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

愛的藝術

一部诠釋愛的著作
《愛的藝術》是德裔美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重要成員艾·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它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譯成32種文字,在全世界暢銷不衰,被譽為當代愛的藝術理論專著最著名的作品。[1]在《愛的藝術》中,當代心理分析學家弗洛姆有着不同于一般人對愛的诠釋。愛的藝術并非是一本教人學會如何愛的情愛聖典,而是關于指導人生意義的心靈哲學。
  • 作品名稱: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艾裡希·弗洛姆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
  • 文學體裁:
  • 中文名:愛的藝術
  • 英文名:The Art Of Loving
  • 類别:心理學
  • 價格:¥15.00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頁數:144
  • 開本:大32開

簡介

在《愛的藝術》這本書中,弗洛姆對愛的诠釋不同于一般人,他從“激進的、人道主義的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場出發,把“愛”看作是人類對自己生存問題的一種回答,是人與人之間合作統一的巨大力量。

愛并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可以通過訓練自己的行為規範、專心的投入和養成耐性而學到的一門藝術。因顧及讀者的屋面,弗洛姆在本書中盡量回避了艱澀難懂的心理學術語,旨在提醒大家重視愛對人類生存的必要性。

愛是一門藝術嗎?如果愛是一門藝術,那就要求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并付出努力。這本書必定會使所有期望從這本書得到掌握愛的藝術秘訣的讀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這本書要告訴讀者,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隻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這本書要說服讀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确實見過多少真正有能力愛的人呢?

作者簡介

艾裡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 - 1980年,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1900年生于德國法蘭克福猶太人家庭,1922年獲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是二十年代“法蘭克福學派”重要成員。納粹上台後,他于1934年赴美,在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同時,在哥倫比亞大學等學術機構講學,并先後執教于墨西哥國立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諾。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他認為人是各自所在的産物,在現代工業化社會,人變得越來越自我疏離,這種孤立感導緻人們潛意識下渴望與他人結合、聯系。

弗洛姆以深入淺出、平易近人的文筆,創造了大量學術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響最大的有《愛的藝術》、《逃避自由》、《健全的社會》、《精神分析的危機》等。

内容簡介

愛是一門藝術嗎?如果愛是一門藝術,那就要求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并付出努力 這本書必定會使所有期望從這本書得到掌握愛的藝術秘訣的讀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這本書要告訴讀者,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隻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這本書要說服讀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确實見過多少真正有能力愛的人呢? 達到這目标盡管困難,但這不足以成為理由,從而不去尋找造成這一困難的原因和了解克服困難的條件。為了使這一問題不再複雜化,我努力在這本書裡避免使用專業詞彙,同時也盡量不援引别的資料。 但是在另一個問題上,我卻沒有找到圓滿的解決辦法。我這裡尤其指的是我在這本書裡重複了我以前著作裡的思想。我的《逃避自由》和《精神分析和倫理學》這兩本書的讀者會在這本書裡看到我在上兩本書裡已經提到過的思想。但是《愛的藝術》絕不是這兩本書的總結,這本書還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當然就是舊一點的思想在這本書裡也會獲得一層新的意義,因為這些思想都圍繞着一個重點:愛的藝術。

愛情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是人内心生長的東西,而不是被俘虜的情緒。一般來說可以用另一個說法來表達,即愛情首先是給而不是得。

弗洛姆認為,愛是一門藝術,要求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并付出努力。但是大多數人認為愛僅僅是一種偶然産生的令人心蕩神怡的感受,隻有幸運兒才能"堕入"愛的情網.人們産生這種錯誤的想法有三種原因:(1)大多數人認為愛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愛,而不是自己有沒有能力愛的問題。(2)認為愛的問題是一個對象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3)人們不了解"堕入情網"同"持久的愛"這兩者的區别。要掌握愛的藝術,一是掌握理論,二是掌握實踐,三是要把成為大師看得高于一切。

愛的要素

對人來說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獨感和擺脫孤獨的監禁,而這隻有通過真愛才有可能實現。真愛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給“而不是"得"。"給"是力量的最高表現,恰恰是通過"給",我才能體驗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愛情的積極性除了有給的要素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是所有愛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關心、責任心、尊重和了解。

成熟的愛

天真的、孩童式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成熟的愛的原則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如果我确實愛一個人,那麼我也愛其他的人,我就會愛世界,愛生活。如果我能對一個人說“我愛你”,我也應該可以說“我在你身上愛所有的人,愛世界,也愛我自己。”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母愛是一種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為此付出努力。但無條件的母愛有其缺陷的一面。這種愛不僅不需要用努力去換取,而且也根本無法赢得。如果有母愛,就有祝福;沒有母愛,生活就會變得空虛-而我卻沒有能力去喚起這種母愛。父愛的本質是:順從是最大的道德,不順從是最大的罪孽,不順從者将會受到失去父愛的懲罰。父愛的積極一面也同樣十分重要。因為父愛是有條件的,所以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赢得這種愛。與母愛不同,父愛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他發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母親的良知對他說:"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惡都不會使你失去我的愛和我對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親的良知卻說:"你做錯了,你就不得不承擔後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須改變自己,這樣你才能得到我的愛。"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親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脫離,卻在内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

自愛

自愛不是"自私",自愛是愛他人的基礎.對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長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愛的能力為基礎的,這就是說,看你有沒有能力關懷人、尊重人,有無責任心和是否了解人。如果一個人有能力創造性地愛,那他必然也愛自己,但如果他隻愛别人,那他就是沒有能力愛。

性愛

性愛的一個重要因素:即意志的因素。愛一個人不僅是一種強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項決定,一種判斷,一個諾言。如果愛情僅僅是一種感情,那愛一輩子的諾言就沒有基矗一種感情容易産生,但也許很快就會消失。如果我的愛光是感情,而不同時又是一種判斷和一項決定的話,我如何才能肯定我們會永遠保持相愛呢?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愛是一門藝術嗎?

