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甯縣

壽甯縣

福建省甯德市轄區
壽甯縣位于福建省東北部,閩東大山深處,北鄰浙江省景甯縣,地理坐标為北緯27°11′—27°41′,東經119°14′—119°44′,東與東北緊靠浙江省泰順縣,南與東南毗鄰福安市,西北界浙江省慶元縣,西連政和縣,西南同周甯縣接壤。全縣轄8鎮6鄉、205個行政村(社區),國土面積共1433平方公裡。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壽甯縣常住人口為177960人。據初步核算,2020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04.6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7%。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17.39億元,同比增長4.4%,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0.9%,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38.11億元,同比下降1.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負1.3%;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49.18億元,同比增長7.0%,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80.3%,拉動GDP增長2.9個百分點。三次産業結構由2019年的16.6:39.8:43.6調整為16.6:36.4:47.0。
    中文名:壽甯縣 外文名:Shouning County 别名:鳌城 行政區劃代碼:350924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中國,甯德市 地理位置:中國華東 面積:1424.4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8鎮6鄉 政府駐地:福建省壽甯縣鳌陽鎮 電話區号:0593 郵政區碼:355500 氣候條件: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南山風景區、楊梅州橋 機場:霞浦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閩J 地區生産總值: 人口:177960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地域名人:馮夢龍、範式人、何宜武 地方特産:茶葉、馬鈴薯 知名産業:毛竹産業、茶産業 知名企業:壽甯縣旅遊局、壽甯縣永盛石材廠、壽甯縣糧油工業公司 地區生産總值:104.68 億元(2020年) 面積:1433 km²

建制沿革

秦朝,屬閩中郡。

西漢,高祖時屬閩越國,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屬會稽郡冶縣(今福州)。

東漢,屬會稽郡侯官縣,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以後屬建安郡侯官縣。

晉朝,屬晉安郡溫麻縣(今連江)。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屬晉平郡,齊屬晉安郡,陳光大二年(568年)屬豐州。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溫麻并入原豐縣(今閩候),屬豐州。大業三年(607年)屬建安郡閩縣(今閩候)。

唐朝,屬福州連江縣,周長安二年(702年)屬泉州長溪縣,天寶元年(742年)至乾元元年(758年)屬長樂郡長溪縣,以後又屬福州長溪縣。開成元年(836年)感德場設立,壽甯分屬長溪縣與感德場。閩龍啟元年(933年)升感德場為甯德縣,壽甯分屬長溪縣與甯德縣,仍隸福州。閩亡,福州歸吳越國。

宋朝,鹹平三年(1000年),甯德縣的關隸鎮升為關隸縣。政和五年(1115年)改關隸縣為政和縣,紹興三十二年(1162)升建甯軍為建甯府,壽甯的西北部先後分别屬建甯軍關隸縣、建甯府政和縣。淳佑五年(1245年)長溪分置福安縣,壽甯的東南部屬福州府福安縣。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升長溪縣為福甯州轄福安、甯德兩縣,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升建甯府為建甯路,壽甯的西北部屬建甯路政和縣,東南部屬福州路福甯州福安縣。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建甯路改為建甯府。洪武二年(1369年)降福甯州為縣,壽甯的東南部屬福州府福安縣,西北部屬建甯府政和縣。明景泰六年(1455年)析福安縣西北地、政和縣東北地置壽甯縣,據《今縣釋名》,因殲平礦賊置縣,取安甯之義。仍屬建甯府。

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福甯州為福甯府,壽甯劃歸福甯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壽甯屬東路道。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6月,壽甯屬閩海道,道所在地閩侯。

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道,壽甯縣屬于福建省。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1月,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在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劃分為4個省、2個市,壽甯縣屬閩海省。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月,人民革命政府失敗,壽甯複為福建省直轄。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7月,壽甯屬第二行政區,區治設福安。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改屬第三行政區。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壽甯改屬第一行政區。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9月,壽甯屬第八行政區。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4月,屬第一行政區。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三野十兵團三十一軍九十三師解放壽甯,同年7月20日成立壽甯縣人民政府,壽甯縣隸屬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福安。

1950年,第三行政區改稱福安專區,專員公署仍設福安。

1971年,專署領導機關遷甯德,福安專區更名為甯德地區,壽甯縣隸屬甯德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甯德地區革命委員會撤銷,改稱甯德地區行政公署,駐地不變,壽甯縣仍屬甯德地區。

2000年10月,甯德地區撤地建市,壽甯縣屬甯德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1949年)08月,壽甯縣成立平溪、鳌陽、斜灘3個區人民政府,仍沿用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的11個鄉(鎮)、107個保的建制。10月中旬,全縣重新劃分為5個區,改設區公所。

