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

南華大學

高等院校
南華大學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态環境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綜合性大學。在60多年的發展曆程中,學校秉承“明德、博學、求是、緻遠”的校訓,弘揚“勤勉務實、甘于奉獻、剛健自強、敢為人先”的南華精神,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不斷推進事業全面發展。進入新世紀以來,學校向着“國内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目标不斷邁進。
    中文名:南華大學 外文名: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簡稱:南華(USC)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學校類别:綜合類 主管部門:湖南省 本科專業:67個 碩士點: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别19種 博士點: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 博士後: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 校訓:明德、博學、求是、緻遠 校歌:《南華大學校歌》 院校代碼:10555 主要獎項:紅湘校區:湖南省衡陽市常勝西路28号 現任校長:張灼華 主要院系:機械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核科學技術學院等18個教學學院 全國綜合排名:219名(2019軟科中國大學排名) 黨委書記:高山

曆史沿革

前身溯源

中南工學院

1958年,原第二機械工業部經與原冶金部協商,并報國務院批準,決定将中南礦冶學院礦冶工程系遷至衡陽市,以此為基礎組建衡陽礦冶工程學院,隸屬于二機部。

起初,二機部将學院名稱定為“衡陽工學院”。

1959年3月底,學院籌備處關于學院名稱問題向二機部反映:座落在衡陽市青草橋黃家灣處,已有一所學校稱“衡陽工學院”,為避免造成混亂,請二機部更改學院名稱。

6月20日,學校正式命名為“衡陽礦冶工程學院”。學院最早希望在長沙選址,但由于二機部系統及承擔學院基建任務的中南礦業公司所屬的很多廠礦設在衡陽附近,為便于教學與生産相結合,後來決定在衡陽定點,并最終敲定在衡陽市西郊卧虎山旁建院。

10月15日,舉行開學典禮,16日正式開課,按6個專業招收新生330人。

1961年5月,時任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張愛萍、二機部部長劉傑到學院視察。

1963年6月,學校實施系、專業調整,地質專業劃歸撫州地質專科學校(現東華理工學院)。

1969年底,因“文革”,二機部決定衡陽礦冶工程學院停辦,同時核工業第四勘察設計院遷入學院内。

1979年11月,二機部黨組決定恢複衡陽礦冶工程學院,并上報國務院審批。

到1984年9月新生入校,完成複建。n

1980年1月,成立衡陽礦冶工程學院籌備處。5月30日,學院籌備處向二機部建議将學院名稱由“衡陽礦冶工程學院”改為“中南工學院”或“中南理工學院”。

1983年1月,教育部批準:“衡陽工學院在原衡陽礦冶工程學院舊址籌建,由核工業部和湖南省雙重領導,以核工業部為主。”

1984年1月30日,原核工業部轉發《教育部關于正式批準成立衡陽工學院并開始招生的通知》。

2月25日,時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為學院題寫了“衡陽工學院”院名。9月正式恢複招生開學。

1993年6月23日,原國家教委批準衡陽工學院更名為中南工學院,張愛萍為學院題寫了新的院名。

1998年4月,國家教育部明确學院本科教學評價的結論為合格。6月23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批準學院為碩士學位授權點。

1999年,學院實現建成湖南省文明高校的目标。t

衡陽醫學院n

1956年6月30日,原衛生部在《關于各省編制高等醫學教育十二年規劃的通知》中列入在湖南省衡陽市新建一所醫學院的計劃,湖南省衛生廳于7月11日即形成《關于新建醫學院的初步規劃請核批的報告》。經國務院批準後,成立了湖南省衡陽醫學院籌備委員會,起初命名為湖南省衡陽醫學院。

1958年4月,中共湖南省委作出決定,建立衡陽醫學院,由湖南省衛生廳主辦,要求湖南醫學院給予衡陽醫學院全力支援。

10月13日,奉上級指示停課,全院師生投入煉鋼運動達一個多月。

11月12日,中共湖南省委決定湖南省醫學院校師生停課下放農村除四害、防病治病、除害滅病,衡陽醫學院随即開始行動,

1959年6月全院師生返校複課。

1960年8月,湖南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将“湖南省衡陽醫學院”更名為“衡陽醫學院”。

