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江蘇省南京大學院系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屬于理工結合性質的學院,是在原地球科學系基礎上于2008年1月正式成立。學院設有三個系:地球科學系、水科學系和地質工程與信息技術系。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曆史悠久,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地質學系,目前也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地球科學院系之一。學院貫徹以教學為主、突出科研的方針,确立以學科建設為龍頭,隊伍建設為核心,鞏固加強傳統優勢學科,積極發展新興應用學科,将本院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和對國家有重要貢獻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 中文名: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 外文名:
  • 簡稱:
  • 創辦人:
  • 辦學性質:
  • 學校類别:
  • 學校特色:
  • 主管部門:
  • 所屬企業:
  • 現任領導:
  • 專職院士數:
  • 高職專業:
  • 本科專業:
  • 碩士點:
  • 博士點:
  • 博士後:
  • 國家重點學科:
  • 院系設置:
  • 校訓:誠樸雄偉 勵學敦行
  • 校歌:
  • 院訓:
  • 院歌:
  • 地址:
  • 院校代碼:
  • 主要獎項:
  • 知名校友:
  • 知名教師:
  • 類别:主幹院系
  • 所屬地區:江蘇南京
  • 現任院長:王汝成
  • 學院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漢口路22号
  • 郵政編碼:210046

學院概況

學院現有教職工197人,專任教師109人,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38人,專職科研人員25人,全職博士後26人。學院始終堅持建設一支“少而精、少而特、專而優”的教師隊伍,近年來在學校的帶領下,學院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包括中科院院士7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南京大學“外籍A類教授”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4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3人。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我國曆史最久的地質學教育機構之一,至今已培養了大批優秀地學人才,其中兩院院士有23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4名。在八十餘年的曆史中,辦學傳統和特色可以概括為四句話:愛國奉獻,真誠團結,科學民主,求實創新。現每年招收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水文與水資源及地質工程共5個專業,約100名本科生。

設有理科“ 地質學”和工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涵蓋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水文學及水資源、礦産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質工程共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每年招收約90名碩士研究生和40名博士研究生。此外,還設有“地質學”博士後流動站。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中,擁有“地質學”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和“水文學與水資源”專業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水文學與水資源”專業又屬江蘇省重點學科。經教育部批準設有國家理科地質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普通地質學”、“地球系統科學”二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地質學和水文與水資源二專業被列為教育部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地質學、地球化學二專業列為江蘇省品牌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地質工程二專業被評為江蘇省特色專業。

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是學院的兩項基本任務。在人才培養方面,主要造就高素質、寬基礎、創新型人才,從品德、知識、能力三方面進行全面培養。本科教學的課程體系包括寬厚的基礎課、核心必修課和前沿選修課。培養期間,進行兩次野外實踐教學:普通地質實習(以南京湖山為基地)和區域地質測量實習(以安徽巢湖為基地)。

強調教學與科研融通,優秀本科生可以免試保送研究生,優秀碩士生實行碩博連讀。近年來,出版各類教材20餘種,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7項,部省級教學成果獎15項。在科學研究方面,近年來承擔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以及企事業委托或國際合作項目共500餘項,年科研經費達2500多萬元。獲部省級科研成果獎50餘項,每年發表論文總數超過200篇(其中SCI期刊論文近百篇)。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内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設備齊全的實驗分析系統,能夠開展各類地質樣品的微區、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同位素分析、包裹體研究及成岩成礦實驗等,擁有電子探針分析儀、微區X射線衍射儀、掃描探針顯微鏡、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高分辯率等離子質譜儀、等離子發射光譜儀、表面熱電離同位素質譜儀、穩定同位素質譜儀、連續流質譜儀、包裹體溫度-鹽度測定裝置、顯微激光拉曼探針等先進儀器設備及磨片-制樣室。

依托學院師資,建立了花崗岩、火山岩及成礦理論研究所、石油與天然氣研究中心、地球環境計算工程研究所、表生地球化學研究所、地球物理與動力學研究所、多媒體科教制作中心、礦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核能地質與環境工程研究中心等14個地球科學類研究機構。地球物理與動力學研究所擁有45套國際先進的寬頻地震儀。經教育部與科技部批準,主辦了《高校地質學報》,建立了南京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

在國際合作交流方面,學院與國内外幾十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交流關系。成功主辦了一系列國際、國内學術會議。邀請海外著名學者來校講學,同時,選派教師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開展合作研究。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進行國際化教學交流,例如組織學生參加貝加爾湖大地學聯合實習,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聯合進行天山野外教學實習等。

曆史沿革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曆史悠久,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地質學系,目前也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地球科學院系之一。

南京大學地質學科的辦學曆史可追溯至1921年成立的國立東南大學地學系,至今已有87年的曆史了。國立東南大學地學系包括地質門、地理氣象門,首任系主任為竺可桢先生。嗣後,國立東南大學先更名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後又更名為中央大學。1930年1月,地質學科從地學系分出,成立了中央大學地質系,李學清先生任首任系主任。

1949年後,中央大學更名為南京大學,地質系建制依舊,徐克勤先生任系主任,無論是辦學規模,還是發展速度,均前所未有。1986年,地質學系更名為地球科學系,俞劍華教授任系主任。2008年1月,南京大學為适應學科發展的需要,在原地球科學系的基礎上成立了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汝成教授任學院院長。

九十多年來,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經過幾代人的勤奮努力,踏實工作,培養了近萬名奮戰在祖國四面八方的地質人才,為祖國的地質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學院貫徹以教學為主、突出科研的方針,确立以學科建設為龍頭,隊伍建設為核心,鞏固加強傳統優勢學科,積極發展新興應用學科,将本院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和對國家有重要貢獻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