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審計學院

南京審計學院

财經類大學
南京審計學院是一所以審計為品牌,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等學科相互支撐的财經類本科院校。學校前身是始建于1983年的南京财貿學院,1987年更為現名,由審計署和南京市聯辦;1991年轉制為國家審計署直屬;1993年升格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99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2000年辦學體制調整為江蘇省政府與審計署合作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2002年南京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并入,組建新的南京審計學院。
    中文名:南京審計大學 外文名: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簡稱:南審(NAU)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學校類别:财經類 學校特色:省部共建高校省部部共建高校 主管部門:江蘇省人民政府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晏維龍校長:劉旺洪 本科專業:35個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别8個 院系設置:審計與會計學院、金融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等17個專業學院(教學部) 校訓:誠信、求是、笃學、緻公 校歌:《南審之歌》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雨山西路86号 院校代碼:11287 主要獎項:江蘇省教學工作先進高校

學校概況

南京審計大學是唯一以“審計”命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為我國審計高等教育發源地之一,因審而立、為審而存、依審而興、靠審而強。學校創建于1983年,1987年更名為南京審計學院,2002年南京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并入,2011年成為教育部、财政部、審計署與江蘇省人民政府“三部一省”共建高校,2015年經教育部批準更為現名。

在38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始終堅持服務審計事業的初心不改,遵循“特色、質量、國際化”辦學理念,踐行“誠信、求是、笃學、緻公”校訓精神,筚路藍縷,風雨傳薪,業已發展成為審計人才培養的搖籃、審計科學研究的基地、審計事業發展的智庫和審計國際交流的窗口。

學校作為審計署和教育部合作設立的“中國政府審計獎學金”項目承辦單位,以及商務部“援外學曆學位教育”承辦單位,招收和培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審計專業碩士研究生,高質量通過教育部來華留學質量認證;被國際内部審計師協會(IIA)認證為中國唯一的“内部審計教育夥伴”(IAEP)合作級高校,與全球夥伴高校開展學生互換、教師互聘、學分互認、科研合作;被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評為“全球培養ACCA人才最多大學”“白金級培訓機構”;與澳大利亞科廷大學、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帝國理工大學、伯明翰大學、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等多所國際知名院校合作舉辦學位與非學位本科生教育項目;與法國SKEMA商學院合作成立國際聯合審計學院;獲批教育部“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項目”基地建設單位。近五年,學生赴境外高校學習交流、參加國際會議、學科性競賽、海外志願者活動1500人次;累計選派教師27人次執行70項聯合國審計任務,10名教師入選聯合國審計人才庫;教師赴境外參加國際會議、進行訪學研修和學術交流等活動500餘人次;與世界審計組織(INTOSAI)、亞洲審計組織(ASOSAI)等國際行業組織,美國、法國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最高審計機關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美國、法國、巴西、印度、南非等近40個國家和地區審計長受聘學校榮譽教授;主辦和承辦國際會議、國際培訓班等45場次。

當前,全體南審人在學校黨政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錨定“十四五”發展目标,正在為加快建成國内外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特色大學、享譽海内外的審計大學而努力奮鬥

曆史沿革

1983年8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複南京市人民政府,同意籌辦南京财貿學院。

1987年5月,學校改由審計署與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辦學,與江蘇省教委共同管理,同時更名為南京審計學院。

1990年12月,學校改為審計署直屬高等院校,實行審計署、江蘇省和南京市共同領導,以審計署為主的領導體制。

1993年2月,經國家教委批準,學校改建為本科院校,仍實行由審計署和江蘇省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以審計署為主的領導管理體制。

1998年11月,學校成立“ACC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培訓中心”及“ACCA南京考試中心”。

1999年11月,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2000年2月,學校的辦學管理體制調整為江蘇省與審計署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

2002年4月,原南京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并入,組建新的南京審計學院。

2003年,學院新校區征地獲批準,選址于南京市浦口區珠江鎮,總規模為75公頃,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同年11月,學校與南京大學聯合培養碩士學位研究生。

2007年,學校以“優秀”等級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09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學校被列入新增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2011年,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成為全國首批審計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單位。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審計署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南京審計學院。

2013年,學校正式獲批為碩士學位(學術學位)授予單位,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3個一級學科被批準為授權學科。

