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尊

何尊

西周早期的青銅器
何尊(ritual wine vessel)是中國西周早期的青銅器,是一名何姓貴族所作的祭器。[1]1965年于陝西省寶雞縣賈村塬出土,現藏于寶雞市博物館。何尊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重14.6公斤。圓口棱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于器表。體側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渾厚,工藝精美。内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記述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東都成周之事,與《尚書·召诰》、《逸周書·度邑》等古代文獻相合,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中文名:何尊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ritual wine vessel 發現者:陳堆 出土時間:1963年 出土地點: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賈村鎮 所處年代:西周 收藏單位: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保護級别:國家一級文物 外形:圓口棱方體 高度:38.8cm 口徑:28.8cm 重量:14.6kg

流傳過程

首次出土

1963年6月,因陳堆家老屋住不下,就租了隔壁陳乖善的兩間房子住,院子後面是個土崖。當年8月的一個雨後的上午,陳堆在後院發現下雨坍塌後的土崖上好像有亮光,就用手和小镢頭刨,結果就刨出了個銅器。第二年,陳堆夫婦從寶雞返回固原,臨走時将銅器交給陳湖保管。1965年,陳湖将其賣到了廢品收購站。

廢堆尋寶

1965年,寶雞市博物館幹部佟太放在市區玉泉廢品收購站看到一件高約40厘米的銅器,見其造型凝重雄奇,紋飾嚴謹而富有變化,感覺這應該是一件比較珍貴的文物,便向館長吳增昆彙報。吳增昆随即讓保管部主任王永光去查看,王永光趕至廢品收購站後,也斷定這是一件珍貴文物,便以收購站當初購入的價格30元将這尊高39厘米、口徑28.6厘米、重14.6公斤的銅器買回博物館。經考古人員确認,這是一尊西周早期時的青銅酒器,浮雕為“饕餮紋”。這尊銅器成了寶雞市博物館1958年成立後收藏的第一件青銅器。

文物展出

1975年,饕餮銅尊因其造型圖案精美被選送至國家文物局,作為全國新出土的文物精品出國展出。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發現銘文并命名為“何尊”。

工藝特征

材質

何尊的主要材料有銅、錫和鉛等金屬成分,何尊就是一個很典型的酒銅器代表。

造型

器物的造型和紋飾也相當精美。尊體橢方,口圓而外侈。口沿以下為透雕脊棱間隔,從上至下将圓形器體分為四個部分。主體花紋為高浮雕獸面紋,位于中部,巨目利爪,獰厲兇猛。口沿和圈足部位的紋飾,分别為獸形蕉葉紋和相對簡單的淺浮雕獸面紋。整器的裝飾以雷紋為地,部分采用三層花的裝飾手法,看起來華美瑰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文物銘文

銘文内容

何尊銘文曰:“唯王初壅,宅于成周。複禀(逢)王禮福,自(躬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于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于公氏,有勳于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我不敏。王鹹诰。何賜貝卅朋,用作庾公寶尊彜。唯王五祀”。

銘文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開始在成周營建都城,對武王進行豐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宮大室中對宗族小子何進行訓诰,内容講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統治天下。武王滅商後則告祭于天,以此地作為天下的中心,統治民衆。周王賞賜何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紀念。這是周成王的一篇重要的訓誡勉勵的文告。對研究西周初年曆史提供了珍貴資料。

銘文價值

何尊的最高價值在于,尊内鑄有122字的銘文!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繼承武王的遺訓,營建被稱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陽這一重要史實,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關注。同時,“中國”兩字作為詞組,首次在何尊銘文中出現,這是中國人應該記住的一件大事。青銅銘文,就是用青銅鑄造出的寶貴曆史,除了印證史籍或彌補史籍的不足外,它們又代表着真實、誠信,代表着久遠,代表着不朽。

《何尊銘》雖屬西周早期金文,但書法體勢嚴謹,結字、章法都十分質樸平實,用筆方圓兼備、端嚴凝重,并達到了十分精美的程度,加之器形巨大,造型端莊堂皇、渾厚雄偉,故作品更呈現出一種磅礴氣勢和恢弘的格局,從而為世人所矚目。

文物意義

最早的中國

“宅茲中國”(大意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區)更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中國”一詞最早見于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何尊就是一個很典型的酒銅器代表。尊内鑄有122字的銘文,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繼承武王的遺訓,“中國”兩字作為詞組,首次在何尊銘文中出現,這是中國人應該記住的一件大事。青銅銘文,就是用青銅鑄造出的寶貴曆史,可以印證史籍或彌補史籍的不足。

最早的“德”

何尊還是第一個出現“德”字的器物。

何尊之前的器物,無論青銅器還是甲骨文,都”德“字無心。在這之前,無論是表示得到還是表示道德,全部是無”心“,全是“得”。何尊之後的銘文,表示道德的有“心”,表示其他如人名的無“心”。證明了周王朝以德治國的理念。(《易中天中華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