1962年6月5日,湖南省衛生廳《關于高中等醫學院校調整問題的意見》一文确定“衡陽醫學院改為衡陽醫學專科學校,從1962年秋季起停辦三年”。

1964年底,湖南省衛生廳開始籌劃複辦衡陽醫學專科學校。

1965年9月8日,舉行複辦開學典禮。當時錄取新生150名,實際入學149名,所設專業為衛生系專科,學制三年。

1966年上半年,衡陽醫學專科學校在複辦不久,“文革”開始,1966年至1969年連續4年沒有招生。

1970年4月,衡陽醫學專科學校舉辦工人醫生班,學制一年,招收學員278名,全部是從全省國防、工交系統選派的工人、學徒工、管理員或廠礦醫務人員。

1971年8月,招收了一年制醫療專修班,學員共156人。

1972年開始,全國大專院校正式招生,衡陽醫專招收了第一批工農兵學員400名,專業為三年制醫療和衛生專業。

1976年,學校連續5年招收工農兵大學生,合計1750名。

1975年,在零陵、衡陽、郴州三個地區各辦衡陽醫學專科學校分校一所。1977年,上級決定各分校完全由各地區管理,與總校不再發生關系。

1977年7月26日,中共湖南省委下發了《關于衡陽醫學專科學校改為衡陽醫學院的通知》,決定将衡陽醫學專科學校改為衡陽醫學院,恢複五年制本科招生,為省屬高等學校。

1979年初開始,學院和附屬醫院成立了落實政策的專門班子,對“文革”造成的冤假錯案和1957年反右派鬥争以後曆次政治運動中處理錯了的人和事進行了全面複查和糾正。

1983年4年省政府決定,将衡陽地區人民醫院改為衡陽醫學院附屬醫院。10月辦理交接手續,更名為衡陽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原附屬醫院更名為附屬第二醫院。

1986年9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并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核工業第六研究所

1962年5月底,原中共二機部十二局黨委決定在原江西礦物局研究所的基礎上組建“南昌礦業研究所”,以适應中國第一批鈾礦山相繼投産的需要。9月,南昌礦業研究所正式成立。

1964年7月,原國家計劃委員會和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決定将北京第一設計院礦山設計部分遷往江西南昌,與南昌所合并,成立礦山研究設計院。

1965年10月,北京一院礦山設計部分陸續遷至南昌,與南昌礦業研究所合并成立第三研究設計院。

1969年10月,第三研究設計院、七O九勘察隊陸續遷往衡陽市原衡陽礦冶工程學院校址,與原北京一院合并。12月17日,原二機部軍管會批複一、三院合并,定名為“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設計研究院”,院址設在衡陽市(原衡陽礦冶工程學院)。

1975年2月,經二機部批準,在第四設計院科研室的基礎上建立湖南礦山研究所,承擔全國鈾礦山的科研任務。

1976年5月16日,二機部湖南礦山研究所(代号稱湖南第六研究所)正式成立。

1976年到1979年,六所在完善科研機構的同時,建立健全了中國共産黨的各級組織,過去冤、假、錯案進行了撥亂反正。

20世紀80年代初,湖南礦山研究所先後更名為二機部鈾礦開采研究所、核工業部鈾礦開采研究所。

1983年4月,核工業部鈾礦開采研究所更名為核工業部第六研究所。

1984年7月,原核工業部召開了科技體制改革會議,确定六所為改革試點單位。

1988年12月,經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批準,核工業部第六研究所易名為核工業第六研究所。

1989年5月5日,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下文批準六所為二類院所,相當政府的副局級單位。

1999年,張愛萍将軍為“核工業第六研究所”題寫所名。

合并發展

199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向教育部呈送《關于中南工學院與衡陽醫學院合并組建衡陽大學或湖南科技大學的函》。

學校大門2000年3月27日,教育部下文同意原中南工學院和衡陽醫學院合并組建南華大學。

5月1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向省教育廳和衡陽市人民政府發出《關于組建南華大學的通知》。

9月20日,在學校大會堂舉行南華大學成立慶典大會,國家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唐之享為“南華大學”揭牌。

