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縣

石門縣

湖南省常德市轄縣
石門縣地處湘鄂邊界,東望洞庭湖,南接桃花源,西鄰張家界,北連長江三峽,有“武陵門戶”與“潇湘北極”之稱。全縣國土面積3970平方公裡,轄18個鄉鎮區、4個街道、4個農林場。[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門縣常住人口為559457人。[2]初步統計,2020年,石門縣全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313.61億元,比上年增長4.6%。[3]石門是“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禅之鄉”、“全國綠茶出口基地縣” ;“中國柑橘之鄉”、“中國早熟蜜橘第一縣”;也是“湖南省旅遊強縣”;國家主體功能區(國家級重點生态功能區)建設試點縣。
    中文名:石門縣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430726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中國 湖南 常德 地理位置:湖南省西北部 面積:3970 下轄地區:蒙泉鎮、夾山鎮、壺瓶山鎮、羅坪鄉等 政府駐地:楚江街道 電話區号:0736 郵政區碼:4153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壺瓶山風景區、夾山風景區、龍王洞、長梯隘、仙陽湖 等 機場: 火車站:石門縣北站(普客)、石門東站(高鐵拟建) 車牌代碼:湘J 地區生産總值: 地區生産總值:313.61 億元(2020年) 方言:西南官話 縣委書記:郭碧勳 縣長:鄧碧波 汽車站:石門縣汽車站、楚江汽車站(西站) 人口:559457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建制沿革

石門,自南北朝置石門郡始,已有1400多年的曆史。縣名來曆傳說不一,主要有三:一曰:縣城以東二裡處兩岩壁立如門;一曰:縣城以西三裡地楊嶺崗與新街口附近之石山,隔河對峙似門;一曰:縣城以東15裡處有岩門口。三者雖方位、距離不同,但俱說明系地形特征而得名。縣城古為荊楚之地,秦隸黔中郡慈姑縣,漢屬武陵郡零陽縣,三國吳永安六年改隸天門郡,晉屬天門郡澧陽縣(西北部曾置渠陽縣),南北朝時天門郡治由今大庸縣境下遷石門,陳武帝永安二年(公元558年),後梁肖察(即皇帝位于江陵之後)罷天門郡,更置石門郡,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石門郡,建石門縣,劃歸澧州管轄。此後,雖隸屬有變,而縣名未易。

縣名來曆

石門縣縣名來曆,據《今縣釋名》:“《輿地廣記》:吳時武陵充縣嵩梁山(今張家界天門山),有石洞開,廣數十丈,名曰天門,孫休以為佳祥,置天門郡于此,晉太康四年(283)置澧陽縣,治所即今縣城,并為天門郡治。宋、齊因之。陳武帝永安二年,改天門郡為石門郡(避諱"天嘉")。隋廢郡,置石門縣,縣名沿用至今。” 

1996年,石門縣面積3973平方千米,人口約68.2萬人。轄10個鎮、9個鄉:楚江鎮、夾山鎮、皂市鎮、易家渡鎮、南北鎮、壺瓶山鎮、維新鎮、新關鎮、蒙泉鎮、磨市鎮、二都鄉、三聖鄉、子良鄉、太平街鄉、白雲鄉、羅坪鄉、所街鄉、雁池鄉、新鋪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石門縣常住總人口673435人,其中,楚江鎮48299人,蒙泉鎮62934人,夾山鎮47713人,易家渡鎮39682人,新關鎮24608人,皂市鎮31032人,維新鎮42944人,太平鎮31574人,磨市鎮37220人,壺瓶山鎮30286人,南北鎮8654人,二都鄉42722人,新鋪鄉32718人,白雲鄉34066人,三聖鄉40443人,子良鄉27895人,所街鄉30634人,雁池鄉32536人,羅坪鄉15814人,秀坪園藝場4228人,龍鳳園藝場3278人,東山峰農場4155人。