1950年8月,從第三區劃出純池鄉為第六區。9月,廢除保甲制,全縣分為81個鄉(鎮),建立新的鄉級政權。

1952年5月,從第二區劃出鳳陽鄉為第七區,鄉(鎮)也增至84個。

1955年9月28日,經省人民委員會批準,第六區劃歸周甯縣管轄,第七區并入第二區,各區以駐地名稱作區名,即鳌陽區、斜灘區、平溪區、托溪區、南陽區。

1956年2月,平溪區與托溪區合并為芹洋區。3月,鳌陽區的鳌陽鎮、斜灘區的斜灘鎮歸縣直轄。全縣分為4區2鎮52鄉。

1958年5月,鳌陽區改為坑底區,管轄7個鄉,原屬鳌陽區的其餘12個鄉(鎮)由縣直轄。8月,撤區并鄉,全縣劃分為24個鄉(鎮),保留斜灘、芹洋兩區作為派出機關。縣直轄10個鄉,斜灘區轄5個鄉(鎮),芹洋區轄9個鄉。9月15日,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原來的293個農業生産合作社改建為23個政社合一、工農商學兵為一體的人民公社。不久又縮為20個公社。10月19日,根據省委領導的指示,全縣辦成一個大公社,原20個公社改為分隊,托溪公社轄9個大隊,岱陽公社轄10個大隊。

1970年2月,鳌陽公社駐地遷大安。6月,西浦公社駐地遷犀溪。7月,浩溪公社駐地遷坑底。遷後不久,分别更名為大安公社、犀溪公社和坑底公社。

1981年7月,岱陽公社更名為清源公社。

1983年3月,城關鎮更名為鳌陽鎮。

1984年9月,12個公社和鳌陽鎮,改為11個鄉和鳌陽、斜灘2個鎮,下轄18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

1988年1月,分平溪鄉的碑坑、上黨、下黨、楊溪頭、西山5個行政村和芹洋鄉的下屏峰村,以及托溪鄉的部分自然村,成立下黨鄉。

2012年4月1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複同意甯德市關于壽甯縣撤銷犀溪鄉設立犀溪鎮的請示,同意撤銷犀溪鄉設立犀溪鎮。

2013年12月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複同意甯德市關于壽甯縣撤銷平溪鄉設立平溪鎮的請示,同意撤銷平溪鄉設立平溪鎮。

2015年9月1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複同意甯德市關于壽甯縣撤銷鳳陽鄉設立鳳陽鎮的請示,同意撤銷鳳陽鄉設立鳳陽鎮

2017年9月28日,壽甯縣下轄8鎮6鄉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壽甯縣清源鄉撤鄉設鎮的批複。

區劃詳情

截至2017年9月,壽甯縣下轄8鎮6鄉,205個行政村(社區)。

鳌陽鎮、斜灘鎮、南陽鎮、武曲鎮、犀溪鎮、平溪鎮、鳳陽鎮、清源鎮、大安鄉、坑底鄉、竹管垅鄉、芹洋鄉、托溪鄉、下黨鄉。

壽甯縣人民政府駐地鳌陽鎮。

鳌陽鎮(壽甯縣人民政府駐地):蟾溪社區、梅溪社區、大同社區、鳌東社區、茗溪新區、北鳳社區、升平社區、安甯村(原安章村)、橫埕村;

斜灘鎮:斜灘社區、斜灘村、香菇山村、樓下村、元潭村、青垅村、新村村、王溪村、印潭村、石井村、厝基村、錢塘村、水北村、山田村、外洋村、獎六村;

南陽鎮:南陽村、官洋村、含溪村、花嶺村、鐵場村、壩頭村、東吉洋村、龜嶺村、下房村(下房村,上房村,下宅村,翁山村,大門村)、赤陵洋村、南岔村、洋邊村、溪南村、秀洋村、含頭村、官路村、石鼓村、山坑村、下洋仔村、院洋村;

武曲鎮:武曲村、承天村、塘洋村、西塘村、大韓村、甲峰村、梅洋村、桦垅村、白岩村、南岸村、小溪村、象岩村;

犀溪鎮:仙峰村、甲坑村、渡家洋村、西浦村、犀溪村、賴家洋村、大王前村、際坑村、武溪村、山後村、李家山村、外山村;

平溪鎮:平溪村、環溪村、屏峰村、嶺根村、嶺兜村、長溪村、東山頭村、東溪村、湖潭村、木場村、燕科村、嶺後村、亭下村、柯洋村、南溪村、龍頭坑村、溪底村、東木洋村;

鳳陽鎮:鳳陽村、福後村、東嶺後村、北山村、廷家洋村、劉厝村、基德村、下黨村、官田村、官田洋村、天香村、大石村、上大洋村;

大安鄉:大安村、大熟村、後西溪村、伏際村、溪潭村、菜坑村、官田場村、溪乾村、炭山村、炭岔頭村、溫洋村、村頭村、泮洋村、半嶺村、水洋村、亭溪村;

坑底鄉:坑底村、歸洋村、小東村、地頭村、司前村、長嶺村、林山村、上東村、溫當洋村、大嶺村、半嶺洋村、浩溪村、地源村、芎坑村、山前村、地洋村、龍溪村、龍井村、李家洋村、陳家坑村;

清源鎮:小托村、童洋村、三望洋村、清源村、外韋村、岱洋村、陽尾村、坪岩村、竹坪村、胡家墩村、村尾村、角林村、餘山崗村、龜洋村、日洋鋪村、後洋村;

竹管垅鄉:傍洋村、江岔村、後洋村、竹管垅村、坑底林村、李家洋村、芹菜洋村、劉坪村、橫山村;

