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曆

公曆

紀年體系
公曆是現在國際通用的曆法,又譯格列曆、國瑞曆、額我略曆、格列高利曆、格裡高利曆等,公曆的标準名稱為格裡高利曆,是現在國際通用的曆法,是一種陽曆。以地球繞行太陽一周為一年,是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阿洛伊修斯·裡利烏斯改革儒略曆制定的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陽曆是太陽曆的簡稱,這種曆法與地球環繞太陽的周年運動有關,與月相無關。格裡高利曆為西方的曆法,并非中國所創,故又名“西曆”(是相對于中曆而言)。公曆于1912年開始在中國采用,取代傳統使用的中國曆法農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正式規定公曆紀年。
  • 中文名:公曆
  • 外文名:
  • 别名:西洋曆 西曆 新曆
  • 英文名:Gregorian calendar
  • 标準名稱:格裡高利曆(格裡曆)
  • 曆法類型:太陽曆(陽曆)
  • 使用範圍:世界通用

曆史沿革

公曆的前身是古羅馬凱撒修訂的儒略曆。

根據儒略曆的規定,每4年有1個閏年,閏年為366日,其餘3年(稱為平年)各有365日。公元年數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儒略曆1年平均長365.25日,比實際公轉周期的365.2422日長11分14秒,即每400年約長3日。這樣到公元16世紀時已經積累了有10天誤差。可以明顯感覺到兩至兩分提前了。

在此情況下,教皇格列高裡十三世于1582年宣布改曆。先是一步到位把儒略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為格列曆10月15日,中間跳過10天。同時修改了儒略曆置閏法則。除了保留儒略曆年數被4整除的是閏年外。增加了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則不是閏年的規定。這樣的做法可在400年中減少3個閏年。

在格列高裡曆曆法裡,400年中有97個閏年(每年366日)及303個平年(每年365日),所以每年平均長365.2425日,與公轉周期的365.2422日十分接近。可基本保證到公元5000年前誤差不超過1天。

公曆天數

地球繞太陽一周實際為365.2422天(回歸年),按一年365天計算,每年少0.2422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個閏年。閏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這樣經過3333年才有一天的誤差。

判定公曆閏年遵循的一般規律為: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

公曆閏年的精确計算方法(按一回歸年365天5小時48分45.5秒):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的為閏年。(如2004年就是閏年,1900年不是閏年)

②、世紀年能被400整除而不能被3200整除的為閏年。(如2000年是閏年,3200年不是閏年)

③、對于數值很大的年份能整除3200,但同時又能整除172800則又是閏年。(如172800年是閏年,86400年不是閏年)

又若按照(按一回歸年365天5小時48分46秒)公元前閏年規則如下: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的為閏年。(如2004年就是閏年,1900年不是閏年)

②、世紀年能被400整除而不能被3200整除的為閏年。(如2000年是閏年,3200年不是閏年)

③、對于數值很大的年份能整除3200,但同時又能整除86400則又是閏年.(如86400年是閏年)

原因:一年按365天5h48'46''計算,一年日數必須是整數,不便将零時數計入,所以取365天為一年,則餘5時48分46秒,積至4年約滿一日,所以4年一“閏日”,謂之“閏年”,無“閏日”之年為平年,即平年365天,閏年366天。但到4年之時,僅有23時15分4秒閏一日,欠缺44分56秒;積至100年(25閏)時就欠缺18時43分20秒,約合3 / 4日,所以滿100年不閏;此時又餘5時16分40秒,積至400年餘21時6分40秒又閏;又欠缺2時53分20秒,積至3200年計欠缺23時6分40秒,所以滿3200年不閏;此時又餘53分20秒,積至86400年剛好24時又一閏,這是不餘不欠,需重計算,所以按陽曆計算就有上面的閏年規則。

按一回歸年365天5h48'45.5''計算:3200年多出16000小時153600分145600秒=18600小時26分40秒,共32*24+8=136個閏年=776*24=18624小時>18600小時,所以隻能算到775個閏年,3200不是閏年,于是775*24=18600,多出了26分40秒怎麼辦需要多少個周期彌補?答案是54個周期,為172800年,因為172800/3200=54個周期 4*26分40秒=1404分2160秒=24小時。