2002年,石門縣轄11個鎮、8個鄉;42個居委會、732個村委會。

2004年底,石門縣總人口692904人。轄11個鎮、8個鄉:楚江鎮、蒙泉鎮、夾山鎮、易家渡鎮、新關鎮、皂市鎮、維新鎮、太平鎮、磨市鎮、壺瓶山鎮、南北鎮、二都鄉、新鋪鄉、白雲鄉、三聖鄉、子良鄉、所街鄉、雁池鄉、羅坪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石門縣常住總人口599287人,其中,楚江鎮109522人,蒙泉鎮62636人,夾山鎮43154人,易家渡鎮29562人,新關鎮19056人,皂市鎮20369人,維新鎮17403人,太平鎮24668人,磨市鎮28146人,壺瓶山鎮25947人,南北鎮6847人,二都鄉27770人,新鋪鄉25802人,白雲鄉27821人,三聖鄉34094人,子良鄉22164人,所街鄉23877人,雁池鄉24719人,羅坪鄉13806人,秀坪園藝場3613人,東山峰農場4768人,大同山林場1311人,白雲山林場593人,洛浦寺林場620人,夾山管理處1019人。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石門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财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石門縣在其中。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石門縣轄10個鎮、7個鄉、5個農林場、4個街道:蒙泉鎮、夾山鎮、易家渡鎮、新關鎮、皂市鎮、維新鎮、太平鎮、磨市鎮、壺瓶山鎮、南北鎮、羅坪鄉、雁池鄉、新鋪鄉、白雲鄉、三聖鄉、子良鄉、所街鄉、龍鳳園藝場、大同山林場、秀坪園藝場、東山峰農場、洛浦寺林場、楚江街道、二都街道、寶峰街道、永興街道。2016年4月26日上午,湖南省石門縣白雲鎮舉行“撤鄉建鎮”揭牌儀式,根據2015年湖南省行政區劃調整公告(6号):撤銷白雲鄉設立白雲鎮,以原白雲鄉的行政區域為白雲鎮的行政區域。2017年2月,石門縣新鋪、子良等2個鄉将撤銷鄉建制,并在各自原行政區域基礎上設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石門縣下轄4個街道,13個鎮,4個鄉,有楚江街道,永興街道,寶峰街道,二都街道,蒙泉鎮,夾山鎮,易家渡鎮,新關鎮,皂市鎮,維新鎮,太平鎮,磨市鎮,壺瓶山鎮,南北鎮,白雲鎮,新鋪鎮,子良鎮,三聖鄉,所街鄉,雁池鄉,羅坪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門地處東經110°29’—111°33’,北緯29°16’—30°08’之間。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處湘鄂邊陲,東連澧縣、臨澧,南接慈利、桃源、西抵桑植、鶴峰,北毗五峰、松滋。石門縣面積3970平方公裡。

地形地貌

石門地形呈現彎把葫蘆狀,地勢自西向東南傾斜,西北部,群山疊翠,東南部,平崗交錯。陸地最低處為蔡家溪與澧水彙合處,海拔42.5米,最高處是壺瓶山頂,海拔2098.7米;全縣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南部有十九峰、觀國山、太浮山;中部有燕子山、雲落觀、八戶山;西部有東山峰、亮垭山、鵝公山;北部有太青山、壺瓶山等。沱、渫、道、澧四水域有子良、磨市、雁池、二都、易家渡、蒙泉等河谷平原,乃全縣境内之“膏腴”。

水文

石門縱橫全境的河流溝溪有236條。發源或流經縣境的有澧、渫、沱、澹、道、黃、涔7條水,沱水、澧水、道水自西向東,分别貫穿縣境北部、中部、南部,入松滋,臨澧,而後彙入洞庭。渫水從西北往東南縱貫,長約165公裡。

氣候

石門屬中亞熱帶向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區。境内年平均氣溫16.7度,最冷的元月平均氣溫5度,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28.6度,全年無霜期282天,日照1646.9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540毫米。

人口民族

2017年末全縣總戶數232419戶,戶籍總人口666920人,其中城鎮人口154309人,農村人口512611人。在總人口中,男性人口343603人,女性人口323317人。年末常住人口60.1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7.0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4.99%,比上年末提高2.8個百分點。

全年出生人口7531人,人口出生率10.8‰;全年死亡人口3972人,死亡率5.71‰;全年自然增長人口355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09‰ 。

石門除漢族外,土家族占全縣人口的50.9%,其他還有白、回、苗、佤、蒙古、維吾爾等15個少數民族,占全縣人口0.13%。石門世為少數民族聚居區,特别是土家族聚居區。清乾隆前,與全國各民族地區一樣,厲行土司制度,“不張官,不設吏,以土官治土人”。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歸流”。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土家族344622人,占50.95%;漢族330897人,占48.29%。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門縣常住人口為559457人。

政治

縣委書記:郭碧勳

縣長:鄧碧波

經濟

綜述

全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271.06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42.75億元,增長4.3%;第二産業增加值108.65億元,增長8.5%;第三産業增加值119.66億元,增長13.1%。一、二、三産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别為7.3%、36.0%和56.7%,分别拉動經濟增長0.7個百分點、3.5個百分點和5.5個百分點。全縣人均GDP為45064元(現價)。

