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

漢語漢字
亥:hài ㄏㄞˋ。《說文解字》:“亥,荄也。十月,微陽起,接盛陰。從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從乙,象褢子咳咳之形。《春秋傳》曰:“亥有二首六身。”。   ”。微陽從地中起接盛陰猶懷子欲生時是亥之範式。本義:地支的末一位,屬豬。   (豬大肚多産能生)衍義:引申指“用于計時”。如:亥時(晚九點至十一點)。衍義:又用作姓   。是中文一級常用字,最早見于甲骨文   ,[1]
  • 中文名:亥
  • 拼音:hài
  • 部首:亠
  • 字碼:4EA5
  • 五筆:YNTW
  • 倉颉:YVHO
  • 鄭碼:szod
  • 筆順:丶一フノノ丶
  • 字級:一級字(0524)
  • 平水韻:上聲十賄
  • 部外筆畫:4
  • 總筆畫:6
  • 注音:ㄏㄞˋ

漢字源流

亥,象形字。在字形上,商代甲骨文中的“亥”字(圖1)像被刮掉了毛并被切割了頭和蹄子的豬,是“刻”字的本字;到西周時期,早期金文中的“亥”字(圖2)承續其甲骨文字形而變化不大,晚期金文中的“亥”字(圖3)在此基礎上在上方多了一道。此後,春秋時期金文中的“亥”字(圖4)和小篆中的“亥”字(圖5)與此基本相同,《說文解字》中的“古文”字形(圖6)則是省去多出的一道後演變的結果,隸變後寫作“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hài

動詞

依附。

attach oneself to

顧野王《玉篇·亥部》:亥,依也。

名詞

草根。

grass roots

許慎《說文解字》:亥,荄也。

十二地支的第十二位

與天幹相配,用以紀年。

《爾雅·釋天》:(太歲)在亥曰大淵獻。

辛亥革命

指農曆十月。

Lunar October

班固《漢書·律曆志上》:位于亥,在十月。

建亥

與天幹相配,用以紀日。

《尚書·多方》:惟五月丁亥,王來自奄。

用以紀時,即夜間九點至十一點。

the period of the day from 9 p.m. to 11 p.m.

魏徵等《隋書·天文志》:子、醜、亥各二刻。

亥時

指十二生肖中的“豬”。

Boar

王充《論衡·物勢》:亥,水也,其禽豕也。

亥豕

表示西北偏北方向。

宋濂、王袆等《元史·祭祀志一》:青帝位寅,赤帝位巳,黃帝位未,白帝位申,黑帝位亥。

亥地

指七十三歲。

73 years old

劉禹錫《送河南皇甫少尹赴绛州》:午橋群吏散,亥字老人迎。

亥有二首六身

姓。

鄭樵《通志·氏族略五》:亥氏,《戰國策》晉有隐者亥唐。

jiē

名詞

指隔日交易一次的集市。

a kind of small town

西崖《談征·名部》:荊吳俗取寅、申、巳、亥日為市,故為亥市,猶今之市有逢雙日、單日也。

亥市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第十四下】【亥部】

亥,荄也。十月,微陽起,接盛陰。從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從乙。象褢子咳咳之形。《春秋傳》曰:“亥有二首六身。”凡亥之屬皆從亥。胡改切。

古文“亥”為“豕”,與“豕”同。亥而生子,複從一起。  

說文解字注

【卷十四】【亥部】

亥,荄也。十月,微昜起,接盛侌。

注:《律曆志》曰:“該閡于亥。”《天文訓》曰:“亥者,閡也。”《釋名》曰:“亥、核也。收藏萬物。核取其好惡真僞也。”許雲“荄也”者,荄,根也,陽氣根于下也。十月于卦為坤,微陽從地中起,接盛陰,即壬下所雲陰極陽生。故《易》曰:“龍戰于野。”戰者,接也。

從二。二,古文上字也,

注:謂陰在上也。

一人男、一人女也。

注:其下從二人,一人男、一人女,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象褱子咳咳之形也。

注:咳與亥音同。

胡改切。

注:一部。

《春秋傳》曰:“亥有二首六身。”

注:《左傳·襄三十年》文。孔氏《左傳正義》曰:“二畫為首,六畫為身。”按:今篆法身隻有五畫,蓋周時首二畫,下作六畫,與今篆法不同也。

凡亥之屬皆從亥。

注:各本篆體訛缪。今依宋本舊本更正。“㣇”、“

亥為豕。

注:猶“巳”下雲“巳為蛇”也。

與豕同。

注:謂二篆之古文實一字也。豕之古文見【九篇·豕部】,與“亥”古文無二字,故《呂氏春秋》曰:“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渡河也。’”

亥而生子,複從一起。

注:此言始一終亥,亥終則複始一也。“一”下以韻語起,此以韻語終。  

康熙字典

【子集上】【亠部】亥

《唐韻》、《正韻》:胡改切,《集韻》、《韻會》:下改切,并音颏。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亥曰大淵獻。《前漢·律曆志》:該閡于亥。《唐書·禮樂志》:吉亥祀先農。《元史·祭祀志》:黑帝位亥。

又姓。晉亥唐。

又豕亥。《家語》:或讀史雲:“三豕渡河。”子夏曰:“已亥渡河,‘已’訛為‘三’,‘亥’訛為‘豕’。”校之,果然。《左傳·襄三十年》:史趙曰:“亥有二首六身。”注:“亥”字,二畫在上,并三人為身,如算之六。

又亥市。《通雅》:《青箱雜記》:“蜀有亥市。亥,音皆,言如痎瘧間日一發也。諱痎,故雲‘亥市’。”徐筠《水志》:荊吳俗,取寅、申、巳、亥日集于市。

又《韻補》:葉許已切,音喜。《易林》:将戌系亥,陽藏不起。君子散亂,太上危殆。殆,音以。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亥”字的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亥”字的書寫演示

各體書法

音韻彙集

字頭

小韻

韻目

韻部

韻母

反切

聲調

聲母

聲符

上古音系

廣韻

胡改

上聲

中原音韻

皆來

皆來開

去聲

洪武正韻

六解

胡改

上聲

六泰

下蓋

去聲

分韻撮要

第十九栽宰載

陽去

上一篇:叮囑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