10月,學校向湖南省人民政府及省教育廳和衛生廳提出請示,将核工業第六研究所并入學校,将核工業四一五醫院劃轉為學校的直屬型附屬醫院。

2001年9月,學校在組建成立一周年之際,啟用新校名字體、校訓、校徽。

2002年2月,原國家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在長沙簽署共建南華大學協議。

10月11日,在南華大學大會堂舉行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變更核工業第六研究所、核工業四一五醫院隸屬關系協議簽字儀式,核工業第六研究所并入南華大學、核工業四一五醫院劃轉為南華大學直屬型附屬醫院。

2003年,學校獲批兩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成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2004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與南華大學共同培養軍隊幹部協議簽訂,學校成為解放軍後備軍官選拔培訓基地。

2011年9月,經教育部批準,入選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2年11月,經教育部、衛生部批準,入選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

2013年1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簽署共建南華大學合作協議。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6年6月,繼續被列入“十三五”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湖南省政府共建高校。

12月,入選原國家環境保護部第一批國家環境保護培訓基地。

同年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二期)。

2018年4月,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數據截至2020年4月30日,學校形成了以工學、醫學為主,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管理學、藝術學等9大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

設有直屬學院27個,直屬型附屬醫院6所(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附屬南華醫院、附屬長沙中心醫院、附屬第三醫院和附屬公共衛生醫院),協作型附屬醫院11所,研究生協作培養單位25個。

設有本科專業6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别19種;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學校面向全國(含港澳台)以及世界部分國家和地區招生。現有全日制本科生3500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4000餘人,國際學生600餘人。n

學院名稱

專業

學制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四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四年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四年

測控技術與儀器

四年

能源與動力工程

四年

車輛工程

四年

電氣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

四年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四年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四年

自動化

四年

通信工程

四年

生物醫學工程

四年

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

軟件工程

四年

物聯網工程

四年

網絡工程

四年

數字媒體技術

四年

醫學信息工程

四年

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含建築工程、岩土工程、造價方向)

四年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四年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四年

建築電氣與智能化

四年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

四年

化學化工學院

化學工程與工藝

四年

制藥工程

四年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四年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四年

核科學技術學院

核工程與核技術

四年

輻射防護與核安全

四年

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四年

核物理

四年

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

礦物資源工程

四年

礦物加工工程

四年

資源勘查工程

四年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四年

安全工程

四年

含環境工程

四年

環保設備工程

四年

設計藝術學院

工業設計

四年

建築學

五年

風景園林

四年

城鄉規劃

五年

視覺傳達設計

四年

環境設計

四年

産品設計

四年

數字媒體藝術

四年

數理學院

信息與計算科學

四年

衡陽醫學院

臨床醫學

五年

醫學檢驗技術

四年

醫學影像學

五年

口腔醫學

五年

麻醉學

五年

兒科學

五年

生物技術

四年

藥學院

藥學

四年

藥物制劑

四年

公共衛生學院

預防醫學

五年

衛生檢驗與檢疫

四年

護理學院

護理學

四年

經濟管理與法學學院

工商管理

四年

人力資源管理

四年

市場營銷

四年

會計學

四年

電子商務

四年

物流工程

四年

國際經濟與貿易

四年

經濟學

四年

法學

四年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四年

語言文學學院

英語

四年

翻譯

四年

日語

四年

漢語言文學

四年

建築學院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體育學院

--------

-----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南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

附屬長沙中心醫院

附屬公共衛生醫院

n

學科建設

截至2020年4月30日,學校先後承擔“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科技部重大專項、國防基礎研究計劃、核能開發專項等科研項目2000餘項;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12項,省部級科技獎勵300多項。學校臨床醫學學科、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博士後科研流動工作站:核科學與技術、礦業工程、基礎醫學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礦業工程、核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核能科學與工程;核燃料循環與材料;核技術及應用;輻射防護及環境保護;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法醫學;放射醫學;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轉化醫學;内科學;兒科學;老年醫學;神經病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外科學;婦産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腫瘤學;康複醫學與理療學;運動醫學;麻醉學;急診醫學;臨床護理學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哲學、應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數學、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核科學與技術、城鄉規劃學、軟件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機械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建築與土木工程、化學工程、礦業工程、安全工程、核能與核技術工程、環境工程、制藥工程