第二章愛情的理論

(一)愛情是對人類生存問題的回答

(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

(三)愛的對象

(1)博愛

(2)母愛

(3)性愛

(4)自愛

(5)神愛

第三章愛情及其在當代西方社會的衰亡

第四章愛的實踐

附錄

艾裡希·弗洛姆生命中的愛

一回憶弗洛姆的一生

經典語句摘抄

天真的、孩童式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成熟的愛的原則:“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愛一個人就是要獻出自己,而不期待得到回報,但相信自己的愛一定會喚起對方的愛。愛情是信仰的一種行動,信仰少的人必定愛得也少。

在成熟的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系列特有的态度:成熟的人能夠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力量;成熟的人隻想得到他自己為之付出勞動的果實;成熟的人放棄了全知全能的自戀幻想;成熟的人取得了一種以自己的内在力量為基礎的謙恭。

“讓我們記住,我們所相處的對象,并不是絕對理性的動物,而且充滿了情緒變化、成見、自負和虛榮的東西。”無論你再怎麼崇拜的人,他都有這樣東西,隻是明顯與不明顯而已。

你必須花時間确定對方是你真正需要的人,因為愛與信仰本質上是一樣的,它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隻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不止包括感性元素,同樣也需要理性元素。除了與生具來的部分,還要體會,學習.領悟,練習,揣摩,先評估自己是否有愛人的能力才有資格談愛

愛情:在技術、藝術、需要和交換之間

1、技術:你不愛一個人,卻可以通過精湛的演技和運作手段表演的好像很愛她,并使她對此深信不疑。

2、藝術:你很愛一個人,但你沒法讓她了解與相信你很愛她這一事實,此時,它就是你必須學習的某種東西。

3、需要:源于寂寞、孤獨、空虛而泛起的渴望;或者是虛榮、占有與成就感的體現;或者僅僅是生活所需、本能所需與道德所需。老婆孩子熱炕頭,如此罷了。

4、交換:你為了赢得對方的愛情,所必須給予她的一些東西。作為深受馬克思主義單一意識形态毒害的年輕人之一,我相信愛情的交換本着等價等值的原則。門當戶對是外在物質的等價,郎才女貌是精神圖騰的等值,即便是兩情相悅,在情感的天平上,也必須有個半斤八兩,不然,大難臨頭,必然如鳥獸散。看起來很可悲,但卻是人之現實。生存是不斷積累籌碼用來交換的過程,籌碼變幻,人生諸相,便自然不同。愛情,也是如此。自覺深愛對方的人,是不大願意想到這一層的。隻有當一方的籌碼開始上升或下降之時,他才會意識到,愛情,從來都不是所謂感情問題。

真正的愛是内在創造力的表現,包括關懷、尊重、責任心和了解諸多因素。愛不是一種消極的沖動情緒,而是積極追求被愛人的發展和幸福,這種追求的基礎是人的愛的能力。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愛是一門藝術嗎?

如果愛是一門藝術,那就要求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并付出努力。或者愛僅僅是一種偶然産生的令人心蕩神怡的感受,隻有幸運兒才能“堕入”愛的情網呢?這本小冊子以第一種假設為基礎,而大多數人毫無疑問相信第二種假設。

但這大多數人決不認為愛情無關緊要,相反他們追求愛情。悲歡離合的愛情電影他們百看不厭,百般無聊的愛情歌曲他們百聽不煩。但他們之中沒有人認為,人們本可以學會去愛。

他們之所以持有這種特殊态度是有其各種原因的,這些原因反過來又分别地或總和地加強了他們的這一态度。大多數人認為愛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愛,而不是自己有沒有能力愛的問題。

産生在愛這件事上一無可學這一看法的第二個原因是人們認為愛的問題是一個對象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他們認為愛本身十分簡單,困難在于找到愛的對象或被愛的對象。産生這一看法有多種原因,這些原因的根源基于現代社會的發展。其中有一個原因是二十世紀在選擇“愛的對象”方面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十九世紀在許多傳統的文化中愛情往往不是自發的、最後導緻婚姻的個人經曆。婚姻多半是通過男女雙方的家庭、介紹人或者在沒有撮合者的情況下以條約的方式确定下來并進行的。婚姻要門當戶對。至于愛情,人們認為婚後自然而然就會産生,但浪漫式的愛情這一概念在西方世界已被普遍公認。盡管傳統形式在美國依然可見,但人們更多的是尋求“浪漫式的愛情”,尋求個人的會導緻辯證法的愛情經曆。這種自由戀愛的新方式必定會大大提高愛的對象的重要性,而不是愛情本身的作用意義。

上一篇:電話号碼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