芹洋鄉:芹洋村、下修竹村、上修竹村、發竹坪村、尤溪村、溪源村、張坑村、阜莽村、茗坑村、山底村、九嶺村、官路洋村、廣地村、底洋村、可觀村、山頭村、甲延岔村、鐵路坪村、下坪碓村;

托溪鄉:托溪村、洋尾村、沙潭村、江山村、峽頭村、渺洋村、大史村、圈石村、溪坪村、黃南州村、際頭村、外洋村、際底村、山口村、闊丘村、坪坑村;

下黨鄉:下黨村、上黨村、西山村、曹坑村、下屏峰村、葛垅村、碑坑村、楊溪頭村、崗後村、碑坑山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壽甯縣,福建省甯德市轄縣,地處福建省閩東大山深處,是個山區縣,地處閩東山地北部,洞宮山脈南段,地理坐标為北緯27°11′—27°41′,東經119°14′—119°44′,東臨浙江省泰順縣,西北靠浙江省景甯畲族自治縣、慶元縣,東南連福建省福安市,西傍政和縣,西南鄰周甯。壽甯縣總面積1433平方公裡。

壽甯縣距福州市244公裡,距甯德市150公裡,距浙江省溫州市256公裡,距泰順縣城47公裡,距慶元縣97公裡。

地形地貌

壽甯縣地處鹫峰山脈北端,洞宮山脈東麓。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中山山地,最高峰山羊尖海拔1649米,為閩東群峰之冠;東南部中低山地,海拔400米—800米的山地多深谷,800米左右地帶鑲嵌着山間盆地;西南部沿斜灘溪、平溪分布着河谷台地。

氣候

壽甯縣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深受海洋季風影響,氣候具有明顯的海洋性特征。全年風向以東南風為多;氣候偏于溫暖、濕潤、多雨。氣象要素垂直差異明顯,具有較典型的山地氣候。

壽甯縣年平均氣溫在13℃—19℃之間,年降水量1911毫米,氣候垂直差異明顯。年平均氣溫15.1℃;1月平均氣溫4.7℃,7月平均氣溫22.6℃;極端最高氣溫35.8℃,極端最低氣溫-9.8℃;≥10℃的積溫4249℃。年降水量2472毫米,無霜期235天。夏季最熱月氣候溫度在20℃一29℃之間。

水文

壽甯縣河流具有山地性特征,河流短小,主流少、支流多,水量豐富,含沙量少;季節變化大,春夏水量多、汛期長,秋冬水量少;落差大,水流短急,水力資源豐富。有主要溪流6條,大小支流1700多條,分為後溪、蟾溪、斜灘溪3大水系。

土壤

壽甯縣土壤以紅壤為主,黃壤為次,水稻土土層淺薄,肥力中下。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壽甯縣境内常見的野生動物可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有豹、獐、穿山甲、松鼠、雁、黃莺、鯉魚、長尾哥等108種,無脊椎動物有蚯蚓、田蚌、溪螺、蠶等48種,共計156種,珍稀動物有大鲵(娃娃魚)、虎等。

林業資源

壽甯縣境内山地面積11.2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8.8萬公頃。 壽甯縣森林覆蓋率達74.8%;木材蓄積量195萬立方米,竹類567萬根。

水資源

壽甯縣大小溪流17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5條,年平均流量17.81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27萬千瓦,境内可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達21萬千瓦,有水電裝機容量4萬千瓦,年發電量達1.5億千瓦時,跻身福建省“水電十強縣”之列

礦産資源

壽甯縣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産21種,其中,葉臘石、石英石、明礬、白雲石儲量豐富。南陽鎮鐵場、壩頭的白雲石礦是省内最大的煉鎂用白雲石礦,儲量達561萬噸;平溪鄉湖潭葉臘石礦、坑底鄉楊梅州石英石礦、下黨鄉七寶崗鎢礦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壽甯縣戶籍總人口265295人。其中,城鎮人口89501人,鄉村人口175794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33.74%。從性别上看,男性141876人,女性123419人,男女性别比為1.15:1。從年齡段上看,0-17歲57727人,占戶籍人口的比重為21.76%;18-34歲71612人,占戶籍人口的比重為26.99%;35-59歲92936人,占戶籍人口的比重為35.03%;60歲及以上43020人,占戶籍人口的比重為16.22%。

壽甯縣常住人口為18.1萬人,人口出生率14.0‰,死亡率7.1‰,自然增長率6.9‰。城鎮化水平47.7%。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壽甯縣常住人口為177960人。

民族

壽甯縣境内有28個少數民族。

政治

縣委書記:湯孔忠 

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張成慧

縣委副書記:張彪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雷春雄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吳傳洪

縣委常委、統戰部長:李淑英

縣委常委、副縣長:趙維玲(截至2018年4月)

經濟

綜述

2017年,壽甯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8.5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6年同期增長1.4%。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6.99億元,同比增長3.6%,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7.8%,拉動GDP增長0.8%;第二産業增加值36.83億元,比2016年下降2.0%,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0.5%,阻礙GDP增長1.0%;第三産業增加值24.73億元,比2016年增長5.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112.7%,拉動GDP增長1.6%。