公元前閏年規則

1、非整百年:年數除4餘數為1是閏年,即公元前1、5、9……年;

2、整百年:年數除400餘數為1是閏年,年數除3200餘數為1,不是閏年,年數除172800餘1又為閏年,即公元前401、801……年。

分類

年有三種:地球繞日一周,曆三百六十五日六小時九分九秒,謂之“恒星年”;太陽過近地點循黃道東行一周,複過近地點,曆三百六十五日六時十三分四十八秒,謂之“近點年”;太陽過春分點,循黃道東行一周,複過春分點,曆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時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謂之“回歸年”,亦稱“歲實”。

因二分點(春分點秋分點)每年沿黃道向西逆行約五十秒,故回歸年較恒星年之時間為短,相差二十分二十三秒,謂之“歲差”。此三種年之時間不同,欲使每年之節氣寒暑不變,故取回歸年為制曆之年。

對于回歸年之時間,有記住之必要,為便于記憶,編一歌訣如下:

地球繞日一周年,要知時間有多少?三六五日加五小時四十八分四六秒。

閏年

由一月一日至次年一月一日謂之一年,年長本應與歲實相等,然而一年之日數,必須是整數,不便将奇零之時數計入,故以365日為一年,每年餘5小時48分46秒,至四年約滿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為閏日,謂之“閏年”。

無閏日這年,謂之“平年”,平年365日,閏年366日。但四年之閏餘,僅23時15分4秒,今閏一日,未免過多,超過之44分56秒,積至二十五閏,為17時58分24秒,約合一日之3/4,故每滿百年廢一閏,至第400年又不廢。如是每四年置一閏,每400年減三閏,計超過2小時53分20秒,須八個400年後,即3200年後,始補足此一日之差。

閏日加在二月裡,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為366天,二月為29天。

閏年的計算方法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的為閏年。(如2004年就是閏年,1901年不是閏年)

②、世紀年能被400整除的為閏年。而3200年的倍數不是閏年。86400年的倍數又是閏年。(如2000年是閏年。3200年、6400年、……年不是閏年。86400年、172800年又是閏年)

③128年廢一閏法。即每128年的倍數不閏。需86400年再閏。

紀元是從傳說的耶稣誕生那年算起。公曆每月有月大、月小和月平的說法,月大為31天,月小為30天,月平隻有2月,為28天(閏年29天)。

别名

傳入中國後,民國開始與傳統曆法夏曆并用,故民間又出現多種别稱以區分二者。對比如下:

十二星座:時下流行的十二星座其實是按日月五星在黃道上的位置(黃經)來劃分,故按太陽曆,習慣上用公曆。

二十四節氣:農曆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地球上寒暑季節的變化(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故屬太陽曆,但農曆實際日期為陰曆性質,故二十四節氣無法與農曆日期相對應,反而與同屬太陽曆性質的公曆日期基本對應。二十四節氣是24個“時間點”,即太陽運行至某黃經度的時間點(如冬至黃經270度),“點”具體落在哪天,那是天體運動的自然結果,得由專家測算。現代二十四節氣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頒發的《天文年曆》為準。

生肖(屬相):地支紀年的動物代号,中國固有,由十二地支衍生出,故按農曆,起點有與正月初一子時兩種說法,黃曆與算命按立春,民間習慣上按春節,生肖年與公曆年(公元年份)并不完全重合。

傳統節日:按傳統曆法-農曆,清明和冬至屬二十四節氣,故農曆日期不固定,得看曆書。見上“二十四節氣”。

生日:國家并未強制性要求使用何種曆法過生日,但官方、法律上計算年齡都是按公曆。居民身份證上依法填寫則為公曆日期(數字年月日),但老百姓有的習慣上用傳統曆法-農曆,即使居民身份證上填寫農曆日期,依法計算年齡時也默認為公曆計算。

公曆、農曆各有優缺點,總體而言,公曆實用性更強,農曆科學性更強,天文數據上較公曆更精确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