2014年,學校獲批為金融、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

2014年3月,學校設立書院,探索書院和學院“雙院制”育人模式。

2015年10月26日,教育部批準同意,南京審計學院更名為南京審計大學。

2015年12月12日,學校正式啟用新校名:南京審計大學。

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獲批16項,首次跻身全國高校百強并在全國财經類高校中并列第5。

2018年7月1日,江蘇省首家監察學院在南京審計大學正式成立。

2018年8月3日,中央軍委審計署與學校簽署戰略框架協議。根據這份戰略框架協議,雙方将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隊伍建設、審計信息化建設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

2020年12月26日,加入長三角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聯盟。

2021年4月24日,全國審計學專業教育聯盟在南京審計大學成立。

院系設置

截至2019年5月,南京審計大學設有政府審計學院、會計學院等16個專業學院(教學部),審計科學研究院、瑞華審計與會計學院等11個特色研究院;設有35個本科專業。

南京審計大學政府審計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會計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商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金融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經濟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法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文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外國語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藝術教育部

南京審計大學體育教研部

南京審計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國際聯合審計學院

學院、教學部

南京審計大學國際審計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瑞華審計與會計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審計與評估研究院

南京審計大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

南京審計大學政治與經濟研究院

特色學院(研究院)

南京審計大學潤園書院

南京審計大學澤園書院

南京審計大學澄園書院

南京審計大學沁園書院

書院設置

南京審計大學直屬單位黨委

南京審計大學圖書館

南京審計大學檔案館

南京審計大學博物館(審計文化與教育研究院)(合署)

南京審計大學資産經營有限公司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黨委

直屬機構

師資力量

南京審計學院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為先、學問至上、培育名師”,實施人才強校方略,通過“大力度投入、高起點引進、有重點培養、以制度促進、抓政策協調”,建成了一支數量适度、結構合理、素質較強、整體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n

截至2019年5月,學校擁有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萬人計劃”1人,教育部優秀跨世紀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全國審計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6人,财政部全國領軍(後備)人才(學術類)3人,司法部“全國優秀教師”1人,入選江蘇省“333人才工程”培養對象(第一層次)、江蘇省“雙創計劃”、江蘇特聘教授、江蘇省“青藍工程”等各類省級人才工程180餘人,獲得審計署先進個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等省級以上個人表彰10餘人。擁有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4個、江蘇省“青藍工程”教學團隊2個。專任教師1110餘人。其中,正高職稱180餘人,具有博士學位620餘人。

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審計學教學團隊(尹平、2009年);

江蘇省高校優秀教學團隊(2個):審計學教學團隊(尹平、2008年)、金融學核心課程教學團隊(蔡則祥、2010年);

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4個):“現代審計理論與方法研究”科技創新團隊、“區域金融創新研究”科技創新團隊、“價值鍊分工的經濟效應研究”科技創新團隊、“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學術發展研究”科技創新團隊;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王叙果、李乾文

江蘇省教學名師(2人):汪祖傑、李鳳鳴

辦學理念

二十多年來,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凝煉形成了“誠信、求是、笃學、緻公”的校訓和“特色、質量、國際化”的辦學理念,自強不息,艱苦奮鬥,與時俱進,銳意創新,成功地把握了曆次重要發展機遇,實現了上層次、上規模、上水平的曆史性跨越。n

學校堅持特色辦學。依托行業優勢,構建“大審計”平台,增強審計學在整體學科專業建設中的示範性、輻射力和滲透力,提高審計教育和審計研究的社會服務功能,形成了審計人才培養規模最大、審計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審計學科專業方向齊全、審計教學實踐基地穩定、審計科研立足前沿、審計信息資源充裕、審計國際學術交流活躍、服務審計事業成效顯著、審計教育社會影響廣泛、審計人才培養質量優良的辦學優勢,成為培養審計人才的搖籃、探索審計文化建設的陣地、開展中國審計理論研究的前沿、推動國際審計學術交流的橋梁。n

學校堅持質量辦學。牢固确立教學中心地位,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學校的生命線和永恒主題;堅持以系統的方法控制質量,以精益求精的精神鍛造質量,以戰略的眼光提升質量;構建了全員參與、全方位建設、全過程監控的質量管理體系。學校領導重視教學,制度規範教學,經費保證教學,教師潛心教學,科研促進教學,管理服務教學;全面推進教學改革,深入開展教學研究,穩步提高教學質量。“十五”以來,承擔國家和省級規劃教材、立項建設精品教材9項,省部級教育教學改革課題21項;獲得國家級教材獎1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6項,省級精品(優秀)課程11門,省級精品(優秀)教材獎2項,省級多媒體教學課件獎21項。學生在全國和全省高校大學生各類知識大賽和文體比賽中屢創佳績;畢業生考研錄取率、公務員錄取率穩步增長,就業率、就業層次高,就業去向穩定。