在三次産業中,第一産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為21.6%,第二産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為46.9%,第三産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為31.5%。

2017年人均地區生産總值43516元,比2016年增長4.4%。

2017年,壽甯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2016年上漲0.2%。其中,食品價格下降3.1%,消費品價格下降0.5%,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4%。從消費類别上看,交通和通信類上漲0.8%,居住類上漲1.2%,醫療保健類上漲1.3%,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1.5%,衣着類上漲2.5%,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8.2%,食品煙酒類下降2.7%。從分季度價格上看,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6%,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比2016年上漲0.4%,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4%,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2%。

2017年,壽甯縣完成固定資産投資58.78億元,比2016年下降9.7%。其中,項目投資完成58.69億元,比2016年下降7.1%;房地産開發投資完成0.09億元,比2016年下降95.4%。固定資産建安投資49.73億元,比2016年下降11.3%。在固定資産投資中,工業投資完成13.83億元,比2016年下降19.6%,占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為23.5%,基礎設施投資完成34.39億元,比2016年增長2.6%,占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為58.5%。民間投資完成37.01億元,比2016年下降19.2%,占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為63%。

截至2017年,壽甯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390元,比2016年增長8.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739元,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698元,增長8.6%。 截至2017年,壽甯縣非私營城鎮單位在崗職工人數為11250人,比2016年多了331人,全縣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59592元,比2016年增長10.6%。

2017年,壽甯縣完成财政總收入5.46億元,比2016年下降3.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66億元,比2016年下降13.5%;在公共财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2.08億元,比2016年下降9.6%;非稅收收入1.58億元,比2016年下降18.1%。

壽甯縣全年公共财政預算支出20.80億元,增長1.5%。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39億元,增長19.8%;公共安全支出0.8億元,下降12.9%;教育支出3.74億元,增長1.8%;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0.38億元,增長34.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98億元,增長6.7%;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支出1.96億元,下降18.4%。

2019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00.5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7%。其中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16.73億元,增長4.1%,拉動GDP增長0.7個百分點;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40.05億元,增長10.4%,拉動GDP增長4.1個百分點;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43.79億元,增長6.6%,拉動GDP增長2.8個百分點。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20.9:40.6:38.5調整為16.6:39.8:43.5。

2020年,壽甯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04.6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7%。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17.39億元,同比增長4.4%,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0.9%,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38.11億元,同比下降1.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負1.3%;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49.18億元,同比增長7.0%,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80.3%,拉動GDP增長2.9個百分點。三次産業結構由2019年的16.6:39.8:43.6調整為16.6:36.4:47.0。

第一産業

2017年,壽甯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8.02億元,比2016年增長3.8%。其中,農業産值22.25億元,增長4.0%;林業産值3.01億元,增長2.0%;牧業産值1.76億元,增長4.6%;漁業産值0.47億元,增長5.5%;農林牧漁服務員産值0.52億元,增長8.0%。從各季度累計增速上看,一季度增長1.2%,上半年增長2.0%,前三季度增長2.8%,全年增長3.8%。

2017年,壽甯縣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7.36億元,比2016年增長3.7%。其中,農業增加值14.16億元,增長3.9%;林業增加值1.84億元,同比增長2.3%;牧業增加值0.73億元,增長3.6%;漁業增加值0.27億元,增長4.0%;農林牧漁服務員增加值0.36億元,增長7.9%。從各季度累計增速上看,一季度增長0.7%,上半年增長2.0%,前三季度增長2.8%,全年增長3.7%。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37599畝,增長2.4%。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92577畝,增長5.1% ,糧食總産量67263噸,增長10%;茶葉年末實有面積155453畝,與2016年持平,茶葉總産量17239噸,比2016年增長6.2%。

第二産業

2017年,壽甯縣共實現工業增加值25.13億元,比2016年下降2.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8.14億元,同比下降22.1%。

壽甯縣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總産值101.70億元,比2016年下降23.8%。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中,從分經濟類型上看,國有企業同比下降41.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為0.2%;股份制企業同比下降20%,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為8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56.6%,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為6.4%;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同比下降51.4%,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為12.4%。從分輕重工業上看,輕工業同比增長1%,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為47.5%;重工業同比下降37.6%,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為52.5%。從分門類上看,制造業同比下降23.2%,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為96.4%;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産和供應業同比下降37.7%,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為3.6%。全年工業産品銷售率98.27%,比2016年下降了0.33%。

壽甯縣全年共實現建築業總産值9.45億元,比2016年下降4.3%,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1.73億元,比2016年下降1.4%。

第三産業

2017年,壽甯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5億元,比2016年增長7.6%。從消費市場看,城鎮實現零售額12.92億元,比2016年增長8%;鄉村實現零售額11.64億元,比2016年增長7.2%。從行業分類看,住宿餐飲業實現消費額3.86億元,比2016年增長22%;零售業實現消費額20.69億元,比2016年增長5.3%。從企業規模看,全縣限額以上單位實現零售額5.66億元,比2016年增長9.1%;限額以下單位實現零售額18.89億元,比2016年增長7.1%。

