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

漢語漢字
俎,漢語漢字。讀音為zǔ。基本字義:1. 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器物:~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2. 切肉或切菜時墊在下面的砧闆:刀~(刀和砧闆)。3. 姓。
  • 中文名:俎
  • 拼音:zǔ
  • 部首:人
  • 五筆:WWEG
  • 倉颉:OOBM
  • 鄭碼:ODOL
  • 筆順:ノ丶ノ丶丨フ一一一
  • 注音:ㄗㄨˇ
  • 翻譯:chopping board or block
  • 總筆畫:9
  • 同音字:組、阻、祖

基本解釋

1、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器物:俎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

2、切肉或切菜時墊在下面的砧闆:刀俎(刀和砧闆)。

3、姓。

詳細解釋

(指事兼形聲。小篆字形。《說文》“從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禮器。本義:供祭祀或宴會時用的四腳方形青銅盤或木漆盤,常陳設牛羊肉)

同本義〖asacrificialutensil〗

(1)為俎孔碩。——《詩·小雅·楚茨》

(2)鳥獸之肉,不登于俎。——《左傳·隐公五年》

(3)祭操俎。——《山海經·海外西經》

(4)俎豆之事。——《論語·衛靈公》

(5)庖人雖不治疱,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莊子·逍遙遊》

又如:俎幾(俎形如幾,故稱。古代祭祀、燕飨時所用的禮器);俎拒(俎足中央的橫木);俎味(祭祀用食品)

古代割肉用的砧闆。多木制,也有青銅鑄的,大方形,兩端有足〖achoppingblock〗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俎,切肉的砧闆。)——《史記·項羽本紀》

常用詞組

1.俎豆zǔ dòu

(1)[dish and platter]∶俎和豆,古代祭祀、宴會時盛肉類等食品的兩種器皿

(2)[offer sacrifices to]∶指奉祀

俎豆千秋

2.俎上肉zǔ shàng ròu

(1)[a helpless victim] 比喻任人欺壓蹂躏的人或國家

今由俎上肉,任人脍胾耳。——《晉書·孔坦傳》

(2)(由,即“猶”)

3.盤俎pán zǔ

盤,敞開而扁淺的盛器,如茶盤、菜盤。俎(zǔ),古代祭祀、設宴時用以載牲的禮器。有青銅制,亦有木制漆飾的。《詩·小雅楚茨》:“為俎孔碩。”盤俎,盛食物的盤兒。

姓氏

俎:念zǔ,也有念cuò,為當今中國罕見姓氏。

姓氏淵源

來源于朱姓。明朝皇族的後代。俎家的第一代祖先名叫俎雲陽,即是明末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烺。在明末戰亂中,太子與他的弟弟朱慈炯及奶媽、丫鬟一起逃到了樂亭馮家哨。太子改姓俎,是寄寓着以帝王之身祭天地先祖之意。“日邊紅杏依雲栽”隐喻真名實姓,譯出為:俎雲陽,是作者隐居後改的姓名。原名為朱慈烺,是明末崇祯帝的太子。來源于祝姓。為北宋大将祝靖公,河北磁縣人,娶民族英雄嶽飛的姑母為妻,生有八個兒子。北宋時,奸臣秦桧謀害嶽飛,株連九族,為避難,祝靖公的八個兒子逃往四方,到了河北磁縣、山東濟南、河南太康縣等地,隐名埋姓,将祝姓改為俎姓,以避免奸臣謀害。

姓氏分布

明清時期,“俎”姓主要分布于山東章丘、江蘇丹徒、河北磁州等地。今河南許昌、臨穎、林縣,遼甯,河北樂亭、無極、昌黎、涉縣,山西太原、大同、運城,湖北武昌,福建甯德,山東壽光,台灣,内蒙古集甯,北京等地有此姓。

曆史名人

俎浚:俎浚1930年10月生,河南葉縣人。1956年西安外國語學院俄語專業畢業。西北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陝西省馬列着作研究學會會員。從事俄文圖書分類、編目工作。代表着作有《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辭典》、《圖書館業務工作統計手冊》、《列甯的筆名》、《小兒智力測定法》等。發表論文50餘篇,主要有《世界人名淺談》、《諾貝爾物理學、化學、經濟學、文學、生理及醫學、和平獎獲得者簡介》等。

俎永湘:俎永湘,1944年生于河北樂亭縣馮家哨大莊。1951年上學讀書,曾就讀于遼甯大學。1964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86年轉業到我市房産部門工作。俎永湘之所以對《紅樓夢》感興趣,與他本人的家世有着密切關系。據他介紹,俎家是明朝皇族的後代。

俎家的第一代祖先名叫俎雲陽,即是明末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烺。在明末戰亂中,太子與他的弟弟朱慈炯及奶媽、丫鬟一起逃到了樂亭馮家哨。太子改姓俎,是寄寓着以帝王之身祭天地先祖之意。而《紅樓夢》就是這位太子以隐喻的方式對明清之際曆史的回顧和總結。《紅樓夢》的作者是帝王身份,“日邊紅杏依雲栽”才是隐喻的作者的真名實姓。譯出為:俎雲陽,是作者隐居後改的姓名。原名為朱慈烺,是明末崇祯帝的太子。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俎·康熙筆畫:9·部外筆畫:7

《唐韻》側呂切《集韻》壯所切,音阻。祭享之器。《詩·小雅》為俎孔碩。《禮·明堂位》周以房俎,有虞氏以椀俎,夏後氏以嶡俎。

又折俎。《左傳·宣十六年》晉侯使士會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禮肴烝。玉召士會曰:王享有體薦,宴有折俎。公當享,卿當宴,王室之禮也。《注》肴烝,升肴於俎也。體薦,半體示儉也。折俎,體解節折,示惠也。

又鼎俎。《韓詩外傳》伊尹負鼎俎,調五味,而立為相。

又《揚子·方言》俎,幾也。西南蜀漢之郊曰杫,杫音賜

又刀俎。《史記·項羽紀》樊哙曰: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注》俎,椹版也。

又尊俎。《後漢·馬融傳》起謀於尊俎之閑。《注》尊,奠酒之罇。俎,載牲之器。

又姓。

又葉壯揣切,錐上聲。《蘇轍·新宅詩》李侯雖貧足圖史,旋作明窻安淨幾。閉門且辦作詩章,好事從來置尊俎。《說文》俎在且部,禮俎也。從半肉,在且旁。指事亦會意。非從人。《字彙》附人部,非。

考證:〔《禮·明堂位》周以房俎,有虞氏以捖俎,夏後氏以蕨俎。〕謹照原文捖改椀。蕨改嶡。〔《左傳·宣十七年》晉侯使士會平王室。〕謹照原文十七年改十六年。〔《揚子·方言》俎,幾也。西南蜀漢之郊曰扯,扯音賜。〕謹照原文兩扯字改杫。

說文解字

【卷十四】【且部】俎

禮俎也。從半肉在且上。側呂切

說文解字注

禮俎也。

謂禮經之俎也。

從半肉在且上。

仌為半肉字。如酋谷有半水字。會意字也。魯頌傳曰。大房,半體之俎也。按半體之俎者,少牢禮上利羊載右胖,下利豕右胖載于俎是也。故曰禮俎。半部曰。胖,半體肉也。側呂切。五部。

上一篇:祖父的園子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