全縣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17.3:40.8:41.9調整為15.8:40.1:44.1。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75.15億元,增長10.5%,占全縣GDP的73.6%。全縣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28.30億元,增長14.9%,占全縣GDP的10.4%。全縣文化産業增加值6.62億元,增長17.4%,占全縣GDP的2.4%。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4.54億元,增長60.8%,占全縣GDP的1.7%。

全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1.4%;商品零售價格指數101.2%。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總收入136635萬元,比上年增長10.6%。公共财政預算收入77584萬元,增長2.3%,其中稅收收入53781萬元,增長7.9%。上劃中央“兩稅” 及上劃所得稅共47420萬元,增長29.6%。國地兩稅共完成各項稅收收入119667萬元,增長15.7%,其中國稅完成各項稅收71811萬元,增長10.9%;地稅完成各項稅收47856萬元,增長23.6%。公共财政預算支出455007萬元,增長10.5%。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89817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5748萬元;教育支出69476萬元;科學技術支出615萬元;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5326萬元;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53562萬元;節能環保支出19119萬元。

年末全縣從業人員38.58萬人。年内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52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6%。全年農村外出就業勞動力(不含本鄉鎮)18.2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360人。

全年固定資産投資施工項目412個,其中新開工383 個。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33.02億元,增長17.4%。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固定資産投資57.99億元,增長54.8%;非國有經濟固定資産投資175.03億元,增長8.7%。按産業分:一産業投資14.82億元,增長80.2%;二産業投資122.46億元,減少9.4%;三産業投資95.74億元,增長74.1%。

全年完成工業固定資産投資額120.67億元,減少10.6%,其中工業技術改造完成投資額73.48億元,減少34.0%。

全年完成房地産開發投資額10.12億元,增長433.2%,其中住宅投資額5.74億元,增長267.1%。房地産開發房屋施工面積85.1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65.33萬平方米,分别增長85.3%和71.4%;竣工面積39.98萬平方米,其中住宅29.98萬平方米,分别增長1210.8%和892.7%;商品房銷售面積29.4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26.14萬平方米,分别增長105.0%和88.88%;商品房銷售額11.21億元,其中住宅銷售額8.9億元,分别增長121.5%和88.7%。

2017年年初,懸鐘峪村入選了石門縣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示範村,村支兩委制定了三年規劃,先後投入1000餘萬元先後投入1000餘萬元。2019年10月,懸鐘峪村約有1700畝橘樹,年産柑橘達300多萬公斤。

2019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295.67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45.19億元,增長3.8%;第二産業增加值104.44億元,增長8.4%;第三産業增加值146.04億元,增長10.8%。一、二、三産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别為5.9%、36.6%和57.5%,分别拉動經濟增長0.5、3.3和5.1個百分點。全縣人均GDP為50387元(現價)。

全年固定資産投資額增長4.8%。全縣固定資産投資施工項目303個,其中新開工226個,增長13.6%。按經濟類型分:國有投資減少5.9%;非國有投資增長5.3%。按産業分:一産業投資增長101.4%;二産業投資減少7.9%;三産業投資增長2.4%。工業投資減少2.3%,其中工業技術投資增長13.4%。

全年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23.9%。房地産開發房屋施工面積221.78萬平方米,增長37.9%,其中住宅158.92萬平方米,增長37.8%;房屋竣工面積35.73萬平方米,增長23.8%,其中住宅31.25萬平方米,增長18.2%;商品房銷售面積53.56萬平方米,減少2.3%,其中住宅48.68萬平方米,減少9.3%;商品房銷售額24.39億元,增長0.5%,其中住宅銷售額20.26億元,減少12.9%。

2020年,石門縣全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313.61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52.11億元,增長4.3%;第二産業增加值110.57億元,增長6.7%;第三産業增加值150.93億元,增長2.9%。一、二、三産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别為12.2%、56.8%和31.0%,分别拉動經濟增長0.6、2.6和1.4個百分點。

第一産業

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産值68.37億元,比上年增長4.4%。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3.39億元,增長4.3%,其中農業增加值26.76億元,增長6.0%;林業增加值1.08億元,增長0.9%;牧業增加值14.0億元,減少0.85%;漁業增加值9162萬元,減少13.2%;農業服務業增加值6386萬元,增長8.4%。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58.36萬畝,比上年增長0.76%。糧食種植面積95.04萬畝,增長0.92%,其中水稻面積45.72萬畝,增長0.69%,優質稻種植面積15.27萬畝,減少25.73%。經濟作物種植面積59.22萬畝,增加0.63%,其中油料種植面積40.49萬畝,增長0.71%;棉花種植面積2.66萬畝,增長6.63%;烤煙種植面積2.39萬畝,增長0.63%;蔬菜種植面積13.46萬畝,減少1.1%。