2017年,壽甯縣房地産銷售面積9.71萬平方米,比2016年增長22.1%;房地産銷售額6.61億元,比2016年增長89%。

2017年,壽甯縣外貿出口總值1.73億元,比2016年增長27.4%;全縣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730萬美元,同比增長7.8%。

12月末,壽甯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為72.5億元,增長9.7%。其中住戶存款為41.33億元,增長16.7%。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為40.59億元,增長15.9%。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壽甯縣共有普通中學16所,1015個專任教師,招生3263人,在校生10002人,畢業生3261;職業中專1個,103個專任教師,招生223人,在校生488人,畢業生143人;小學60所(含教學點41個),963個專任教師,招生1957人,在校生13594人,畢業生2270人;幼兒園23所,265個專任教師,入園2840人,在園4755人,離園1832人。

科技事業

截至2017年,壽甯縣擁有科技型企業16家,2017年新增1家;省級創新型企業;全縣知識産權示範企業和優勢企業2家,其中,市級知識産權優勢企業2家。全縣2017年申請專利84件,專利授權66件。全縣全年從事科技活動人員共1645人,R&D投入經費1.16億元。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壽甯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99個(含鄉村衛生所),其中:縣級醫療機構2個,鄉鎮衛生院14個,預防保健機構1個,衛生執法機構1個。全縣醫院在編床位424張,千人均床位2.34張。全縣注冊醫生317人,注冊護士599人。

文化事業

2009年壽甯縣完成夢龍文化公園一期工程;新建3家農村文化站、21家農家書屋。

2012年9月24日,在中宣部組織的頒獎晚會上,由壽甯縣委、縣政府,福建電影制片廠,福建省藝術攝影學會,八一電影制片廠等單位聯合攝制,以壽甯縣廊橋文化和民俗景觀為原型的電影《愛在廊橋》獲電影類“五個一工程”獎

生态保護

2020年2月12日,壽甯縣入選生态綜合補償試點縣名單。 

交通運輸

公路

壽甯縣公路密度居福建省前列,主要公路有福壽高速公路G4012,雙湖二級公路,壽政二級公路,壽慶二級公路,縣道壽泰線、斜鎮線、竹洋線,形成了連接浙江慶元、泰順、景甯,溝通福安、周甯、政和等地的公路網絡。壽甯城關有班車直達上海、廈門、福州、邵武、瑞安、義烏等地。

鐵路

壽甯縣有溫武鐵路經過

風景名勝

楊梅州

楊梅州風景名勝區,位于壽甯縣東北部閩浙邊界的楊梅州大峽谷中。其峽谷風景成帶狀分布,以楊梅州溪為中線,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南北長約18公裡,東西平均寬約8公裡,總面積約144平方公裡,是以獨特的火山岩地質地貌和曆史文化古迹為景觀特色。由休閑度假、狹谷探險、旅遊觀光、漂流、原始森林考研、黑風洞探史尋秘和古廊橋攬勝等七大部分組成。主景區的楊梅州峽谷段,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域,由山地丘陵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與次生常綠闊葉混交林及常綠次生灌叢組成,森林植被保護良好。

西浦村

西浦村,位于福建省壽甯縣東北部閩浙邊界的犀溪鄉,全村533戶2000多人,是一座血緣村落,已有1100多年的曆史,這個方圓不足2公裡的村落和在這裡世代居住的缪姓族人。這裡是南宋禦賜狀元缪蟾的故鄉,曆朝曆代缪氏家族還湧現出18名進士,為全國少有,被譽為“狀元故裡,進士之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北路戲”在這裡傳承久遠,狀元坊、缪氏宗祠、福壽廊橋、狀元橋、琴橋和太陰宮、大帝宮、聚仙亭以及元朝壁畫、明朝馮夢龍遺迹、清朝石牌坊、合歡桌等一大批古民居、古建築、古文物保存完美。古柳、古橋、古民居構成一幅獨特的“小橋、流水、人家”畫卷。該村先後被評為“省級園林村”、“省級文明村”、“甯德市十大最美鄉村”、“海西十佳魅力鄉村” 、“福建省首批四級星鄉村旅遊經營單位”和“全國生态文化村”等。

仙岩

仙岩,位于壽甯縣西南方向20公裡處,與浙江省慶元縣交界的榧梓尖峰上,海拔1527米。

福建壽甯地質公園

福建壽甯地質公園,地處閩浙邊境,位于閩東北洞宮山脈東麓。該園是以深切峽谷曲流和峽谷景觀河段為特色,花崗岩石蛋地貌、滑塌堆積洞穴、河床壺穴等地質遺迹景觀發育,廊橋、古建築、名人等人文景觀獨具風韻,生态環境優越的綜合地質公園。公園總面積43.76平方公裡,分為楊梅州園區、南山園區兩個園區,擁有50多處地質遺迹景觀,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24處,具有重要的地質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價值,屬中型地質公園。