國防支撐學科:分子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國防特色學科:核安全與核應急技術、核燃料循環、鈾礦冶生物技術等

湖南省重點學科:核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内科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礦業工程、機械工程、管理科學工程、藥學、基礎醫學

湖南省優勢特色學科:核科學與技術

一級學科名稱

評估結果

位次百分位

核科學與技術

B-

30%~40%

安全科學與工程

C+

40%~50%

基礎醫學

C+

40%~50%

礦業工程

C

50%~60%

軟件工程

C

50%~60%

馬克思主義理論

C-

60%~70%

土木工程

C-

60%~70%

n

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4月,校本部現有專任教師1800餘人;直屬型附屬醫院臨床教師近3000人。

共有教授、主任醫師等正高職稱人員近1000人,副高職稱人員1200餘人;有國家國防科技創新團隊、部省級創新團隊、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省級教學團隊14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100餘名,有省部級學科學術帶頭人、教學名師、優秀中青年專家等260餘名。

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姜志勝

湖南省教學名師:謝水波等

湖南省教學團隊: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團隊、市政工程教學團隊、藥理學教學團隊、病原生物學教學團隊n

教學建設

截至2020年4月,學校擁有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國防重點專業和緊缺專業、卓越計劃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5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實踐教育基地7個,國家級精品課程和精品開放課程3門。

有省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示範基地、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示範基地等29個,綜合性實習基地425個。

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核工程與核技術、臨床醫學、工商管理、預防醫學、礦物資源工程、給水排水工程

國防重點專業:核工程與核技術

國防緊缺專業:核技術、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國家管理專業:核工程與核技術、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工商管理、過控裝備與控制工程、礦物資源工程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核工程與核技術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核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核能與核技術工程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醫學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示範性虛拟仿真實驗教學項目:AP1000核電廠蒸汽發生器傳熱管破裂事故分析、急性胰腺炎臨床診斷與治療

國家級實踐教育基地:廣州周立功單片機發展有限公司與南華大學共建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臨床技能學、計算思維漫談——感悟數字化生存的智慧

國家級精品開放課程:臨床技能學、計算思維漫談——感悟數字化生存的智慧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軟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核工程與核技術、安全工程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臨床醫學n

臨床醫學湖南省重點專業:核工程與核技術、臨床醫學、給水排水工程、會計學、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工商管理、護理學、礦物資源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預防醫學

湖南省特色專業:會計學、生物技術、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制藥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醫學檢驗、護理學、衛生檢驗、核安全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藥學

湖南省精品課程:藥理學、病理學、大學計算機基礎、醫學微生物學、暖通空調、空氣理化檢驗、預防醫學實驗方法與實踐技能、醫學免疫學、水質工程學、國際金融、診斷學、病理生理學、爆破工程、生物化學、企業經營戰略、社會責任會計、數控技術、内科學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實踐教學示範中心:臨床技能實踐中心、經濟管理實踐教學中心、核工程與核技術實踐教學中心、預防醫學與放射衛生實驗教學中心、城建環境與節能實踐教學中心

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南華大學—南嶽電控省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等。

學校榮譽

截至2020年4月,學校入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并列内地高校第65名,名列省屬高校第二;位列《校友會2018中國大學ESI高被引論文排行榜》第77位、名列省屬高校第一;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機構2019年度新興經濟體大學排行榜上,學校以内地高校并列第69位,名列省屬高校第二。

學校被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青年就業創業教育先進集體、全國軍工文化教育基地;是湖南省文明單位、國防教育基地、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學校核科學技術學院入選全國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n

學術研究

建設成果

截至2018年9月,學校先後承擔“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科技部重大專項、國防基礎研究計劃、核能開發專項等科研項目2000餘項;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12項,省部級科技獎勵300多項。

n

年度

項目名稱

類型

2012

高壩動靜力超載破損機理與安全評價方法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以ABCA1為靶點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

