安全的前提下,保值和增值才有基礎。但由于儲備資産是支付工具,應該随時能變現,因此必須具有靈活性,這兩者缺一不可。這裡所說的安全,不僅是貨币彙率、利率風險的防範,更重要的是變現、流通、兌換風險的防範。因此,為減少儲備資産風險,在考慮對外支付的情況下,應該采取積極主動的手段,把儲備當作金融資産進行管理和運營。在保值的基礎上,不僅要獲取基本利息的收益,還要努力争取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實現儲備資産的增值。

經營原則

各國政府管理和經營外彙儲備,一般都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個原則。

安全性

是指外彙儲備應存放在政治穩定、經濟實力強的國家和信譽高的銀行,并時刻注意這些國家和銀行的政治和經營動向;要選擇風險小、币值相對穩定的币種,并密切注視這些貨币發行國的國際收支和經濟狀況,預測彙率的走勢,及時調整币種結構,減少彙率和利率風險;還要投資于比較安全的信用工具,如信譽高的國家債券,或由國家擔保的機構債券等。

流動性

是指保證外彙儲備能随時兌現和用于支付,并做到以最低成本實現兌付。各國在安排外彙資産時,應根據該國對一定時間内外彙收支狀況的預測,并考慮應付突發事件,合理安排投資的期限組合。現金和國庫券流動性較強,其次是中期國庫券、長期公債。

盈利性

是指在保證安全和流動的前提下,通過對市場走勢的分析預測,确定科學的投資組合,抓住市場機會,進行資産投資和交易,使儲備資産增值。

但是,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者不可能完全兼得。一般高風險才能有高收益,盈利大的資産必然安全性差,而安全性、流動性強的資産必然盈利低。所以,各國在經營外彙儲備時,往往各有側重。比如富國多重視流動性,以随時幹預外彙市場或用于對外支付,小國和資源貧乏國家多看重價值增值和财富積累。一般來說,應盡可能兼顧這三項原則,采用投資組合的策略,“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實行外彙儲備的多元化經營,降低風險,實現增值。

因此,國家外彙儲備的管理原則是:“安全、靈活、保值、增值”。第一位是安全,隻有在安全的前提下,保值和增值才有基礎。但由于儲備資産是支付工具,應該随時能變現,因此必須具有靈活性,這兩者缺一不可。

當然,這裡所說的安全,不僅是貨币彙率、利率風險的防範,更重要的是變現、流通、兌換風險的防範。因此,為減少儲備資産風險,在考慮對外支付的情況下,應該采取積極主動的手段,把儲備當作金融資産進行管理和運營。在保值的基礎上,不僅僅要獲取基本利息的收益,還要努力争取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實現儲備資産的增值。

演變史

據估計,1899年官方世界外彙儲備64%主要為英鎊。到了1913年改值下降到48%。正如下面圖表所示的,縱觀外彙儲備史,我們不難發現外彙儲備的變化基點為100年,而作為全球外彙儲備的美元也從1999年的72%下降到目前的62%。外彙儲備的變化趨勢沒有永遠。

資金安全

監管機構介紹:

英國金融監管局FCA簡介

作為英國的金融服務監管機構,FCA的法定目标是制定規則,廣泛調查和權利執法,董事會制定了整體政策,但是日常決策和管理工作人員是執行委員會的根本職責。FCA的力量和目标是通過金融服務和市場法案2000(FSMA),也旨在促進高效、有序和公平的金融市場和遵循FCA良好的監管原則。

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委員會(ASIC)簡介

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委員會ASIC(Australian?Securities&Investments?Commission)是澳大利亞政府下設的金融行業監管機構,也是全球最受認可的金融監管機構之一。

ASIC根據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法案》設立,其主要職能包括對澳大利亞整個金融市場執行監督、調查、管理等工作,對受其監管的金融機構定期進行審計,并接受投資者的監督和投訴。ASIC要求各金融機構嚴格遵守ASIC規定的資金安全條例和操作規範,如果有違規行為,将受到ASIC的嚴厲處罰,甚至被吊銷經營牌照或被法院起訴。ASIC的監管體系一直以來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嚴格、最健全、最能保護投資者權益的金融監管體系。

澳大利亞聯邦銀行(CBA)、中國銀行澳洲分行(BOC)、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SX)、AETOS資本集團等均在ASIC的監管之下為全球投資者提供金融服務。

上一篇:殡儀

下一篇:駕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