壽甯地質公園主要以花崗岩地貌和水體景觀為主體,兼有木拱廊橋、狀元故裡等文化景觀。公園内生态環境優美,文化遺迹景觀集中,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和美學價值高等特點。其中楊梅洲園區地貌形态為山嶽和峽谷地貌。其山體高聳,崖壁、石柱、石蛋形态獨特,氣勢磅礴;峽谷蜿蜒曲折,瀑布、深潭、壺穴頻現。南山景區石牆、石柱、崖壁以及大小不等、形态各異的石蛋各展風姿。

三峰寺

三峰寺,坐落在鳌陽鎮西南部,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殿、念佛堂、山門亭、鐘鼓樓等,是壽甯縣創建最早的寺院。始建于後梁開平三年至後唐清泰二年間(公元909-935年),宋淳化元年(990年),宋朝禮部尚書陳洪轸為報佛救命之恩捐地擴建。明永樂元年(1403年)重修,景泰年間擴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再次擴建,初名“東華禅寺”,後奉敕改為“三峰大梵賓林禅寺”,明代更名“寶林禅寺”。現有寺院為八十年代重建,占地近5000平方米。

廊橋

廊橋,濃縮了千百年的鄉土文化發展史,為壽甯赢得“世界貫木拱廊橋之鄉”的盛譽。從年代序列上講,壽甯木拱廊橋最齊,從清乾隆、嘉慶、道光、同治、光緒至民國時期,乃至解放後還在建造,這在全國罕見。壽甯貫木拱廊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稱為中國橋梁史上“侏羅紀公園”。

壽甯是全國木拱廊橋最多的縣份,現存的木拱廊橋總共有19座,占了全國近五分之一(據普查全國2009年僅有木拱廊橋不到110座);2009年,壽甯境内保存的廊橋共有19座。 

南山風景區,位于壽甯南陽,由金雞山、南山頂、赤陵洋、紫雲山、龜湖五個風景區組成,擁有明代古刹龍岩寺,明代文學家、壽甯知縣馮夢龍塑像,壽甯革命聖地赤陵洋,閩東第一鐵索橋一龜嶺索橋。

芎坑原始森林

芎坑原始森林,位于壽甯縣北部的坑底鄉,在“閩東第一高峰”山羊尖西麓的芎坑村到三窕漈一帶,距離坑底鄉15公裡,距壽甯縣城約1個多小時。景區以森林峽谷地貌和清澈多彩的流潭景觀為主體,擁有3000畝的原始森林及小虎跳峽、三窕漈瀑布、大鲵栖息地、芎坑水庫等景觀,區内四季分明、古樹蒼天、懸崖峭壁、高山流水、急流險灘、奇石飛瀑、風景秀麗,是我縣唯一保護完好整片的原始森林旅遊資源。

車嶺古道

車嶺古道,位于斜灘鎮境内,距鎮政府駐地約3公裡,因嶺高且陡而得名。建于明中葉(公元1450—1465年),自海撥176米的山田村始,直插海拔745米的小車嶺村,高低落差569米,全長5公裡,有12900多級台階。嶺頭雲霧缭繞,車嶺恰似一條天梯直上雲霄,故有“車嶺車到天”之說。全嶺除嶺亭前後引道外,無一節平路,是過去古鎮斜灘通往縣城的必經之道。沿嶺有4亭2泉,嶺邊遍植楓、松,大者高達幾丈。

犀溪

犀溪,是個古鎮,鎮裡的西浦村,堪稱千年名村,曆來有“狀元故裡,廊橋水鄉”的美譽。鯉魚溪蜿蜒于青山之中,水皆缥碧,兩岸青山起伏相連,真有“一水護田将綠繞,兩山排闼送青來”的景緻。村裡古民居鱗次栉比,青石闆和鵝卵石相間的小路穿行于民居中。小溪沿着石闆路一路而去,從村口流向人煙深處。村裡的狀元橋雖非古建,但其格局亦似廊橋,橫卧于鯉魚溪上。犀溪在20世紀30年代,就是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閩東特委福壽辦事處所在地。粟裕、葉飛、曾志等都在這一帶從事過革命鬥争,李家山就是革命據點村。1954年,福安地委為紀念老區人民的貢獻,撥款在當年群衆護送紅軍将士渡河的地方伐木修橋。李家山人就地取材,建起了與明清時期一樣的廊橋。橋兩旁闆壁的窗洞,設計成别具一格的五角星狀,當地的山民命名為“紅軍橋”。

曆史文化

切曬土豆片

壽甯盛産土豆。每年的春夏之交,正是土豆開挖的時節,将挖回來的土豆挑選好的用水清洗幹淨,個别有疤的,用刀削掉,若單個土豆壞了部分的,要用刀削掉壞的部分,以保證土豆片的質量。若要土豆片更加細嫩,則可将土豆皮削去。

切片是将清洗好的土豆切成薄片,若用菜刀切厚度不夠均勻,最理想的方法是用刨刀刨片,全部刨完片後再進行下一道工序。準備一口大鍋,備水燒開,将切好的土豆片放進鍋裡,再蓋上蓋加熱,等水開了後,随即将土豆片撈出瀝幹水分。在晴朗的日子裡,将瀝幹水分的土豆片攤曬。若是陰天就放在通風的地方涼幹,若遇持續陰雨天氣,必須用炭火在焙籠烤幹,否則會黴爛。所以選擇好天氣制作土豆片非常重要,壽甯所産的土豆片是淡黃色、半透明的。包裝貯存是土豆片制作的最後一道環節,也是影響土豆片保存的關鍵。将曬幹或烤幹的土豆片用完好的塑料袋包裝好,然後用繩子紮好袋口,防止漏氣,這樣能保存一年甚至好幾年。