年末果園面積30.1萬畝,增長1.1%,其中柑橘面積29.76萬畝,增長0.97%。年末茶園面積11.03萬畝,增長22.91%。

全年糧食總産量27.76萬噸,增長3.47%,烤煙、蔬菜、水果、茶葉、油料作物、棉花、稻谷、玉米增産,隻有小麥減産。

2020年9月,被确定為湖南省綜合油料大縣。

産品名稱

計量單位

絕對數

糧食

277631

其中:稻谷

149073

小麥

3156

玉米

101621

豆類

6881

薯類

15428

油料作物

48403

其中:油菜籽

47159

棉花

3496

烤煙

3366

蔬菜

235635

水果

344862

其中:柑橘

341611

茶葉

11702

2017年全縣主要農産品産量

全年木材間伐量9733立方米,減少1.69%;竹材采伐量5.5萬根,增長23.16%。主要林産品産量中,生漆2.8噸,油茶籽3700噸,油桐籽245噸。

養殖業産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産值的比重達46.03%(現行價)。全年肉類産量9.71萬噸,增長0.51%,其中豬肉産量5.99萬噸,增長2.29%。

産品名稱

計量單位

絕對數

牲豬出欄

萬頭

83.23

牲豬存欄

萬頭

48.20

牛出欄

萬頭

2.81

牛存欄

萬頭

9.39

羊出欄

萬隻

34.54

羊存欄

萬隻

35.34

家禽出籠

萬羽

2042.76

家禽存籠

萬羽

1128.73

禽蛋産量

20447

2017年全縣畜牧業生産情況

淡水養殖面積10.49萬畝,增長0.87%;水産品産量16726噸,增長3.99%。

全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12000處,投入資金9800萬元,完成土石方500萬立方米。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69.19萬千瓦,增長1.99 %。全年農村用電量1.89億千瓦時,增長1.07%;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3.21萬噸,減少11.57%。

全縣農産品加工企業935家,其中國家級及省級以上龍頭企業4家。年末有農民專業合作社489家,成員數5.03萬個,家庭農場173個,經營土地面積3.08萬畝。

第二産業

全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98.97億元,增長9.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産值295.94億元,增長18.9%,實現增加值74.6億元,增長10.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品銷售率達99.7%。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産品産量中,有原煤、石膏、飼料、化肥、水泥及水泥熟料等有所增長,發電量、罐頭有所下降。

産品名稱

計量單位

絕對數

原煤

萬噸

15.97

石膏

萬噸

555.30

飼料

萬噸

13.50

罐頭

萬噸

9.26

化肥(折純量)

萬噸

8.14

水泥熟料

萬噸

436.07

水泥

萬噸

510.38

發電量

億千瓦時

54.89

其中:火電

億千瓦時

35.89

其中:水電

億千瓦時

19.0

2017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産品産量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94.29億元,增長18.4%;主營業務成本257.15億元,增長18.1%;實現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2.93億元,增長14.7%;應交增值稅3.08億元,下降18.1%;利潤總額為11.04億元,增長9.8%;虧損企業10家,虧損面8.8%,虧損額1.5億元,增長173.3%。

全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9.87億元,增長3.8%。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12家,完成建築業總産值8.8億元,增長14.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1.88萬平方米,減少12.33%;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7.8萬平方米,減少5.57%。

第三産業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9億元,同比增長11.9%。按消費形态分,批發和零售業總額117.26億元;住宿業和餐飲業總額3.64億元。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111.22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9.68億元。

全年完成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3.73 億元,比上年增長7.0%;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 3.77億元,增長8.9 %。

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2940萬美元,增長6.9%。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9980萬美元;實際引進境内省外資金51.8億元;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3個,到位資金80.7億元。

全年共接待國内遊客615萬人次,增長13.6%;創旅遊總收入63.7億元,增長12.3%。全年因私出境人數21081人。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币各項存款餘額230.3億元,增長8.4%。金融機構本外币各項貸款餘額99.1億元,增長23.1%。

單位:萬元

指 标

年末數

比上年末增長%

各項存款餘額

2303118

8.4

其中:單位存款

648630

0.9

個人存款

1638650

12.4

各項貸款餘額

990491

23.1

其中:短期貸款

128713

37.9

中長期貸款

822275

22.7

2017年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币存貸款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商業保險分支機構完成保費收入5.99億元,增長20.8%;賠款和給付4.24億元。