湖南省自然科學獎

固體钍射氣标準源研制及其定值

湖南省科技進步獎

2013

鈾礦冶放射性污染地域生物修複技術

湖南省技術發明獎

環境中甲基叔丁基醚對中樞神經系統毒性作用的基礎研究

湖南第十屆湖南醫學科技獎

核武器陣地降氡技術研究及裝備研制

軍隊科技進步獎

我國氡照射幾個關鍵問題研究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學技術獎

我國氡照射幾個關鍵問題研究

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

2014

CO2和O2原地浸出采鈾工藝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ABCA1介導抗炎的新功能及其分子機制研究

湖南省自然科學獎

糖尿病血管并發症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湖南省科技進步獎

鈾水冶離子交換塔出液裝置技術

湖南省技術發明獎

胃癌侵襲轉移分子機制研究及臨床應用

湖南省科技進步獎

免疫小分子在乙肝疫苗免疫應答和頭頸鱗癌侵襲轉移中的作用機制

湖南省科技進步獎

2015

×××系統安全技術

湖南省科技進步獎

胃癌發生發展與防治機制的應用性研究

湖南省科技進步獎

新型中上頸段脊柱内固定治療技術及臨床應用

湖南科技進步獎

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基礎及新藥研究

湖南自然科學獎

防輻射混凝土的動力特征與應用技術研究

中國建築學會科技進步獎

2016

氣體信号分子硫化氫在衰老相關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機制

湖南省自然科學獎

礦物和礦床的三維熱釋光研究

湖南省自然科學獎

沙眼衣原體緻病機制與防治研究

湖南省自然科學獎

血壓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分子機制及臨床應用

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病毒性心肌疾病基因時空表達譜及黃芪甲甙幹預研究

湖南省自然科學獎

2012-2016年度南華大學部分科學技術獎(自科類)

n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4月,學校擁有國家核醫結合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核能與核安全國家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築環境氣載污染物治理與放射性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疑難雜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中心、國家代謝性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核心單位)、血管植入物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核心單位)、全國老年健康急救一體化示範基地、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全國核科普教育基地、全國軍工及地域文化社科普及基地等國家級平台11個;

擁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中心18個、湖南省協同創新中心2個、湖南省院士工作站3個、省級科研基地18個、行業重點實驗室13個;

擁有國家國防支撐學科和省級重點學科10個、湖南省國内一流學科3個、國家國防特色學科5個。nt

平台類型

平台名稱

國家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核能與核安全國家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湖南省協同創新中心

核燃料循環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湖南省分子靶标新藥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建築節能與環境控制關鍵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國防科技平台

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國防科技創新團隊

核設施安全管理與可靠性分析技術團隊

核設施退役治理與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技術創新團隊

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科技創新團隊

國家級平台

建築環境氣載污染物治理與放射性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疑難雜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中心

國家代謝性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核心單位)

血管植入物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核心單位)

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

國家高級卒中中心

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氡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極貧鈾資源綠色提取技術重點實驗室

動脈硬化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核設施應急安全技術與裝備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特殊病原體防控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腫瘤細胞與分子病理學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裝配式建築節能技術重點實驗室

中核集團重點學科實驗室

核工業溶浸采礦技術重點實驗室

中核集團鈾礦冶生物技術重點學科實驗室

中核集團高可信計算重點學科實驗室

核設施運行狀态監測技術

中核集團核設施退役作業裝備設計與制造技術重點學科實驗室

中核集團核素配位化學重點學科實驗室

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藥物蛋白質組學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腫瘤細胞與分子病理學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重要特殊病原體防控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特殊環境下裝備安全服役技術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工程實驗室

湖南省建築環境控制技術工程實驗室

湖南省臨床醫療示範基地

湖南省脊柱微創臨床醫療技術示範基地

湖南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湖南省脊柱微創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湖南省胃癌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湖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鈾礦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鈾尾礦庫退役治理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數字化反應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電離輻射計量與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鈾礦冶放射性控制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省智能地質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省鈾礦冶尾礦庫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

湖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

動脈硬化學

放射性測量與防護技術

病原體緻病機制與防治

核能裝備及其安全服役技術

氣載放射性

湖南省高校産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湖南省高校“工藝風力與濕能技術”産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生産運作與安全管理湖南省高校産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湖南省高校“核測控與核安全防護”産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