南陽獅舞

壽甯的舞獅,又叫打獅。南陽及周邊的很多村子都有自己的獅隊,主要表演集中在春節期間巡村舞獅賀歲。除夕日,獅隊會提前給每戶送來“獅帖”,貼在廳堂醒目處,巴掌大的紅紙上墨印着獅子圖案和“恭賀新禧”、“XX村獅隊賀”等字樣,讓人充滿期待。大年初一開始就有獅隊巡村拜屋,巡村的路線有講究,大緻要按村裡房子的輩份及建造時間行走,逐戶拜屋,以緻于外村的獅隊到南陽村,都要請一名向導帶隊。每座房子,獅子都會入大門進廳堂搖頭擺尾威武的表演一番,據說那些躲在屋角旮旯中的惡鬼邪魔就會一掃而光,為屋子帶來吉祥,大人們多會把小孩子的衣帽丢到地上,讓獅子咬吞後再穿戴,去穢清吉保平安。迎來送往時,大人們會在門口燃放鞭炮,還恭敬而莊嚴地給舞獅者奉送“紅包”。

豎燈節

豎燈節,壽甯縣犀溪村元宵節傳統習俗以“豎燈茶”為主題,在當地規模大。在元宵節前夕,他們從山上選取同根生長且高大挺拔、枝葉繁茂的一對植株,把其中一株連枝帶葉砍來,扛回家中。然後對竹子進行一番“打扮”——從竹梢往下依次挂上七盞大紅燈籠。燈籠形态各異,或呈“壽桃”,或似“鯉魚”,或如“桔子”,或 像“蝴蝶”,還有“走馬燈”……走馬燈的剪紙圖案有:八仙過海,唐僧取經,鯉魚跳龍門,三英戰呂布等。最高的二盞,懸挂“桔”燈或“魚”燈,寄寓“吉慶有餘”之意。并在各個燈籠内部安上蠟燭,屆時點燈豎竹。自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由于當地通了電,燈籠内的蠟燭就被電燈取代了。

地方特産

茶葉

壽甯植茶曆史悠久,明景泰八年,茶葉就以大宗土特産品對外銷售,清鹹豐、同治年間(1851—1874年),縣内生産的紅茶,号稱“坦洋功夫”,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全縣植茶面積就達5.73萬畝,年産毛茶1044.5噸。建國以來,所産“玉記牌銀毫”和“鳳凰舌”綠茶分别獲得世界跨國公司評定的“五星鑽石獎”和澳門博覽會國際金獎,“茉莉花茶”、“福壽銀毫”和“眉珍茶”多次獲部、省優質産品獎。壽甯高山烏龍茶,壽甯石井紅茶亦是廣受消費者的愛戴。茶業已成為壽甯經濟的支柱産業之一,武曲、斜灘、南陽、鳳陽、竹管垅的全部,犀溪、芹洋、平溪大部分地區,自然條件好,集中成片,是壽甯縣茶葉的集中地帶。規模較大的有龍虎山茶場、南陽茶場、萬氏留香茶場。

米糕

壽甯米糕是壽甯縣特有的一種美食,其中以南陽米糕最為出名。在重陽節時米糕也成為了壽甯當地當天必吃的一樣食物,是當地居民的沿襲下來的風俗。稀飯和米糕是當地居民的主要早點。常常都會有各地的人慕名而來品嘗壽甯米糕。壽甯米糕的原料主要為大米,用專門的機器将其磨成米漿。配料還有自制的“糕湯”,糕湯一般主要會用肉湯,在添加許多的調味料,味道鹹而香。“菜糕”所用的菜料,一般是炒好的豆角、豆芽菜、胡蘿蔔絲、肉丁等。

地瓜扣

金絲扣,當地人亦稱之為“地瓜扣”或“粉扣”,壽甯地方宴席的首上菜“福壽全”,也是金絲扣的另一美名,既是婚喪嫁娶,喬遷賀壽,迎賓的一道佳肴,又是地方小吃的一道風味點心。它以地方特有的優質地瓜鮮薯刨成米後,經過過濾、沉澱、采漿、分類、晾曬成澱粉,再蒸制、刨制成絲晾幹而成,外觀為團狀銀絲,質嫩而脆,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澱粉,營養價值高。可炒、蒸、煮,具有透明、細嫩、久漂不爛、久炒不碎的特點。 

三糍

“三糍”指糯米糍、粳米糍、馬鈴薯糍。糯米糍是将糯米洗淨浸泡8小時,置蒸茏蒸熟,取出後放石臼中,舂至嫩食用,也可取成團放碾末的地瓜粉上,待冷硬後自然成圓餅。可以切成細條配上佐料煮熟食,也可切成條蒸軟配佐料沾食,還可切成條炸食。馬鈴薯糍是将馬鈴薯煮熟後去皮,搗爛與地瓜粉揉和,然後切成片塊,配上佐料煮食。