交通運輸

全年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7.2億元,同比增長7.3%。

2017年末,全縣公路線路總裡程3882.54公裡。全縣汽車保有量3.85萬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3.7萬輛,私人轎車保有量1.85萬輛。全年交通部門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14204.06萬噸公裡;完成旅客運輸周轉量10601.72萬人公裡。

鐵路:焦(焦作)—柳(柳州)線橫貫縣境,石(石門)—長(長沙)線與焦柳線在石門形成縣城T型交彙,洛(洛陽)—湛(湛江)線途經石門,三條主幹線設計年貨運量分别為1500萬噸、1900萬噸、5000萬噸,襄(襄陽)—石(石門)複線貨運量可達3200萬噸。境内設有石門縣北站、石門縣站、石門縣南站、七松站四座火車站,鐵路運輸十分便利,客運可直達北京、上海、廣州、長春、沈陽、天津、石家莊、鄭州、西安、成都、杭州、南昌、貴陽、昆明、深圳、湛江等20多個城市,新改擴建完成的石門縣北站于2013年7月1日正式開通,為湘西北地區最大的縣級樞紐火車站。

公路:石門距207國道澧縣段僅25公裡,距常張高速公路桃源入口50公裡、慈利入口40公裡。全縣共有省道600多公裡,S303、S304兩條省道貫穿縣境;有縣、鄉道2000多公裡,80%以上的鄉鎮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有村道4000多公裡;安慈高速過境,設石門收費站。

航空:石門至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130公裡,可直達深圳、海南、昆明、重慶、北京等地。石門至常德桃花源機場115公裡。

水運:在石門境内建有闫家壩水運碼頭,最大噸位為100噸級。豐水期可直接從石門下船,枯水期可從澧縣陽湖口碼頭或津市竹木坪碼頭下船(距石門60公裡),經洞庭湖入長江。

社會事業

教育

全縣中等職業學校及成人中專學校共3所,共招生1487人,在校生3462人,畢業生630人。中學37所,其中高級中學5所,初級中學2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高級中學招生3081人,在校生9577人,畢業生3100人。初級中學招生4893人,在校生14948人。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為100%。普通小學共招生5330人,在校生32678人,畢業生4705人。小學适齡兒童入學率和畢業生升學率均達到100%。幼兒園在園幼兒14815人。全縣各類民辦學校4所,在校學生3797人。

2017年,全縣普通高中5所。分别是,石門縣第一中學、石門縣第二中學、石門縣第五中學、石門縣第六中學、石門縣瑜遠中學。

科技

2017年末擁有産品檢驗實驗室1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個,衛星雲圖接收站點1個,地震台站2個。全縣各類科普協會63個,年内舉辦各類學術會議47次,舉辦科普宣講活動5次,實用技術培訓204次。全年專利申請177件,其中發明專利22件;授權專利150件,其中發明專利1件。簽訂技術合同107項,成交金額9063萬元。

文化

全縣文化站22個,藝術表演團體3個。文化館、博物館和公共圖書館各1個。全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0.85萬場。新報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4個。檔案館1個,開放各類檔案3.79萬卷。

2017年末,擁有廣播電台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100%。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入戶數7.86萬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

衛生

全縣衛生機構471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8個,衛生監督機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專科疾病防治站各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61個,村衛生室366個。醫院、衛生院擁有病床3567張,其中鄉鎮衛生院床位1113張。全縣衛生技術人員3481人,其中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1122人。在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400人;注冊護士1437人。

體育

2017年末全縣體育場地825個,體育館2座,運動場766個,遊泳池2個,各種訓練房56個。參加全面健身運動的人數達12萬人, 開展全面健身項目20項,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14個。

社會保障

全縣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85709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4869人,其中退休人員19043 人;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57263人,其中離退休人員18704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23015人;參加生育保險職工人數22000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34055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97260人。城鎮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标準320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62人,全年發放保障經費1252.76萬元。

年末農村貧困人口0.515萬人,貧困發生率0.9%,貧困村1個。農村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标準160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3314人,全年發放保障資金3438.82萬元。農村五保戶分散供養标準為5000元/年。

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5116萬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450萬元。全年直接接受社會捐贈1721萬元。

郵電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89億元,增長11.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91億元,增長13.3%;電信業務總量4.98億元,增長10.7%。年末移動電話用戶44.25萬戶,全縣移動電話普及率為73.57部/百人。年末互聯網寬帶用戶6.9萬戶。