湖南省核能經濟研究基地

湖南省企業自主創新研究基地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華大學基地

軍工文化與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湖南省國科技合作基地

湖南省動脈硬化性疾病國際聯合實驗室

湖南省中澳核聚變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湖南省院士工作站

南華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士專家工作站

南華大學核科學與技術院士專家工作站

南華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院士專家工作站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10月,學校圖書館紙質藏書272萬冊,中外文期刊2400餘種,數字資源356TB,其中電子圖書78.5TB;有中國知網(CNKI)、萬方、超星移動圖書館、超星發現、EPS數據庫、讀秀知識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數據庫、以及Web of Science-SCI(SSCI)、EBSCO Host(ASP/BSP,MEDLINE complete,CASC)+Wilson數據庫數據庫、ASCE(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等中外文數據庫38個,擁有湖南省高校數字圖書館及核科技數字圖書館兩個資源共享平台、八萬餘部學術專輯的超星學術視頻。

學術期刊t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南華大學主辦的國家級專業性高級學術期刊。

主要報道中醫藥學、預防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和特種醫學中防治動脈硬化性疾病(如高血脂症、冠狀動脈疾病、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症和其他缺血性疾病等)中的研究論文(含流行病學研究、實驗研究、臨床研究和方法學研究)、診治經驗、病例報道、知識講座等。

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4年版之内科學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美國《Chemical Abstract,CA》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核心期刊、俄羅斯《Abstract Journal,AJ》、《萬方數據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等檢索數據庫收錄。

《中南醫學科學雜志》是湖南省教育廳主管、南華大學主辦的主要以醫學專業為主的學術期刊,報道範圍基本涵蓋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預防醫學以及護理醫學各個學科,開設了專家論壇、專題報道、基礎醫學、流行病學研究、臨床醫學、護理醫學、技術方法、研究快報、個案報道、研究綜述、學術動态(中國國外期刊摘譯)等欄目。

2015年入選中國科技核心(統計源)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CA)、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萬方數字化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數據庫(CNKI)、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CMCC)、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全國報刊索引、台灣華藝數據庫等收錄。

《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南華大學主管、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主要設置核工業經濟與管理、衡嶽論壇、政治學·哲學研究、經濟學研究、管理科學研究、語言文學研究、曆史學·法學研究、教育學·心理學研究、信息學·傳播學研究、藝術與設計等專欄,其中核工業經濟與管理欄目被評為湖南省優秀特色欄目、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

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擴展版)》《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HSS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和“萬方數據一數字化期刊群”收錄。

《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南華大學主辦的綜合性科技期刊,主要刊登核工程與核技術、土木工程、機械工程、藝術設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環境與設備、電氣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資源環境工程、生物、制藥、數學、物理學等學科(或專業)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

學術交流

截至2018年9月,學校成立了由省部政府機構、核工業四大央企(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中國廣核集團、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大型科研院所、大型三甲醫院、大型企事業單位等組成的董事會,與國際組織和中國國内外近10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協作關系。n

文化傳統

學校标識

校徽

學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為圓形,側面如花蕾,平面如綻開的花瓣,三層花瓣外環為中、英文校名,徽志的标準色為科技藍。

徽章為題有毛澤東同志書法集寫體的中文校名标準字形證章。

校旗

學校校旗由學校徽志、校名兩部分構成,背景由科技藍構成。中文校名“南華大學”為毛澤東同志的書法集寫體。

精神文化

南華精神:勤勉務實、甘于奉獻、剛健自強、敢為人先

校訓:明德、博學、求是、緻遠

校風:求真、求新、尚善、尚美

教風:敦品、勵學、敬業、創新

學風:博學、審問、慎思、明辨

作風:廉潔、高校、節儉、奉公n

南華願景

努力成為湖南、中國乃至世界公認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并使學校傳統的核、醫、環保等學科專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貢獻等方面創造卓越水平。

學校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高山

校長

張灼華

黨委委員、黨委副書記

陽小華

黨委委員、副校長

劉升學、姜志勝、陳國民、雷小勇

副校長

鄭衛民、于濤、夏昆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熊哲琰

上一篇:高淳區

下一篇:書生小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