榛油

榛油是由榛樹籽榨成,是上品食用植物油。閩浙一帶産婦“坐月子”最受歡迎的食用油之一。壽甯榛油含多種天然礦物質成份,油香質純,色橙黃,特别适宜油榨食品的用油。所榨食品脆香,松軟,不沾口。炒菜,紅燒魚肉無油膩感清香可口,榛油是低鍊植物油脂,易于人體涉取有效營養成份。生産曆史久遠,清代就有水碓榨油,至中華民國初年外銷縣外已達50砘(1000擔)以上。經工藝改良,無污染,是新綠色食品油。

闆栗

闆栗,俗稱栗子,是壽甯名優果品之一。品種有油栗、毛栗等。壽甯闆栗果實較大,一般單果重約12克,果肉色澤金黃。闆栗營養豐富,生吃熟吃均可。新鮮闆栗既可水煮也可爆炒,趁熱食之香甜酥脆味美可口。芹洋鄉鐵爐坪村栽培闆栗已有800多年的曆史。斜灘曾是闆栗的主要産區。《壽甯待志》載:“栗出斜灘,不能多”。古人曾用“鬥垤鳏魚樓下(今屬斜灘鎮)酒,山澄(今斜灘鎮山田村)栗子雨前茶”的詩句來描寫當時斜灘的商業盛況。 

楊梅

壽甯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自然條件适宜楊梅樹生長,全縣14個鄉鎮均盛産楊梅。因盛産楊梅,壽甯很多村莊都以楊梅為村名。楊梅屬楊梅科喬木植物水果,其形狀如桂圓一般大小,遍體長着突起小顆粒,外表是一層新鮮紅嫩的果肉,内有果核。楊梅果粒紫紅色的稱紅梅、白色的稱白梅。除鳌陽、平溪、清源、南陽等鄉鎮有人工種植,多為野生。2009年,壽甯楊梅産量約300多噸。

禦豆

禦豆,壽甯種植曆史悠久,因獨特的中亞熱帶山地氣候與土壤,使其品質優于其它産區,享譽海内外,是宴席的上品。在封建王朝時期是壽甯用以朝貢的上品,故名。壽甯禦豆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多種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具有補血、安神等功效。禦豆外裹綠豆英,不受蟲害、無污染、是綠色食品,粒大飽滿,色彩鮮豔斑爛,肉質肥美酥脆、食用甘甜可口。

猕猴桃

壽甯各鄉鎮均有野生猕猴桃。下黨鄉碑坑頭村的王将山,野生猕猴桃處處可見。猕猴桃肉肥汁多,富含維生素C,被稱之為“超級水果”。除鮮食外,猕猴桃還用來釀酒或加工成果汁、果醬、果酒、糖水罐頭、果幹、果脯等。2009年,全縣猕猴桃産量約200多噸。

著名人物

馮夢龍(1574—1646),明代傑出的文學家、戲劇家,“三言”的編撰者,閩東史上最具知名度的文人知縣。

陳洪轸(947—995),福建省甯德市壽甯縣鳌陽鎮茗溪村人,是壽甯境内第一位進士,官至北宋朝禮部尚書。

黃槐,又稱黃山公,壽甯縣清源鄉韶托村人,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進士,宣和二年(1120年)任徽州知州。他一生實踐“民本”理念,為救民,他開倉放糧赈災。棄官歸隐故裡,他又“懸壺濟世”,為鄉民施藥治病,設館授業,啟蒙開智。 

範式人(1909—1986年),福建壽甯人,無産階級革命家。1930年參加革命活動,193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參與創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群衆武裝組織紅帶會,是創建壽甯縣黨組織、閩東工農紅軍、閩東蘇維埃政權、閩東革命根據地的傑出領導者之一。

何宜武(1912—2001),福建省壽甯縣斜灘鎮人,原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委、中央秘書長。 

何宜慈(1940—2003),福建省壽甯縣斜灘鎮人,科學家,何宜武胞弟,斯坦福大學電子學博士。

張高謙(1947—1961年),男,福建壽甯縣武曲鎮大韓村人。1961年2月6日,為保護集體羊群,與偷羊的壞分子搏鬥而英勇犧牲。其後被團中央追認為“紅色少年”,國家民政部批準其為革命烈士。

胡玉榮,2008年度“感動福建”十大人物之一。

張金乾,“2015品牌中國綠色節能科技創新年度人物”

楊劍輝,壽甯當代名人,留美醫學博士,主任醫師。

範鐵民,福建省壽甯縣鳌陽鎮人,壽甯蘇區首位領導者。

徐開清,男,壽甯人。1998年為救落水學生,獻出了年僅29歲的年輕生命。國家、省、市有關部門分别追授徐開清“革命烈士”、“全國‘三育’先進個人”、“省五一勞動模範”、“省師德标兵”等稱号。

城區榮譽

2019年11月14日,被生态環境部正式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2019年12月31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淨水百佳縣市;入選2020中國縣域全生态百優榜。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人際信用百佳縣市。

2020年10月,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标縣(區)名單。

2021年6月21日,被農業農村部确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