人民生活

全縣城鄉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091元,增長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23元,增長8.1%,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其中工資性收入9852元;經營淨收入6064元;财産性淨收入1356元;轉移性淨收入565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61元,增長10.1%,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6%,其中工資性收入4216元;家庭經營淨收入2923元;轉移淨收入3469元;财産淨收入負47元。

全縣城鄉居民年人均家庭消費支出為12839元,增長9.3%。城鎮居民年人均家庭消費支出16393元,增加9.6%,其中食品支出4316元;衣着支出1031元;居住支出3050元;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895元;醫療保健支出1408元;交通通信支出1979元;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3217元;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495元。人均住房使用面積52.7平方米。農村居民年人均家庭消費支出10784元,增長6.7%,其中食品消費3061元;衣着消費321元;居住消費2889元;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495元;醫療保健消費1188元;交通和通信消費965元;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消費1661元;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205元。人均住房面積72.3平方米。

城市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石門縣城鎮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縣城建成區由90年代初的5.6平方公裡擴展到12.6平方公裡,城區人口由5.2萬人增加到13.5萬人,先後被評為“湖南省文明縣城”、“全國文明示範小城鎮”、“國家生态建設示範區”、“國家衛生縣城”。縣城區初步形成了以商貿為主的老城區、以行政、教育為主的東城區和以工業為主的寶峰區的“一城三區”城市新格局。城市功能配套完善。先後新建、拓寬、硬化了永興大道、夾山路、三江路、澧濱路、梯雲路等城市主幹道8條,硬化小街小巷50多條,城區道路硬化率達到96%。新建汽車站3個,開設公交線路10條,主幹道均安裝了紅綠燈和電子警察。新建綜合批發城、楚江大市場、楚江路商業步行街、文廟市場等專業市場10個。新建了占地300畝的劉家灣垃圾處理場,各類公廁23座,垃圾中轉站23個,環衛設施布局合理,配套到位。建成了6公裡城市防洪大堤,城區開通了管道燃氣。城市綠化體系健全。縣城綠化覆蓋總面積150公頃,其中城市道路綠化面積10公頃,公共綠地43.6公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4.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8.02平方米,全縣共有省、市級園林單位41家。

資源環境

2017年内批準建設用地1626.78畝,建設占用耕地504.56畝,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943.98畝,補充耕地 504.56畝。年末實有耕地面積72.95萬畝,其中水田面積51.60萬畝,旱地面積21.35萬畝。全縣基本農田57.02萬畝。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000公頃,退耕還林工程造林面積133公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4.2平方公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面積66568公頃。全縣森林覆蓋率為71.6%。已發現的礦種35種,有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6種。年平均氣溫17.8℃,年總降水量1567.3毫米,年日照總時數1535.8小時。人均水資源6110立方米,年人均用水量853立方米。

全縣用電量8.5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5%,其中大工業用電量4.14億千瓦時,增長4.8%,居民生活用電量2.67億千瓦時,增長9.5%。全縣單位GDP能耗為0.5258噸标煤/萬元(按2015年不變價算),能耗下降6.8 %。

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1%;化學需氧量下降2%;氨氮下降3%;氮氧化物下降10%;工業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綜合削減率7.2%,達标率94.1%;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5%;建成環境噪聲達标區1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城區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标準。 

安全生産

2017年農作物受災面積31581公頃,其中成災面積19316公頃,絕收面積4791公頃。全年共發生森林火災4起,火場總面積47.39公頃。

全年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産事故9起,比上年增加2起,死亡5人,減少1人。億元GDP生産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18人,降低28.0%;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十萬人生産事故死亡人數1人;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人。

财政預算管理

2019年财政預算執行、盤活财政存量資金、國庫庫款管理、推進财政資金統籌使用、預算公開等财政管理工作完成情況好,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給予獎勵資金不低于1000萬元。

民俗文化

敬土地

石門先民神化土地,崇拜土地,想象出了各種各樣的土地神,俗稱“土地菩薩”,簡稱“土地”。

在石門人的心目中,土地神的法力甚大,除管五谷生長,風調雨順外,主要掌管人的疾病禍福。因此,石門人極端崇拜“土地菩薩”。石門西北鄉的“土地菩薩”很少建土地廟,多是在村頭寨尾或田邊地角,用“三塊岩闆立個屋,兩張黃紙做大門”。石門南鄉一般正式建個一二米高左右的小岩屋,特别是石門縣的易家渡鎮土地廟建得高大雄偉,而且保存完好,估計有20多座。石門西北鄉土地廟裡一般不放土地公神像,哪裡有小岩屋哪裡就有了“土地菩薩”。所以石門“土地”到處都有,随處可見,随到随拜。一個土地廟,往往成為一戶人家,一村一寨的保護神。石門“土地”按其司職不同有八種之多。