學校堅持國際化辦學。跟蹤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趨勢,把握國際商科教育主流方向,積極推進國際教育交流合作,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等十多個國家及台港澳地區的審計監察機構、高校和行業組織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以培養具有全球化意識、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國際化人才為目标,建立開放的辦學機制,營造開放的文化氛圍;加快引進國外先進課程和教材,更新教學内容,促進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創辦“本科學曆教育+國際執業資格教育”、引入“國内學曆教育+國際學曆教育”等多種中外合作培養模式。與當今最知名的國際性會計師組織—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簡稱ACCA)合作,開展國際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培訓,設立了江蘇省唯一的ACCA培訓中心和考試中心,2002年3月被ACCA總部授權為“全球推薦級ACCA培訓機構”,學生課程統考成績大大超過全球平均通過率,有14名學生分别榮獲全球第一名或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名,培養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就業競争力。n

學校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準确把握高等教育規律,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标,動态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努力培養基礎紮實、視野開闊、适應性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性人才。二十多年來,學校為全國審計機關、金融系統、政府其他部門、世界四大會計事務所和企事業單位培養輸送了20000多名高素質人才,許多畢業生已成為用人單位的業務和管理骨幹。

國際交流

截至2019年5月,學校與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INTOSAI)、最高審計機關亞洲組織(ASOSAI)、國際内部審計師協會(IIA)等國際行業組織,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最高審計機關以及歐、美、澳、非等四大洲的高等學校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被IIA認證為中國唯一的全球内部審計教育夥伴(IAEP)“合作級”高校,與全球夥伴高校開展學生互換、教師互聘、學分互認、科研合作;被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評為“全球培養ACCA人才最多大學”、授權為“全球白金級培訓機構”。

五年來,教師赴境外高校及最高審計機關進行學術交流、訪學培訓逾1000人次,參加聯合國審計62人次;學生赴境外高校學習交流、參加國際會議、學科性競賽、海外志願者活動2000人次;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萊因哈德·澤爾騰教授和邁倫·舒爾斯教授,世界審計組織秘書長、奧地利審計院院長約瑟夫·莫薩博士,美國審計長基恩·多達羅,國際内部審計師協會秘書長兼總裁理查德·錢伯斯等870餘名境外專家學者來校訪問,開展學術交流。

校園文化

校訓

“誠信、求是、笃學、緻公”

“誠信”——發己之誠,得人之信;“求是”——去僞存真,探索創新;“笃學”——敏而好學,慎思明辨;

“緻公”——緻力奉公,公平公正。

“誠信、求是、笃學、緻公”的校訓,既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融合了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既傳承了南審人的創業精神,又吸納了當代中國審計文化的精神内核。诠釋校訓的“誠信品質、科學精神、追求卓越、緻公情操”成為學校廣大師生員工的行動指南和核心價值追求。校名由第四任審計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南京審計大學名譽校長李金華于2016年3月題寫,校訓為書法家趙緒成所題。

校徽

該LOGO運用了“審”字的手寫體突出了審計學院的特色,“審”字字體的張弛穩健、四平八穩意為“誠信 緻公”,體現了審計的公平公正、透明嚴謹的辦學特色,也體現了審計學院錯落有緻,端莊秀美的建築風格。内部圖形運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了一個“鐘”的形狀,意為學校秉承“求是 笃學”的校訓,督促學生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體現了大學文化。同時寓意審計人要警鐘長鳴,維護國家财政國家财産的安全和有效。“審”字的藝術處理使其外框與“南”字相似,表明“南審”之意,中英文的結合體現了學校國際化的特征。

現任領導

黨委常委

晏維龍、劉旺洪、張建紅、王會金、俞安平、裴育、杭連生、董必榮、龔親華、李乾文、強飙、張維

黨委領導

黨委書記

晏維龍

黨委副書記

劉旺洪

黨委副書記

張建紅

黨委副書記

王會金

紀委書記

龔親華

行政領導

校長

劉旺洪

副校長

王會金

副校長

張金城

副校長

俞安平

副校長

裴育

副校長

杭連生

副校長

董必榮

現任領導

上一篇:飯掃光

下一篇:呂洞賓三醉嶽陽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