敬古樹

石門有許多植物崇拜遺俗。屋前屋後如果有一棵上百年曆史的大樹就稱之為古樹,古樹不僅不能砍,連樹枝也不能去折斷,否則驚動了樹神會不吉利。石門人常常在古樹蔸腳下砌一小石屋,逢年過節或不定期去燒香拜樹。

古代石門人常常會觀察古樹神奇地顯“靈”,預兆某種事情出現。譬如石門覃氏把白花樹崇拜成神樹,稱作“菩舍樹”。覃氏感念它的靈異,在樹後建祖祠,定堂号“白花堂”,對樹特别保護,根部培土施肥,四周砌石欄,防止别姓嫉妒破壞。相傳,每當覃氏子孫返鄉祭拜菩舍樹,叩頭一次,花就自落一朵,祭拜人多,叩頭亦多,白花自落遍地,待到祭拜完畢,菩舍樹下落英缤紛。覃氏子孫在鞭炮鑼鼓聲中,在菩舍樹下,跳畢茲卡舞“舍巴日”。他們繞樹而舞,跳出單擺、雙擺、旋轉擺來。

另外石門人對“生物活化石”銀杏樹(俗稱白果樹)非常崇拜。石門人常常對着白果樹合十許願或祈福降祗。

地方特産

石門柑橘

石門柑橘出産于石門縣山區獨特的土壤氣候環境中,山多林密,環境清幽,水、土、大氣沒有污染,光照條件好,是全國生态示範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質果品生産先天的資源優勢,被國際果業界認定為“蜜橘絕佳産地”。據史志記載,早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間,石門就是江南著名的柑橘産區。

果實每年九、十月間成熟,外形扁圓,大小均勻,整齊美觀,單果重150—170克。果皮色澤金黃,鮮亮光滑,薄韌易剝。果晶白1968年以來,連續數十年對外出口,暢銷歐美東南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1987年開始選進北京釣魚台國賓館,1989年被評為“國家優質水果”,多次榮獲國家、省級優質柑橘稱号,深受消費者喜愛,先後被國家有關權威部門評定為“中國柑橘之鄉”、“中國早熟蜜橘第一縣”和“全國園藝産品(柑橘)出口示範區”等榮譽稱号,石門柑橘的品牌——湘冠牌柑橘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産品。

石門茶

石門是湖南最大的茶葉生産基地,其西北部渫水兩岸武陵山脈東端海拔500~1000m的雲霧山中,茶園四周的大氣、土壤、水源等無污染,截至2011年,有茶園面積6.8萬畝,其中有機茶面積3700畝,年産量3000多噸。其中,“石門銀峰”已成為石門縣的一大公共名優茶品牌。

石門茶成名于宋代。晚清年間,廣東商人盧次倫在壺瓶山鎮開辦茶廠“泰和合茶号”,高峰期擁有員工6000人,茶農萬餘人,1899年生産“宜紅茶”30萬斤,茶葉全部遠銷英國,“北祁紅,南宜紅”名聞遐迩。民國時期,石門為全省13個茶葉主産縣之一,1933年産茶120噸。1949年,全縣茶葉面積1萬畝,産茶156噸。石門成了孕育“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禅之鄉”、“全國綠茶出口基地縣”、“全國三綠工程茶業示範縣”和“全國茶葉優勢區域重點縣”。

地理标志産品

1、石門馬頭山羊

2、石門土雞

風景名勝

石門自然風景迷人,高山、平湖、漂流、溫泉、峽谷、瀑布、溶洞、奇泉、鳥島、桔崗、茶山等一應俱全,自北向南分布着壺瓶山-東山峰、仙陽湖、夾山寺、蒙泉湖等景區。

位于渫水中下遊的十家坪商代遺址,出土有不少文物:土陶俑、鼎足、矮足豆、煉鐵爐竈及骨刀、骨錐等。此外,縣城附近還有舊稱“石門八景”的層山古柏、石門峭壁、雲寺曉鐘、方頂留茵、将軍野渡、麒麟繡水、清濑流觞、洄湍卷雪等名勝。

壺瓶山

壺瓶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坐落在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08公裡,總面積665.8平方公裡,主峰高達2098.9米,為湖南第一高峰,有“湖南屋脊”之稱,被列為湖南省十大山嶽景觀之一,湖南省十個生态旅遊示範區開發建設單位之一,國家AAAA級景區建設目标單位之一。其間具有神話色彩的“神景洞”坐北朝南,洞深數十裡;神景洞頂一帶20多萬畝原始森林,為世人所矚目,樹木達670多種,屬國家1、2、3類保護的樹種就達20多種。200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世界自然聯盟、世界銀行将壺瓶山确定為全球200個重點生态區之一(中國共9個)。

仙陽湖

仙陽湖又名皂角湖、皂市水庫,距縣城19公裡,是湘西北最大的人工湖泊,是可與洞庭媲美的湖南第二大水域,54平方公裡的水面,有100多個島嶼和半島。湖邊有石門縣龍王洞和熱水溪溫泉。

夾山寺

夾山寺位于縣城東12公裡處,規模宏偉,有“騎馬關山門”之說,系唐代古刹。夾山寺自唐至明七百多年間為澧水流域佛教文化中心。宋朝圓悟禅師主持著有《碧岩錄》一書,是佛家寶典,又被稱為“宗門第一書”,流傳全國及朝鮮、日本。寺旁有“奉天玉和尚”墓,相傳是明末清初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兵敗禅隐圓寂的墓葬,已引起史學界的高度重視,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建有李自成博物館,被《中國名勝辭典》收入詞目。

2014年夾山風景區被定為4A級風景區。

蒙泉湖

蒙泉湖風景區位于湖南石門縣蒙泉鎮,蒙泉因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于公元1094年途經此地親筆題寫“蒙泉”而得名,水面5800餘畝。湖中島嶼星羅棋布,數萬隻白鶴、白鹭、鸬鹚、野鴨栖息于此,享有“花山鳥島”美譽。

龍王洞

石門縣龍王洞位于湖南省石門縣白雲鄉望羊橋村,距石門縣城西北部30公裡,與武陵源同在一條旅遊線上,是武陵山北麓一座造型奇特的大溶洞,洞史6億年,全長10華裡,南北走向。與南支仙人洞、龍女洞渾然一體,互相貫通,構成一可與武陵源黃龍洞相媲美的奇特群洞。這裡水通洞天,洞瀉碧水,山中懷洞,洞中銜山,可謂步步有景,處處藏珍,十裡曲洞,十裡迷宮,十裡玉琢,十裡彩屏,有大小景點60多處。

長梯隘

長梯隘景區位于石門縣羅坪鄉,地處武陵山脈北向支脈橫斷山左側之根部,距石門縣城137公裡,相距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中心區110公裡,距湖南屋脊壺瓶山32公裡。長梯隘海拔600—800米之間,屬喀嘶特地貌,土壤酸性,黃壤,溶洞多、大、奇,民房多以有鑰匙頭、高門坎、高窗戶、吊腳木質結構為主,居民以土家族人為主,林茶相間、林煙相間、林房相間。境内森林茂密,山秀水清,生态優美,自然景觀資源豐富,擁有一系列優美的大自然傑作。

景區内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花絲洞、青石林、紅石林、牙齒洞、東湖、西湖、天井屋、觀景亭、香爐觀(古廟)、觀猴峽、百果園、石鼓、百丈峽洞(華中第一大、長洞)、岩子口和龍頭河峽谷(統稱黃虎港峽谷,是華南第一峽谷)、萬畝生态林觀光園,鑰匙頭、高門坎、高窗戶吊腳木質結構房屋群、道爾堰山頂出泉水、古漢墓、千年銀杏古木參天、亮垭山狩獵場等。

雲頂滑雪場

雲頂滑雪場位于湖南東山峰雲頂滑雪度假區,壺瓶山東山峰鹿野仙蹤景區内,總占地面積近10萬平方米,是湘北地區唯一一家滑雪場,更是華南地區屈指可數的優質大型露天滑雪場之一。可接待省内外滑雪旅遊愛好者及迅速成長的中高端滑雪專業群體,滑雪賽道按國家标準建設,可承辦國家級大型賽事。滑雪場選址所在地形坡度為2°~20°,平均坡度約12°左右,具有雪質好、雪量豐富、氣候适宜等優點。

城市榮譽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石門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2018年8月,湖南省政府批複同意石門縣脫貧“摘帽”。2018年重新确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2019年11月,石門縣被生态環境部評為第三批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縣。

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2020年3月19日,入選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全生态百優榜;6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十屆湖南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模範縣(市)。

2020年11月,入選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闆縣(市、區)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